《流浪地球》都拍成了電影,為什麼當年的《三體》沒拍成?

2021-02-08 獨視角

根據作家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2019年上映後,票房和口碑上都獲得了巨大的成績。但大劉除了小說《流浪地球》外,還有一部曾經在國內外斬獲眾多大獎的科幻小說《三體》,其優秀程度絕不亞於《流浪地球》。而《三體》早在2015年就有報導說要拍成電影了,但現在都到了2019年了,轉眼過去了4年時間,電影《三體》卻仍然無下文。

究竟是哪些原因讓電影《三體》夭折了呢?或者說《三體》拍成電影為什麼這麼難?

1、國內的電影製作人們缺乏經驗

要說今天世界上公認的最優秀的科幻片導演不得不提史匹柏和詹姆斯卡梅隆兩人,而這些大導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是有著非常相應的環境薰陶,史匹柏12歲生日時父親就給了他一臺攝影機,16歲就開始自編自導了他的第一部電影——科幻冒險電影《火光》,而卡梅隆本人12歲就開始寫科幻小說《深淵》,14歲時,就開始用家裡的8毫米攝影機拍攝簡陋的影片。在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人想不對電影感興趣,甚至想不優秀都難!

但是國內的電影人們,尤其是在科幻電影方面的實力和經驗還不是特別成熟。當年的《三體》電影的導演張番番,以往許多的作品連評分超過6分的都很少,只有評分最高的2006年的電視劇《不能失去你》勉強被觀眾認可,讓這樣一位毫無科幻片經驗的導演擔起了拍攝《三體》的重任實在是勉為其難,雖然張番番確實很有勇氣接此大片,但畢竟有心無力。因此,在這樣一個技術、經驗和市場都不成熟的情況下去倉促的把《三體》拍成電影,真還不如不拍,起碼得等到相應的條件成熟後再拍攝也不遲,所以有人認為電影《流浪地球》與其說是開創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不如說是電影《三體》上映前的試水之作。

2、另外就是資金問題

當年作為《三體》電影製片方的遊族影業的CEO曾經面對媒體說:《三體》的電影預算沒有上限,每一部《三體》電影的預算至少有2億元。此話一出,明顯暴露出了製片方的外行,網友調侃到,2億元,別說拍科幻片,連特效製作費都不夠吧!

眾所周知,在目前國內影視行業的大環境中,很少有人願意把資金投入到電影本身,他們都熱衷於把錢投到演員的片酬上,畢竟小鮮肉們的粉絲多,哪怕作品本身不怎麼樣也不愁票房,總的來講是賠本的風險低,利潤高。尤其是幻片這樣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且票房難以預料的電影,更是讓電影投資方們避之不及。

3、還有就是《三體》劇本非常難寫

相對劇情結構比較簡單的《流浪地球》來講,《三體》是主線較多的系列的長篇科幻小說,由《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三部組成,如果僅僅拍成一部到位的話無法做到故事的完整性,毫無疑問得拍成一系列的電影。小說以人類所處的地球文明和三體文明的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為脈絡,三部總共大概90萬字左右,其故事情節之複雜,體量之大,再厲害的編劇碰上這樣的小說也難以下手。當年,《三體》將拍成電影的消息一穿出,眾多的「三體迷」反應卻是緊張而不是開心,畢竟「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故事的解讀完全不一樣,生怕編導們會破壞之前的原有印象,編劇無論怎樣改編《三體》,極有可能被粉絲們噴出翔來。

還有就是小說《三體》涉及到較為特殊的一些歷史事件,其在哲學層面的價值觀上也開始展現出了科技和人性的黑暗面,這幾個無法迴避的棘手的問題如果處理不好,電影非常容易被斃掉。中國的老話常說「好事多磨」,「慢工出細活」,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國內電影人們在科幻片方面的經驗和實力有所提升以及環境和製作技術相對成熟後,一定會給觀眾們獻上一部滿意科幻大片。

相關焦點

  • 卡梅隆對話劉慈欣:想看《三體》拍成電影
    2月5日《流浪地球》上映首日,導演郭帆發微博長文,以父親的口吻給《流浪地球》寫了一封信,感謝了對影片有幫助的人。郭帆感謝的第一個人就是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他說自己在15歲的時候看了卡梅隆導演的《終結者2》,從此立志要拍科幻片,這才有了後來去拍《流浪地球》的可能。
  • 把《三體》拍成電影,為什麼這麼難?除了缺錢,這3點也很困難
    值得一提的是,遊族影業執行長孔祥照在第一次籤署《三體》版權時也高呼:「我們必須自己拍,要毀也要毀到我們中國人手裡。」但事實證明,這些似乎都沒有實現。那麼,《三體》這部電影拍攝困難的原因是什麼呢?筆者認為,《三體》問題的難點在於其風格定位。
  • 為什麼《三體》要拍成電影這麼難?
    不過好在,《三體》電影終於沒能如約而至,讓粉絲們至少還保留了一絲希望。《三體》電影上映時間一推再推,去年更是有很多人爆出《三體》無法如期上映的一些內幕。很多人也很好奇,《三體》電影為什麼會這麼難產呢?作為一名影視專業出身的小編,下面小編就從影視專業的角度來談一談為什麼《三體》的影視化很難。
  • 《三體》的拍攝有多難?劉慈欣已低價出售版權,卻還是沒拍成!
    其實在解答這個疑問之後,就會明白為什麼這部小說拍成影視作品有多麼難,就算作者劉慈欣低價出售版權依然無法實現。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三體》的成功與矛盾。三體星球的失敗就是黑森林法則所闡述的內容,劉慈欣因為這部作品獲得了雨果獎,這個獎項對劉慈欣有著重大意義,也讓中國科幻小說有了新突破,所以《三體》被搬上熒幕是遲早的事情,畢竟這部作品有受眾,拍成影視作品也有噱頭。可是誰都不曾想到的是,實際操作起來卻很難。
  • 《流浪地球》這麼火,為什麼《三體》沒人拍?劉慈欣終於說出原因
    在去年,一部《流浪地球》成為了國產電影中的爆款,原著作者劉慈欣的想像力,再一次受到了大家的認可,但是劉慈欣還有一部比《流浪地球》更受追捧的作品,它就是《三體》。但是讓很多粉絲都不解的是,《流浪地球》都已經改編成電影了,可是為什麼《三體》卻遲遲沒有影視化的消息呢?究其原因,主要還是由於目前國內的科幻電影技術還處於起步階段,如果拍攝《三體》,很難將其中的內容100%還原,換句話說,因為大家不想毀掉經典,所以暫時沒有人敢拍。
  • 除《流浪地球》之外,劉慈欣還有哪些小說能拍成電影?
    電影《流浪地球》的熱映,掀起了《三體》大熱後又一個科幻作品的小高潮。這都是劉慈欣科幻功力的體現,確實,這麼多年,歷史、商戰、婚戀、醫生、探案、宮鬥、諜戰等等,各個領域都有了代表作,唯獨科幻文學,剛剛開始嶄露頭角。中國電影界一開始就想把《三體》搬上熒幕,然而《三體》的敘事過於宏大,以中國電影的工業化水平,確實難以實現小說到電影的轉換。所以體量相對短小的《流浪地球》,借著小說的熱度率先登上了大熒幕。
  • 《三體》拍成電影,有個難題堪稱無解,關鍵是還不能繞過去
    最近幾天,關於將科幻巨著《三體》拍成電影的新聞,佔據了各大娛樂媒體的頭條。上一次有公司宣布將《三體》拍成電影,還是在2015年,但最後因為種種原因,該項目突然之間就沒了後文。現在,《三體》項目捲土重來,對很多書迷來講,心情是既期待又害怕。
  • 卡梅隆談中國科幻:《三體》要拍成六部曲,否則就是在拿錢打水漂
    2019年,電影《流浪地球》上映,這部由吳京參演的電影最終獲得了46.7億上的驚人成績,一時之間成為了國內科幻界的現象級作品。不僅打開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還帶動了大劉其他科幻小說的銷量。同時,粉絲們的目光也放在了劉慈欣的作品《三體》上,期待成為影視化。
  • 《三體》拍成電影,有個難題堪稱無解,關鍵是還繞不過去
    《三體》作為一個大ip,一直以來都有拍成電影的消息佔據了各大娛樂媒體的頭條。不僅是美國好萊塢打算拍《三體》,其實早在2015年的時候就有公司想要拍攝,但最終由於種種原因,這個項目就這麼美了。對於很多粉絲來說,對《三體》影視化可謂是既有期待又有恐懼。
  • 《流浪地球》電影票房46億,《三體》電影卻「流產」,原因何在?
    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已被改編成電影,票房46億,表現不俗。然而,作為劉慈欣最著名的科幻作品《三體》,其影視改編權卻一度未被出售。「那時候,我的一些其他作品都有人來問,有些作品還得到了轉讓。不過,沒有人關注《三體》。」劉慈欣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 國產巔峰科幻小說《三體》最有望成為國產《復仇者聯盟》的電影!
    因為故事足夠恢弘複雜,過程極具生動科幻,我也有了感慨,這要是拍成電影,那就是國產的《復仇者聯盟》或是《星球大戰》這一類的電影,假如國產科幻小說由中國人自己拍成電影再開發成遊戲,那真是圓了多少人的國產夢。我這麼一個門外漢都有這樣的想法,就更不用說電影圈和遊戲圈內的大佬了,因為它足夠好看,口碑足夠好。
  • 《三體》投資方宣布:劉慈欣小說《超新星紀元》將拍成電影!
    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應該都有了解,《流浪地球》作為一部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核心的電影,充滿了家園情懷和大國胸襟,這部電影看哭了很多觀眾。孔二狗也不例外。孔二狗是誰呢?為什麼我要說這個人?因為孔二狗是遊族影業的CEO,而遊族影業在2014年購買了劉慈欣小說《三體》的版權,並投資了12億人民幣來拍攝這部電影。
  • 《三體》為什麼流浪:《三體》電影難產的背後
    《三體》為什麼流浪? 2015年8月23日,劉慈欣的《三體》獲得雨果獎。 那一屆雨果獎在華盛頓州斯波坎會議中心,獲獎者和頒獎者都不在現場。 獲獎者劉慈欣一直對於公開場合露面一直猶豫,他終於沒去現場,據說後來很後悔。 頒獎者太空人Kjell Lindgren是在空間站上直播為劉慈欣頒的獎,這很科幻。
  • 《流浪地球》火了,但中國科幻並未崛起:《三體》電影甚至不敢上映!
    就算不拍成兒童劇,那十有八九也是爛片↓↓包括好幾年前就改拍電影的《三體》,2015年就拍完,可如今都9102年了還是難產↓↓最可能的原因就是,《三體》電影深陷「爛片」漩渦難以自拔,在沒改好之前根本不敢上映。否則就是找死。
  • 劉慈欣又一部小說被拍成電視劇:《球狀閃電》通過備案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很受歡迎,之前電影《流浪地球》國內上映後,票房一路飄紅,最終拿下了近47億元的好成績,所以接下來越來越多他的小說被搬上熒幕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從廣電總局顯示的最新情況看,劉慈欣另一部科幻小說《球狀閃電》也要被拍成電視劇(劉慈欣2005年出版的科幻小說),其預計會在今年9月開拍(製作周期約6個月),共42集。
  • 《三體》動畫電影網劇紛紛上映,是下一個流浪地球還是上海堡壘?
    科幻小說《三體》系統叢書為劉慈欣創作,其中包括《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其系列書籍除了在國內大熱外,在國外也廣受好評。特別是《三體》的日文版引發熱潮,據最大的科幻出版社早川書房反饋,2019年日文版《三體》已印刷十多批,儘管紙質版書籍每本約130人民幣,銷量已突破三十萬。而在重視版權的日本,電子版的書籍也取得了不錯的銷量。而在最近B站的國創動畫發布會中,作為全民動畫元年的重磅信息之一,當然少不了《三體》這一大IP的的消息。
  • 劉慈欣:《三體》被拍成電影處境比較險惡
    地球文明向宇宙發出的第一聲啼鳴,以太陽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處飛馳……四光年外,「三體文明」正苦苦掙扎—三顆無規則運行的太陽主導下的百餘次毀滅與重生逼迫他們逃離母星。而恰在此時。他們接收到了地球發來的信息。在運用超技術鎖死地球人的基礎科學之後。三體人龐大的宇宙艦隊開始向地球進發……人類的末日悄然來臨。
  • 周立波點評《流浪地球》,遺憾小說最震撼人文情節沒法拍
    以劉慈欣最著名的小說《三體》為例,當飛船離開了地球展開逃亡的時候,一切現存的社會規則就被完全打破,人重新變成以生存為最高目標的生物,獸性暴露無遺。說實話,《三體》真的不適合拍成電影,因為很多小說中的情節只有存在於大腦想像中才會無比生動,而且《三體》中的第一本主要講述三體世界,非常晦澀難懂,根本沒法拍成電影,遠不如第二本《黑暗森林》和第三本《死神永生》故事結構更加震撼。截止到目前為止,《流浪地球》的票房已經突破了45億,小破球已經走出了一條神奇之路。
  • 我們帶著地球去流浪 | 我抒我讀第43期
    2月19日晚9時許,電影《流浪地球》官方微博發文,宣布電影票房已正式突破40億大關:「地球飛過金屬的山峰,帶著希望繼續前行」。至此,《流浪地球》成為繼《戰狼2》後,中國影史第二部破40億的電影。在電影上映之前,很多劉慈欣的鐵桿粉絲包括今天的嘉賓,都沒有想過它會有這樣的成績。
  • 《流浪地球》帶紅了一票科幻元素!科幻遊戲:為什麼我們不行?
    《流浪地球》帶紅了一票科幻元素!科幻遊戲:為什麼我們不行?短短6天時間,電影《流浪地球》綜合票房已經超過20億人民幣。在中國電影史上,還沒有一部科幻電影有過如此的待遇。與此同時,《流浪地球》也成功帶火了一大票科幻元素,包括人類科技水平的提高,對外太空的探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