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最大的魅力不僅僅是構造了宏大的敘事背景,更重要的是小說中的人文主義。以劉慈欣最著名的小說《三體》為例,當飛船離開了地球展開逃亡的時候,一切現存的社會規則就被完全打破,人重新變成以生存為最高目標的生物,獸性暴露無遺。
說實話,《三體》真的不適合拍成電影,因為很多小說中的情節只有存在於大腦想像中才會無比生動,而且《三體》中的第一本主要講述三體世界,非常晦澀難懂,根本沒法拍成電影,遠不如第二本《黑暗森林》和第三本《死神永生》故事結構更加震撼。
截止到目前為止,《流浪地球》的票房已經突破了45億,小破球已經走出了一條神奇之路。不過很可惜的是《流浪地球》小說最重要的是突出了科幻成分,而對於人文主義的內容表現的相對單薄,這也是最大的遺憾。
今天周立波在微博中發文自己在電影院觀看《流浪地球》的經歷,在電影播出五分鐘的時候,整個放映大廳沒幾個人,但是隨著放映時間的接近,整個放映室逐漸坐滿了人,周立波目測上座率大概八成,作為一部上映了25天的電影來講,這個上座率已經是非常可觀了。
周立波點評《流浪地球》認為這部電影代表的是內地科幻電影的最高特效水平,雖然無法和經典科幻電影《星際穿越》相提並論,但是這部電影的特效質量在目前來看已經是非常讓人震撼了。
周立波自稱一生看過五部科幻小說,其中就包括《流浪地球》,其中最讓周立波震撼的就是聯合政府和科學家被暴民處死,最後卻證明了聯合政府的決定是正確的。這個情節對周立波的震撼最大,可惜的是在這部電影中無法拍出,這是最大的遺憾。
小說中的這個沒有拍出的情節非常類似西方戰爭史上著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希臘推崇絕對民主,當時執政官頒布了正確的防守策略,但是這個正確的建議後來被投票推翻,希臘打開城門開始進攻,最終在優勢下希臘因為民眾輸掉了這場戰爭。
周立波希望這部電影能夠拍續集,實際上我覺得喜歡這部電影的觀眾不妨買本小說讀讀,因為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不僅僅是科幻,最重要的是探討了人文主義,而很多核心的內容通過電影是無法表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