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2時41分,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這是我國完全自主實現火星探測的第一步!
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可謂是前無古人,將首次實現火星探測器發射「繞、落、尋」一步到位,這是美國、俄羅斯,包括前蘇聯都沒有做到的。
發射只是第一步,在實現繞行和著陸之後,會有第一輛我國的「火星車」出現在火星上。今天,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宣布,我國第一輛火星車正式啟動全球徵名。
還記得嫦娥四號探測器帶到月球背面的那隻兔子嗎?當時通過全球徵名,這隻兔子被命名為「玉兔二號」月球車。這是「玉兔二號」在月球留下第一個「腳印」。
把給中國第一輛火星車起名的權利給到廣大普通民眾,意義非凡, 除了可以吸引大眾對航天事業的關注,激發探索熱情外,還希望大眾能意識到我們必須發射探測器到火星的原因,那就是我們需要尋找除地球外,人類可以生存的星球。
人們看到火星、探測器等詞彙往往只會想到科研,不會和生態環境做出聯想,那小編給你舉一個貼近生活的例子。
最近電影《流浪地球》即將復映,看過電影的小夥伴都知道電影講述了,在不久的未來,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的新家園的故事。
《流浪地球》中的上海
《流浪地球》的品質與故事,讓我們既興奮又動容,但其背後折射的環境問題我們又了解多少呢?
終有一天我們要離開地球嗎?
人類真的會面臨滅絕嗎?
聯合國曾發出警告:離世界末日或許只剩21年!
看到電影中環境被嚴重破壞的滿目瘡痍的場景,我們不禁反思,真的要等到那一天嗎?像電影《火星救援》中一樣,急迫的讓科學家到火星上去探索,急著為人類尋找下一個生存的家園。
《流浪地球》中看似是地球被滅亡了,但其實是我們人類被滅亡了。
因為地球被人類折騰的太久了,土地沙漠化、酸雨、冰川融化...
土地沙漠化
冰川融化
正是因為我們人為的破壞,導致當前威脅著人類生存的十大環境問題: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酸雨蔓延、森林銳減、土地荒漠化、大氣汙染、水汙染、海洋汙染、危險性廢物越境轉移。
雖然很多國家已經在開發可再生能源了,但是還遠遠不夠,且尋找除地球外可生存的星球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現在我們必須自救!
少用塑料製品、節約用電用水、減少樹木砍伐、停駛減排、垃圾分類,這些你眼熟到不能再眼熟的詞彙,或許這些行為你從未放在心上,但這都是我們可以自救的行為。
低碳生活,倡導新能源:普通人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