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深度解析: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

2020-12-05 青松科技

流浪地球作為一部硬科幻小說,在今年春節檔被拍成電影上映可謂是口碑與票房雙豐收,但在電影的背後,不知道有多少注意到了這些細節:

流浪地球

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而不是建造飛船逃跑?

我們在看流浪地球時最大的疑惑便是,既然能造出像行星發動機這樣巨大推力的裝置,連地球都能推動,為什麼不把他建造成飛船,這樣不就會像現在帶著地球一樣多災多難了。

流浪地球

首先,青松在這裡提問一下大家要想建造一個能帶走幾十億人的飛船可能嗎?

我想即使再過幾千年也製造不出來,在原書中的設定為以地球科技最多只能製造出向上海那麼大的飛船,即使大量造出來了也無法帶領全部人類離開。在書中一開始是以飛船派為主導後被黑客洩露了飛船計劃,引起平民的大量暴動,按照計劃書上只能帶領少部分精英階層,也就是資產超過3000萬的,大部分人類將永遠留在地球,這樣直接導致便是底層人民暴動,國家癱瘓,流浪地球計劃才被提上日程。

流浪地球

當然這僅僅只是一方面,因為作為飛船派,飛船自身的生態系統是十分微小的,能堅持10年?100年?1000年?往後呢?要知道宇宙路漫漫,找到一顆事宜生存的行星可不容易,萬一飛行了幾千年,在資源耗盡的前一刻終於到達了偵測到的行星,結果發現不適合人類生存,那玩笑可就開大了。同時把地球本身作為飛船則完美解決了這一問題,不僅有著取之不竭的資源,更重要的是只需要找到一顆類似於太陽一樣的恆星就可以了。可以說是十分穩妥的,同時全球資源也會得到充分的利用。

流浪地球

小彩蛋:moss其實自身還是叛變了,首先在moss推演的所有可能性中,一定會推演出自身自爆加上行星發動機火焰噴出的高度可以點燃木星但卻沒有報告,或者說自身在推演的所有可能性中,沒有把自身算上,這可以說是自保的一種可能。

接著大家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電影最後的細節,最後一次moss出現在劉培強的身後顏色是黑色,最後劉培強準備犧牲空間站的時候,是空間站主動切斷了和聯合政府的通訊。聯合政府還沒回話同不同意呢。真正回話是劉培強切回手動爬進手動駕駛艙後恢復才回話的,說選擇希望,而且moss被火燒了以後按理說沒有其它指令和刺激,應該只是報警和禁止指令才對,但卻自言自語到:「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真是不可能的事」,可見moss已經有了自主意識,並且叛變了。

下期將帶來更多解讀,想要了解更多請大家關注我哦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去流浪,那麼月球去哪了?
    很多人看完電影《流浪地球》,心中會有一個小疑惑——人類帶著地球去流浪,那麼月球呢?月球去哪了?在電影中確實沒有提及月球的去向,但是在小說原著中,月球的命運被安排得明明白白——被人類扔了。實際上,電影《流浪地球》是基於原著中流浪地球計劃大背景的深度改編,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故事。而這個故事也只是流浪地球計劃過程中的一段小插曲。
  • 帶著地球去流浪——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觀後感
    去遠方流浪,在黑暗的深處只有遠處的星光,如淚眼>微弱的星光就是人類的希望流浪地球,總會找到另一顆太陽溫暖的陽光,將恢復地球家園創造出來的宏偉詩篇只有安土重遷的中國人才能帶著地球去流浪同樣不能拋棄別人不管我們莊嚴承諾:帶著地球去流浪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這是個很「中國」的選擇!
    2019年賀歲檔最火的電影,毫無疑問是《流浪地球》。上映6天,總票房已經超過了20億,口碑炸裂,被業內人士視為中國科幻電影的崛起之作。在這部科幻電影中,地球人帶著地球開展了一次充滿浪漫詩意的流浪冒險之旅。
  • 《流浪地球》電影主題曲 劉歡帶著地球去流浪完整歌詞介紹
    《流浪地球》電影主題曲 劉歡帶著地球去流浪完整歌詞介紹  帶著地球去流浪 (《流浪地球》電影主題曲) - 劉歡  詞:劉歡  曲:劉歡  詩作:曹操  編曲:趙兆  獨唱:劉歡  童聲演唱:鄭楚馨  製作人:劉歡  吉他:薛峰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我們還有希望!
    當我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地球,失去了我們的家園,會是怎樣的感受?曾經繁華的城市現在變成了一座空城,地表溫度極低,已不適合人類居住,人們只能生活在陰暗的地下城。為了活下去,人類開始了漫長的計劃,帶著地球去流浪,史稱「流浪地球」計劃。
  • 太陽要爆炸 人類帶著地球到宇宙去流浪
    《流浪地球》講述了在不久的未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不再適合人類生存。面對絕境,人類開啟「流浪地球」計劃,傾盡資源在地球表面建造了巨大的推進器,希望將地球推出太陽系,尋找新的星系家園。作為科學解碼的粉絲,應該有不少人看過《流浪地球》這部小說。故事波瀾壯闊,場景宏大,試問:還有比把地球推離太陽系更巨大的工程嗎?
  • 深度解析《流浪地球》
    這裡是InMovie,專注於影視解析與分享。今天給大家解析一部新近國產最佳科幻電影。不得不說《上海堡壘》是一部很優秀的反面教材,而今天給大家解析的是國產最佳科幻片《流浪地球》!影片解析:在2019年的賀歲檔中,電影《流浪地球》取得了引人為傲的成績。鏡頭通過外化把一個小家文化逐漸蔓延引申到地球大家的思想內核,從而使得影片的主題晉升到國家層次的人文主義關懷,對於當今社會來說就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 《流浪地球》:帶著家園,尋找希望
    今年,中國硬科幻電影「開山之作」《流浪地球》上映9天票房過27億元,成為春節檔爆款。《流浪地球》不但拿下春節檔票房冠軍,而且刷爆朋友圈,收穫滿滿口碑,獲得了高度的關注和讚揚。其實類似主題的科幻災難電影有很多,為什麼《流浪地球》讓我們深深受感動,引起了公眾的大討論?本期文化筆談邀請3位系統內觀影者,談談他們眼中的《流浪地球》。
  • 人類逃亡為什麼要帶上地球?地球跑了,月球咋辦——《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完完全全是一群理科男的浪漫情懷,「太陽系不再是我的家,但我要帶著地球一起流浪」,完完全全中國式的思維,完完全全中國人的眼睛對星空的展望。導演郭帆曾帶著《流浪地球》尋求合作,對方看到這個創意都傻了,「為什麼地球出現危機時,你們中國人跑路還要帶著地球?」
  • 《流浪地球》:流浪的人,流浪的心
    在《流浪地球》中,地球象徵著人類自身,即將爆炸的太陽是人類被毀壞的家園以及正面臨的危機。小說以第一人稱的視角,為我們講述了地球的流浪之旅,展現了千千萬萬個像「我」一樣的人的命運。地球變成了一架巨大的機器,以保證在危險降臨之前,能夠帶著人類逃出生天。此時,大氣層已經失去了它的保護作用,人類無法再在地面上生活。他們只能依靠深厚的土壤和巖層的庇護,龜縮在地底下。2地球流浪分為「剎車時代」、「逃逸時代」以及「流浪時代」。「你在平原上走著走著,突然迎面遇到一堵牆,這牆向上無限高,向下無限深,向左無限遠,向右無限遠,這牆是什麼?」
  • 《流浪地球》為什麼要做一個「2020特供版」?
    原版劉啟(屈楚蕭 飾)和韓朵朵(趙今麥 飾)溜出來時,徑直就去見了一哥(雷佳音 飾)。而在新版裡,兩人先是去了二叔(寧浩 飾)的燒烤店,買了一把烤串,然後才去找一哥辦假證。這就是寧浩被刪的戲份。在烤串店,劉、韓有一番對話,是關於「要不要出去」的討論。劉啟覺得當日過於危險,要不然還是擇日再出門。韓朵朵不同意,最終以後者勝利罷休。
  • 以《星際穿越》為標尺,深度評價《流浪地球》
    對電影《流浪地球》褒獎鋪天蓋地,但這並不能掩蓋《流浪地球》所存在的很多不足,被冠上中國科幻電影元年這樣的榮譽意味著後來者要不斷超越和完善,而不是簡單的複製,如果因為這次成功就成了後來者模仿的對象和標杆,那我們的電影市場將會迎來又一波爛片潮。
  • 流浪地球,為啥不是流浪月球?
    電影《流浪地球》大獲成功。但是有沒有人想過,地球流浪了,月球怎麼辦?還遠遠不夠,地球海洋潮汐消失了,赤道旁邊的水開始瘋狂的朝南北兩極湧去,一個超級大海嘯出現了。更糟糕的是:我們的地軸開始了搖擺,開始了「社會搖狀態」一會與太陽軸平行,一會又指向了太陽,一會又晃回去,總之地球失去了穩定的四季和溫帶寒帶熱帶的劃分,整個地球環境開始了瘋狂變天模式。
  • 為什麼要去木星?什麼是洛希極限?探尋《流浪地球》裡的科學奧秘
    原標題:《流浪地球》裡的科學奧秘 作為第一部國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從影院之內火爆到影院之外。 有人稱讚它把國產科幻電影帶到新高度,有人熱議,現實中「流浪地球」真的可能發生嗎?明知靠近木星有危險,為什麼地球還要走這條路?帶著種種疑問和思考,讓我們一起走進科學,探尋奧秘。 為什麼要去木星?
  • 看完《流浪地球》我不淡定了,有優點有缺點《流浪地球》深度解析
    最近中國的賀歲科幻片《流浪地球》在各地上映,筆者也到了電影院親身觀摩。《流浪地球》作為新興中國科幻電影的起點,無論好壞值得一看。筆者覺得《流浪地球》達到了同樣的感官高度:從經歷海嘯、冰封三百米高的上海市,到地球臨近木星時紅眼風暴「君臨天下」的畫面,都令筆者目不轉睛。
  • 我們帶著地球去流浪 | 我抒我讀第43期
    沒事,我們還能帶著地球去流浪~今天的節目,嘉賓帶來最近大火的《流浪地球》。2月23日在廣州電臺播出的《我抒我讀》第43期節目,我們請來廣州廣播電視臺的新聞資訊主播梁俊飛,與大家分享《流浪地球》的讀書心得。
  • 深度解讀:流浪地球作者劉慈欣眼中的AI模型?
    這些範疇包括預測地球生命將如何隨AI科技文明演化而進行的智能共生法則;揭示行星和恆星如何形成、相互作用和死亡的天體物理學;揭示物質在最小尺度上的行為的粒子物理學;以及揭示幾千年來地球大陸變化的板塊構造學。劉慈欣著作的流浪地球正是以太陽系塌蹦,木星撞擊地球的可能性事件原型所衍生出來的科幻題材。劉慈欣之地球為何流浪——科幻背景起源地球為何要流浪?
  • 地球快要滅亡了,我們帶著地球流浪,這部影片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地球快要滅亡了,我們帶著地球流浪,這部影片給了我們什麼啟示?暢聊電影內涵,剖析電影劇情!你好,我是藍醉兒,今天我們來說說一部國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今天,藍醉兒就帶著大家重溫一遍《流浪地球》的經典。2019年大年初一的賀歲片,電影《流浪地球》官微正式宣布,該電影成為近五年中國電影北美票房冠軍。《流浪地球》的國內票房已經突破40億,並且美國流媒體巨頭奈飛公司(Netflix)宣布,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即將上映。
  • 《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逃走了,月亮不要了?後果會怎樣?
    文/某凡《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逃走了,月亮不要了?後果會怎樣?說起《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在春節檔播出後,人們就已經被這部中國的科幻電影給刷屏了,認為這是中國科幻電影裡程碑式的一部作品,因此觀眾們對它的評價也是非常的高。
  • 《流浪地球》裡不值得推敲的邏輯:劉啟偶然的流浪拯救了流浪地球
    如果要給電影裡的震撼性鏡頭列出一個排行榜,主要參考量是它的難度係數、新鮮係數與真實係數,那麼電影裡的巨大的地球發動機無疑排名第一。 但小說裡對地球發動機的描寫足以讓人目瞪口呆,驚心動魄。而與電影不同的是,小說裡在描寫地球發動機的時候,是通過主人公的親身經歷去感受的,而不是電影裡一個「上帝視角」(又叫蒼蠅視角)在那裡捷速上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