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科幻迷來說,劉慈欣的《三體》和被翻拍成電影的《流浪地球》,其中有著很多相似的點。比方說,《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耗時2500年在太空中孤獨的流浪,最終目的地是比鄰星,而比鄰星所在的半人馬座,便是《三體》小說中三體人所在的「三體星系」,那麼,「三體星系」真的能夠我們的新家園嗎?
先讓我們看一下半人馬座的情況:半人馬座由3顆恆星組成,分別為α星、β星和比鄰星,其中α星和β星之間的距離非常接近,人們又稱它們為「南門雙星」,一般在南方春天的夜晚,會看到α星和β星,在夜空中閃閃發光。
而另一顆比鄰星,則是《流浪地球》中人類的新家園,距離地球的距離為4.2光年,也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一顆恆星。按照《流浪地球》中的設定,因為半人馬座的三顆恆星中,都不曾有各自的行星,所以當地球進入比鄰星的範圍後,會在宜居帶的軌道上穩定下來,將比鄰星當做第二個太陽。
不過遺憾的是,電影畢竟是電影,在現實中,科學家們已經在比鄰星的周圍發現了一顆行星的存在,而且因為這顆行星的距離還算適合,所以科學家們認為上面或許可能存在生命。此外,也正因為這顆行星,讓人類無法帶著地球定居比鄰星,因為當地球與這顆行星相遇,很可能會發生混亂,導致災難的發生。
那麼,半人馬座真的不適合我們嗎?答案並非如此,一部分科學家們推測,半人馬座α星,會比比鄰星更適合我們。同樣,半人馬座α星,也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一個恆星系,距離為4.37光年左右,之前霍金生前曾經認為如果人類可以達到光速的20%,那麼只需要20年的時間,便可以抵達半人馬座α星。
在2012年的時候,瑞士的天文學家們發現半人馬座α星周圍存在著一顆行星,而且無論是體積還是質量上,都與地球非常的相似,包括霍金在內的很多科學家們都認為,這顆行星或許可以成為人類未來金星太空殖民中的另一個家園。
不過,也有一部分「書迷」認為,這顆行星或許就是三體人的家園,似乎我們的耳邊此時已經響起了三體人的吶喊「浸泡」、「浸泡」,不知道到時候我們能否與他們相遇。而且,關於這顆行星的溫度,也在衡量的氛圍之內,我們都知道三體星系非常的熱,就拿三體人來說,他們為了生存已經進化出了「脫水休眠」的能力,那麼當我們抵達,我們又是否需要如同三體人一般的進化呢?
其實宇宙這麼大,在筆者看來,適宜人類的星球還是非常多的,不過目前唯一需要解決的問題,便是人類的飛行速度問題,因為人類的壽命非常的短暫,所以我們必須儘快實現光速飛行,這樣我們才可以盡情的遨遊太空。不過目前看來,人類連第一文明等級都沒有完成,恐怕至少還有幾萬年的路要走!大家認為人類何時才能實現太空移民?歡迎與我們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