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即將上映,大劉專門為此開通了微博來宣傳該電影。作為大劉粉絲,我是很期待這部電影的,期待這部電影成為目前中國最好的科幻電影,也期待電影能超過原著。因為就小說來看,個人感覺是有一些遺憾的。
第一點遺憾是科幻的嚴謹性不夠。大劉就這部作品的嚴謹性提過多次。例如氦閃只是恆星步入晚年初期的一種活動,在漫長的時間裡反覆發生後,恆星才能進入紅巨星狀態。此外,地球發動機的數據太具體,具體到能計算出對地球的加速度,結果是這個加速度太小,並不能讓地球改變軌道,航行就更不可能。不過為了增加小說的科幻美感,這點只是瑕不掩瑜而已。
第二點遺憾是小說採用了第一人稱視角。第一人稱敘述的優勢是可以充分描繪主角內心活動,能讓讀者體會到親切真實的感覺。但是,《流浪地球》裡的描繪主要還是宏大的場景,主角內心的感情描寫並不充實,沒有發揮第一人稱視角的優勢。相反,由於第一人稱視角限制,一些宏大場景無法充分描述,反而限制了小說情節的展開。以第一人稱描述的另一個問題是不易描述跨越幾百年時間的情節。小說集中於敘述剎車時代末期到流浪時代開始那一段時間,部分原因也在於此。如果像《三體》那樣以上帝視角來敘述,《流浪地球》完全可以寫成一部長篇小說。
第三點遺憾就是小說的篇幅太短了。地球從太陽系逃逸,在宇宙間航行到另一個星系,這個故事可以寫成一個系列。王晉康說這部小說應該要寫三十萬字,但是當時的情況下,大劉是沒有機會發表長篇小說的。現在,希望大劉能通過電影來彌補這個遺憾。如果反響很好,完全可以拍出第二部、第三部等,形成一個完整的系列。
不管如何,希望電影《流浪地球》大獲成功。同時,我希望大劉的《三體》在解決版權問題後也能拍出幾部精品科幻電影,現在的《三體》電影算是讓那個蹩腳導演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