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讀一本書|流浪地球|原著和電影

2020-12-05 阿謙讀書匯

在2018.12.19號知道了由大劉(劉慈欣)的流浪地球改編的電影馬上要在大年初一上映的時候,就趕緊在微信讀書裡下載這部小說,看完小說再看電影,應該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果然在觀影后就暗暗慶幸自己提前看了原著,電影本身不錯,但不得不說電影和原著講的是兩個故事,傳達的是兩種思想,看完是兩種感受。

流浪地球原著:太陽即將爆炸,人類傾盡了所有能源實施了史上最大的逃亡計劃:帶著地球逃離太陽系,飛向比鄰星,建立新的太陽系。在逃亡的過程中有兩個高潮點,一次是近日點,一次是認為流浪地球計劃是聯合政府的騙局。

近日點:人類雖然用盡了地球上的所有能源,造成了巨大的發動機,但是其能量還是不足以將地球一下子推出太陽系,所以地球必須繞著太陽運轉15圈慢慢加速以達到太陽的逃逸速度,在這個過程中,地球運行的軌道有兩個特殊點,一個近日點,一個遠日點。由於人類對太陽爆炸有著極大的恐懼之心,所以當地球駛入近日點時,人們全部躲進了地下城,沒有人願意出來看看這美麗的太陽。而當地球處於遠日點時,人們全部湧出地面,大肆慶祝,就這樣反反覆覆15次。

看到這裡的時候,我暫停了一下,當然以我現在所處的時代當然是無法理解那時候人們的思想啊,我只是單純地為太陽感到惋惜,原來到了一定的時候,人類會懼怕起給予自己生長能量的太陽啊,而每一次反反覆覆的躲藏與慶祝展現了人類的通病:逃避問題。明明知道躲到地下城也是無用之舉,卻還是為了給自己一點心理安慰而選擇遠離太陽多那麼一點點。

仿佛地球軌道的煙火

聯合政府的騙局:這裡應該是小說的最高潮了,寫的是在地球離開太陽系開始向宇宙深處流浪時發生的一個叛亂。很大一部分的人使用精密儀器對太陽進行觀察,並將其與四個世紀前的太陽進行比對,發現太陽並沒有產生任何變化,這個消息像病毒一樣很快覆蓋到整個地球,人們自發進行演講:太陽不會爆炸,地球被出賣了,人類被出賣了,文明被出賣了,一切只是聯合政府的騙局,為了他們那想建立獨裁帝國的野心!要推翻他們,將地球拉回原來的軌道,返回到太陽的懷抱!聯合政府以及地球發動機的五千多名守衛者們為了保護髮動機不被破壞而選擇投降,最終被丟在大海的冰面上,讓零下百度的嚴寒慢慢奪去了他們的生命。而當這五千多名戰士被凍成雕塑時,太陽爆炸了,太陽死了。

讀完這段時,我想,對啊,這才是大劉的寫作風格啊!同三體一樣的愚蠢、自以為是的人類,總是在不斷地建立一個飽含希望的思想信念然後又不斷地去推翻它,每次推翻都是那麼的理所當然,都是那麼地不顧後果,只顧眼前。

民咕咕緩解一下沉重的心情~

在這裡我還覺得表現了一種人類對太陽的依戀和對宇宙深處的恐懼,就算一個普通人在地球表面不同的地區生活時,還會覺得不適應,會想回家,更不用說人類在流浪時代時會多麼想念太陽系了。這是一種家的紐帶,一直栓著我們,讓我們在宇宙的深處會感覺到害怕,會想要回家,會想念家的溫暖。

總之,流浪地球延續了我對大劉的印象,是大劉的科幻,情節跌宕起伏,看得津津有味~

圖片來源:百度搜索

流浪地球電影:電影改編的還是很多,在情節上我印象深刻的兩個高潮點都沒有,劇情裡加入了太多的人類的小情緒,沒有了大劉式科幻的挖坑再填坑的精彩,推動情節發展的兩個小主角明顯不夠格,不夠力量去推動,得要有羅輯博士這樣的人物出現呀!!!整體的思想輸出了人類大同~不過在電影製作上還是不錯的,開始的幾幅標誌性的雕塑一出現,就馬上代入了三體裡的情節,讓人很激動興奮~特效是值得點讚的~

最後,對太陽,對大自然,我們還是飽含敬畏之心吧。面向太陽,不再流浪。

面向太陽,不再流浪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原著裡虐心的情節,電影沒敢拍
    這個春節電影市場的最大贏家,不出意外應該就是靠口碑逆襲的黑馬《流浪地球》了。
  • 看過電影《流浪地球》,為什麼還要推薦你讀劉慈欣的原著小說?
    無論是《流浪地球》還是《瘋狂的外星人》,電影給觀眾帶來的衝擊力和震撼感拉近了科幻作品和普通觀眾間的距離,而兩部電影的原著小說則承載了更多的空間供讀者思考和遐想。根據書旗小說數據顯示,在電影《流浪地球》和《瘋狂的外星人》上映後,閱讀原著小說的用戶分別上漲450%和750%。不少書旗用戶在《流浪地球》的原著中評論說,「十年後再次看這篇小說,是因為它被搬上了銀幕,重新閱讀的時候,十年前的字句在腦海裡重新綻放,那些年少時對著小說想像出的畫面,如同地球發動機的藍色光柱,亦如地平線上升起的太陽,照亮了我記憶深處的種種思緒,重新拾起,如沐春風。」
  • 《流浪地球》原著小說講了什麼?小說和電影有哪些差異?
    早在2009年,就有人購買了《三體》的改編權,試圖將其拍成電影,但《三體》的改編之路一直曲折,至今也沒有進一步的消息。《三體》的拍攝難度主要在於科幻元素「太硬」,小說中充斥著眾多晦澀難懂的科學名詞和物理學概念,對於許多缺少相應知識基礎的讀者來說,即便是讀小說都有很大難度。更何況,《三體》篇幅之長,格局之宏大,世界之複雜,都是一部兩個小時的電影無法說清的。
  • 《流浪地球》原著和電影差別真的這麼大?
    大年初一上映的流浪地球可謂是口碑頗佳,後來居上,一直領跑著春節檔。小編有幸大年夜和家人也去看了這場電影,並且看了最貴的萬達IMAX場,可謂是相當震撼。作為公認的國產科幻片的巔峰作品,小編也不由得感嘆祖國母親真的變強了,因為科幻片一直是國力的象徵,非常耗費財力和技術,當好萊塢導演看到這部電影後也不由得驚嘆,中國居然能拍出這樣的科幻片。小編希望這不是中國科幻片的巔峰,而是開始。
  • 《流浪地球》彩蛋有哪些?《流浪地球》原著電影50個彩蛋介紹
    《流浪地球》排片率逐步上升,電影太火爆了,星爺的招牌也沒能扛住打擊。成龍大哥的電影更慘,沒幹過一群豬。吳京現在看來是個高人,眼光毒辣,從《戰狼2》到《流浪地球》,一個票房神話,一個科幻的開山之作,吳京都成功了。聽說《流浪地球》有好多彩蛋?  網友總結的這份流浪地球彩蛋,真的超級用心了,看完這50條知識點,原本就覺得厲害的電影,發現更厲害了!
  • 你不會還沒看過流浪地球原著吧?
    兩年前的的春節檔,流浪地球一次次刷新中國科幻電影的票房,其也被稱為開啟了中國科幻元年的電影,時隔兩年,仍然有許多人還沒有讀過它的原著。電影裡主角是人類社會和地球拯救者,是流浪地球計劃的執行者,是放下了私人利益的英雄。
  • 《流浪地球》觀感及與與原著對比
    但今天,我們有了《流浪地球》,我們除了應該記住大劉,我們也同樣應該記住另一個名字——郭帆。看完這部電影,我翻出了《流浪地球》的原著,這隻算得上是短篇科幻小說,電影對原著做了許多改編,最明顯的就是,在電影裡,預設了地球與木星相遇時產生偏航,即將要與木星相撞,人類傾其所能挽救地球。
  • 快速讀懂《流浪地球》原著,電影裡沒有展現的,很震撼~
    近期電影《流浪地球》火了,截至今日票房已經達到24億,可以說中國人終於拍出了屬於自己的科幻片。雖然臺詞和表演有點尬,但僅就故事創意和視覺震撼,稱得上良心之作,糖醋L君看了電影後和大家聊一聊原著小說《流浪地球》。它於2000年發表在《科幻世界》雜誌的中篇小說,2018年11月23日,榮獲2018中國科幻大會水滴獎評委會特別獎,後來被收進了劉慈欣的一些中短篇小說集。
  • 七分鐘看完《流浪地球》:原著這些情節,比電影更虐心
    這個春節,大家的朋友圈應該都被《流浪地球》刷屏了。上映5天,斬獲15億票房,預測最終票房超過50億。「中國科幻電影元年」、「載入中國電影史」、「媲美好萊塢」等讚譽不絕於耳,連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也發來賀電,祝福中國科幻電影「航程」順利。
  • 與原著比起來,《流浪地球》到底硬在哪裡?
    《流浪地球》豆瓣評分達到8.0分,與同檔期的《瘋狂的外星人》相比高出1.5分。有趣的時,《流浪地球》除了大咖吳京之外,其餘的像劉啟、韓朵朵的飾演者都是新人,他們都是毫無流量的新人。小說男女情感世界很豐富,電影放大了家庭關係小說中,有一段描寫很狗血,那就是男主人公的父親竟然和男主的老師展開戀愛關係,他們像大多數情侶一樣,同居。在電影中,大大弱化了男主父親的情感世界,而是放大了男主與兒子之間的關係,也就是家庭關係,影片中的亮點決對是父子之間的點滴。
  • 《流浪地球》,原著中最後出現的詩,引人深思
    在流浪地球之前,「國產科幻」可以說是圈錢的代名詞,但是其中大部分不是特效感人,就是劇情荒誕,所以說流浪地球是啟動了中國科幻元年的重要作品也不為過。《流浪地球》背後是現代的電影工業體系,絕對不輸給大多數好萊塢科幻巨片。
  • 《流浪地球》原著的結局,早「打臉」了那些任性的一星黨和五星黨
    不過片紅總是是非多,在票房日日攀升的同時,豆瓣等平臺上也出現了不少脫離了電影本身,只是任性地情緒宣洩,並視意見不同者如仇敵的「一星黨」和「五星黨」。這或許源於這部電影被安上的諸多「帽子」,比如「開創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中國人帶領拯救地球」等等,這導致喜歡或不喜歡這部電影,成為了「無腦愛國者」和「不愛國者」的分水嶺——正如同當年的《戰狼2》。這也恰應和了《流浪地球》電影中的人工智慧系統Moss的一句臺詞:讓人類保持理智是一種奢求。
  • 流浪地球:原著中的這一情節比電影更震撼人心
    《流浪地球》電影改編自劉慈欣同名科幻小說,原著小說篇幅不長,只有85頁。共分為四章:剎車時代、逃逸時代、叛亂和流浪時代。如電影所說:人類的逃亡分為五步:第一步,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使發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運行的反方向;第二步,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第三步,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調轉發動機方向
  • 《流浪地球》:電影裡沒說明的,小說中都給了回答
    這樣一個講述地球流浪的故事,如何在眾多春節檔電影裡抓住觀眾的心?特效是科幻電影至關重要的一環,但更值得討論的是它的內容核心。我們知道電影是改編自劉慈欣的小說《流浪地球》,在最近非常有爭議評分爭論裡,也有一小部分看過原著的網友對電影抱有異議就是因為電影並沒有完全遵照小說的情節在走,基本算是藉助其背景獨立原創出的一個故事。那麼在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下,《流浪地球》講了什麼?
  • 劉慈欣原著《流浪地球》和電影版有何不同?
    時光網特稿 因為《流浪地球》的出現,2019終於成為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一部電影是數千人心血的結晶,如果論功行賞,小說原著作者劉慈欣無疑應該排在前列。《流浪地球》導演郭帆和原著作者劉慈欣      相較原著,電影版《流浪地球
  • 3分鐘讀懂《流浪地球》原著,結局太過「真實」,電影都不敢拍
    歡迎大家閱讀小編的文章,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3分鐘讀懂《流浪地球》原著,結局太過「真實」,電影都不敢拍」,大家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發表看法,如果喜歡的話可以點擊小編的頭像加關注,小編會持續為您提供最優質的好文章!
  • 豆瓣8.8分,比《流浪地球》早4年,劉慈欣:我心中的《三體》電影
    去年賀歲檔,有一個黑馬級的科幻電影橫空出世,引領了觀影狂潮,那便是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的《流浪地球》。隨著影片人氣的不斷升高,原著作者兼編劇的劉慈欣再度進入大家的視線。大家在驚訝於《流浪地球》恢弘壯闊的時代背景和瑰麗特效時,也不禁疑問,劉慈欣最著名的《三體》什麼時候上映。其實早在幾年前,《三體》就有電影版的計劃,可惜最後流產。電影雖然沒能拍攝,但是在劉慈欣心中,卻有一部短片,拍出了他心中的《三體》,而且比《流浪地球》早了4年。
  • 流浪地球原著有個細節思極恐的情節帶來的深思
    大家都了流浪地球這個電影,可以說這個電影在當時可是火遍全國甚至現在談起來都讚不絕口。但大家知道原著講了什麼呢?其實這個原著字數不算太多,當然因為平時大家需要工作和學習所以可能都沒看完。下面,讓用幾分鐘跟大家聊聊小說講了什麼跟電影的區別。
  • 吳京首演太空人 劉慈欣原著改編電影《流浪地球》2019年春節上映
    【17173新聞報導,轉載請註明出處】由郭帆執導、改編自劉慈欣科幻巨作的同名電影《流浪地球》曝光一支最新30s貼片預告,在電影中飾演太空人的吳京首都亮相,和俄羅斯籍同伴一起走向空間站艙門執行任務。
  • 我們帶著地球去流浪 | 我抒我讀第43期
    沒事,我們還能帶著地球去流浪~今天的節目,嘉賓帶來最近大火的《流浪地球》。2月23日在廣州電臺播出的《我抒我讀》第43期節目,我們請來廣州廣播電視臺的新聞資訊主播梁俊飛,與大家分享《流浪地球》的讀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