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鐘看完《流浪地球》:原著這些情節,比電影更虐心

2020-12-04 一隻水餃跳過去

這個春節,大家的朋友圈應該都被《流浪地球》刷屏了。上映5天,斬獲15億票房,預測最終票房超過50億。

「中國科幻電影元年」、「載入中國電影史」、「媲美好萊塢」等讚譽不絕於耳,連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也發來賀電,祝福中國科幻電影「航程」順利。

不過,餃子哥今天要和大家聊的並非這部電影,而是它的原著小說《流浪地球》。

它最早是2000年發表在《科幻世界》雜誌的短篇小說,全書非常短小精悍,在微信讀書上看僅有59頁,不到一個小時就能看完。

與電影不同的是,原著時間跨度更長,情節更加虐心。書中對地球惡劣環境的描寫以及對婚姻、愛情、背叛等人性的拷問比電影更令人震撼,值得更多人品讀。

1. 你的不以為然,是別人的求之不得

晝夜交替,星空璀璨,四季輪換......這些現象對於我們來說是自然而然,但對書中的「我」而言卻是求之不得的奢望。作者在開篇就這樣寫道:

「我沒見過黑夜,我沒見過星星,我沒見過春天、秋天和冬天。我出生在剎車時代結束的時候,那時地球剛剛停止轉動。」

這是種怎樣的體驗?我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就好比把你關在攝氏七八十度的屋子裡,拿手機手電筒強光直射雙眼,這時候你會覺得,即使當個盲人也比這種感受好。對此,作者這樣描述:

你想像一個巨大的宮殿,有雅典衛城上的神殿那麼大,殿中有無數根頂天立地的巨柱,每根柱子像一根巨大的日光燈管那樣發出藍白色的強光。而你,是那巨大宮殿地板上的一個細菌。

生活在這個星球上,你享受著理所當然的饋贈,現世安穩,歲月靜好。而對書中的「我」來說,隨便一場小災難輕鬆就能奪走至親的生命。

爺爺因為雨點燙傷感染去世:

爺爺老糊塗了,有一次被酷熱折磨得實在受不了,看到大雨喜出望外,赤膊衝出門去,我們沒來得及攔住他。外面雨點已被地球發動機超高溫的等離子光柱烤熱,把他身上燙起了一層皮...就在起航時,爺爺去世了,他身上的燙傷已經感染。

媽媽因為巖漿滲入地下城來不及撤離失去生命:

我到地面兩個半小時後,巖漿在就在五百米深的地下吞沒了整座城市。我心如刀絞地想像著媽媽最後的時刻:她同沒能撤出的一萬八千人一起,看著巖漿湧進市中心廣場。那時已經停電,整個地下城只有巖漿那恐怖的暗紅色光芒。廣場那高大的白色穹頂在高溫中漸漸變黑,所有遇難者可能還沒接觸到巖漿,就被這上千度的高溫奪去了生命。

爸爸在執行任務時被小行星碎片擊中飛船犧牲:

在清除地球航線上的小行星的行動中,一塊被反物質炸彈炸出的小行星碎片擊中了父親的單座微型飛船...當時那個石塊和飛船的相對速度有每秒一百公裡,撞擊使飛船座艙瞬間汽化了,他沒有一點痛苦。

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成為了一種幸運,生存和死亡成為人類唯一關心的話題。

2. 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在書中,當主人公看到地球發動機發射出的等離子巨牆時,他想起了一個哲學謎語:

「你在平原上走著走著,突然迎面遇到一堵牆,這牆向上無限高,向下無限深,向左無限遠,向右無限遠,這牆是什麼?」

答案是:死亡。

是的,當太陽即將毀滅,地球末日來臨,人類已經被逼到了死亡之牆下面。在生與死面前,其他的一切都已經變得不重要。

知識變成了唯實用論。學校教育都集中在理工科上,藝術和哲學之類的教育已壓縮到最少,人類沒有這份閒心了。這是人類最忙的時代,每個人都有做不完的工作。

愛情變得可有可無。在這個時代,人們在看四個世紀以前的電影和小說時都莫名其妙,他們不明白,前太陽時代的人怎麼會在不關生死的事情上傾注那麼多的感情。

當看到男女主人公為愛情而痛苦或哭泣時,他們的驚奇是難以言表的。在這個時代,死亡的威脅和逃生的欲望壓倒了一切,除了當前太陽的狀態和地球的位置,沒有什麼能真正引起他們的注意並打動他們了。這種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關注,漸漸從本質上改變了人類的心理狀態和精神生活,對於愛情這類東西,他們只是用餘光瞥一下而已,就像賭徒在盯著輪盤的間隙抓住幾秒鐘喝口水一樣。

就連婚姻的瓦解也變得微不足道。

「每個人都在不顧一切地過自己想過的生活,這也沒什麼不好。」爸爸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呵,忘了告訴你們,我愛上了黎星,我要離開你們和她在一起。」「這是誰?」媽媽平靜地問。「我的小學老師。」我替爸爸回答。我升入初中已兩年,不知道爸爸和小星老師是怎麼認識的,也許是在兩年前那的畢業儀式上?「那你去吧。」媽媽說。「過一陣我肯定會厭倦,那時我就回來,你看呢?」「你要願意當然行。」媽媽的聲音像冰凍的海面一樣平穩,但很快激動起來,「啊,這一顆真漂亮,裡面一定有全息散射體!」她指著剛在空中開放的一朵焰火,真誠地讚美著。

死亡的凝視,也讓我們學會加倍珍惜生命。

書中作者描寫了一個失去希望想要自殺的男人,在妻子的勸說下又選擇堅強的活下去。

我又聽到那個女人的聲音:「親愛的,痛苦、恐懼這些東西,也只有在活著時才能感覺到,死了,死了什麼都沒有了,那邊只有黑暗。還是活著好,你說呢?那男人沒有回答,他盯著前方的藍光看,眼淚流了下來。我知道他能活下去了,只要那希望的藍光還在,我們就都能活下去。

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在死亡面前,我們短暫的工作不如意,生活遇到一點小挫折又算得了什麼呢?

3. 背叛,人性的拷問

在小說中,當地球藉助木星的引力逃出太陽系後,意想不到的叛亂發生了。原來,人們通過觀測發現,地球離開後太陽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也就是說科學家所預測的太陽氦閃、吞沒行星的現象並未發生。

越來越多的人將「流浪地球計劃」視為聯合政府的陰謀。他們高喊:地球被出賣了!人類被出賣了!太陽不會爆發!這一切都是聯合政府想要建立獨裁帝國所編造出來的騙局!

於是,無數受到陰謀論蠱惑的公民群起響應,憤怒地拿起武器對抗,將聯合政府五千多名主要成員和科學家丟在大海的冰面上,讓零下百度的嚴寒慢慢奪去他們的生命。

而就在所有人高歌慶祝革命勝利時,宇宙一瞬間被籠罩在一片強烈的白光之中,太陽氦閃爆發了。

科學家的預言變成了現實,聯合政府的「流浪地球計劃」拯救了全人類。而此時這些功臣們,在這突然出現的燦爛陽光下,仍在海面上穩穩地站著,仿佛五千多尊雕像,他們的身體早已凍僵。

可以說這段情節是整本書中最令我震撼的一部分,拯救地球、拯救人類命運的功臣卻被無數號稱「有良知的公民」判處死刑,愚昧的群眾勝利了,多麼的諷刺!

這讓我想起了電影中moss的那句臺詞: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個奢求。

餃子曰

昨天我去看了《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坦白說特效確實達到了很高的水準,但劇情略顯單薄,不過國產科幻片能達到這樣的水平已經實屬不易,還是值得去電影院支持一下的。

既要腳踏實地,也要仰望星空。看科幻小說的意義並不是真的要我們去學習科學知識,也不是教我們去幻想不切實際的未來,而是讓我們從平凡的生活中暫時抽身出來,站在宇宙的尺度上去審視人類的渺小。

最終你會發現,在生與死面前,一切身份、地位、名利,都已變得不重要。好好活著,已經是最大的幸運。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原著裡虐心的情節,電影沒敢拍
    這個春節電影市場的最大贏家,不出意外應該就是靠口碑逆襲的黑馬《流浪地球》了。
  • 流浪地球原著有個細節思極恐的情節帶來的深思
    大家都了流浪地球這個電影,可以說這個電影在當時可是火遍全國甚至現在談起來都讚不絕口。但大家知道原著講了什麼呢?其實這個原著字數不算太多,當然因為平時大家需要工作和學習所以可能都沒看完。下面,讓用幾分鐘跟大家聊聊小說講了什麼跟電影的區別。
  • 《流浪地球》和原著有多大差別?有個情節被刪,怕觀眾看了有影響
    說起每年的春節電影檔,很多人都會說難以看懂,雖然這其中每年都會有好幾部片子相互爭逐春節檔票房冠軍,但是往往能夠奪冠的,都不會是最早跑得最快的,總是有一些片子喜歡後來居上的。用網絡的話就是這些片子是靠後勁拼搏的,例如今年的流浪地球,上映第一天反響平平,但是沒想到第二天就開始發勁,在不到半個月的完成了40億的票房,又成為了吳京的一部代表之作,令人不禁佩服。那麼如此熱火的一個大IP,肯定有很多人會去議論它,而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它和原著的差別有多大?每部從原著改編的影視劇,多多少少都會和原著有所差別。
  • 《流浪地球》原著曝光!這一情節細思極恐,電影都沒敢拍出來
    要說今年電影院的黑馬,那《流浪地球》必須得有姓名。自從這部影片播出之後,它可謂是引起了眾多華人的關注,並且在中國也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績,成為了國人的驕傲。而這部電影在中國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之後,它也開始向外國進軍,於是在北美地方也開始有了放映。這真是一個好消息!
  • 流浪地球:原著中的這一情節比電影更震撼人心
    《流浪地球》電影改編自劉慈欣同名科幻小說,原著小說篇幅不長,只有85頁。共分為四章:剎車時代、逃逸時代、叛亂和流浪時代。如電影所說:人類的逃亡分為五步:第一步,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使發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運行的反方向;第二步,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第三步,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調轉發動機方向
  • 快速讀懂《流浪地球》原著,電影裡沒有展現的,很震撼~
    近期電影《流浪地球》火了,截至今日票房已經達到24億,可以說中國人終於拍出了屬於自己的科幻片。雖然臺詞和表演有點尬,但僅就故事創意和視覺震撼,稱得上良心之作,糖醋L君看了電影後和大家聊一聊原著小說《流浪地球》。它於2000年發表在《科幻世界》雜誌的中篇小說,2018年11月23日,榮獲2018中國科幻大會水滴獎評委會特別獎,後來被收進了劉慈欣的一些中短篇小說集。
  • 3分鐘讀懂《流浪地球》原著,結局太過「真實」,電影都不敢拍
    歡迎大家閱讀小編的文章,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3分鐘讀懂《流浪地球》原著,結局太過「真實」,電影都不敢拍」,大家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發表看法,如果喜歡的話可以點擊小編的頭像加關注,小編會持續為您提供最優質的好文章!
  • 認真讀一本書|流浪地球|原著和電影
    在2018.12.19號知道了由大劉(劉慈欣)的流浪地球改編的電影馬上要在大年初一上映的時候,就趕緊在微信讀書裡下載這部小說,看完小說再看電影,應該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果然在觀影后就暗暗慶幸自己提前看了原著,電影本身不錯,但不得不說電影和原著講的是兩個故事,傳達的是兩種思想,看完是兩種感受。流浪地球原著:太陽即將爆炸,人類傾盡了所有能源實施了史上最大的逃亡計劃:帶著地球逃離太陽系,飛向比鄰星,建立新的太陽系。在逃亡的過程中有兩個高潮點,一次是近日點,一次是認為流浪地球計劃是聯合政府的騙局。
  • 與原著比起來,《流浪地球》到底硬在哪裡?
    原著與電影一對比,就會發現一個問題,影片只使用了"地球流浪計劃"這個科幻設定,也就是說只取了小說中"地球過木星"這個情節背景,之後,影片中遇到的各路人馬,發生的故事,救援等,都是重新寫的故事。科幻片改編本來就困難,但是《流浪地球》卻很成功,無論是很燃的情節,還是感染人心的親情部分,亦或者以王磊隊長為首的拯救人類而犧牲自己的救援隊人員,他們都按重新編寫的大故事走向奉獻著自己的一生。因此,《流浪地球》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更像是災難片。
  • 《流浪地球》原著小說講了什麼?小說和電影有哪些差異?
    相比而言,劉慈欣的中短篇小說也許更適合改編為電影。   《流浪地球》是劉慈欣1999年發表在《科幻世界》雜誌上的中篇科幻小說,整部作品只有2.3萬字,而且故事流暢,較為通俗,對於閱讀速度較快的讀者而言,讀完這篇小說的時間可能跟看完一部電影的時間差不多。但是如果你看過了電影,再去看原著小說,可以發現兩者之間非常明顯的差異。
  • 《流浪地球》原著和電影差別真的這麼大?
    電影最開始講述了多年後,由於太陽即將要爆炸,人類被迫需要遷徙到太陽系以外的恆星。計劃在預計在2500年實現,計劃的名字就叫「流浪地球」。在「流浪地球」計劃馬上就要實現的時候,由於木星引力的影響,使建造在地球上推動地球運動的發動機出現一系列的故障。發動機被迫停火,急需火石才可重新啟動。否則地球就會由於引力的影響撞上木星。地球也就會隨之毀滅,人類文明滅亡。
  • 流浪地球:原著中的這個情節比電影裡的情節更令人印象深刻
    《流浪地球》電影改編自劉慈欣中的同名科幻小說很短,只有85頁。全文共分為四章:剎車時代、逃亡時代、反叛與流浪時代。第一步是停止地球引擎的運動;第二步是以全功率啟動地球發動機,加速地球逃逸的速度和飛離開太陽系;第三步:繼續在外層空間加速,飛到比鄰星;第四步是使地球再次旋轉,轉動發動機方向並減速;第五步,地球停泊在比鄰星軌道上
  • 《流浪地球》與原著相差多少?有個情節令人細思極恐,導演不敢拍
    ,如今以45億的票房成為華語第二高票房的影片,而且還是一部科幻影片,非常不容易,如果仔細對比,發現這些年上映的爆款電影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使用當紅小鮮肉和流浪明星。《流浪地球》裡面的高水平特效 相信去看《流浪地球》的觀眾90%都是奔著它的特效去的,而《流浪地球》也沒有辜負觀眾的期望,影片中展示的特效是中國電影有史以來水平最高的一部,怪不得《流浪地球》被譽為中國科幻電影的開山之作
  • 《流浪地球》改了原著多少?有些情節過於特殊,導演和演員不敢拍
    作為《流浪地球》的主演之一,同時也是該電影的投資方,吳京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到當初這部電影因投資方撤資,差點就拍不成了。如今從《流浪地球》的票房看來,投資方撤資是不明智的選擇,這部電影獲得了一片口碑,並且成為了春節檔的票房冠軍。
  • 《流浪地球》彩蛋有哪些?《流浪地球》原著電影50個彩蛋介紹
    《流浪地球》排片率逐步上升,電影太火爆了,星爺的招牌也沒能扛住打擊。成龍大哥的電影更慘,沒幹過一群豬。吳京現在看來是個高人,眼光毒辣,從《戰狼2》到《流浪地球》,一個票房神話,一個科幻的開山之作,吳京都成功了。聽說《流浪地球》有好多彩蛋?  網友總結的這份流浪地球彩蛋,真的超級用心了,看完這50條知識點,原本就覺得厲害的電影,發現更厲害了!
  • 電影《流浪地球》特效厲害,畫面精緻,看完讓人熱淚盈眶
    昨天看了《流浪地球》電影,就衝著是劉慈欣的原著,就非常值得看,他的想像力,他的格局真的是太大了。看了電影,感覺非常震撼,畫面,特效,宇宙,地球,木星,空間站,比之前看過的那些國際大片我認為有過之而無不及。小編今天就對這部電影談一些自己的觀點。
  • 《流浪地球》觀感及與與原著對比
    但今天,我們有了《流浪地球》,我們除了應該記住大劉,我們也同樣應該記住另一個名字——郭帆。看完這部電影,我翻出了《流浪地球》的原著,這隻算得上是短篇科幻小說,電影對原著做了許多改編,最明顯的就是,在電影裡,預設了地球與木星相遇時產生偏航,即將要與木星相撞,人類傾其所能挽救地球。
  • 劉慈欣原著《流浪地球》和電影版有何不同?
    時光網特稿 因為《流浪地球》的出現,2019終於成為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一部電影是數千人心血的結晶,如果論功行賞,小說原著作者劉慈欣無疑應該排在前列。《流浪地球》導演郭帆和原著作者劉慈欣      相較原著,電影版《流浪地球
  • 看過電影《流浪地球》,為什麼還要推薦你讀劉慈欣的原著小說?
    對於科幻作品的影視化,大劉曾在《曉說》節目上表示,「你要知道美國拍科幻片,拍了一個世紀才有像《2001太空漫遊》這樣的電影,兩隻手都能數得出來。」但在看過《流浪地球》的驚豔表現後,不少網友驕傲地回應大劉,「像《流浪地球》這樣水準的科幻電影,即便放在美國科幻電影史上,兩隻手也能數得過來。」
  • 《流浪地球》原著的結局,早「打臉」了那些任性的一星黨和五星黨
    這或許源於這部電影被安上的諸多「帽子」,比如「開創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中國人帶領拯救地球」等等,這導致喜歡或不喜歡這部電影,成為了「無腦愛國者」和「不愛國者」的分水嶺——正如同當年的《戰狼2》。這也恰應和了《流浪地球》電影中的人工智慧系統Moss的一句臺詞:讓人類保持理智是一種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