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為啥不是流浪月球?

2020-12-05 獨角獸影視

電影《流浪地球》大獲成功。但是有沒有人想過,地球流浪了,月球怎麼辦?

但地球如果沒了月球的引力束縛,自轉開始加快,有多快呢,你想像不到的快,地球的白天將會只有8個小時,在這瘋狂的旋轉下,然後生物都無法生存下來,因為轉速這麼快,地球上開始出現颶風和大風暴,它們將摧毀一切,高大的植物將被連根拔起。那麼將地球停轉的發動機將會需要更大的馬力來讓地球停止轉動。

還遠遠不夠,地球海洋潮汐消失了,赤道旁邊的水開始瘋狂的朝南北兩極湧去,一個超級大海嘯出現了。更糟糕的是:我們的地軸開始了搖擺,開始了「社會搖狀態」一會與太陽軸平行,一會又指向了太陽,一會又晃回去,總之地球失去了穩定的四季和溫帶寒帶熱帶的劃分,整個地球環境開始了瘋狂變天模式。

月球反射太陽光,使地球的生物有了作息規律;月球通過引力使地球產生潮汐,對生物進化提供了可能;月球和地球以及太陽維持相對平衡的狀態,使地球傾角幾乎不變,為地球分出了一年四季和寒溫熱帶,使地球產生生命有了客觀的條件。所以地球要流浪必須帶著月球一起,這才夠義氣!

但隨著美國亞馬遜公司和馬克斯的火箭技術發展,相信最有錢的人會乘坐火箭去月球,並最早將月球改造成適宜居住的地外家園。那麼帶著月球去流浪也將成為最可以實現的事情。因為月球表面積只有3800萬平方公裡。越等於4個中國的面積左右。且月球的質量遠遠低於地球,適合作為流浪的第一工具。

其實設定也非常好做。沒錢的人類留在地球的地下城,有錢的人類升艙到月球衣食無憂。且月球會先一步流浪,這樣給地球造成的傷害,地下城的人類也並不知道。什麼靠近木星借其「引力彈弓」使地球達到第三宇宙速度,逃離太陽系,其實都是新一代月球人給地球人的謊言,這樣月球人會先一步抵達新家園。於是這部片子叫《流浪月球》!希望早日中秋節上映。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去流浪,那麼月球去哪了?
    很多人看完電影《流浪地球》,心中會有一個小疑惑——人類帶著地球去流浪,那麼月球呢?月球去哪了?在電影中確實沒有提及月球的去向,但是在小說原著中,月球的命運被安排得明明白白——被人類扔了。實際上,電影《流浪地球》是基於原著中流浪地球計劃大背景的深度改編,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故事。而這個故事也只是流浪地球計劃過程中的一段小插曲。
  • 在《流浪地球》裡面的地球逃離過程當中,為何沒有出現月球?
    現如今非常火爆的電影,也就是《流浪地球》了,畢竟這部電影是我國一部非常強大的科幻電影,但很多人看完這部電影以後,也是產生了一個問題,在《流浪地球》裡面的地球逃離過程當中,為何沒有出現月球?其實在億萬年來,月球是一直當作是地球的衛星圍繞著地球在旋轉,然而圍著地球旋轉的能量,靠的就是地球和月亮之間的萬有引力作用,其實就算是像電影當中描述的那樣,我們人類在地球上安裝了非常強大的發動機和非常強大的推動器,並且我們人類也是讓地球上的公轉和自轉徹底消失,隨後想要帶著地球去進行流浪,就算是我們捨棄了所有月亮,依舊會因為存在著萬有引力的作用,對著地球進行「不離不棄」的跟蹤。
  • 奇怪,為啥有人說《流浪地球》看不懂呢?
    各位看官,我是新晉小編鄧帥,今天分享的題目是:奇怪,為啥有人說《流浪地球》看不懂呢?   流浪地球的劇情還是很好懂的,因為太陽急速老化,人類生存面臨威脅,人類必須為自己找到一條出路。不得不說大劉的想法真的很瘋狂,在一般科幻邏輯來說都是逃離地球,但是他卻想著帶著地球一起跑,怎麼跑呢?
  • 流浪地球 觀後感
    除夕夜早早睡覺,就為大年初一大早去看流浪地球,沒看過原著的人一定為好萊塢大片般的特效和緊張刺激的劇情叫好,但看過原著的我要挑幾個毛病:1,影片沒利用原著老師給飛船派學生講小生態系統和地球流浪的五個步驟,不容易看懂。
  • 能看到希望就不是流浪——《流浪地球》觀後感
    故事題材比較宏大, 直接飆升到太陽系 ,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外一個棲息之地。
  • 人類逃亡為什麼要帶上地球?地球跑了,月球咋辦——《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完完全全是一群理科男的浪漫情懷,「太陽系不再是我的家,但我要帶著地球一起流浪」,完完全全中國式的思維,完完全全中國人的眼睛對星空的展望。導演郭帆曾帶著《流浪地球》尋求合作,對方看到這個創意都傻了,「為什麼地球出現危機時,你們中國人跑路還要帶著地球?」
  • 《流浪地球》:流浪的人,流浪的心
    在《流浪地球》中,地球象徵著人類自身,即將爆炸的太陽是人類被毀壞的家園以及正面臨的危機。小說以第一人稱的視角,為我們講述了地球的流浪之旅,展現了千千萬萬個像「我」一樣的人的命運。地球變成了一架巨大的機器,以保證在危險降臨之前,能夠帶著人類逃出生天。此時,大氣層已經失去了它的保護作用,人類無法再在地面上生活。他們只能依靠深厚的土壤和巖層的庇護,龜縮在地底下。2地球流浪分為「剎車時代」、「逃逸時代」以及「流浪時代」。「你在平原上走著走著,突然迎面遇到一堵牆,這牆向上無限高,向下無限深,向左無限遠,向右無限遠,這牆是什麼?」
  • 《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逃走了,月亮不要了?後果會怎樣?
    文/某凡《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逃走了,月亮不要了?後果會怎樣?說起《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在春節檔播出後,人們就已經被這部中國的科幻電影給刷屏了,認為這是中國科幻電影裡程碑式的一部作品,因此觀眾們對它的評價也是非常的高。
  • 《流浪地球》中的氣候與地球的最終伊甸園
    )迅速組織全球科學家進行了第一次「流浪地球」氣候變化評估,以下為IPCC提交給聯合國和各國政府的《IPCC「流浪地球」氣候變化特別報告》的「決策者摘要」部分的要點。,但是大量硫酸鹽氣溶膠的存在,也會使得平流層裡臭氧的非均相催化反應加速,從而引起臭氧層的破壞,使得到達地表面紫外線輻射劇增,這種副作用不是人類能承受得起的。
  • 《流浪地球》中,月球沒有被帶走?細思極恐,假如人類沒有了月亮
    導語:雖然在《流浪地球》影片中沒有明確交代月球的去向,但從地球的行進過程中來看,月球並沒有隨著地球一併踏上流浪之旅。在原著中,劉慈欣明確給出了月球的去向——以防意外,人類拋棄了月球。因為如果月球還在地球身邊,月球就有可能撞上正在加速的地球。
  • 《流浪地球》穩了,應該看看外國觀眾的真實評價了
    大年初一上映的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目前已經在中國國內成為了「現象級」的影片,不僅全網好評如潮,更是票房大賣,以至於在電影上映一周後,耿直哥今天去電影院觀看這部熱門影片仍然是全場幾乎座無虛席。而自大年初四《流浪地球》在北美等海外市場上映以來,一些外國人給出的答案,確實還挺發人深思的……需要說明的是,耿直哥知道目前《流浪地球》在國外知名電影信息網站IMDB上獲得了高達8分的評分。但許多高分評論其實還是華人甚至來自中國的影迷給出的。
  • 《流浪地球》裡不值得推敲的邏輯:劉啟偶然的流浪拯救了流浪地球
    在三D觀影條件下,《流浪地球》的視覺效果,並不是非常突出,整個電影的三D感覺總體質量平平。尤其是電影鏡頭切換過頻過密,鏡頭敘事顛三倒四,人物站位相當的混亂,導致人物面容難以看清楚,敘事流暢度看的真叫人著急,但這並不影響整個電影裡的震撼性的鏡頭帶給視覺性的強烈衝擊力。
  • 《流浪地球》當中,人類的地球逃亡計劃,其實還有另外一種方式
    在這部小說的當中,作者將地球化身為了太空當中的一座移民方舟,這個小說講述的就是在這個逃亡過程當中發生的事情。儘管聽起來是十分不可思議的,但是許多的讀者對於小說當中作者提出的這個設想進行了許多的分析和論證,發現雖然匪夷所思,但是這也不是天方夜譚,也是可以實現的,更有喜歡研究的讀者提出了另一個地球逃亡的方式,那就是將發動機安裝在月球上。
  • 好書推薦:《流浪地球》,地球啊,我的流浪地球
    2019年春節,電影《流浪地球》登陸全國院線,短短幾天就引爆了網絡,最終取得了46億的票房,引起人們巨大的反響。這部電影打開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讓中國科幻電影進入了一個新紀元。那麼,提到電影,就不得不提流浪地球的原著小說,這部劉慈欣於2000年寫的小說又會是怎樣一個故事呢?
  • 現實版的「流浪地球」!宇宙中神奇的流浪行星!
    流浪行星流浪行星流浪行星又被稱為星際行星、孤兒行星。流浪行星事實上,流浪行星並不是一開始就走上「流浪」的道路,最開始的時候它們也像其它行星一樣,在圍繞著某一個恆星公轉。由於受到了其它天體的引力影響後被拋出該行星系,然後便流浪於星系或宇宙中!
  • 吳京《流浪地球》要把地球推出太陽系,如果實現了你會怎麼樣
    電影《流浪地球》電影《流浪地球》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登峰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郭帆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出品的科幻片,由郭帆執導,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領銜主演,吳京特別出演
  • 流浪地球深度解析: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
    流浪地球作為一部硬科幻小說,在今年春節檔被拍成電影上映可謂是口碑與票房雙豐收,但在電影的背後,不知道有多少注意到了這些細節:流浪地球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而不是建造飛船逃跑?我們在看流浪地球時最大的疑惑便是,既然能造出像行星發動機這樣巨大推力的裝置,連地球都能推動,為什麼不把他建造成飛船,這樣不就會像現在帶著地球一樣多災多難了。
  • 從「嫦娥五號」上天再看流浪地球,把地球流浪宇宙,總共分幾步?
    奔月是中國古老的神話,被口口相傳至今,也側面表達了人們對月球的好奇和嚮往。隨著近代科學的發展,人類對於外星球的探索越來越深入。「嫦娥」系列,一步步在向月亮靠近,從繞月衛星,到入月返回,再到如今的落地月球。我們離星球旅行的夢想似乎越來越近。
  • 細思極恐的《流浪地球》
    昨天,終於去看了好評如潮的《流浪地球》。看完,非常震撼和感動,宏大的敘事格局,炫目的特效製作,還有觸動內心的情感大戲……但是,當我找到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原著,讀過之後,卻發現,電影和原著實在是差異太大。相比電影的煽情,原著實在是太冷靜和理性了。讀著讀著,竟然讓我細思極恐。
  • 李楠:《流浪地球》抄的經典套路 但這不是貶低
    【TechWeb】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自春節檔上映以來,口碑票房雙豐收。截止至今天上午9點25分,該片的票房累積16.86億元。魅族科技CMO兼公司高級副總裁李楠也在近日發表了自己對《流浪地球》的看法,李楠表示,《流浪地球》全是抄的經典電影套路,但這不是貶低。說明我們導演的眼界和以前不一樣了。問題是過程的演進和人物的成長處理得有點生硬,這是抄最常見的問題,不過以後一定會處理的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