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的叛軍

2020-12-04 西安交大黎荔

流浪地球中的叛軍

黎荔

最近大家都在熱議硬核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我想來說說其中的一個細節。如果你看過這部影片的話,在《流浪地球》的結尾有一群人喊還我陽光,很多人覺得莫名其妙不明所以。其實,只要讀過《流浪地球》原著的人,立刻就知道是其中一條重要的情節線,被刪得面目全非之後的一點遺存。

太陽要死了,但是人類探測到了,人類只有離開太陽系才能有活下去的希望,而要離開太陽系,唯一的選擇便是將整個地球改裝成飛船,讓整個地球逃逸太陽系,而這一旅程,將會是幾千年的旅程,全人類都投入到了這瘋狂的努力之中。只是,經過四十代人的時間後,疑惑和猜忌佔據了上風,人類當中爆發了叛亂。

「公民們!地球被出賣了!人類被出賣了!文明被出賣了!我們都是一個超級騙局的犧牲品!這個騙局之巨大之可怕,上帝都會為之休克!太陽還是原來的太陽,它不會爆發,過去現在將來都不會,它是永恆的象徵!爆發的是聯合政府中那些人陰險的野心!他們編造了這一切,只是為了建立他們的獨裁帝國!他們毀了地球!他們毀了人類文明!」

小說《流浪地球》結尾部分,叛亂在各個大陸同時爆發了,叛亂者認為太陽的毀滅是被炮製出來的騙局。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相繼淪陷,聯合政府不得不收縮防線,死守地球發動機所在的東亞和中亞。就在叛軍奪取了地球發動機控制中心,並且處死了聯合政府的最高執政官以及五千多名地球發動機守護者時,驚心動魄的太陽氦閃爆發了。

「太陽的實際體積已大到越出火星軌道,而水星、火星和金星這三顆地球的夥伴行星這時已在上億度的輻射中化為一縷輕煙。但它已不是太陽,它不再發出光和熱,看去如同貼在太空中一張冰冷的紅紙,它那暗紅色的光芒似乎是周圍星光的散射。這就是小質量恆星演化的最後歸宿:紅巨星。五十億年的壯麗生涯已成為飄逝的夢幻,太陽死了。」

就在叛亂成功,最後守護理智和信念的五千人被殘酷處死時(他們被丟在大海的冰面上,在零下百度的嚴寒中成為僵硬的冰雕),太陽也死了,這是何其的諷刺。總有疑惑和猜忌在人類當中引發叛亂之火,直到太陽最後的滅亡瞬間平息了一切,人類終於懷揣希望踏上漫長的星際流浪之旅。

這條情節線因為容易引發爭議,在電影呈現中幾乎給刪沒了。但在電影中還自始至終隱約有叛軍,結尾中還有喊著還我陽光的遊行隊伍。據說該電影上映時被減掉了差不多三十多分鐘,所以有一些細節給大家錯愕的感覺。比如,救援隊去救援為什麼要帶著槍,還有一部每分鐘5000發子彈的加特林機槍?最牛電腦程式員李一一為什麼一見到劉啟他們,首先想到的是生死搏鬥?其實李一一他們這支救援隊是遇到了反叛軍,關於反叛軍的報導在地下城牆上貼的報紙上有說到。

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小說提升到了世界水平的劉慈欣,創造了很多全新的名詞:宇宙社會學、黑暗森林、思想鋼印、猜疑鏈、降維攻擊……其中,什麼是猜疑鏈呢?「文明間的善意和惡意。善和惡這類字眼放到科學中是不嚴謹的,所以需要對它們的含義加以限制:善意就是指不主動攻擊和消滅其他文明,惡意則相反。這是最低的善意了吧。」(劉慈欣《三體2:黑暗森林》)劉慈欣還說過:「人類共同的物種、相近的文化、同處一個相互依存的生態圈、近在咫尺的距離,在這樣的環境下,猜疑鏈只能延伸一至兩層就會被交流所消解。但在太空中,猜疑鏈則可能延伸得很長,在被交流所消解之前,黑暗戰役那樣的事已經發生了。」《流浪地球》原著小說只有兩萬字,沒有《三體》系列的宏大構架,但已經呈現了地球文明在苦難的流浪途中的猜疑重重和彼此殺戮。即使是共同的物種、相近的文化、同處一個相互依存的生態圈,無法避免的悲劇也是必然發生。

正如電影中,人工智慧莫斯所說: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未知的漫長星際流浪、對太陽歇斯底裡的恐懼、失卻時間線之後的記憶混沌、抽籤決定的人類生育權、人類之間的相互猜疑和不確定的結局。這些元素匯成了小說《流浪地球》中,真正由黑洞一般的「未知」產生的攝人心魄的哀鳴。一百代人類把一生獻給了一個夢想中的遠方。這裡有犧牲,有猜疑,有背叛,有生死本能,更有對現實的極端不滿迸發出來的反抗力,促成的超人夢想能量。好像是為了走很遠很遠的路,我們要用盡所有的精神能量去專注於一個東西,催開這朵非現實主義的花。人類最偉大的地方,正在這裡。

我想說的是,在自然狀態中,人們之間彼此的爭鬥原因不外乎三種:第一是競爭,第二是猜疑,第三是榮譽。第一種原因是為了求利,第二種是為了安全,第三種是為了求名譽。霍布斯相信人性的真實情況就是如此。流浪的地球文明,肯定是充滿了各種殘酷生存景況的,正如書中所描繪的,「地面上,滔天巨浪留下的海水還沒來得及退去就封凍了,城市倖存的高樓形單影隻地立在冰面上,掛著長長的冰凌柱。冰面上落了一層撞擊塵,於是這個世界只剩下一種顏色:灰色。」在這個灰色絕望的冰雪世界中,電影改編隱去了叛軍這一條情節線,某種意義上淡去了對於幽暗人性的直面,抹去了地球流浪途中無法迴避的生命灰暗。沒有遺憾與拷問,最後的救贖與升華,也來得不是那麼光芒燦爛和讓人五臟俱焚、淚流滿面啊!

最後,如果《流浪地球》連地球叛軍都不能呈現,那麼,以「黑暗森林法則」為內核的《三體》,將宇宙推入自相殘殺的深淵的「完全之惡」的文明圖景,要被國產科幻大片完整呈現並無刪節上映,真是「路漫漫其修遠兮」了。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中叛軍的結局會有怎樣結局
    小說《流浪地球》裡,在流浪時代,出現了個謠言,認為太陽根本不會爆炸,是聯合政府欺騙了人民,要建立獨裁帝國。各地發生了叛亂,叛軍勢力壯大,聯合政府軍節節敗退,最後的五千多人為地球發動機免遭破壞而投降,叛軍將他們立刻處死。而將他們出死後,太陽立刻爆炸了,圍觀者目瞪口呆。地球繼續流浪。
  • 流浪地球之「叛軍」:「叛軍」是誰?是你嗎?是你們嗎?或許吧!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簡單的推理了一下《流浪地球》中的「聯合政府」。那麼,我們今天就來推理一下原著中的「叛軍」,看看「叛軍」這一團體,是怎麼和電影版的「流浪地球」串聯起來的。首先要說明一下他們為什麼是叛軍?
  • 《流浪地球》的批判者,正扮演著原著中叛軍的角色
    2019年春節「刷屏」的《流浪地球》,無意間提供了一塊難得的試金石,圍繞《流浪地球》的評論,從一個側面,生動的反映了不同人群對自己,對中國,對未來的認知,成為了誰能夠與中國崛起共同前行的試金石。另一方面,這場討論的出現,是必然的,儘管今天的地球並不面臨太陽走向消亡的宏大威脅,但國際體系變遷帶來的壓力和挑戰,對作為一個整體的中國而言,在精神和心理方面,其實並不真的遜色於一場「太陽氦閃」級別的考驗;而《流浪地球》中的核心命題:當不知道有沒有希望,但註定要有人擔當,
  • 《流浪地球》電影中沒有描寫的叛軍,在小說裡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電影《流浪地球》與小說原著的最大不同,就是有關地球叛軍的描寫。小說中,有關地球叛軍的故事情節,佔據了很重要的一部分篇章,但在《流浪地球》電影中,人類如何擺脫掉木星的引力繼續逃生流浪,是整部影片的主題,片中根本沒有關於叛軍的任何描寫,完全把這部分給省略掉了。因此就造成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由於刪減,導致電影中的情節(尤其是關於火石的情節片段),有很多令人覺得突兀的地方。
  • 《流浪地球》沒拍出的結局才是真正的扎心
    電影《流浪地球》講述了未來的世界,太陽即將毀滅,人類不得已啟動「流浪地球」計劃,在經過木星附近時所發生的故事。情節不一一概述了,結局是在主角全員的努力下,地球成功掙脫木星的引力,開始了漫長的流浪地球時代。
  • 流浪地球 觀後感
    除夕夜早早睡覺,就為大年初一大早去看流浪地球,沒看過原著的人一定為好萊塢大片般的特效和緊張刺激的劇情叫好,但看過原著的我要挑幾個毛病:1,影片沒利用原著老師給飛船派學生講小生態系統和地球流浪的五個步驟,不容易看懂。
  • 沈逸:《流浪地球》意外成了……試金石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沈逸】 大浪淘沙,是歷史發展進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2019年春節「刷屏」的《流浪地球》,無意間提供了一塊難得的試金石,圍繞《流浪地球》的評論,從一個側面,生動的反映了不同人群對自己,對中國,對未來的認知,成為了誰能夠與中國崛起共同前行的試金石。
  • 結合劇本,《流浪地球》中那些被剪掉的劇情探秘
    前情提要:在那一篇文章裡,我用陰陽怪氣地語調嘲諷了某些批判《流浪地球》「不具備人文關懷」、「吹捧集體主義」、「崇尚法西斯美學」的公共知識分子,故意將「劉啟」描述成了一個「真正信仰自由、平等、博愛的普世價值」的中二青年形象。在這裡,我截取了劇本中一些能夠使電影人物形象更豐滿的被剪輯掉的場景,略作分析,為「劉戶口」正名。
  • 流浪地球:原著中的這個情節比電影裡的情節更令人印象深刻
    《流浪地球》電影改編自劉慈欣中的同名科幻小說很短,只有85頁。全文共分為四章:剎車時代、逃亡時代、反叛與流浪時代。後來,地球在木星引力的幫助下進入了外太空(科學家計算非常精確,電影中也沒有必要燃燒木星來推動地球),流浪時代開始了。此時主人公擁有人到中年,並且有妻子和孩子。正當人類慶祝地球成功逃離太陽系之際,謠言開始了。
  • 為什麼說《流浪地球》的小說比電影要更合理和精彩?
    先說一下,《流浪地球》小說和電影的共同點,是人類的逃亡分為五個重要步驟人們把這五步分別稱為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I(加速)、流浪時代II(減速)、新太陽時代。
  • 《流浪地球2》能否延續輝煌?做好這一點,便成功了一半!
    《流浪地球2》定檔意味著其極有可能成為繼《唐人街探案》系列後,又一部值得一看的國產系列電影。由於《流浪地球》的大獲全勝,總票房46.55億、豆瓣評分7.9分,所以《流浪地球2》必然是不會缺少投資人的。這雖然是一件好事,但同樣是一把雙刃劍。一旦資本過度介入,可能就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
  • 豆瓣上給《流浪地球》打一星的評論都說什麼?
    大浪淘沙,是歷史發展進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2019年春節「刷屏」的《流浪地球》,無意間提供了一塊難得的試金石,圍繞《流浪地球》的評論,從一個側面,生動的反映了不同人群對自己,對中國,對未來的認知,成為了誰能夠與中國崛起共同前行的試金石。
  • 流浪地球2之希瑪麗雅
    12年裡冬眠倉內的科學家和太空人們陸陸續續的被喚醒,火種計劃已經破滅,他們帶著愧疚與希望,與地球上的倖存者們(應該說是英雄)再次攜手同心踏上流浪之旅。這個年代稱為喬遷時代——人們要喬遷的新居是1904年查爾斯·狄龍·佩林發現木星的一顆衛星,木衛六,又名希瑪麗亞。
  • 《流浪地球》港版熱銷!不可錯過的三個看點是……
    在電影上映之前,聯合出版集團旗下中和出版有限公司在香港首度推出了劉慈欣的中短篇科幻小說選《流浪地球》,書中收錄六篇作品,包括曾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特等獎的《流浪地球》,以及其早期作品《帶上她的眼睛》以及新近創作《黃金原野》。
  • 小說《流浪地球》中5個最經典的句子,每句話都直擊人心發人深思!
    小說《流浪地球》的篇幅雖然很短,但卻是一部小而美的科幻文學作品,作者劉慈欣以簡單的人物和故事設定,展現出了許多值得令人深思的問題。在看似簡單短小的文章中,有許多飽含哲理性的句子。我們今天的任何生存需求都離不開地球的贈予,甚至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依舊無法完全擺脫掉地球的支持。而沒有了地球的我們,自然就會像在沙漠中離開了母親的嬰兒一樣,孤單無助,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善待我們的地球母親。人們現在終於明白,就算真有上帝,他也是個王八蛋。
  • 流浪地球:電影中五大細思極恐的科學細節,你觀影時發現了幾個
    流浪地球:電影中五大細思極恐的科學細節,你觀影時發現了幾個今天小編來跟大家聊一聊春節檔的黑馬電影《流浪地球》,雖然作為中國的首部科幻電影,它是有瑕疵的,但是這標誌的中國科幻電影的開始,今天小編給大家分析分析流浪地球的細思極恐的細節劇情。
  • 《流浪地球2》定檔!郭帆繼續指導、或拍原著悲情結尾
    昨日(11月26日),新增了11分鐘內容的《流浪地球加長版》國內上映,在首映活動期間,官微也正式宣布,《流浪地球2》定檔2023年大年初一。陣容方面,目前確認由前作郭帆導演繼續指導,影片仍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
  • 《流浪地球》中的隱藏劇情和隱喻,你看懂了多少?
    電影《流浪地球》,展現出了一個關乎人類存亡的宏大場景,在描述這一場景時,各種人物、事件的細節層出不窮。正是這些細節和其背後的隱喻,才讓這部電影在緊張刺激之餘,又顯得內涵又有深度。有些時候,人們並不能完全注意到這些細節,所以,我就專門挑選出一些比較重要的細節,來淺析一下這部電影的部分內核。注意:本文包含劇透,未看電影者請謹慎閱讀。1.
  • 《流浪地球 2》官宣定檔 2023 年大年初一,猜測故事會怎麼發展?
    在《流浪地球》第一部最後導演就給我們埋下了伏筆。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第一部最後旁白?如果沒有人記得我來給你再說一遍,該旁白基本就是回溯了下劉慈欣《流浪地球》小說的大綱,同時也是《流浪地球》計劃的各個實施步驟。
  • 流浪地球2定檔2023年大年初一:郭帆繼續指導 劉慈欣監製
    昨日(11月26日),新增了11分鐘內容的《流浪地球加長版》國內上映,在首映活動期間,官微也正式宣布,《流浪地球2》定檔2023年大年初一。陣容方面,目前確認由前作郭帆導演繼續指導,影片仍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至於劇情和主演,官方也沒有透露太多,可能因為時間還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