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作為一部硬科幻小說,在今年春節檔被拍成電影上映可謂是口碑與票房雙豐收,但在電影的背後,不知道有多少注意到了這些細節:

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而不是建造飛船逃跑?
我們在看流浪地球時最大的疑惑便是,既然能造出像行星發動機這樣巨大推力的裝置,連地球都能推動,為什麼不把他建造成飛船,這樣不就會像現在帶著地球一樣多災多難了。

首先,青松在這裡提問一下大家要想建造一個能帶走幾十億人的飛船可能嗎?
我想即使再過幾千年也製造不出來,在原書中的設定為以地球科技最多只能製造出向上海那麼大的飛船,即使大量造出來了也無法帶領全部人類離開。在書中一開始是以飛船派為主導後被黑客洩露了飛船計劃,引起平民的大量暴動,按照計劃書上只能帶領少部分精英階層,也就是資產超過3000萬的,大部分人類將永遠留在地球,這樣直接導致便是底層人民暴動,國家癱瘓,流浪地球計劃才被提上日程。

當然這僅僅只是一方面,因為作為飛船派,飛船自身的生態系統是十分微小的,能堅持10年?100年?1000年?往後呢?要知道宇宙路漫漫,找到一顆事宜生存的行星可不容易,萬一飛行了幾千年,在資源耗盡的前一刻終於到達了偵測到的行星,結果發現不適合人類生存,那玩笑可就開大了。同時把地球本身作為飛船則完美解決了這一問題,不僅有著取之不竭的資源,更重要的是只需要找到一顆類似於太陽一樣的恆星就可以了。可以說是十分穩妥的,同時全球資源也會得到充分的利用。

小彩蛋:moss其實自身還是叛變了,首先在moss推演的所有可能性中,一定會推演出自身自爆加上行星發動機火焰噴出的高度可以點燃木星但卻沒有報告,或者說自身在推演的所有可能性中,沒有把自身算上,這可以說是自保的一種可能。
接著大家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電影最後的細節,最後一次moss出現在劉培強的身後顏色是黑色,最後劉培強準備犧牲空間站的時候,是空間站主動切斷了和聯合政府的通訊。聯合政府還沒回話同不同意呢。真正回話是劉培強切回手動爬進手動駕駛艙後恢復才回話的,說選擇希望,而且moss被火燒了以後按理說沒有其它指令和刺激,應該只是報警和禁止指令才對,但卻自言自語到:「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真是不可能的事」,可見moss已經有了自主意識,並且叛變了。
下期將帶來更多解讀,想要了解更多請大家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