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一部《流浪地球》成為了國產電影中的爆款,原著作者劉慈欣的想像力,再一次受到了大家的認可,但是劉慈欣還有一部比《流浪地球》更受追捧的作品,它就是《三體》。
但是讓很多粉絲都不解的是,《流浪地球》都已經改編成電影了,可是為什麼《三體》卻遲遲沒有影視化的消息呢?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由於目前國內的科幻電影技術還處於起步階段,如果拍攝《三體》,很難將其中的內容100%還原,換句話說,因為大家不想毀掉經典,所以暫時沒有人敢拍。
看過《流浪地球》的朋友,一定都被其中壯闊的場景所震撼,但是你知道嗎?如果《三體》拍成電影,那麼它的震撼程度,將會是《流浪地球》的數十倍不止。
所以國內目前還找不出哪個人敢站出來拍《三體》,主要還是因為怕被罵。但是可能有人又問了,既然國內暫時拍不出,那麼為什麼不讓好萊塢拍呢?以好萊塢的科幻電影技術水平,應該可以做到很好地還原。
針對這個問題,劉慈欣在之前的一次採訪中,就曾經給出了答案。首先,好萊塢電影有2個基本原則,第一個是電影的故事、背景可以複雜,但是主題一定是黑白分明的;第二個是電影的主流價值觀必須符合大眾價值觀。
劉慈欣說,《三體》這部作品並不符合這2條基本原則,這樣拍攝起來是相當困難的。
首先,《三體》的主題脫離了低級的黑白分明,而是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它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比如書中出現的想要消滅地球文明的三體文明,他們是黑還是白?再比如書中導致地球文明毀滅的女科學家葉文潔,她又是黑是白?
所以,《三體》這部小說的主題確實不是非黑即白。
其次,《三體》中展現出來的價值觀,存在一定程度的「反人類」,這讓它無法被大眾普遍接受。當今世界,最主流的價值觀莫過於「人類是地球的主人,地球文明是宇宙的主宰」,但是在《三體》的價值觀中,人類渺小的如螞蟻一般,自然才是真正的主宰。
我在讀過《三體》之後,對這兩點也是感同身受,當然《三體》的主題和價值觀,遠比我看到的更加深邃,相信每個人看完後,都有自己的獨特見解。
而《三體》的魅力,恰恰也體現在這兩點上,這也是為何劉慈欣可以憑藉《三體》拿下雨果獎,打破該獎項長年以來被歐美作家壟斷的局面。難怪馬雲、馬化騰、雷軍、扎克伯格、歐巴馬等名人大咖都是他的忠實粉絲。
《三體》共3本,分別是:《三體I》——地球往事、《三體II》—— 黑暗森林、《三體III》—— 死神永生,每一部都無比精彩。只要拿起書本就停不下來,我當時只用了一周的時間,就把三本全部看完了,簡直太過癮。
對於還沒有看過《三體》的朋友,強烈推薦這套書,非常值得看一看。不需要理科基礎也能看懂,會感覺眼界都開闊了很多,而且對人生觀、價值觀都有啟迪。
精裝版全3冊《三體》,現在一本只需要36元,一頓飯錢,就能讓你體會到這個世界上最貼近內心的巨作。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