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地球真的「流浪」得起來嗎?

2020-12-05 授漁與授愚

最近《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就為一個新增11分鐘的內容就來一個再度上映,然而觀眾卻並不買單,畢竟這一做法讓人感覺是想錢想瘋了。去年大年初一的片子今年拿來重新放映,就算是免費估計也沒多人願意去看了。即便是打著收益全捐的旗號也沒多少人願意買票觀看。

那麼《流浪地球》的科幻內核又是什麼呢,為什麼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功,它的硬傷又是什麼。流浪地球不考慮各種飛行因素,就單純以現代人常識來講,它能「流浪」起來嗎?

首先講下劉欣慈《流浪地球》的文化內核,劉欣慈在接受一次採訪時說「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積澱,讓人們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因此,在面對災難時中國人選擇跟地球一起逃離,正是我們文化特色的體現。而在這部影片中,並沒有刻意塑造超級英雄,在關鍵時刻每一個普通人所做出的正確選擇,都會讓他成為英雄。正是基於對土地的情感和由普通人凝聚而成的力量,讓我們找到了這部電影的文化內核。如果把影片形容為一個人,這就是找到了人的靈魂。」

流浪地球的計劃是什麼?

人類的逃亡計劃分為5步,整個過程需要持續2500年時間,近100代人。

剎車時代: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使發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運行的反方向;

逃逸時代: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

流浪加速時代: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

流浪減速時代: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調轉發動機方向,開始減速;

新太陽時代: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恆星的衛星。

《流浪地球》的故事背景:三個多世紀前,天體物理學家們發現太陽的演化將產生一次叫氦閃的劇烈爆炸,變成一顆巨大且暗紅的巨星,地球將在這次氦閃中被汽化。這一切將在四百年內發生,現在已過了三百八十年。太陽的災變將炸毀和吞沒太陽系所有適合居住的類地行星。所以,人類唯一的生路,就是向外太空恆星際移民。

電影中並沒有明確交代故事所發生的具體時間是什麼時候,但是劇中一位俄羅斯太空人說一百年前蘇聯發明了空間站,根據史料,1971年蘇聯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空間站。所以《流浪地球》故事應該發生在2071年以後。

這裡先不討論地球逃逸太陽系而要達到的第三宇宙速度,假設這一切都在人類準確的計算中進行著。那麼當地球偏離原來軌道後就導致環境改變,表面溫度驟然降低到零下幾十度。地球表面所有的生物且不討論能否經受得住第三宇宙速度的折騰,單單只來講在沒有太陽維繫地球環境的情況下,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還能存活嗎?

地球逃離太陽系之後,不再有四季變換,也不再有風雨雷電,地球表面不會有任何生物能存活。那麼人類生存的生物圈都能在地下城市建立起來嗎?能建立人工光源和人工光合作用生產出人類賴以生存的氧氣嗎?能夠維繫生物的多樣化嗎,能保證在旅行的2000多年裡人類不會因為環境改變而導致基因突變而使人類變異成怪物嗎?

地球想要流浪起來,不光只是物理學領域科技領域裡尋求突破,更重要的的是在生命科學領域裡有全面性的掌控,也就是說除非人類能夠主宰一切生物。人類必須擁有建造長期生存的生態系統的能力,而且是大規模的人群生存的生態環境。如果未來人類能夠擁有這樣的能力的話,為什麼又會選擇地球作為飛行器呢?既然人類擁有如此強大的能力,直接使用宇宙飛船去其他星球移民不就完事了嗎,可以使用人類的手段在其他星球造一個類似的「地球」出來。

其次如果人類能夠在地下城市生活2500年之久,為何還需要比鄰星來代替太陽呢?太陽會氫閃,因此地球需要逃離太陽系。逃離太陽系之後地球隨便處在哪一個位置,人類都能在地下城市存活到地球資源用盡的時候,然而地球即使飛往比鄰星,人類也只能存活到地球資源耗盡的時候,這兩者沒有任何區別。簡單的說就是地球逃離太陽系之前已經在地下城市建造了一個「太陽」,這個太陽足夠支撐人類存活到地球枯竭的時候。而飛往比鄰星無非就是人們從新從地下走到地面來生活!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中的榴槤蚯蚓幹,現實中真的有嗎?感受地底的味道!
    今年年初有一部電影非常的飽火爆,不知道大家都有沒有看過呢,很多人小夥伴都已經說出來了,沒錯就是《流浪地球》。對於我國的第一部科幻電影來說,《流浪地球》的出現已經先很多愛好科幻的朋友看到希望,雖然它不是那麼的完美,但卻為中國的科幻開了一個好頭。
  • 細思極恐的《流浪地球》
    因為,你不知道太陽什麼時候爆炸,這種不確定性的恐懼,才是真的恐懼。相比電影中的「情」,「希望」才真正令人震撼,因為希望這時候才是稀缺的。就像原著中這段話所說:「我們必須抱有希望,這並不是因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為我們要做高貴的人。
  • 與原著比起來,《流浪地球》到底硬在哪裡?
    《流浪地球》豆瓣評分達到8.0分,與同檔期的《瘋狂的外星人》相比高出1.5分。有趣的時,《流浪地球》除了大咖吳京之外,其餘的像劉啟、韓朵朵的飾演者都是新人,他們都是毫無流量的新人。原著與電影一對比,就會發現一個問題,影片只使用了"地球流浪計劃"這個科幻設定,也就是說只取了小說中"地球過木星"這個情節背景,之後,影片中遇到的各路人馬,發生的故事,救援等,都是重新寫的故事。
  • 客觀評價,《流浪地球》真的是一部好電影嗎?
    而巧合的是,《戰狼2》和《流浪地球》都是由吳京主演,也就是說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第一和第二都是吳京在主導,那以後誰能打破這個記錄。如果說後面吳京拍攝《戰狼3》上映,票房再衝到第三以上,那真的就是一大奇觀了。
  • 《流浪地球》中裝了1萬臺超級發動機,真的能推動地球嗎?
    》中裝了1萬臺超級發動機,真的能推動地球嗎?就跟阿基米德的理論一樣「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整個地球」。要實施起來有著許多難題,比如我們都知道地球板塊會運動的。假如跟(流浪地球)中一樣,在一個城市安裝一臺超級發動機這發動機動力有多大才能推動地球?猜想下這個城市板塊能支持住,會不會產生板塊運動會不會壓沉這個城市?
  • 《流浪地球》所描述的把地球推離太陽系在現實中可行嗎?
    《流浪地球》所描述的把地球推離太陽系在現實中可行嗎?在現實中不可行,基於兩個理由,一是推力不足,二是地殼無法承受!當然推力不足只是《流浪地球》中設定的條件,而現實中甚至連核聚變發動機都還沒有時間,更不要談推力不足了!
  • 宇宙中有數萬億顆流浪行星,地球也能去流浪嗎?
    去年上映的《流浪地球》是一部各方拍案叫絕的電影,讓我們來回憶一下流浪地球的基本劇情。背景就是太陽快要變成紅巨星,急劇膨脹之後,人類為了自救,必須逃離太陽系。因此在地球的表面上建造了上萬座發動機來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
  • 《流浪地球》:流浪的人,流浪的心
    在《流浪地球》中,地球象徵著人類自身,即將爆炸的太陽是人類被毀壞的家園以及正面臨的危機。小說以第一人稱的視角,為我們講述了地球的流浪之旅,展現了千千萬萬個像「我」一樣的人的命運。從離開太陽繫到抵達新的家園,地球流浪的時間將長達一百五十代。像「我」一樣參與流浪的第一代人,是看不到希望的。他們每天活在沒有盡頭的絕望與恐懼之中,隨時都有可能崩潰。在這種壓抑的環境中,希望顯得尤為可貴。「在我眼中,世界就是由廣闊的星空和向四面無限延伸的冰原組成的,這冰原似乎一直延伸到宇宙的盡頭,或者它本身就是宇宙的盡頭。
  • 流浪地球有彩蛋嗎?流浪地球結局什麼意思
    流浪地球彩蛋有嗎流浪地球是科幻片,很多觀眾雖然覺得特效做得好,但是對劇情是一臉懵逼,也許你們還沒發現其中的彩蛋吧,下面就來做個詳細解析。1.製作團隊《流浪地球》的製作團隊雖然不是很有名,但是作品證明了實力確實是頂尖的水平,之所以值得我們驕傲,歸根結底,它是一個中國故事,它由中國的團隊完成。落地生根,結出了自己的東西,在同級別的戰場上對抗,片中劉培強指給俄羅斯看的艙門上,有我們熟悉的一句英文。這是過去中國製造的承接,也是未來中國製造的宣告。
  • 流浪地球有沒有彩蛋呢? 流浪地球彩蛋介紹結局你看懂了嗎
    流浪地球有沒有彩蛋呢? 流浪地球彩蛋介紹結局你看懂了嗎時間:2019-02-13 14:06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流浪地球有沒有彩蛋呢? 流浪地球彩蛋介紹結局你看懂了嗎 流浪地球這部影片超出小編預期的好看,特效 ,場面宏大,故事充滿想像力。
  • 好書推薦:《流浪地球》,地球啊,我的流浪地球
    2019年春節,電影《流浪地球》登陸全國院線,短短幾天就引爆了網絡,最終取得了46億的票房,引起人們巨大的反響。這部電影打開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讓中國科幻電影進入了一個新紀元。那麼,提到電影,就不得不提流浪地球的原著小說,這部劉慈欣於2000年寫的小說又會是怎樣一個故事呢?
  • 停止自轉的地球,真的可以去流浪嗎?
    人們把這五步分別稱為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Ⅰ(加速)、流浪時代Ⅱ(減速)、新太陽時代。——來自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小說《流浪地球》電影的劇情,和小說中的原著不一樣,可以說是一段原創的劇情。「三體時代」過去了嗎?新生代的科幻作家在關注什麼?2017年,最讓他們震驚的新聞是什麼?未來會是什麼形態的?這些年,中國的科幻環境真的變好了嗎?除了《三體》,我們還能仰望什麼?當科學的發展比科幻更科幻,作家們要如何讓自己開心起來?
  • 《流浪地球》中地球根本飛不起來,飛起來也見不到木星
    《流浪地球》卻忽略了一個基本常識。就是地球倘若飛走,月亮、火星、木星等都會亂套。因為引力等沒法維持平衡了。這種狀況下,試問,你怎麼用助推器維持飛行狀態?太陽系在紊亂狀態下,引力變化是什麼樣?明知道太陽系是什麼樣,地球飛起來會是什麼後果。還能堂而皇之一個「小破球」飛。而且,就在地球停止轉動的過程中,月球等的引力牽制,甚至就沒了。地球竟然還能穩穩的啟動飛行。真是不得不感覺滑稽。
  • 流浪地球中的叛軍
    如果你看過這部影片的話,在《流浪地球》的結尾有一群人喊還我陽光,很多人覺得莫名其妙不明所以。其實,只要讀過《流浪地球》原著的人,立刻就知道是其中一條重要的情節線,被刪得面目全非之後的一點遺存。善和惡這類字眼放到科學中是不嚴謹的,所以需要對它們的含義加以限制:善意就是指不主動攻擊和消滅其他文明,惡意則相反。這是最低的善意了吧。」(劉慈欣《三體2:黑暗森林》)劉慈欣還說過:「人類共同的物種、相近的文化、同處一個相互依存的生態圈、近在咫尺的距離,在這樣的環境下,猜疑鏈只能延伸一至兩層就會被交流所消解。但在太空中,猜疑鏈則可能延伸得很長,在被交流所消解之前,黑暗戰役那樣的事已經發生了。」
  • 科學解讀+4個問題測試:你真的看懂《流浪地球》了嗎?
    解答關鍵詞:紅巨星在《流浪地球》影片開場中提到,由於太陽正在急速膨脹衰老,地球會被波及毀滅,所以需要尋找新的家園。那麼太陽真的會爆炸嗎?科學解讀:我們的太陽已經46億歲了,是一顆恆星。恆星以核聚變的方式向太空釋放著光和熱。
  • 《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去流浪,那麼月球去哪了?
    很多人看完電影《流浪地球》,心中會有一個小疑惑——人類帶著地球去流浪,那麼月球呢?月球去哪了?在電影中確實沒有提及月球的去向,但是在小說原著中,月球的命運被安排得明明白白——被人類扔了。實際上,電影《流浪地球》是基於原著中流浪地球計劃大背景的深度改編,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故事。而這個故事也只是流浪地球計劃過程中的一段小插曲。
  • 《流浪地球》:如果地球真的快要毀滅,你牽掛的人是誰
    時隔《流浪地球》上映一年後,羽蒙再次重溫這部電影,總算看懂了。對於一個非常愛好文學的電影迷來說,這種帶有科幻性質以及理科元素的電影非常之精彩,但是也會在我的腦海留下很多小疑問。比如:點燃木星之後,那個波真的有那麼大的衝擊力從而推動地球嗎?那把地球撞飛之後,地球不會又撞到別的星球上去嗎?
  • 《流浪地球》遭惡意差評:難道吳京就不配拯救地球嗎?
    還有一些人為黑而黑,比如這位觀眾,他是這樣評價《流浪地球》的。同樣的科學錯誤到了《星際穿越》,統統都可以包容,雙標起來令人發中指。似乎在崇洋媚外的人眼裡,這些才是《流浪地球》真正的缺點:不是外國人拍的;拯救地球的不是外國人;對白說的不是英語。
  • 《流浪地球》並不完美,但豆瓣一星真的中肯嗎?
    首先,區別於美國大片的個人主義,《流浪地球》更多的是在傳達集體主義。以往我們在觀看英雄主義電影的時候,大部分都是一個人、一個國家成為全世界的希望,但《流浪地球》不同,它把一個人變成一群人,一個國家變成全世界。沒錯,當災難真的來臨,沒有誰能獨自拯救全人類,只有眾志成城,才能創造未來,這也是中國人千百年來不變的信仰。
  • 《流浪地球》票房預測多少?《流浪地球》值得看嗎?劇情介紹
    《流浪地球》票房預測多少?《流浪地球》值得看嗎?劇情介紹  國產科幻電影在今年終於啟航。《流浪地球》這部讓原著作者劉慈欣看完落淚的科幻片,7日零時至晚八點單日票房已達3.08億元,毫無疑問拿下單日票房冠軍,「超速」完成票房逆襲。照此看來,該片拿下春節檔票房冠軍,亦只是時間問題。根據多家機構的預測,該片最終有望斬獲45億元以上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