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流浪地球》之外,劉慈欣還有哪些小說能拍成電影?

2020-12-02 懂球帝官方

電影《流浪地球》的熱映,掀起了《三體》大熱後又一個科幻作品的小高潮。這都是劉慈欣科幻功力的體現,確實,這麼多年,歷史、商戰、婚戀、醫生、探案、宮鬥、諜戰等等,各個領域都有了代表作,唯獨科幻文學,剛剛開始嶄露頭角。

中國電影界一開始就想把《三體》搬上熒幕,然而《三體》的敘事過於宏大,以中國電影的工業化水平,確實難以實現小說到電影的轉換。所以體量相對短小的《流浪地球》,借著小說的熱度率先登上了大熒幕。

事實上,大劉——科幻粉絲們對劉慈欣的愛稱——的小說極具電影劇本的潛質,幾乎每一部科幻小說,無論長、中、短篇,都閃爍著令人吃驚的或宏大、或瑰麗、或奇詭、或巧思的幻想之光。下面,我們就來扒一扒,除了廣為人知的《三體》和《流浪地球》,還有哪些小說可以改編為好看的大電影。

一、情節之王:《球狀閃電》

毫無疑問,論故事情節,論人物特點,還是科幻內核,《球狀閃電》是除《三體》之外最適合改編為電影劇本的小說。

《球》的科幻內核比較簡單,探索自然界神奇的球狀閃電。男主角父母被球狀閃電焚化成灰燼,他從踏上探密之路,並因此結識美麗冷血的女軍官林雲。最後閃電之謎被天才物理學家丁儀破解,原來球狀閃電的胚胎是宏世界的電子,被閃電激發後變成球狀閃電。

男主角在探密過程中意外發明了颶風激發技術,但該技術被美國人利用,並以此擊沉了中國航母珠峰號,女主角林雲的戀人——珠峰號艦長戰。

最令人驚嘆的設定是,球狀閃電殺人後,人並沒有死,而是以量子云的狀態存在著。男主角甚至見到了已經去世的母親的白頭髮。「薛丁格的貓」的實驗精神被大劉完美地演繹。

二、場面之王:《全頻段阻塞幹擾》《地球大炮》《吞食者》

如果想追求場面的火爆,上述三篇小說是上佳之選。

《全》講的是未來某年,中國與美國、日本、俄羅斯等世界強國同時開戰,中國軍隊瀕臨失敗,此時,中國軍隊總司令的兒子駕駛著探日衛星撞擊太陽,引起太陽發生磁爆,磁爆強烈地幹擾了地球上的磁場,人類無線電通信全部完蛋。中國軍隊因此而翻盤。

是不是感覺有點眼熟,沒錯,電影《流浪地球》結尾撞擊木星的靈感,似乎正是來源於這部小說。

《地》的場面也很宏大。或許是源於對人類目前火箭發射的低效率的感嘆,大劉創造性地設定了一個幻想,把地球挖穿,然後利用地磁場原理,把貫通地球的隧道改造成碩大無比的「大炮」,不用耗費額外的能量,便可以發射宇宙飛船,從而結束了低效率的化學工質推進的火箭發射技術。

《吞》則高度接近好萊塢大片,地球遭遇了一個強大的外星智慧文明,該文明打造了一個大圓環式的星際宇宙飛船,飛到地球後與人類談判,要將地球的全部水、空氣和其他資源全部吞食掉。人類欺騙了吞食者文明,在月亮上安裝氫彈發動機,推動月亮撞擊吞食者的大圓環飛船,這個星戰場面比《流浪地球》肯定更刺激。當然,最核心的設定還不止於此。所謂的吞食者文明,其實並非外星文明,而是幾千萬年前消失的地球恐龍文明。這篇小說的核心理念,其實仍然在宣傳地球人應當走向太空。

三、思維深邃之作:《中國2185》《超新星紀元》

大劉的小說偏重於硬科幻,但冰冷的科技幻想中,也不乏對人類社會的探索。

《中》講的是2185年,人類通過量子計算機技術,實現了人類意識的復活,並成功地復活了幾位20世紀去世的人。當時全世界都處於超級老齡社會,人類壽命達到200多歲,社會負擔沉重不堪。大劉設想,現實世界容納不下人類,但可以將思維上傳到網絡,並在那裡一直生活。幾位復活者把自己的意識瘋狂複製,還建立了迭代了幾千個世代的超級網絡文明。最後因為無序的擴張,被現實世界通過強制斷電而剿滅。

《超》則通過宇宙超新星爆發,把人類拉回蒙昧時代。距離地球十分遙遠的一個超新星爆發,輻射的超強射線到達地球,全部14歲以上的人類都得了無法醫治的輻射病並全部死去。世界由14歲以下的孩子掌管。缺乏有效秩序的人類社會陷入混亂和戰爭,惡之化肆意綻放,核大戰在孩子們的玩鬧中瀕臨爆發,最終形成了與現代社會完全不同的異化社會。這個思路之清奇,在大劉的小說中算得是獨一無二。

四、腦洞之王:《山》《天使時代》

從幻想奇麗的角度看,上述兩篇堪稱極品。

《山》設想了一個外星文明,不同於地球文明一開始就生活在地表,這個文明誕生於地核內部,靠磁場產生的電流維持生命,實際上類似於所謂的「矽基生命」。這個文明一開始就天然地以為宇宙的空間就是由石頭構成,而非真空。他們不斷地發展,逐漸打穿了地殼,穿過了海洋,最後看到了真實的宇宙。生而在石中,這個腦洞確實別具一格。

《天》則在生物科技領域大膽地預測了未來。故事的基調定位在西方世界的種族歧視,非洲裔黑人科學家忿於白人的欺壓,用驚人的科學天才,對人類基因進行了改造,加入了很多動物基因片段。「缸中之腦」的概念在小說中得到極為血腥的呈現,筆者看後一度噁心的吃不下飯。後來白人世界發現黑人科學家在秘密製造轉基因人類——姑且這麼稱呼吧,於是開動航母艦隊侵略該國。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科學家居然製造出長著翅膀的飛人,他們拿著原始的手榴彈,楞生生把美國的核動力航母轟炸沉了。

《天使時代》是另外一篇《魔鬼積木》的高潮節選版,如果想看血腥噁心片段,還得找《魔鬼積木》

五、文藝片好胚子:《帶上她的眼睛》《朝聞道》

《帶》極富浪漫氣息,故事背景是人類對地心進行大規模探險,一艘地航船因為鑽頭失靈,無法破開巖石,被永遠地困在地心。《地球大炮》中地球大炮工程總設計者沈淵的孫女,是這個不幸的地航船唯一的駕駛員。地面站工作人員還能與她保持聯繫,每年都派一些工作人員帶著全息通信眼鏡,去各地旅遊,然後把實景傳給困在地心中的領航員。

這個美麗而殘忍的故事,讀來令人頗覺難過。小說的科幻背景很淡,主要講的是極端環境給人帶來的挑戰和折磨。拍成文藝片非常合適。

《朝》講的是神文明降臨地球,中止了人類最高能級的科學實驗,聲稱這將引起真空衰變——也就是宇宙的毀滅。人類科學家詢問許多終級科學奧秘,神級文明提出知道後他們就得死。一大批科學家毫不猶豫地答應,並在知道許多未解之謎後被神級文明燒死。唯有霍金問「宇宙的目的是什麼」,神級文明答不出,終於放過了霍金。這篇小說的科幻成分同樣很弱,只表達了一些文明進化的理念。最亮眼的是對「朝聞道,夕死可也」這一古老哲理的化用。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都拍成了電影,為什麼當年的《三體》沒拍成?
    根據作家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2019年上映後,票房和口碑上都獲得了巨大的成績。但大劉除了小說《流浪地球》外,還有一部曾經在國內外斬獲眾多大獎的科幻小說《三體》,其優秀程度絕不亞於《流浪地球》。
  • 《流浪地球》原著小說講了什麼?小說和電影有哪些差異?
    相比而言,劉慈欣的中短篇小說也許更適合改編為電影。   《流浪地球》是劉慈欣1999年發表在《科幻世界》雜誌上的中篇科幻小說,整部作品只有2.3萬字,而且故事流暢,較為通俗,對於閱讀速度較快的讀者而言,讀完這篇小說的時間可能跟看完一部電影的時間差不多。但是如果你看過了電影,再去看原著小說,可以發現兩者之間非常明顯的差異。
  • 《流浪地球》創作概念源自臺灣小說?劉慈欣:沒看過
    中國賀歲片《流浪地球》票房破紀錄,創作概念竟源自臺灣↓說實話,第一時間以為這是一篇「韓國風格」的稿子,講述劉慈欣的小說《流浪地球》是抄襲了臺灣作家的靈感。第二時間又看到文內「中國」「臺灣」的表述,感覺很不舒服。
  • 劉慈欣又一部小說被拍成電視劇:《球狀閃電》通過備案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很受歡迎,之前電影《流浪地球》國內上映後,票房一路飄紅,最終拿下了近47億元的好成績,所以接下來越來越多他的小說被搬上熒幕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從廣電總局顯示的最新情況看,劉慈欣另一部科幻小說《球狀閃電》也要被拍成電視劇(劉慈欣2005年出版的科幻小說),其預計會在今年9月開拍(製作周期約6個月),共42集。
  • 卡梅隆對話劉慈欣:想看《三體》拍成電影
    北京頭條客戶端2月18日消息,為《流浪地球》隔空打call看來還不夠,「卡神」詹姆斯·卡梅隆來到北京後,第一個對談的中國嘉賓就選定為劉慈欣。2月18日,由詹姆斯·卡梅隆監製並編劇的電影《阿麗塔:戰鬥天使》在京舉行首映式,卡梅隆與影片導演羅伯特·羅德裡格茲、主演羅莎·薩拉扎爾以及原著小說作者木城雪戶亮相。
  • 看過電影《流浪地球》,為什麼還要推薦你讀劉慈欣的原著小說?
    春節假期結束,也宣告了今年的電影春節檔正式落下帷幕。根據劉慈欣兩部小說改編的科幻題材電影《流浪地球》和《瘋狂的外星人》成為了這個春節檔熱度最高的作品。前者目前斬獲了超20億的票房,並被譽為中國硬科幻電影的開山之作,口碑從朋友圈一路炸裂到外媒。
  • 《流浪地球》票房破40億後,劉慈欣的多部小說也將改編成電影
    2019年春節檔已經離我們漸行漸遠,各大電影的票房格局已定。經過多次的混戰之後,吳京主演的《流浪地球》以40億的票房成為2019年春節檔的票房冠軍,而第二位則是黃渤沈騰主演的《瘋狂的外星人》,第三名則是沈騰主演的《飛馳人生》。不過有網友發現,冠亞軍兩部電影都和作家劉慈欣有關!
  • 《三體》投資方宣布:劉慈欣小說《超新星紀元》將拍成電影!
    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應該都有了解,《流浪地球》作為一部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核心的電影,充滿了家園情懷和大國胸襟,這部電影看哭了很多觀眾。孔二狗也不例外。孔二狗是誰呢?為什麼我要說這個人?因為孔二狗是遊族影業的CEO,而遊族影業在2014年購買了劉慈欣小說《三體》的版權,並投資了12億人民幣來拍攝這部電影。
  • 流浪地球出漫畫了!劉慈欣科幻小說改編漫畫,三體動畫還有多遠?
    《流浪地球》電影相信大家都看過,但是漫畫版的《流浪地球》已經來了,科幻巨匠劉慈欣的四部作品已經改編成了漫畫,你有沒有看呢?《流浪地球》電影在佔據了2019年那個春節檔,大家都在討論著《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也帶火了網上的一批又一批段子,特別是那句臺詞「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都已經快成了交通標語了。這部電影是改編於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流浪地球》,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位科幻巨匠。
  • 《流浪地球》結尾處彩蛋無人能懂,作者劉慈欣卻早已埋下伏筆
    在電影《流浪地球》的結尾有一群人喊:「還我陽光」,很多人覺得莫名其妙。其實,這是隱藏在原著中一條非常重要的情節線。這也是《流浪地球》中後半部的開篇:叛亂。電影的劇情結束在這裡,而小說劇情在這章達到了高潮,也為《流浪地球2》埋下了伏筆。
  • 《流浪地球》後又一新片正式立項 改編自劉慈欣科幻小說
    此前傳聞成真,繼《流浪地球》之後,劉慈欣又一科幻小說被搬上大大熒慕。日前,據媒體報導,國家電影局2020年5月立項公示顯示,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全頻帶阻塞幹擾》正式立項。影片的備案單位是北京聚合影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易常春擔任編劇。
  • 《流浪地球》裡,到底藏了多少部劉慈欣的小說?
    只是《流浪地球》不是因為吹而爆,是我們一票票地買到他爆,大家都參與了一個劃時代的超過40億的電影項目。小破球,衝鴨!好了,激動人心的事兒,就不多說了。小山哥要說的是,《流浪地球》裡,到底藏了多少部劉慈欣的小說?
  • 流浪地球小說的結局是什麼 電影流浪地球結局彩蛋是什麼意思
    流浪地球真的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了,製作精良,畫面感很強,完全讓人融入到地球末日那種絕望卻又被人們對地球和家鄉的熱愛帶來的希望中,對於被稱為是中國近代科幻片的代表作當之無愧,當然這是一部小說改編的電影,看完後小編對劉慈欣的崇拜更加提升了,而很多人想知道小說的結局是什麼呢?讓小編來告訴你們吧。
  • 《流浪地球》後又一新片立項 改編自劉慈欣小說
    《流浪地球》後又一新片立項 改編自劉慈欣小說 時間:2020.11.0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CC
  • 周立波點評《流浪地球》,遺憾小說最震撼人文情節沒法拍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最大的魅力不僅僅是構造了宏大的敘事背景,更重要的是小說中的人文主義。以劉慈欣最著名的小說《三體》為例,當飛船離開了地球展開逃亡的時候,一切現存的社會規則就被完全打破,人重新變成以生存為最高目標的生物,獸性暴露無遺。
  • 帶著地球逃離太陽系!劉慈欣小說改編電影定檔
    《流浪地球》人類逃離太陽系本報訊(記者 尹雪松)2000年,中國科幻小說第一人劉慈欣發表中短篇小說《流浪地球》,此書為劉慈欣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特別獎。十八年後,由郭帆執導,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的電影《流浪地球》,將於2019年大年初一上映。日前,該片在北京舉行定檔發布會。導演郭帆,小說原著作者劉慈欣,特別出演吳京,領銜主演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等全陣容亮相。劉慈欣對影片寄予厚望,他表示:「電影和小說是很不一樣的,它們遵循的藝術規律完全不同。
  • 流浪地球小說作者是誰?電影《流浪地球》的口碑怎麼樣?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也是引發了很大的熱議,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大家更關注的是如何面對災難,長遠的和突發的,這構成了一系列矛盾衝突,推動故事的發展。而到了後半段,真正面對希望還是毀滅,盡力而為還是適時放棄, 這時,影片的主題才慢慢清晰。
  • 劉慈欣談《流浪地球》:科幻電影不能照葫蘆畫瓢
    劉慈欣談《流浪地球》:科幻電影不能照葫蘆畫瓢 19-03-12 新華社 「科幻小說把未來的各種可能性排列出來,讓我們擁有一個更開放的頭腦,能夠面對未知世界的各種可能性。」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8日在阿聯杜拜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 《流浪地球》電影小說雙豐收 同名圖書銷量漲近20倍
    與之同時大火的還有《流浪地球》同名小說,和劉慈欣一系列的相關小說,在各大書店紛紛買到斷貨,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小說圖書翻譯出版出海的那些事。近年來,由圖書改編的電影反哺圖書銷售的案例屢見不鮮。《嫌疑人X的獻身》《解憂雜貨店》《妖貓傳》《敦刻爾克》等電影都帶火了同名原著小說。那些被電影圈粉、看完後意猶未盡的人,那些被電影勾起情懷想要去重溫經典的人,都去幹了一件事——買書。
  • 《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科幻小說不再流浪?
    《流浪地球》劇照。圖/《流浪地球電影製作手記》《流浪地球》之後科幻不再「流浪」本刊記者/毛翊君本文首發於總第891期《中國新聞周刊》在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裡,親戚朋友忽然意識到飛氘似乎從事了一個能發財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