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劉慈欣短短兩萬字的原著,如何打造成「流浪宇宙」?(二)
上回說到了流浪地球之剎車時代,這部分內容,如果打造成電影的話,應該側重的是末日災難片。
這裡就來說說原著中的其它片段及如果拍成電影,將是怎樣的故事。在此之前有必要先介紹一下流浪地球計劃的主要時間線。
第一步,剎車時代,強行停止地球自轉。第二步,逃逸時代,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過程中需要藉助木星引力,正如電影中那樣)。
第三,第四步,流浪時代,將地球持續加速500年後,滑行1300年,然後調轉發動機方向開始500年的減速。第五步,新太陽時代,用100年時間,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其衛星。
本期來說一下離開太陽系後的流浪時代。原著小說中主人公以第一視角描述了這個時代的種種。
這是個黑暗壓抑的時代,流浪的何止地球?還有人類的心靈!
我沒見過黑夜,我沒見過星星,我沒見過春天、秋天和冬天。
面試龐大的行星發動機,人類時刻感覺自己就像細菌那樣渺小,天空被火山灰一樣的東西覆蓋著,冷,暗,死寂。
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們無法想像擁有星星月亮和太陽的時代,那是個黃金時代。
而新生代的孩子們開始懼怕太陽,就像黃金時代的人們本能的害怕黑暗一樣。
「我」出生在剎車時代 成長於流浪時代,在這個時代,死亡的威脅和逃生的欲望壓倒了一切,對大多數人而言,愛情則成了可有可無的東西。
面對父親的出軌,媽媽只是平靜地說:那你去吧。
飛船派和地球派的矛盾變得不可調和,連小學生都在為此爭論不休。
文藝幾乎成了無用之學,理工科成了教育的代名詞。人們都有忙不完的工作,沒有心思再消遣文藝了。
「看到了嗎?地球就是宇宙中的一個小水泡,啪一下,什麼都沒了,有什麼好怕的呢?」
巖漿滲入地下城的事時有發生,大家理所當然的按照年齡從小到大排序,人命在這時有了衡量價值:小即貴。在這裡我失去了母親,後來父親也因事故離去。
人們的生活壓抑到了極點,為了緩解人們的緊張情緒,聯合政府恢復了停辦了兩百多年的奧運會,而我在這裡遇見了她。
這嚴酷恐懼的現實中,愛情仍不時閃現出迷人的火花。
她的長髮在冰原上的寒風中飄動著。你知道這時遇見一個姑娘意味著什麼,我們的後半生由此決定了
她是個冷而倔強的女孩,但自從把我們的兒子送進養育中心後,我知道,維繫我們關係的惟一紐帶已不存在了
親愛的,痛苦呀恐懼呀這些東西,也只有在活著時才能感覺到,死了,死了什麼也沒有了,那邊只有黑暗。還是活著好,你說呢?」
有人發現幾百年來,太陽的參數並無變化,因此,他們認為太陽不會爆炸,反對者們開始在市中心演講並派發武器。
而我的妻子轉身就加入其中。
她沒有回頭,同那支龐大的隊列一起消失在地下城的迷霧裡。
由於軍隊的倒戈,憤怒的人群很快便攻佔了駕駛臺,最後死守在這裡的五千人,被趕到海面上,被抽取核能電池後活活凍死。
我們都知道自己看不到真理被證實的那一天,但如果人類得以延續萬代,以後所有的人將在我們的墓前灑下自己的眼淚,這顆叫地球的行星,就是我們永恆的紀念碑!」
憤怒的人們唱起《我的太陽》慶祝勝利。
就在這時,太陽氦閃,爆發了!
一陣白光後,被凍成冰塊的五千人,反射著微光。
他們一起組成了墓碑!
太陽死了。幸運的是,還有人活著。
流浪地球計劃,繼續。
前進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