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帶著地球去流浪,把人類的家園建在比鄰星系的宜居帶

2020-12-04 天涯尋夢記

太陽抵不過億萬年歲月的侵蝕,終將發生氦閃,晚年時的太陽內核坍塌收縮,外殼急劇膨脹,最終漫天的火光吞噬地球的運行軌道;如何躲避這個恆星級的災難,是今後整個人類面臨的重大難題,但是生存面前,唯有奮不顧身地投入航天科研事業,只有讓我們掌握的科技越來越強大,未來面臨的災難與危險才會越來越少。

在行星文明的巔峰時代,人類通過建造一萬臺行星發動機,大膽地實施了一個巨大的逃亡計劃,就是利用可控核聚變技術燃燒石頭獲得能量,先用巨大的能量迫使地球在自轉中慢慢停下來,再駕駛地球流浪遠方,帶著地球去尋找新家園;為躲避地球停止自轉過程中帶來的巨大海嘯衝擊,人類事先創造了一萬個地下城市來維持正常生活;當地球停止自轉時候,人類通過增強行星發動機的輸出功率,迫使地球朝著木星方向緩慢移動,由於漸漸遠離陽光的照射,地球表面溫度急劇下降,海洋也慢慢變成了冰原,大量的海洋生物被凍成了冰雕,陸地上大量的動植物被凍死,大氣層也變得越來越稀薄;人類只能一邊改造地下生態環境來維繫生存,一邊通過地面工程作業來維護行星發動機的正常運行。

帶著地球去流浪,藉助木星的引力去擺脫病入膏肓的太陽,同時為了躲開洛希極限的傷害,為了避免地球墜入木星,勇敢堅強的太空人藉助從地球上流失到木星附近的氧氣,點燃了木星上的局部氫氣,巨大的衝擊力迫使地球擺脫了木星的引力;接下來人類迅速修復受損的一部分行星發動機,繼續加大馬力去推動地球衝向奧爾特星雲,勇敢地去徵戰茫茫星辰大海;經過兩千五百年的星際航行與努力,人類最終讓地球緩緩減速進入比鄰星系的範圍,並停泊在比鄰星系的宜居帶上。

把人類的家園建設在圍繞比鄰星運行的軌道上,同時在萬物復甦的季節裡,享受著三個太陽的溫暖光芒,讓文明的種子生根發芽,讓原本冰封的大地出現欣欣向榮的景象;也許地球圍繞著比鄰星的公轉周期只有幾十天,漫長的白天過去之後,可能就有漫長的黑夜降臨,因為三合星系統的混亂運行,一切變得毫無規律,出現白天與黑夜的時間沒有規律性,白天有時候出現一個或兩個太陽,有時候出現三個太陽,憑藉肉眼就能看到一個巨大的紅矮星與兩顆遙遠明亮的伴星;紅矮星的光芒不夠穩定,可能幾百年後就會爆發強烈的耀斑現象,足以剝離地球的大氣層,所以我們需要在地球大氣層外建造大量的太空建築群,一方面需要依靠這些建築群去遮擋各種宇宙輻射,去阻擋強烈的耀斑影響,另一方面還需要依靠這些建築群去收集比鄰星的能量,去維護人類正常的生產發展與生活環境,讓我們人類在進軍戴森球文明的路上,去實現飛躍式的成長。

相關焦點

  • 「三體星系」才是人類的新家園?流浪地球中的比鄰星在哪?
    比方說,《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耗時2500年在太空中孤獨的流浪,最終目的地是比鄰星,而比鄰星所在的半人馬座,便是《三體》小說中三體人所在的「三體星系」,那麼,「三體星系」真的能夠我們的新家園嗎?先讓我們看一下半人馬座的情況:半人馬座由3顆恆星組成,分別為α星、β星和比鄰星,其中α星和β星之間的距離非常接近,人們又稱它們為「南門雙星」,一般在南方春天的夜晚,會看到α星和β星,在夜空中閃閃發光。而另一顆比鄰星,則是《流浪地球》中人類的新家園,距離地球的距離為4.2光年,也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一顆恆星。
  • 地球去流浪 比鄰星是個好歸宿嗎
    原標題:地球去流浪,比鄰星是個好歸宿嗎 你可曾想過,如果沒有了太陽,地球的歸宿將是哪裡? 科幻作家劉慈欣或許想過這個問題,他在科幻小說《流浪地球》中寫到,當太陽生命走到盡頭,人類唯一的生路是向外太空恆星際移民——將整個地球「甩出」太陽系,向著半人馬座比鄰星進發。
  • 太陽要爆炸 人類帶著地球到宇宙去流浪
    面對絕境,人類開啟「流浪地球」計劃,傾盡資源在地球表面建造了巨大的推進器,希望將地球推出太陽系,尋找新的星系家園。作為科學解碼的粉絲,應該有不少人看過《流浪地球》這部小說。故事波瀾壯闊,場景宏大,試問:還有比把地球推離太陽系更巨大的工程嗎?今天,電影《流浪地球》公布了首支概念片。
  • 地球去流浪,比鄰星是個好歸宿嗎
    你可曾想過,如果沒有了太陽,地球的歸宿將是哪裡?        科幻作家劉慈欣或許想過這個問題,他在科幻小說《流浪地球》中寫到,當太陽生命走到盡頭,人類唯一的生路是向外太空恆星際移民——將整個地球「甩出」太陽系,向著半人馬座比鄰星進發。
  • 《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去流浪,那麼月球去哪了?
    很多人看完電影《流浪地球》,心中會有一個小疑惑——人類帶著地球去流浪,那麼月球呢?月球去哪了?在電影中確實沒有提及月球的去向,但是在小說原著中,月球的命運被安排得明明白白——被人類扔了。流浪時代I(加速),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第四步流浪時代II(減速),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調轉發動機方向,開始減速;第五步新太陽時代,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恆星的衛星。
  • 《流浪地球》中,去比鄰星是最好選擇嗎?這2個問題都被忽視了
    因此在《流浪地球》中,就推出了流浪地球計劃,利用能量把地球送去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系統中,於是比鄰星成為第一選擇,不過比鄰星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去到比鄰星的地球可以很好地融入比鄰星系統中嗎?其實比鄰星存在著兩大問題。對於外太空,現階段的人類是無法掌控的,畢竟航天技術限制了人類的太空夢。
  • 《流浪地球》:比鄰星並非地球歸宿,這顆恆星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在《流浪地球》的故事情節當中,人類為了避免太陽將要發生的「氦閃」,於是決定利用行星推動器,驅動地球脫離太陽的引力束縛,前往半人馬座的一顆恆星比鄰星。從宇宙時空的距離來看,半人馬座距離太陽系的地球大概4.2光年左右,也是除了太陽之外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而人類大概要用2500年的時間,帶著地球「流浪」這4.2光年的距離,直到最終在比鄰星附近的宜居帶。
  • 《流浪地球》裡,人類為何要前往比鄰星,不怕與三體人發生衝突嗎
    引言:說起《三體》,不少人想到了比鄰星,因為比鄰星周圍似乎隱藏著神秘的三體家園。談到《流浪地球》,許多人也會不由自主想到比鄰星,因為那是人類計劃前往的地方。但是,比鄰星真的適合人類嗎?《流浪地球》是今年熱映的科幻大片,大批觀眾被其新穎的情節以及華麗的製作深深吸引,其票房超過了46億。看過這一影片的朋友應有印象,該影片主要講述的是人類啟動地球以離開太陽系的故事,而人類之所以想帶地球逃離太陽系,主要是因為太陽的氦閃現象,此現象會危及地球生物的生存與發展。
  • 新「地球」被發現,位於宜居帶比地球還舒服,或成人類「新家園」
    提到地球相信許多的人一定對它肯定都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畢竟我們現在每一個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人類都是在地球這樣一個巨大的星球中,可以說,如果沒有地球,那就沒有了 我們現在的人類世界,地球是我們所有人類都賴以生存的家園 。
  • 流浪地球的三點啟示
    原標題:流浪地球的三點啟示 《流浪地球》火了!筆者作為一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者,享受影片之餘,陷入深深思考,認為《流浪地球》或許能夠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帶來3點啟示。 啟示一,美麗宜居的生態環境是人類共同的追求。
  • 比鄰星是距地球最近的恆星,有行星位於它的宜居帶之上嗎?有
    作為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命,人類的優越感由來已久,可隨著人類對於宇宙認知的加深,傲慢便隨之蕩然無存。另一種說法則是比鄰星以雙曲線軌道來進行運轉,如果是這樣,比鄰星脫離這個三合星系統只是時間問題。與太陽相比,比鄰星的質量算是相當小了,其只有太陽質量的1/8左右,太陽是一顆黃矮星,而比鄰星只是一顆紅矮星。正因如此,雖然比鄰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系外恆星,但是我們用肉眼是無法觀測到比鄰星的。
  • 帶地球去流浪!五千年過去了,中國人還是那個精氣神
    在讀者的提醒下,我跟蛋嫂帶著三個小蛋進入了電影院,鄭重地去看中國土產科幻片《流浪地球》,看完之後,怕理解不深,又刷了一遍,然後向大家交作業。為了不劇透,只說粗線條的故事背景和故事梗概,然後交代幾點細思極恐的細節,以及自己的觀後感。
  • 假如太陽系發生危機,比鄰星已確認不宜居!哪顆恆星我們能投奔?
    但《流浪地球》和《三體》都告訴我們,人類所處空間條件並不會永恆持續,前者是太陽危機,而後者是地球被人高等但所處條件惡劣的文明覬覦,當然這些都是科幻小說中所描繪的場景,那么正如這些小說中聳人聽聞的災難,太陽系真的會發生嗎?如果發生了人類又有何處可以容身?這個和太陽系遙相呼應的半人馬座α三星系,果真值得太陽系在發生嚴重危機時投奔嗎?
  • 帶著地球去流浪——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觀後感
    >移居在地下城的居民們忍受著失去親人的悲傷帶著受傷的地球家園>微弱的星光就是人類的希望流浪地球,總會找到另一顆太陽溫暖的陽光,將恢復地球家園創造出來的宏偉詩篇只有安土重遷的中國人才能帶著地球去流浪同樣不能拋棄別人不管我們莊嚴承諾:帶著地球去流浪
  • 流浪地球的目的地,竟然是三體人的家?
    》中的地球的目的地,是它,《阿凡達》中的潘多拉星球,也在這裡,甚至連《銀河系漫遊指南》中的外星人都對地球人說:「你們連半人馬座α都沒有去過?在小說《流浪地球》裡,因為太陽要發生「氦閃」,人類不得不舉「球」遷移。
  • 《流浪地球》:地球毀滅之日,人類何去何從
    ,不是選擇自己乘坐飛船逃離,而是帶著這個養育人類的家一起離開,不會拋下任何一人,可見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對共同進退的信念是有多麼的偉大。故事發生在不久後的未來,太陽在急速膨脹並且衰老,人類的科學家提出了「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新家園。如此奇思妙想的做法,或許真有這麼一天,人類也不敢輕易去嘗試吧。
  • 比鄰星是個三體星系,如果人類到了那裡,日出時會看到三個太陽嗎
    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由於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居住,所以人類給地球裝上發動機,驅動它前往4.22光年之外的比鄰星附近,但實際上比鄰星是屬於南門二三合星系統中的一員,通常它還被叫做三體星系或者三星系統,也就是說這個恆星系統中有三顆恆星在相互繞行。
  • 地球不一定最適合人類居住,科學家發現多顆「超宜居」行星
    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開始尋找地外宜居星球,宇宙中大約有1000億個星系,每個星系又有不計其數的恆星,許多恆星都有行星圍繞著其旋轉,要怎麼才找到宜居星球?首先,行星要處於我們所說的宜居帶內,行星與恆星的距離要合適,地球就處於太陽的宜居帶內,它與太陽的距離不近也不遠,剛好能夠保存液態水存在的環境,環境要和地球相似,上面能夠住人,科學家就是根據這個模型來尋找宜居星球。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這是個很「中國」的選擇!
    2019年賀歲檔最火的電影,毫無疑問是《流浪地球》。上映6天,總票房已經超過了20億,口碑炸裂,被業內人士視為中國科幻電影的崛起之作。在這部科幻電影中,地球人帶著地球開展了一次充滿浪漫詩意的流浪冒險之旅。
  • 《流浪地球》:帶著家園,尋找希望
    同樣是面對地球末日,與歐美製造「諾亞方舟」和「太空飛船」的逃生方法迥異,中國人選擇了「帶著地球去流浪」,最大限度地保證了更多人類的存活,展現了中華民族綿延千年「人定勝天」的抗爭精神。其實,人是勝不了天的,但我們的祖先在這場註定的失敗中從未放棄過希望,書寫了后羿射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以及愚公移山等傳世神話,為後世子孫留下了大禹治水、長城禦敵、南水北調等一座座偉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