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下,《流浪地球》小說和電影的共同點,是人類的逃亡分為五個重要步驟:
第一步,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使發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運行的反方向;
第二步,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
第三步,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
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調轉發動機方向,開始減速;
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恆星的衛星。人們把這五步分別稱為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I(加速)、流浪時代II(減速)、新太陽時代。
今天看完《流浪地球》電影,看到主要情節是發生在第二個步驟中,地球和木星相撞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不可否認的是,很多人都覺得很感動,但小說中的高潮並不在和木星相撞的這個段落,甚至我們可以說,這個和木星相撞的橋段編的並不高明,而且有點畫蛇添足。因為氫氣引起的無序性範圍爆炸並不能引起有效性的定向衝擊,何況5000公裡這麼遠,這個是理論到實踐都無法實現的BUG。而且木星的體積是地球的1300倍,真的發生劇烈的爆炸,這樣的衝擊力足夠把地球打成齏粉了。
小說中的地球擺脫木星引力的描寫,是通地過領航工程師的精確駕駛實現的。
「這時,誰都無法相信小小的地球能逃出這巨大怪物的引力場,從地面上看,地球甚至連成為木星的衛星都不可能,我們就要掉進那無邊雲海覆蓋著的地獄中去了!但領航工程師們的計算是精確的,暗紅色的迷亂的天空在緩緩移動著,不知過了多長時間,西方的天邊露出了黑色的一角,那黑色迅速擴大,其中有星星在閃爍,地球正在衝出木星的引力魔掌。"
而且小說中最精彩的情節並不是地球和木星發生的這一次碰撞,而在於發生碰撞逃離後,人們在吹呼聲中產生了質疑,因為太陽並沒有消失的跡象,越來越多的人以為這是一個騙局。為此主人公和妻子分道揚鑣,叛軍和政府軍互相殘殺,主人公家破人亡。最後叛軍取得勝利,將聯合政府中的理性主義者全部殺掉。但諷刺的是,在叛軍慶賀勝利時,太陽真的消失了。
小說中的這個段落,當然不是正能量,但真的是全書中最精彩的情節,讓我們想到那本著名的書,《烏合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