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0.17%的光速,2500年100代人,開著地球去流浪的結局

2020-12-04 文澤帝君

劉慈欣的小說《三體》深受世界各地的科幻迷追捧,從三體文明的設定,到黑暗森林法則,再到弱肉強食,裡面的世界確實震撼。

《流浪地球》和《三體》都是劉慈欣所寫的科幻小說,但二者之間並無聯繫,劉慈欣是一名科幻小說家,2015年,他憑藉《三體》獲得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該書也被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裡程碑之作,《流浪地球》則獲得了2018中國科幻大會水滴獎評委會特別獎。

孩子,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值得你為之拼命和流血,除了土地。」——《飄》。

如果《流浪地球》真的成為現實,那絕對是人類為了土地拼命和流血最多的一次。因為複雜的技術原因,以及現實的政治考慮,促使人類最終放棄飛船方案,選擇開著地球去流浪。

這是一場瘋狂的賭博,它以整個地球為賭注,以0.17%的光速跨越4.3光年的距離,以2500年100代人的時間,去開啟一場完全未知的旅程。無論成功與失敗,都將付出慘烈的代價。那麼如果人類最終到達比鄰星,又會面對什麼樣的結局呢?

流浪地球

第一、生物大規模滅絕:

由於2500年失去太陽的照射,失去光和熱,空氣將凝固,地表將變成冰凍的死亡之地,地球上的動植物將不可避免的面臨一場大浩劫。即便是人類採取一定的措施,也很難阻擋大規模的動植物滅絕。

第二、人口大規模減少:

按照原著的說法,人類為了節省資源,採取了極端的「計劃生育」政策,只有三分之一的新婚夫婦有生育權,再加上惡劣的自然環境以及各種意外情況,將使地球人口下降到一個恐怖的水平。

第三、地球資源枯竭:

1萬多臺功率驚人的巨型發動機,2500年不間斷的噴射,可以想像將消耗多少能源?因此即使人類最終到達比鄰星,也將面臨一個資源枯竭的地球。

只有4.3光年的距離,人類卻很難抵達

恆星是生命的起源,若是沒有這些「大火球」的存在,宇宙永遠都是冰冷而黑暗的,太陽給地球提供了永恆的光明,不過在天文望遠鏡的觀測下,依舊是有很多恆星的光芒也抵達的地球。其中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就是比鄰星了,兩者之間只有4.3光年的距離,這在大宇宙尺度下並不遙遠,但人類卻很難抵達比鄰星。

比鄰星是半人馬座α三合星的第三顆星,是由天文學家羅伯特·因尼斯於1925年在南非發現的。三合星是一種較為特殊的天體體系,其由三顆恆星組成了恆星系統,比鄰星在這個體系中屬於伴星。這樣的恆星利用天文望遠鏡是看不到的,只是有科學家發現了對其圍繞的恆星施加的引力作用,才證明了比鄰星的存在。

比鄰星是一顆紅矮星,它的亮度非常的微弱,形成於48.5億年前,由於大小和內部發生氫融合的反應較慢,因此其推測壽命可達一千億年以上,也算是恆星中的長壽種了,至少比起太陽的壽命要高出十倍。比鄰星在科學界的作用實在是有限,它最大的功能就是和太陽做數據對比,至少它離得夠近,能更好地進行觀測。

然而這還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是人類自身文明的退化及身體變異。「生命從海洋登上陸地是地球生物進化的一個裡程碑,但那些上岸的魚再也不是魚了;同樣,真正進入太空的人,再也不是人了!」這是《三體》中的一句話,放在《流浪地球》也同樣適用。

由於流浪地球巨大的工程量和複雜的技術難度,人類不得不犧牲了文化、藝術等一切與生存無關的技能和感情,整個人類世界不僅變得冷漠,而且變得渾渾噩噩,每個人都必須不惜一切的生存、工作。特別是主人翁的母親,連對自己丈夫公開的出軌都毫不在乎。

當這種冷漠與實用主義經過2500年100代人的不斷加強,我們很難想像人類文明最終會變成什麼模樣?同時由於長期居於地下城,得不到陽光的照射,將不可避免地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產生重大影響。

文化上的追求實用主義,身體的變異與心理的扭曲,以及對隨時爆發危險的擔心,無不促使人類文明向一個完全相反的方向退化,向赤裸裸的動物世界後退。或許成為《三體》中的三體人,已經是人類最好的結局!

由此可見,《三體》小說不僅是一本偉大的、好看的科幻小說,同時也十分具有現實意義。正是因為如此,《三體》才會受到國內外大佬的一致推崇。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便是《三體》的忠實粉絲。在讀完《三體1、2》後,急不可耐的歐巴馬甚至動用白宮的力量向劉慈欣催稿,最終要到了《三體3》的樣本,可謂是「史上最硬核」的催稿。

得到這些樣本後,歐巴馬還經常和自己的顧問討論這部小說,甚至將《三體3》的樣本作為生日禮物送給朋友。

除了歐巴馬以外,FaceBook總裁扎克伯格、小米雷軍、360周鴻禕、騰訊馬化騰,也是《三體》的推崇者。在雷軍看來,《三體》對他們公司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黑暗森林、降維打擊等概念,都值得他們警醒。

而周鴻禕呢?因為對《三體》的喜愛,還自告奮勇參與了劉欣慈小說《流浪地球》改編同名電影的拍攝,出演了一位軍方顧問。而馬化騰、柳傳志等人,也在不同場合,表達了自己對《三體》小說的喜愛。

那麼政商界人士,為何會對《三體》如此推崇?這是因為「黑暗森林」法則,確實對現實有指導意義。以網際網路企業為例,在網際網路所謂「注意力經濟」下,無論PC端還是移動端,內容都呈指數級增長,但每個人日均上網時長基本固定,注意力資源非常有限……於是,《三體》推導出:在黑暗的茫茫宇宙中,一旦發現其它文明的存在,就應該立刻毀掉這個文明,所謂「毀滅你,與你何幹」——這個霸氣如籤名的句子也曾被一些網際網路企業常掛嘴邊。

講到這裡,橙子想給那些還沒有看過《三體》的朋友推薦這本書,因為這本書確實好。本人學得是文科,理科學得並不好。但是我仍能讀懂這本作品,仍能為《三體》而震撼。甚至可以說,這部作品影響了我對於世界的看法。

《三體》一共有三部曲,分別是《地球往事》《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一部比一部精彩,一部比一部宏大,真是越看越喜歡,越讀也停不下來。

相關焦點

  • 細思極恐的《流浪地球》
    昨天,終於去看了好評如潮的《流浪地球》。看完,非常震撼和感動,宏大的敘事格局,炫目的特效製作,還有觸動內心的情感大戲……但是,當我找到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原著,讀過之後,卻發現,電影和原著實在是差異太大。相比電影的煽情,原著實在是太冷靜和理性了。讀著讀著,竟然讓我細思極恐。
  • 流浪地球小說的結局是什麼 電影流浪地球結局彩蛋是什麼意思
    流浪地球真的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了,製作精良,畫面感很強,完全讓人融入到地球末日那種絕望卻又被人們對地球和家鄉的熱愛帶來的希望中,對於被稱為是中國近代科幻片的代表作當之無愧,當然這是一部小說改編的電影,看完後小編對劉慈欣的崇拜更加提升了,而很多人想知道小說的結局是什麼呢?讓小編來告訴你們吧。
  • 《流浪地球》中地球真的「流浪」得起來嗎?
    最近《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就為一個新增11分鐘的內容就來一個再度上映,然而觀眾卻並不買單,畢竟這一做法讓人感覺是想錢想瘋了。去年大年初一的片子今年拿來重新放映,就算是免費估計也沒多人願意去看了。即便是打著收益全捐的旗號也沒多少人願意買票觀看。
  • 流浪地球有沒有彩蛋呢? 流浪地球彩蛋介紹結局你看懂了嗎
    流浪地球有沒有彩蛋呢? 流浪地球彩蛋介紹結局你看懂了嗎時間:2019-02-13 14:06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流浪地球有沒有彩蛋呢? 流浪地球彩蛋介紹結局你看懂了嗎 流浪地球這部影片超出小編預期的好看,特效 ,場面宏大,故事充滿想像力。
  • 流浪地球有彩蛋嗎?流浪地球結局什麼意思
    流浪地球彩蛋有嗎流浪地球是科幻片,很多觀眾雖然覺得特效做得好,但是對劇情是一臉懵逼,也許你們還沒發現其中的彩蛋吧,下面就來做個詳細解析。2 原著背景這部電影是改編自作者劉慈欣的同名小說,很多人都是衝著原著去看的,縱覽評價,可以說特效、演員、服化,獨獨很少有直接對故事本身提出巨大質疑的。作家本人憑藉卓越的實力在國內獲得尊敬。念念故土,大膽打包帶走地球的想法,是過去好萊塢影片未曾宣揚的。故事的一絲一毫裡,都滲透著國人的故土情懷。
  • 流浪地球刪減片段大全 流浪地球小說結局人類成為流浪孤兒?
    【《流浪地球》回「始發地」成都,主創大喊「雄起」!】今天,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主創團隊來到成都,導演郭帆和主演屈楚蕭、Mike隋在博納影城鹽市口店與觀眾見面。這是影片上映後的第一站路演,選擇了「科幻之都」成都,同時,19年前,《流浪地球》原著小說也是首次刊發在成都的科幻雜誌《科幻世界》上。
  • 流浪地球 觀後感
    除夕夜早早睡覺,就為大年初一大早去看流浪地球,沒看過原著的人一定為好萊塢大片般的特效和緊張刺激的劇情叫好,但看過原著的我要挑幾個毛病:1,影片沒利用原著老師給飛船派學生講小生態系統和地球流浪的五個步驟,不容易看懂。
  • 硬核科幻《流浪地球》:停止自轉的地球真能去流浪嗎?
    從地球原有軌道到遙遠的比鄰星,按照小說而言,這是一場長達2500年、需要100代人才能完成的恢弘計劃,它分為了五個階段:(1)剎車階段:憑藉赤道上的「行星發動機」的巨大推力,使地球停止自轉;(2)逃逸階段:全功率開動行星發動機,使地球加速駛出太陽系;(3)先流浪階段:利用太陽和木星完成最後的加速,駛向人類選定的新家園「半人馬座比鄰星
  • 《流浪地球》沒拍出的結局才是真正的扎心
    電影《流浪地球》講述了未來的世界,太陽即將毀滅,人類不得已啟動「流浪地球」計劃,在經過木星附近時所發生的故事。情節不一一概述了,結局是在主角全員的努力下,地球成功掙脫木星的引力,開始了漫長的流浪地球時代。
  • 流浪地球深度解析: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
    流浪地球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而不是建造飛船逃跑?流浪地球首先,青松在這裡提問一下大家要想建造一個能帶走幾十億人的飛船可能嗎?我想即使再過幾千年也製造不出來,在原書中的設定為以地球科技最多只能製造出向上海那麼大的飛船,即使大量造出來了也無法帶領全部人類離開。在書中一開始是以飛船派為主導後被黑客洩露了飛船計劃,引起平民的大量暴動,按照計劃書上只能帶領少部分精英階層,也就是資產超過3000萬的,大部分人類將永遠留在地球,這樣直接導致便是底層人民暴動,國家癱瘓,流浪地球計劃才被提上日程。
  • 《流浪地球》:流浪的人,流浪的心
    在《流浪地球》中,地球象徵著人類自身,即將爆炸的太陽是人類被毀壞的家園以及正面臨的危機。小說以第一人稱的視角,為我們講述了地球的流浪之旅,展現了千千萬萬個像「我」一樣的人的命運。當太陽與恐懼聯繫在一起的時候,死亡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3「在前太陽時代,做一個高貴的人必須擁有金錢、權利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擁有希望,希望是這個時代的黃金和寶石,不管活多長,我們都要擁有它!」從離開太陽繫到抵達新的家園,地球流浪的時間將長達一百五十代。像「我」一樣參與流浪的第一代人,是看不到希望的。他們每天活在沒有盡頭的絕望與恐懼之中,隨時都有可能崩潰。
  • 《流浪地球》原著的結局,早「打臉」了那些任性的一星黨和五星黨
    上映11天收穫33.32億元票房,並用時9天15小時,刷新了此前《戰狼2》創造的10天15時的中國影史最快30億票房紀錄,《流浪地球》無疑是這個春節檔,甚至是整個2019年電影市場的一大贏家。這或許源於這部電影被安上的諸多「帽子」,比如「開創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中國人帶領拯救地球」等等,這導致喜歡或不喜歡這部電影,成為了「無腦愛國者」和「不愛國者」的分水嶺——正如同當年的《戰狼2》。這也恰應和了《流浪地球》電影中的人工智慧系統Moss的一句臺詞:讓人類保持理智是一種奢求。
  • 《流浪地球》中的氣候與地球的最終伊甸園
    《流浪地球》長達2500年持續100代的人類,將會遭遇什麼樣的氣候?難道要永遠住在地下城裡麼?有沒有改變氣候的辦法?地球表面能否依然是人類的家園?2030年,聯合國向全世界公布「流浪地球」計劃,同年,生物備份工程啟動。2034年,行星發動機模型成熟,由具有大型基建工程建造經驗的中國政府主導建設,同時,世界各地開始大規模建造地下城,作為2500年人類生活的空間。
  • 這部10年前的末世科幻片,簡直就是驚悚版《流浪地球》
    而輝煌的背後,我們依然要摸著自己的胸部「憑胸而論」,僅僅是「元年」,僅僅是從0到1的「裡程碑」,還遠不能說中國科幻已比肩歐美,差距還顯而易見啊!豆瓣8.0分的《流浪地球》,放到佳作如雲的歐美科幻中恐怕要降分不少,因為《流浪地球》能做到的別人在10年前就已經做到了,比如這部2009年的科幻片《深空失憶》。
  • 流浪地球小說結局是什麼?流浪地球劇情介紹講述了什麼樣的故事?
    在春節的將要上映的《流浪地球》也是在其中躍躍欲試的好片,是今年少數做大規模提前點映的「春節檔」影片,大家不由的想知道《流浪地球》的小說名叫什麼呢?作者是誰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流浪地球小說介紹 《流浪地球》的小說叫做《流浪地球》,於2008年出版,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則於2019年2月5日上映,這部小說是中國科幻小說歷史上裡程碑式的存在,劉慈欣也成為了中國科幻小說第一人,並不是因為他是第一個書寫科幻小說的作家,而是他寫的科幻小說構想和其中的龐大世界觀影響了一代人。
  • 《流浪地球》中叛軍的結局會有怎樣結局
    小說《流浪地球》裡,在流浪時代,出現了個謠言,認為太陽根本不會爆炸,是聯合政府欺騙了人民,要建立獨裁帝國。各地發生了叛亂,叛軍勢力壯大,聯合政府軍節節敗退,最後的五千多人為地球發動機免遭破壞而投降,叛軍將他們立刻處死。而將他們出死後,太陽立刻爆炸了,圍觀者目瞪口呆。地球繼續流浪。
  • 地球還在的人沒了?別讓流浪地球的算術漏洞成真
    如果每三對夫婦只生一個小孩,那麼下一代人最多只有上一代人的六分之一,這也意味著總人口會以每一代人時間萎縮至不足之前六分之一的速度減少。假設初始有70億人,那麼經過四百年也就是差不多十三代人,人類還剩下多少人口呢?我們可以列一個簡單的算式來大致估算:70億 * (1/6)^13 = 0.53。
  • 流浪地球中的叛軍
    如果你看過這部影片的話,在《流浪地球》的結尾有一群人喊還我陽光,很多人覺得莫名其妙不明所以。其實,只要讀過《流浪地球》原著的人,立刻就知道是其中一條重要的情節線,被刪得面目全非之後的一點遺存。但它已不是太陽,它不再發出光和熱,看去如同貼在太空中一張冰冷的紅紙,它那暗紅色的光芒似乎是周圍星光的散射。這就是小質量恆星演化的最後歸宿:紅巨星。五十億年的壯麗生涯已成為飄逝的夢幻,太陽死了。」
  • 流浪地球的三點啟示
    原標題:流浪地球的三點啟示 《流浪地球》火了!筆者作為一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者,享受影片之餘,陷入深深思考,認為《流浪地球》或許能夠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帶來3點啟示。 啟示一,美麗宜居的生態環境是人類共同的追求。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我們還有希望!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當我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地球,失去了我們的家園,會是怎樣的感受?為了活下去,人類開始了漫長的計劃,帶著地球去流浪,史稱「流浪地球」計劃。而現在地球又面臨著一大難題,即將和木星相撞後毀滅。一切都是徒勞了,「都回家吧,最後七天時間,和你們的親人在聚一聚,抱一抱。」不,我們還有辦法,我們還能救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