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創作概念源自臺灣小說?劉慈欣:沒看過

2020-12-04 環球網

《地球逃亡》為臺灣作家黃海的小說,黃海曾撰文評論劉慈欣的小說:和劉慈欣的小說相比,「《地球逃亡》只能甘拜下風。」

今天(2月14日),冬瓜俠在臺灣《商業周刊》網站上看到一篇文章,標題是:

為什麼不能接受中國人當英雄?中國賀歲片《流浪地球》票房破紀錄,創作概念竟源自臺灣↓

說實話,第一時間以為這是一篇「韓國風格」的稿子,講述劉慈欣的小說《流浪地球》是抄襲了臺灣作家的靈感。第二時間又看到文內「中國」「臺灣」的表述,感覺很不舒服。

但讀下來,發現文章對《流浪地球》似乎「更多是贊」,只是標題強調了「創作概念竟源自臺灣」。

以下是臺灣《商業周刊》文章部分節選,大家先自己感受下:

什麼電影能比星爺(周星馳)的賀歲片更吸引人?答案是《流浪地球》。這部描述中國人拯救世界的科幻片,今年春節期間成為中國票房冠軍。其實此片最早源自一位臺灣作家的科幻小說。

《流浪地球》在今年春節期間,票房達50億人民幣(新臺幣225億元)(原文如此,實際截至今日,票房為30億人民幣),成為中國史上春節票房最佳電影。連同期上映的周星馳《新喜劇之王》,票房只有其1/4。這部上映前並不被看好的電影,何德何能可打敗星爺?

《流浪地球》改編自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描述的是太陽將毀滅,中國人為地球裝上發動機以逃離太陽系。這個概念最早來自1988年臺灣作家黃海(本名黃炳煌)的小說《地球逃亡》。

在黃海的小說裡,太陽即將爆炸,唯一活路是為地球裝上核融合反應推進器,把地球當太空船一樣推離太陽系。這和劉慈欣2000年發表的《流浪地球》相同。如今《流浪地球》電影大賣,有人質疑劉抄襲了黃海。

黃海。來源:微博「作家黃海」

其實黃海後來曾撰文評論劉的小說:「如果仔細比較兩本小說的內容,就會發現,《地球逃亡》對於地球發動機的描述付諸闕如,小說僅提及了理論,地球發動機的外形和運作方式超出我的能力想像,只有略而不提。」和劉慈欣的小說相比,「《地球逃亡》只能甘拜下風。」

黃海雖然最早發表「太陽毀滅,為地球裝發動機逃離」,但他未詳述發動機背後的工程與科學,就如黃海說:「我的小說從地球才要出發就結束,他(劉慈欣)的小說從地球發動機如何運轉說起。」

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後來也成為名作,兩年前已出版英譯本。他本人還得了「雨果獎」(Hugo Award)——這是科幻小說界的奧斯卡獎。可見就算是「抄」,也要講技術,不是照辦煮碗就能讓人買單的。

……

當然,《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也有一些硬傷。例如:為何科學家討論成功率是零的方案,卻被幾個人實踐就成功了?電影裡描繪「炸木星推動天體」,更是原著沒有的情節。事實上和電影相比,劉慈欣的原著更黑暗。但為了普及大眾,電影最後才拍成「人定勝天」的樣子。

《流浪地球》票房與口碑成功,與其說是意識型態,不如說它具備了成功商業片的要素:大規模的災難場景,絕境下的人性衝突。但此片更深的意義,或許在於它顛覆了傳統。

在以往災難電影裡,拯救世界的是美國人(或白人),就如BBC評論「對未來的藝術描繪,傳統上被視為西方的專利。」但這股傳統近年來開始被挑戰,漫威超級英雄電影《黑豹》(Black Panther),靠黑人主角阻止世界毀滅。

若人們能接受黑人拯救世界,為什麼不能接受中國人當英雄?英國《衛報》對《流浪地球》的評論:「中國用自己的科技大片挑戰好萊塢。」或許這才是此片最大意義。

以上,臺灣《商業周刊》文章結束。

臺灣《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ly),簡稱《商周》,是一本以財經相關報導為主要內容的周刊,在1987年發行,每周四出刊。

對於《商周》所說《流浪地球》概念最早來自臺灣小說《地球逃亡》,環球網記者致電劉慈欣詢問了看法。

劉慈欣表示,自己並沒有看過黃海的小說《地球逃亡》,「地球人逃離太陽系的概念早就存在,並非由科幻小說家最先提出。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就已經有科學家提出把地球裝上發動機變成宇宙飛船的概念了」。

劉慈欣

來源:環球網/冬瓜俠 小七 付國豪

相關焦點

  • 看過電影《流浪地球》,為什麼還要推薦你讀劉慈欣的原著小說?
    根據劉慈欣兩部小說改編的科幻題材電影《流浪地球》和《瘋狂的外星人》成為了這個春節檔熱度最高的作品。前者目前斬獲了超20億的票房,並被譽為中國硬科幻電影的開山之作,口碑從朋友圈一路炸裂到外媒。後者是由叔圈扛把子黃渤、沈騰傾情主演,面對「天外來客」的意外降臨,展開了一場啼笑皆非的跨物種對決,讓人腦同大開和忍俊不禁。
  • 流浪地球出漫畫了!劉慈欣科幻小說改編漫畫,三體動畫還有多遠?
    《流浪地球》電影相信大家都看過,但是漫畫版的《流浪地球》已經來了,科幻巨匠劉慈欣的四部作品已經改編成了漫畫,你有沒有看呢?《流浪地球》電影在佔據了2019年那個春節檔,大家都在討論著《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也帶火了網上的一批又一批段子,特別是那句臺詞「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都已經快成了交通標語了。這部電影是改編於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流浪地球》,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位科幻巨匠。
  • 《流浪地球》為何19年後才搬上銀幕?劉慈欣:比我預計的早多了!
    今年春節的電影市場,因為《流浪地球》的橫空出世,觀眾觀影熱情被全面點燃。這部當初並不被人看好的科幻電影,近日獲得了空前一致的高度評價,連遠在大洋彼岸的《紐約時報》也對此發表評論,認為這部影片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的新時代。《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取材於19年前劉慈欣發表的一篇同名小說。
  • 《流浪地球》大火,劉慈欣的另一部小說《鄉村教師》,你們看過嗎
    #大家好,我是你們呢的白叔,都知道這《流浪地球》被翻拍出來是大火啊,不管是作者的電影還是小說也好,都是非常受歡迎。今天蘋果還要給大家介紹另一本小說,那就是劉慈欣的《鄉村教師》了,這本書一直說要被翻拍,可到現在也是沒了音訊。好了,話不多說,讓我們來看看吧。《流浪地球》作者:劉慈欣選段:半小時後,我們看到了火流星,它們拖著長長的火尾劃破長空,給人一種恐怖的美感。火流星越來越多,每一個在空中划過的距離越來越長。
  • 《流浪地球》:電影裡沒說明的,小說中都給了回答
    要說春節期間熱度最高的話題,《流浪地球》必須擁有姓名。從劇組沒錢吳京客串投資6000萬到國產科幻電影的崛起,在全民關注下的小破球毋庸置疑火了。這樣一個講述地球流浪的故事,如何在眾多春節檔電影裡抓住觀眾的心?特效是科幻電影至關重要的一環,但更值得討論的是它的內容核心。
  • 《流浪地球》票房破40億後,劉慈欣的多部小說也將改編成電影
    經過多次的混戰之後,吳京主演的《流浪地球》以40億的票房成為2019年春節檔的票房冠軍,而第二位則是黃渤沈騰主演的《瘋狂的外星人》,第三名則是沈騰主演的《飛馳人生》。不過有網友發現,冠亞軍兩部電影都和作家劉慈欣有關!有媒體曾經這樣報導劉慈欣,稱他的作品爆發的太晚,導致現在集中在一個時間點全來了。
  • 《流浪地球》原著小說講了什麼?小說和電影有哪些差異?
    《三體》的拍攝難度主要在於科幻元素「太硬」,小說中充斥著眾多晦澀難懂的科學名詞和物理學概念,對於許多缺少相應知識基礎的讀者來說,即便是讀小說都有很大難度。更何況,《三體》篇幅之長,格局之宏大,世界之複雜,都是一部兩個小時的電影無法說清的。   相比而言,劉慈欣的中短篇小說也許更適合改編為電影。
  • 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透露 正創作與《三體》風格不同的科幻小說
    今日(11月3日)上午,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接受了紅星新聞記者採訪,透露了他正在進行的科幻創作,他計劃寫出和《三體》風格和題材都不一樣的科幻小說。談到成都,劉慈欣非常熟悉,這裡有孕育了很多科幻作家的《科幻世界》,有非常濃厚的科幻色彩,他說:「《科幻世界》在成都落戶有很多歷史的原因,它也讓成都成為了一個和科幻很密切的城市。而且成都市政府對科幻產業非常的重視,對於全國其他城市來說,這方面的科幻色彩就少了一些。」
  • 《流浪地球》裡,到底藏了多少部劉慈欣的小說?
    只是《流浪地球》不是因為吹而爆,是我們一票票地買到他爆,大家都參與了一個劃時代的超過40億的電影項目。小破球,衝鴨!好了,激動人心的事兒,就不多說了。小山哥要說的是,《流浪地球》裡,到底藏了多少部劉慈欣的小說?
  • 豆瓣8.7,完美還原劉慈欣,它比《流浪地球》早四年
    《流浪地球》其小說原作者劉慈欣更是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密密麻麻的,就是地球艦隊只有看過《三體》原著小說的讀者才知道:接下來,這枚看似人畜無害的水滴,不費吹灰之力地摧毀了人類的整個太空艦隊。真正的秒殺。在原著小說裡,用了兩個非常生動的詞來形容這枚水滴:「上帝的筆尖」和「死神的繡花針」。
  • 北京市第三交通委提醒我們,沒看過流浪地球已經在評論區落後了
    最近看過電影《流浪地球》的人一定對北京市第三交通委影響深刻。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這樣接地氣的交通提示音真是符合國情了。如果不是因為《流浪地球》我們怕是很難相信在製作如此精良的電影中會出現這麼多的中國元素,而且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元素。
  • 《流浪地球》票房46億,劉慈欣分多少?難怪他拒絕卡梅隆拍三體
    1999年,小說《流浪地球》首次發表,當時的劉慈欣還是一名電力工程師,憑藉這部作品,劉慈欣得到了2000元的稿費。《流浪地球》票房46億,劉慈欣分多少?很多人認為,電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打響了中國科幻電影崛起的第一槍。科幻迷們在興奮不已的同時,也非常好奇一個問題:《流浪地球》票房這麼高,劉慈欣作為原作者,能夠分到多少錢呢?
  • 帶著地球逃離太陽系!劉慈欣小說改編電影定檔
    《流浪地球》人類逃離太陽系本報訊(記者 尹雪松)2000年,中國科幻小說第一人劉慈欣發表中短篇小說《流浪地球》,此書為劉慈欣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特別獎。十八年後,由郭帆執導,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的電影《流浪地球》,將於2019年大年初一上映。日前,該片在北京舉行定檔發布會。導演郭帆,小說原著作者劉慈欣,特別出演吳京,領銜主演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等全陣容亮相。劉慈欣對影片寄予厚望,他表示:「電影和小說是很不一樣的,它們遵循的藝術規律完全不同。
  • 《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科幻小說不再流浪?
    《流浪地球》劇照。圖/《流浪地球電影製作手記》《流浪地球》之後科幻不再「流浪」本刊記者/毛翊君本文首發於總第891期《中國新聞周刊》在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裡,親戚朋友忽然意識到飛氘似乎從事了一個能發財的行業。
  • 為什麼科技大佬喜歡推薦科幻小說《三體》,劉慈欣在裡面藏了什麼
    《流浪地球》一開播註定就是一個轟動《流浪地球》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故事設定在2075年,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 流浪地球英文版書評,國外科幻迷贊劉慈欣是活著的傳奇
    《流浪地球》是劉慈欣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其電影版也曾是現象級作品。原著故事講述的是在太陽即將毀滅時,變成了死亡和恐怖的象徵。 不願意坐以待斃的人類選擇了實施龐大的地球逃脫計劃。《流浪地球》英文版已經在國外出版一年多,小說中收錄了流浪地球、中國太陽、微紀元等獲獎佳作。劉慈欣獨特的龐大世界觀和天才想像力,能夠輕易讓讀者讀到腦內爆炸,收穫好評如潮。有國外書迷甚至說「他好像迅速厭煩了這些宏大的創意,所以只能草草寫完。」「它是我的,你們不許讀!」
  • 《流浪地球》後又一新片正式立項 改編自劉慈欣科幻小說
    此前傳聞成真,繼《流浪地球》之後,劉慈欣又一科幻小說被搬上大大熒慕。日前,據媒體報導,國家電影局2020年5月立項公示顯示,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全頻帶阻塞幹擾》正式立項。影片的備案單位是北京聚合影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易常春擔任編劇。
  • 《流浪地球》票房46.8億,劉慈欣拿多少錢?所以他沒拍《三體》
    最近,有段話常常被人提及:"起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澳洲山火拉開了半年多以來「災難」的序幕這是劉慈欣寫《流浪地球》中的句子。有人說,在這段特殊時期,讀起劉慈欣的科幻作品,格外發人深省,總有種強烈的心靈共鳴!
  • 《流浪地球》這麼火,為什麼《三體》沒人拍?劉慈欣終於說出原因
    在去年,一部《流浪地球》成為了國產電影中的爆款,原著作者劉慈欣的想像力,再一次受到了大家的認可,但是劉慈欣還有一部比《流浪地球》更受追捧的作品,它就是《三體》。但是讓很多粉絲都不解的是,《流浪地球》都已經改編成電影了,可是為什麼《三體》卻遲遲沒有影視化的消息呢?究其原因,主要還是由於目前國內的科幻電影技術還處於起步階段,如果拍攝《三體》,很難將其中的內容100%還原,換句話說,因為大家不想毀掉經典,所以暫時沒有人敢拍。
  • 流浪地球小說的結局是什麼 電影流浪地球結局彩蛋是什麼意思
    流浪地球真的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了,製作精良,畫面感很強,完全讓人融入到地球末日那種絕望卻又被人們對地球和家鄉的熱愛帶來的希望中,對於被稱為是中國近代科幻片的代表作當之無愧,當然這是一部小說改編的電影,看完後小編對劉慈欣的崇拜更加提升了,而很多人想知道小說的結局是什麼呢?讓小編來告訴你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