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流浪地球》上映一年後,羽蒙再次重溫這部電影,總算看懂了。對於一個非常愛好文學的電影迷來說,這種帶有科幻性質以及理科元素的電影非常之精彩,但是也會在我的腦海留下很多小疑問。比如:點燃木星之後,那個波真的有那麼大的衝擊力從而推動地球嗎?那把地球撞飛之後,地球不會又撞到別的星球上去嗎?太多太多這樣的問題,很抱歉,我的知識儲備不太夠。也希望有影迷朋友能給我解答這兩個問題。
解讀《流浪地球》電影的人多如牛毛,其中也不乏一些看過劉慈欣的原著並與之進行對比的, 其中也不乏些科技專業人才所進行的專業解讀,讓我看完感到特別自豪,原來人才真的無處不在。你覺得電影精彩極了,人家卻能清晰地列出一個個bug,真的是讓我深感佩服。因此,我就不湊這一波熱鬧,還是從情感角度來談談這部電影吧!畢竟,與情感有關的東西,是大眾都能接受的。
雖然《流浪地球》的bug很多,但是它還是讓我看到了華語電影的強大,原來華語科幻片的小試牛刀也是不錯的,並不輸給那些長期拍科幻片的國家。接下來,我先描述一下電影的基本劇情吧。看過的朋友也可以再回味一下這部電影的精彩之處。
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新家園。
中國航天員劉培強(吳京飾)在兒子劉啟四歲那年前往領航員空間站,和國際同胞肩負起領航者的重任。轉眼劉啟(屈楚蕭飾)長大,他帶著妹妹韓朵朵(趙今麥飾)偷偷跑到地表,偷開外公韓子昂(吳孟達飾)的運輸車,結果不僅遭到逮捕,還遭遇了全球發動機停擺的事件。為了修好發動機,阻止地球墜入木星,全球開始展開飽和式營救,連劉啟他們的車也被強徵加入。在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中,無數的人前僕後繼,奮不顧身,只為延續百代子孫生存的希望。
有強大的小說劇本支撐,劇情非常精彩,一部難得的國產科幻片。雖然電影本身與小說有點脫離,但是也不妨礙它的劇本張力,不要太吹毛求疵就好。影片中的情感部分是比較少的,偶爾帶動一點點,但是也相當的催淚。
劉培強與兒子劉啟的關係像極了那些常年在外拼搏的父親與兒子的關係。劉培強為了執行領航員任務,在兒子4歲那年便離開了兒子。4歲時期的兒子是單純的,以爸爸為驕傲的,爸爸說的一句:「等有一天,你不用望遠鏡也能看到木星的時候,爸爸也就回來了。」劉啟記了很多年。17年過後,真當劉培強要光榮回來的時候,劉啟開始逃避了。他覺得爸爸當初跟自己的那個約定是騙人的,因為在地下城的日子,沒有星星。劉啟埋怨爸爸剝奪了媽媽生的機會,記恨他錯失了這麼多年自己的成長。當劉啟長大之後與父親的第一次通話都變得有點桀驁不馴和不耐煩。這對父子的關係感覺真的很人性化,給這部科幻片也添加了點人情味。
當劉培強決定犧牲自己,拯救整個地球人類時,劉啟倔強的嘴巴鬆口了,他在害怕又一次失去爸爸,因為這一次是真的再也看不到爸爸了。他傷心,難過,憤怒。在這一刻,他不在乎地球上其他人能不能活,他在乎的只是爸爸還能不能安全的回到自己的身邊。親情這種東西,或許會因為誤解,時間而淡化,但是真當你要失去一個人的時候,親情會感化所有的矛盾衝突。
劉啟與姥爺韓子昂的關係也很耐人尋味。照理說,劉啟會與姥爺相處得非常融洽,但是在影片最初展現出來的並不是這個樣子。劉啟叛逆,不聽話,把姥爺的運輸車偷開出來。當劉啟闖禍入獄時,姥爺去撈人,撈人失敗還連累自己也坐牢,這個時候的劉啟並沒有半點羞愧,反而稱姥爺是老東西,氣得姥爺與劉啟大打出手。其實仔細分析他們之間的關係,感覺也很貼近現實,一個是缺失父愛和母愛的孩子,姥爺當然會加倍的疼他,但是姥爺把母親生的機會佔有了,這也讓孩子對於姥爺總有點反感。叛逆的少年,溺愛孩子的姥爺,就形成了《流浪地球》這裡一地雞毛的畫面。
不過,當姥爺即將失去生命時,兩個人的情感釋放還是挺讓人感動的。姥爺的生命即將消失殆盡時,還在惦記外孫以及孫女的安危。孫子一個勁的喊:「老東西,你在哪兒?我去找你」。剛才的爭吵打鬧都變成美好的回憶,當與親人即將天人永隔時,這種慌亂,心痛,害怕是切身的。
影片還有很多人牽掛著他們的老婆孩子,母親,雖然只是一筆帶過,但也足夠揪心。看到這一幕幕生離死別,我不禁會去想:如果真的有這一天,地球真的要毀滅了,我最牽掛的人是誰?我會不會像影片中的劉啟那樣充滿了遺憾,後悔沒有在親人在的時候好好地對待他們。答案是一定會。「珍惜身邊的人」,這個課題,我還需要好好努力啊!因為我並不想在這一天來臨時,我是充滿遺憾和悔恨的。如果真有這一天,屏幕前的你最牽掛的又是誰呢?
影片從精神層面來說,在電影宏大的故事設定、突破天際的想像和盪氣迴腸的敘事下,觀眾能看到中國人的世界觀、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中國人的行為邏輯。顧全大局而捨棄個人利益,還是執著的親情紐帶、向死而生的勇氣;無論是對家園故土的眷戀和珍視,愚公移山一般的執著,還是影片中因為缺乏交流溝通而疏離的父子關係,都有很多現實中的投影。
從物質層面來說,一些道具細節的設計靈感來源於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國觀眾看到時就會覺得無比親切,達到極大的審美契合。長久以來,中國的很多電影用帶有中國特色的IP和故事情節來體現本土的價值觀,從而使電影整體呈現出違和的感覺。《流浪地球》在這一點上處理得很巧妙,使觀眾在科幻場景中看到的依舊是純而又純的中國人,體會到的依舊是中國人的處事原則和道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