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流浪地球》「一星大戰」,保持理智真的是奢求?

2020-12-06 澎湃新聞

這個春節檔,《流浪地球》火了,是非也隨之而來。圍繞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出現了一場不無荒誕色彩的「一星大戰」。

起因是,《流浪地球》的粉絲發現,豆瓣上出現大量一星打分,把綜合評分從開始的8.5拉到了目前的7.9。客觀地說,7.9已經是不錯的豆瓣打分了,我愛的《死侍》都只有7.7。《流浪地球》在預計票房高達50億的情況下還能有這個打分,堪稱票房、口碑雙豐收。

然而有些粉絲不淡定了,他們「發現」了一個「陰謀」,傳言稱豆瓣上一大波高贊好評被收買改為差評。於是他們憤怒了,不僅對一星黨大張撻伐,而且把矛頭指向豆瓣,在各大應用商店給豆瓣APP打一星。

壓力之下,豆瓣做出了回應:不存在傳言中「高贊好評被收買改為差評」的情況。前500個熱評中,僅有4名用戶有過跨分數(非相鄰分數)修改評分行為。

目前《流浪地球》有71.5萬人評價,4個評分修改顯然無關大局。一位之前把四星改為一星的用戶還發帖澄清:「現在整個豆瓣背的罵名,其實從頭到尾就我一個人做了而已,被各種沒有根據的截圖推測一步步引導成這樣,真是讓我哭笑不得。」

「一星大戰」的來龍去脈大概如是,所謂陰謀只是陰謀論罷了。這些人的賣力表演使人想起《流浪地球》裡人工智慧莫斯的一句臺詞:「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難道真的是這樣?

回頭來看,為《流浪地球》打一星顯然是負氣之舉,這部電影雖然不是曠世神作,但也更非爛片。我看過之後的評價是,這是一部合格的科幻大片,有瑕疵,但為國產類型片拓荒之功不容低估。

許多人是抱著「平衡一下」的心態打一星,覺得別人打分太高了。這種行為當然很幼稚,給電影打分還打出了劫富濟貧的幻覺。但這種現象由來已久,任何一個平臺,任何一部公認的優秀電影,都會有人打一星。

賭氣式打一星是遊戲規則允許的行為,並沒有什麼危害,因為這麼做的人終究是少數。為這事憤怒,甚至遷怒評分平臺,實在是精力無處釋放。何況「平衡一下打一星」與「鼓勵國產電影打五星」雙方也能中和一點。

這已經不是豆瓣第一次躺槍。近年不斷有電影或粉絲因打分不及預期,跟豆瓣「約架」。比如去年《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上映後豆瓣評分不到2.0,導演畢志飛憤而指責「豆瓣系」操控國內影評市場,後來雙方互相起訴。

評分本應該是這樣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大家都尊重最終結果。不能因為自己看好就不允許別人不看好,最終結果不可能符合每個人的心意,否則打分還有什麼意義呢?平臺方只需要防止作弊,不需要為具體分數負責。

從網友長期以來的評價看,豆瓣的評分體系還是相對公平可信的。豆瓣之所以老被槓上,也是因為公信力在那兒。

我還想說的是,一部電影而已,圍觀者何必入戲太深?近年來一部電影撕裂輿論場的景象頻繁出現,粉與黑總是鬥得不亦樂乎。無腦吹與無腦黑本質沒有區別,都是缺乏分辨力與寬容心的體現。

國產電影在進步,有目共睹。在這個時候,更應該聽得進理性的批評聲音。許多狂熱粉絲意識不到的是,自己的攻擊性行為不會給電影加分,反而會成為拖累。《戰狼2》剛出來的時候,我看得還挺爽,但是後來戰狼粉秒天秒地秒空氣,逐漸使我不好意思說自己喜歡了。真不希望《流浪地球》重蹈覆轍。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遭貶,吳京被罵:要求人類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
    「要求人類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這是我看完《流浪地球》後,感觸最深的一句話。無論是在影片內,還是在現實生活中,要人保持理智去看待一件客觀事物,確實很難。然而在網上叫好聲一片的時候,總有這麼一批「心有反骨」的人存在:「衝著吳京這個戰娘,我只給一星。」「劉慈欣這種直男仇女派的作品,還有人喜歡?」「竟然都是中國人,不適應,太尷尬了。」
  • 《流浪地球》:「讓人類保持理性是一種奢求」
    我對《流浪地球》的人設不滿意,每個人的行為好像完全由情緒控制:兒子恨父親恨的莫名其妙,母親重病且不是媽死就是外公死的局面並不難解釋;一個經驗豐富的援救隊長被一個小屁孩子罵的狗血噴頭也沒有脾氣且不解釋;一個受過專業訓練的救援隊員,沒到絕境就奔潰開槍打壞火石;一個航天員對火種計劃完全不感冒。
  • 因為《流浪地球》慘遭一星差評的豆瓣,真的做錯了嗎?
    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斬獲了20億元的票房,但在豆瓣上的評分上,各路人馬卻陷入到一星和五星的拉鋸戰中。最近幾天,《流浪地球》擁躉將怒火轉移到了豆瓣身上,他們紛紛進入到App Store和各大安卓應用市場中,開啟了給豆瓣打一星差評的報復性舉動。剛看完了《流浪地球》的小雷,在這場大戰中,作為一個吃瓜群眾,也是看得目瞪口呆。
  • 關於《流浪地球》的喧譁聲:讓人類保持理智真的很難
    成為爆款文後,該公眾號又刊發了一篇《對<流浪地球,不及格>一文評論的回覆》。回覆中的第二條寫道:「有大量的反對者認為,我打一星太不客觀了。有的言論很有意思:『打五星確實有鼓勵的成分,有感情的成分,但是你打一星太不客觀了』。藝術評論本來就是主觀的東西。要求藝術評論客觀是非常無禮、無知的行為。」
  • 《流浪地球》經典臺詞 :總有一天,貝加爾湖的冰會化為水的。
    讓你們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1 剎車時代 在地球上建造1萬座行星發動機,通過發動機產生的反向作用力使地球停止自轉。2 逃逸時代 全功率開動發動機,使地球加速飛出太陽系。3 前流浪時代 逃出太陽系之後,地球將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半人馬座比鄰星,那裡有著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距離為4.22光年)。4 後流浪時代 在流浪途中使地球重新開始自轉並減速。5 新太陽時代 地球進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恆星的衛星,以完成移民。
  • 《流浪地球》觀感及與與原著對比
    一直以來,熱愛科幻片的人,看的都是西方的科幻電影,我們印象中的經典科幻片,可以說出來名字的,都是《星球大戰》、《盜夢空間》、《星際穿越》、《飢餓遊戲》、《頭號玩家》、《創戰記》.,沒有一部是中國製作。但今天,我們有了《流浪地球》,我們除了應該記住大劉,我們也同樣應該記住另一個名字——郭帆。
  • 《流浪地球》與豆瓣,都被打了「一星」
    導讀近日,有網友曬出截圖稱,在豆瓣上,有人發布了對電影《流浪地球》的好評,而且影評獲得高贊,但在集贊後,評論者又將好評改為差評。還有影評人表示,收到了「將好評改差評可以給錢」的私信。一時間,引發網友對豆瓣評分機制的質疑。甚至還有人質疑,將好評改為差評的是不是被收買了。
  • 該不該給《流浪地球》打一星?
    《戰狼2》之後,《流浪地球》的觀影評價又一次呈現出了特別激烈的兩極分化。《流浪地球》舉行首映的時候,口碑好得出奇,所有去看片的業界大咖都發出了同樣讚嘆。文化學者戴錦華說:「中國科幻電影元年開啟了。」導演徐崢則說,「裡程碑式的電影,絕對是世界級別的。」可是公映之後,《流浪地球》的豆瓣評分卻從8.4一路跌到了7.9。影片頁面排在第一位的,是一篇一星影評《流浪地球,不及格》。
  • 《流浪地球》沒拍出的結局才是真正的扎心
    電影《流浪地球》講述了未來的世界,太陽即將毀滅,人類不得已啟動「流浪地球」計劃,在經過木星附近時所發生的故事。情節不一一概述了,結局是在主角全員的努力下,地球成功掙脫木星的引力,開始了漫長的流浪地球時代。
  • 《流浪地球》:電影裡沒說明的,小說中都給了回答
    要說春節期間熱度最高的話題,《流浪地球》必須擁有姓名。從劇組沒錢吳京客串投資6000萬到國產科幻電影的崛起,在全民關注下的小破球毋庸置疑火了。這樣一個講述地球流浪的故事,如何在眾多春節檔電影裡抓住觀眾的心?特效是科幻電影至關重要的一環,但更值得討論的是它的內容核心。
  • 流浪地球:原著中的這一情節比電影更震撼人心
    《流浪地球》電影改編自劉慈欣同名科幻小說,原著小說篇幅不長,只有85頁。共分為四章:剎車時代、逃逸時代、叛亂和流浪時代。如電影所說:人類的逃亡分為五步:第一步,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使發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運行的反方向;第二步,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第三步,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調轉發動機方向
  • 《流浪地球》並不完美,但豆瓣一星真的中肯嗎?
    首先,區別於美國大片的個人主義,《流浪地球》更多的是在傳達集體主義。以往我們在觀看英雄主義電影的時候,大部分都是一個人、一個國家成為全世界的希望,但《流浪地球》不同,它把一個人變成一群人,一個國家變成全世界。沒錯,當災難真的來臨,沒有誰能獨自拯救全人類,只有眾志成城,才能創造未來,這也是中國人千百年來不變的信仰。
  • 《流浪地球》原著的結局,早「打臉」了那些任性的一星黨和五星黨
    不過片紅總是是非多,在票房日日攀升的同時,豆瓣等平臺上也出現了不少脫離了電影本身,只是任性地情緒宣洩,並視意見不同者如仇敵的「一星黨」和「五星黨」。這或許源於這部電影被安上的諸多「帽子」,比如「開創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中國人帶領拯救地球」等等,這導致喜歡或不喜歡這部電影,成為了「無腦愛國者」和「不愛國者」的分水嶺——正如同當年的《戰狼2》。這也恰應和了《流浪地球》電影中的人工智慧系統Moss的一句臺詞:讓人類保持理智是一種奢求。
  • 果然,二次元還是對《流浪地球》下手了……
    只是,我沒想到,《流浪地球》這部硬核科幻作品,也難逃「降維打擊」!這還得歸功於萬千腐女的一顆天真爛漫的cp心。所以,當我看到「劉培強x moss」的cp上熱搜之後,我是一臉震驚的,更別提人類堅決反對的地木cp了。
  • 豆瓣回應五星改一星,這樣對待《流浪地球》影迷能服嗎?
    近日春節檔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火爆,但有網友爆料,有豆瓣網友為該電影寫影評時,先用高分積「贊」,然後改成一星,以此謀利,而網友卻無法撤銷「點讚」。此前,《流浪地球》票房一路走高,負面評價也隨之而來,在好評與差評兩極分化之下,該片在豆瓣評分已由原來的8.4分下降為7.9分。翻閱差評,很多1星評論評分完全是因為不滿吳京和原作者劉慈欣,甚至有的觀眾在沒有觀影的情況下,就直接為該片打了1星。隨之而來的是豆瓣App在各大平臺上的評分也出現差評。
  • 《流浪地球》告訴你什麼叫「戰狼式蠻不講理」,呵呵!
    別誤會,毒舌君其實蠻喜歡《戰狼2》的,標題裡之所以帶上了「戰狼」,只是借用網絡上將「戰狼」這個詞汙名化之後的貶義,也就是「強橫自大、蠻不講理」的意思吧,來表達毒舌君對《流浪地球》裡一個關鍵情節設計的嚴重不滿!具體就是吳京出演的下面這個情節——地球救援隊「點燃木星」的計劃遭遇挫折,地球毀滅似乎不可避免。
  • 殺死豆瓣:犯我《流浪地球》者,雖遠必誅!
    在電影還沒上映的情況下,這位網友在豆瓣上為《流浪地球》打了一星評分。因為誤判,後來那位網友的一星評論已經自行刪除。但《流浪地球》的一星五星之爭才剛剛開始。一星和五星,早已和電影無關,而是雙方表明態度的工具。經過雙方幾天的交戰,《流浪地球》的豆瓣評分跌至7.9分。
  • 流浪地球中的叛軍
    最近大家都在熱議硬核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我想來說說其中的一個細節。如果你看過這部影片的話,在《流浪地球》的結尾有一群人喊還我陽光,很多人覺得莫名其妙不明所以。其實,只要讀過《流浪地球》原著的人,立刻就知道是其中一條重要的情節線,被刪得面目全非之後的一點遺存。
  • 流浪地球:原著中的這個情節比電影裡的情節更令人印象深刻
    《流浪地球》電影改編自劉慈欣中的同名科幻小說很短,只有85頁。全文共分為四章:剎車時代、逃亡時代、反叛與流浪時代。第一步是停止地球引擎的運動;第二步是以全功率啟動地球發動機,加速地球逃逸的速度和飛離開太陽系;第三步:繼續在外層空間加速,飛到比鄰星;第四步是使地球再次旋轉,轉動發動機方向並減速;第五步,地球停泊在比鄰星軌道上
  • 《流浪地球》18個隱藏細節,其中一個預示會拍續集!
    ,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流浪地球計劃。 ②逃逸時代: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在加速過程中地球首先需要繞行太陽15圈,最後藉助木星引力逃離太陽系。電影版《流浪地球》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