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專注於不專業的電影解說小麥~
不知不覺春節檔已經經過五天的激烈角逐了,其中《流浪地球》和《新喜劇之王》都遊走在風口浪尖,兩極分化十分嚴重,但一時的評價和所謂的票房並不能淹沒一部好的作品,只不過是大眾喜好和選擇不同罷了。所以小麥首先在此預祝春節檔每部好的作品都能得到應有的回報,即便不能,也希望你們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
作為劉慈欣《流浪地球》原著的讀者,自從聽說要翻拍電影內心就是十分忐忑的。說實話,如果是一部言情小說的話翻拍沒有問題,我們只需要評價他的故事情節和狗血程度即可,但作為一部科幻小說,我還是不太敢相信國內製作團隊的水平。就連《鬼吹燈》和《盜墓筆記》都能拍的六親不認,又怎麼掌控一部恢弘龐大的科幻巨製呢?即使特效優秀,但故事情節改編方面,還是不敢妄下言論。
於是在電影上映之後,小麥懷著半信半疑的心情走進影院,說實話,並沒有達到滿分,但不得不說,它仍是打開中國科幻電影領域的一把金鑰匙。

在此小麥就不提電影的專業程度了,自己組織不好語言,抄來的沒有新意,就簡單說一下電影的幾大亮點吧。
首先,區別於美國大片的個人主義,《流浪地球》更多的是在傳達集體主義。以往我們在觀看英雄主義電影的時候,大部分都是一個人、一個國家成為全世界的希望,但《流浪地球》不同,它把一個人變成一群人,一個國家變成全世界。沒錯,當災難真的來臨,沒有誰能獨自拯救全人類,只有眾志成城,才能創造未來,這也是中國人千百年來不變的信仰。
同時小麥也想起《冰與火之歌》中一句十分經典的臺詞:孤狼死,群狼活。

其次,雖然主角是中國人,但拯救人類的卻是全世界。不知道看完的小夥伴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對於每個人物的形象都是模糊的,你不會去在意他們的性格,似乎他就應該是這樣,合情合理的推動劇情發展。
片中的中國人都很有能力,但是他們處事低調,所有的關鍵環節都是各國人民合作完成的,包括飛行器,發動機,以及拯救世界。在片中我們可以隨處看到無數外國友人的面孔,甚至連劇情的高潮都是在世界其他地區發生的。沒錯,導演故意弱化了中國的地位,為的就是凸顯四個字:齊心協力。

最後,作為一部科幻電影,我看到了區別於以往國內任何一部電影的特效。在我們曾經的認知當中,國外的就是大片,國內的就是小成本和五毛特效,《流浪地球》徹底改變了這一觀點。
我看到有很多人在說,不要吹噓特效了,如果這特效放在國外大片上,你們早就說垃圾了。沒錯,對比於美國大片,《流浪地球》還是有差距的,但不容忽視的是,它進步了不止一點點。我們不可能一步登天,但只要進步顯著,就值得鼓勵和稱讚。

截至目前,《流浪地球》累計票房13億,豆瓣評分8.0,較之前的8.2分有所下滑。IMDB(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評分8.0分,較之前高出0.1分。
為什麼國內的網站評分下滑國外的網站評分卻升高了呢?為此,小麥特意瀏覽了一下豆瓣網友的評價,不得不說,這個曾經被我們視為權威的打分網站如今還靠得住嗎?大多數一星評價根本沒有理由,只是因為單純的討厭,甚至於很多打一星的網友根本沒有看過這部電影。

再就是盜版資源的問題,《流浪地球》主創團隊表示,現在他們根本沒有時間慶祝,都在忙於阻擊盜版傳播。
之前有很多人抵制外國電影,選擇觀看盜版,這是你們的一種極端愛國主義誰也管不著,但為什麼現在連國產電影還是如此呢?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觀看盜版和豆瓣打一星的會不會就是同一群人呢?如果是這樣,那小麥還真是佩服你們的心安理得。

好了,本篇推送我們就說這兒了,小夥伴們有什麼看法歡迎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