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嫦娥五號」上天再看流浪地球,把地球流浪宇宙,總共分幾步?

2020-12-01 魚缸裡的假山

奔月是中國古老的神話,被口口相傳至今,也側面表達了人們對月球的好奇和嚮往。隨著近代科學的發展,人類對於外星球的探索越來越深入。「嫦娥」系列,一步步在向月亮靠近,從繞月衛星,到入月返回,再到如今的落地月球。我們離星球旅行的夢想似乎越來越近。

2019年春節,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火了。這部硬科幻,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的裡程碑。這個故事說的是未來世界,太陽急速老化導致地球面臨末日,人類逃入地底世界也無法避免末日的到來,於是人類傾盡所有資源在地球表面建造10000座行星發動機,以150億噸的推力,推動地球逃離太陽系,讓地球在宇宙中漂泊和流浪,直至遇到更宜居的星系。

回歸現實,作為世界強國的中國,發射一顆衛星離開地球都要歷經繁雜的步驟,如果把整顆地球發射出太陽系,總共要分幾步?

流浪地球,總共分三步

第一步:安裝動力裝置

地球發動機,是人類建造的力量最大的機器,在美洲和亞洲板塊上建立了一共1萬2千座,全功率運行的時候,能向大地產生150萬億噸的推力。

首先我們需要給地球提供動力的裝置。動力裝置有兩個作用,一是,抵消引力,讓地球停止自轉;二是給地球提供指定方向的動力,讓地球獲得巨大的動能,直至達到逃逸速度,才能夠脫離太陽的引力飛離太陽系。

電影裡的場景是,人類傾盡所有資源在地球表面建造12000座行星發動機,其中赤道處建立2000臺,用於抵消地球自轉力。這些行星發動機每座都高達11000多米,所有發動機全功率啟動時,產生的推力可達150億萬噸的推力,足以推動地球。它們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亞洲和美洲地區,這樣的發動機需要足夠堅硬的地殼才能夠承受,我國大地上也有很多座,在河北石家莊西邊的太行山裡就有一座。其中赤道處的那一座最為壯觀,被稱為「上帝的噴燈塔」。

「那是一座金屬的高山,在我們面前赫然聳立,佔據了半個天空,同它相比,西邊的太行山脈如同一串小土丘……」

第二步:加入燃料

行星發動機的燃料可不是普通的燃油。電影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道具就是臺方向球駕駛的巨型運輸車輛,這輛車的作用就是給行星發動機運輸燃料。那麼這燃料是什麼,電影中稱呼它為「火石」。

電影中描述的行星發動機的原理為重元素聚變,通俗的來說,類似於一種可控的核聚變,但是釋放出來的能量比核聚變更強。可控核聚變技術由於需要高溫高壓的方式將原子聚合,現階段該技術仍在進行實驗探索中。現階段核電站以重核裂變的方式反應釋放出能量,經能量轉化而發電。與化石燃料等質量的核原料通過核反應能產生百萬個能量單位的能量。這種可控核聚變技術的應用,大家最熟悉的場景應該是漫威電影中,鋼鐵俠的人工心臟。

通過挖掘地球巖石,然後進行提煉,分離出重元素。每一臺發動機下面都有一個巨大的燃燒室,日夜不停地為發動機提供動力。在發動機的四周分布著密密麻麻的運輸管道和大量的挖掘機。核聚變只需要很少的物質就能釋放出強大的能量,並不是像想像中的那麼「費燃料」,因此理論上是可以支撐地球去「流浪」的。根據劇中的描述,人類為了讓地球流浪,足足把地球地殼挖低了40米。

第三步:啟動行星發動機

按照前文描述的150萬億噸的推進力去計算,

太陽質量:1.9891×10^30千克

萬有引力常數:G=6.67×10^-11N·m/kg

半徑r為1.5億千米,那麼代入計算後:

v=√2×6.67×10-11N·m/kg×1.9891*10^30千克/1.5億千米

v=42067.33M/S,即太陽系地球軌道上的逃逸速度為42KM/S左右。

而150萬億噸能讓地球產生多少加速度呢?

地球質量:5.965*10^24千克

加速度計算:a=F/M=150萬億噸×9.8/5.965*10^24千克

a=2.46×10^-7M/秒平方

一天能加速大約0.0212544M

(逃逸速度42067.3M/S-30KM/S)/2.46×10^-7M/秒平方=567755.4天加速才能達到地球逃逸速度!

大約是1555.494年,也就是在持續加速一千五百多年後,地球可以達到逃逸速度,慢慢從太陽系逃離,進行星際旅行。

理想情況與實際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和「把大象放進冰箱裡總共分幾步」的命題一樣,以上三步純屬理想狀態,實際去實現的時候,有太多太多無法解決的問題。

1.燃料不足

地球繞太陽運行,離開太陽系,要能夠擺脫太陽的引力勢能束縛,所需能量可以計算得到,大概是2.65×10^33焦耳。」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周禮勇分析。

當前人類生產的能源,可以拿全球發電量來估計。據統計,2017年全球總發電量大概是25571 TWh,大約合9.21×10^19焦耳。也就是說,如果把現階段全球所有的發電量都用來推動地球離開太陽,需要連續工作2.88×10^13年,即近29萬億年。而宇宙年齡大概是130億年。

2.地殼無法承受

即使行星發動機看起來佔地面積巨大,但是對於整個地球表面來說,就像是根鋼針扎在雞蛋殼上,稍微使勁,地殼就會被行星發動機「扎」的支離破碎。而且根據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反作用力,也就意味著行星發動機承受著相當於發動機推力的同等反作用力,這麼巨大的力量不但地殼承受不了,目前已知的任何材料都無法承受,也就是說,根本沒有材料能夠用來製作這種發動機,發動機自身會被巨大的反作用力壓碎。

3.可怕的洛希極限

電影裡提到的洛希極限(Roche limit)是天文學中的一個特殊的距離。所謂洛希極限是指一個天體對另一個天體的潮汐力作用(一般是對小的),小天體不被大天體撕碎的一種極限值(往往是它們之間的距離極限)。換言之,洛希極限是一個天體自身的重力與第二個天體造成的潮汐力相等時兩者之間的距離。如果兩者之間的距離小於這個洛希極限值,那麼較小的這個天體就會被傾向於碎散或被「撕裂」,繼而成為母天體的環。

計算表明,地球和木星的距離如果低於10.3萬公裡,那麼大氣就會在潮汐力的作用下脫離地球;如果距離低於7.44萬公裡,那整個地球都會被撕碎。

流浪的路途上,可能遇到的行星太多太多,一不小心,要麼因為洛希極限被撕碎,要麼可能直接發生「車禍」、「追尾」。

總結:

所以總的來說,理想很偉大,現實很殘酷。我們在宇宙探索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硬核科幻電影的崛起對於科學界有著深遠的意義,它可以激發年輕人想像力,培養科學思維,讓更多的年輕人投入到科研事業裡來,而不是只在家裡追求「流量明星」。另一方面,它也幫助人們以全新角度審視自身環境和處境,警示人類在技術、文化、倫理等眾多領域可能面臨的問題,並提出「另類」解決方案。並且從現實的角度來看,科幻同樣提醒人們用另一種視角去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種種選擇和挑戰。

今天從滿屏幕的嫦娥五號奔月新聞中,看到了《流浪地球2》定檔的海報,感慨萬千,各位朋友,電影院見吧。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專家解答↓↓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嫦娥五號任務是近年來中國航天難度最大的一次航天任務。它在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對月球表面探測基礎上,首次對月球表面月壤和巖石進行自動採樣,首次從月球表面起飛,首次在距離地球38萬公裡的地方交匯對接,首次帶著月壤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直接返回地球表面。
  •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 嫦娥五號為什麼選擇在凌晨發射
    天氣網訊,近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的事情引來網友們關注,據悉,探月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那麼,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嫦娥五號為什麼選擇在凌晨發射呢?一起來看看吧。
  • 流浪地球,劉慈欣短短兩萬字的原著,如何打造成「流浪宇宙」?
    流浪地球,劉慈欣短短兩萬字的原著,如何打造成「流浪宇宙」?(二)上回說到了流浪地球之剎車時代,這部分內容,如果打造成電影的話,應該側重的是末日災難片。這裡就來說說原著中的其它片段及如果拍成電影,將是怎樣的故事。
  • 《流浪地球》中地球真的「流浪」得起來嗎?
    最近《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就為一個新增11分鐘的內容就來一個再度上映,然而觀眾卻並不買單,畢竟這一做法讓人感覺是想錢想瘋了。去年大年初一的片子今年拿來重新放映,就算是免費估計也沒多人願意去看了。即便是打著收益全捐的旗號也沒多少人願意買票觀看。
  • 太陽要爆炸 人類帶著地球到宇宙去流浪
    面對絕境,人類開啟「流浪地球」計劃,傾盡資源在地球表面建造了巨大的推進器,希望將地球推出太陽系,尋找新的星系家園。作為科學解碼的粉絲,應該有不少人看過《流浪地球》這部小說。故事波瀾壯闊,場景宏大,試問:還有比把地球推離太陽系更巨大的工程嗎?今天,電影《流浪地球》公布了首支概念片。
  • 《流浪地球》:流浪的人,流浪的心
    在《流浪地球》中,地球象徵著人類自身,即將爆炸的太陽是人類被毀壞的家園以及正面臨的危機。小說以第一人稱的視角,為我們講述了地球的流浪之旅,展現了千千萬萬個像「我」一樣的人的命運。地球變成了一架巨大的機器,以保證在危險降臨之前,能夠帶著人類逃出生天。此時,大氣層已經失去了它的保護作用,人類無法再在地面上生活。他們只能依靠深厚的土壤和巖層的庇護,龜縮在地底下。2地球流浪分為「剎車時代」、「逃逸時代」以及「流浪時代」。「你在平原上走著走著,突然迎面遇到一堵牆,這牆向上無限高,向下無限深,向左無限遠,向右無限遠,這牆是什麼?」
  • 流浪地球沒吹牛,中國空間站真的要上天
    如果說今年最火的國產電影,那機哥肯定要投《流浪地球》一票,畢竟它讓咱們國家的科幻電影,進入了新篇章。而流浪地球裡,那個巨大的圓盤狀的國際空間站,格外引人矚目。在看電影的時候,機哥就在想,什麼時候我們中國,能夠擁有自己的空間站?
  • 看完《流浪地球》後 孩子們去科技館探尋宇宙奧秘
    我們要準備「流浪地球」嗎?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於2月11日19時完成月夜設置,也開始了休眠。新華社發(國家航天局供圖)  正在熱映的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引爆了新一輪天文科普熱潮。據不完全統計,遼寧省科學技術館2月16日接待遊客流量約8400人次,遊客大部分通過官方網站、微信平臺進行票務預約。
  • 《流浪地球》地球飛行4光年到底有多遠?
    大年初一,中國科幻電影裡程碑《流浪地球》正式上映,作為科幻迷的眼鏡鍋自然也是熱血澎湃。在此科幻電影元年之際,給大家分享一些流浪地球中的有意思的事情。《流浪地球》簡介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將被吞沒,人類為了自救,制定了流浪地球計劃。簡單說就是帶著地球一起逃命!計劃是這樣的: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將地球停止自轉,然後加速逃離太陽,飛到4光年以外的半人馬星座比鄰星(離地球太陽系最近的恆星)。
  • 現實版的「流浪地球」!宇宙中神奇的流浪行星!
    導讀:我們知道,衛星圍繞行星運動,行星圍繞恆星運動,而恆星則圍繞星系運動,這是宇宙天體運動的基本規律。但宇宙是如此神奇,總有一些天體會超出我們的想像,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流浪行星!流浪行星事實上,流浪行星並不是一開始就走上「流浪」的道路,最開始的時候它們也像其它行星一樣,在圍繞著某一個恆星公轉。由於受到了其它天體的引力影響後被拋出該行星系,然後便流浪於星系或宇宙中!
  • 中國造:帶「流浪地球」回家!
    流浪地球,就是讓地球在太空中流浪。說著簡單,但自轉、公轉、引力等怎麼解決?原著中有概括性闡述——第一步,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使發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運行的方向;第二步,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第三步,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掉轉發動機方向,開始減速
  • 2019-2020-2023《流浪地球》的「三級跳」
    作者 / 檀克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這也是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代表著我國航天技術的又一次升級。
  • 宇宙中有數萬億顆流浪行星,地球也能去流浪嗎?
    去年上映的《流浪地球》是一部各方拍案叫絕的電影,讓我們來回憶一下流浪地球的基本劇情。背景就是太陽快要變成紅巨星,急劇膨脹之後,人類為了自救,必須逃離太陽系。因此在地球的表面上建造了上萬座發動機來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
  • 《流浪地球》上天 中國科幻電影突破卡門線
    原標題:《流浪地球》上天 中國科幻電影突破卡門線   2019年1月21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徵火箭成功將帶有電影《流浪地球》片名的吉林一號」光譜02星發射升空。
  • 《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去流浪,那麼月球去哪了?
    很多人看完電影《流浪地球》,心中會有一個小疑惑——人類帶著地球去流浪,那麼月球呢?月球去哪了?在電影中確實沒有提及月球的去向,但是在小說原著中,月球的命運被安排得明明白白——被人類扔了。實際上,電影《流浪地球》是基於原著中流浪地球計劃大背景的深度改編,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故事。而這個故事也只是流浪地球計劃過程中的一段小插曲。
  • 流浪地球,為啥不是流浪月球?
    電影《流浪地球》大獲成功。但是有沒有人想過,地球流浪了,月球怎麼辦?但地球如果沒了月球的引力束縛,自轉開始加快,有多快呢,你想像不到的快,地球的白天將會只有8個小時,在這瘋狂的旋轉下,然後生物都無法生存下來,因為轉速這麼快,地球上開始出現颶風和大風暴,它們將摧毀一切,高大的植物將被連根拔起。那麼將地球停轉的發動機將會需要更大的馬力來讓地球停止轉動。
  • 火星車上天、《流浪地球》復映,背後折射出的問題是
    昨天,12時41分,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這是我國完全自主實現火星探測的第一步! 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可謂是前無古人,將首次實現火星探測器發射「繞、落、尋」一步到位,這是美國、俄羅斯,包括前蘇聯都沒有做到的。
  • 從《流浪地球》,看《老子》的「道"
    劉慈欣在《流浪地球》中,講述了由於太陽死亡,地球沒有太陽照耀而變成地獄。引發地球人為逃離太陽系列努力而未果。地球人命運堪憂!太陽死亡這個事件,很正常。任何事物,都有「生老病死」,太陽也不例外。《流浪地球》電影畫面之一《流浪地球》畫面之二
  • 《流浪地球》票房預測多少?《流浪地球》值得看嗎?劇情介紹
    《流浪地球》票房預測多少?《流浪地球》值得看嗎?劇情介紹  國產科幻電影在今年終於啟航。《流浪地球》這部讓原著作者劉慈欣看完落淚的科幻片,7日零時至晚八點單日票房已達3.08億元,毫無疑問拿下單日票房冠軍,「超速」完成票房逆襲。照此看來,該片拿下春節檔票房冠軍,亦只是時間問題。根據多家機構的預測,該片最終有望斬獲45億元以上票房。
  • 流浪地球深度解析: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
    流浪地球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而不是建造飛船逃跑?我們在看流浪地球時最大的疑惑便是,既然能造出像行星發動機這樣巨大推力的裝置,連地球都能推動,為什麼不把他建造成飛船,這樣不就會像現在帶著地球一樣多災多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