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出生時,伴隨著責任嗎?這是我看完《流浪地球》後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
電影中,指揮中心放棄整個地球的生命而選擇了「火種」計劃,就是把延續人類文明作為一種責任,影片最後,指揮中心改變主意,用選擇用空間站的燃料引爆火星,是在完成踐行和發揚人類社會精神的責任。
人一出生,對於社會、對於家庭、對於個人,就都產生了責任。
劉慈欣筆下的人,都很渺小,面對地球的危難,面對外星生命的挑釁,面對生存的危機,人多麼渺小,同時,人越渺小,背負的責任,也越大。
《流浪地球》整部電影講述的,其實就是踐行責任與自我實現的故事。
指揮中心聚集了所有的科學家,一早便知道人類無法扭轉地球撞向火星的結局,可他們還像什麼都不知道一樣,煞有介事地按規律、按計劃組織人類開展自救。
——這是對人類的求生欲負責。
突然降臨的災禍固然可怕,等待災禍降臨卻又無能為力的過程更加折磨人心。火山爆發的時候,海嘯席捲的時候,即使知道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我們還是要做「無謂的抵抗」,還是要拼盡全力奔跑。
似乎必須做點什麼,才對得起曾經的生命,就像是在用自己的奔跑像「災難」示威,你不會輕易地將我擊垮。
人們嘗試了一切可以嘗試的方法,卻還是無力回天。指揮中心這時通知了這一悲劇,儘管離災難的到來已經所剩時間無多,每個人卻都還是努力向家裡奔跑,想見親人最後一面。
——這是對人類生命裡的溫情負責。
想來,如果地球真的在那一刻毀滅,這亦不失為最好、最真實的畫面。
成片成片的人奔忙在路上,有的人已經見到了家中的父母和兒女,經過了一天的嘗試和努力,對毀滅的恐懼被濃濃的愛掩埋,他們珍惜著最後的時間,或許還要從冰箱裡拿出一盤餃子,一起享用一次晚餐。還有人沒有了親人,他們找了一處風景或許不美麗,但也獨特的地方,看著奔忙的車輛,想起自己的一生,露出了微笑。
……
人這種生物的確複雜。
《三體》中,三體人不理解人類面臨僅有的逃生機會時會為哪些人登上「諾亞方舟」而糾纏不休,甚至耽誤逃生的時間。
想來,如果是三體人面臨這樣的困境,那他們的世界應該很安靜。領袖會第一時間傳達「毀滅」的結局,而所有的三體人,靜靜地坐著、站著、睡著,甚至感受不到一絲驚慌。
這就是人類的獨特。
三體人的出生只伴有一個責任,叫做生存、延續。
而一個人的出生,除了對世界的責任,還有對自我實現的責任。
隨著社會越來越多元,人們的可選項也越來越多。有人把自己獻給了家庭;有人投身於事業;有人究其一生都在創造身邊人所不理解的藝術;也有人兒女承歡膝下的同時,花白了頭……
而我們,選擇一種責任,完成好,就好。
我是三三,每天陪你圖話影視圈~
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