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去流浪,比鄰星是個好歸宿嗎

2020-11-26 新華網客戶端

        太陽,太陽系的「頂梁柱」,散發著生命賴以生存的光和熱。你可曾想過,如果沒有了太陽,地球的歸宿將是哪裡?

        科幻作家劉慈欣或許想過這個問題,他在科幻小說《流浪地球》中寫到,當太陽生命走到盡頭,人類唯一的生路是向外太空恆星際移民——將整個地球「甩出」太陽系,向著半人馬座比鄰星進發。

        春節期間,由這篇科幻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登上大銀幕,「國產硬科幻」的標籤讓人們對其廣泛關注,一系列的問題也接踵而來:什麼樣的恆星才能夠成為地球的母恆星?比鄰星究竟能否成為第二個太陽?

        地球定居何處 兩因素很關鍵

        「恆星是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一個發光等離子球,其主要作用是為生命提供穩定的能源。因此,理論上地球可以選擇任何一顆年輕的恆星代替太陽使生命延續。」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苟利軍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流浪」的地球應該在距離恆星多遠的軌道上「紮根」?苟利軍指出,這就涉及到了宜居帶的問題。宜居帶指一顆恆星周圍有更大機會存在生命或生命生存環境的區域。如何界定這一範圍?「液態水通常被認為是生命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元素,所以在恆星周圍,水能夠以液態形式存在的區域往往被認為是宜居帶。」因此當恆星質量較小、發出的光較弱時,宜居帶便會與恆星近一些,反之亦然。

        「宜居帶的計算模型有很多種,地球必然處於地球宜居帶之中,火星則在一些模型中處於『邊緣地帶』。人們最近幾年在火星上發現了液態水和地下液態冰,進一步佐證了火星確實處於宜居帶中。」苟利軍指出。

        如果地球能夠順利在新的宜居帶上「定居」,將滿足人類生存的最基本條件。但在追求生活質量方面,還有一個問題不得不考慮。「恆星能量爆發活動的頻率將會對人類日常生活產生重要影響。」苟利軍表示,太陽爆發活動會釋放出大量帶電的高能粒子,可產生極光等壯觀的天文現象,但也會危害無線電通信、導航、地面電力系統等。

        2006年太陽耀斑大爆發使我國短波通信、廣播等電子信息系統受到嚴重幹擾甚至發生大面積中斷。1989年強太陽風暴也曾使加拿大魁北克地區在寒冷的冬夜停電9小時。

        空間環境惡劣 比鄰難有「知音」

        在苟利軍看來,《流浪地球》之所以選擇比鄰星作為星際移民的目標,距離是最主要的因素。

        比鄰星屬於半人馬座,是離太陽系最近的一顆恆星,二者相距只有約40億公裡。

        苟利軍指出,比鄰星質量僅為太陽的七分之一,其輻射出的能量比太陽弱很多,被歸為紅矮星的範疇,因此生命的宜居帶將會相對靠近比鄰星;另一方面,比鄰星的能量爆發與太陽相比也劇烈得多。「對於『流浪地球』來說,比鄰星顯然不是最佳的第二個太陽,但它是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人類沒有更好的選擇。」

        事實上,天文學家們已經在比鄰星周圍探測到一顆位於宜居帶內的行星——比鄰星b。苟利軍告訴記者,比鄰星b的質量約為地球的1.3倍,與比鄰星之間的距離只有700萬公裡左右,而太陽系中最內圈的水星與太陽的距離也是其8倍之多。

        「比鄰星的爆發特別頻繁,導致比鄰星b的空間環境十分惡劣。」 苟利軍進一步指出,比鄰星b在行為上與地球也有一些差別,潮汐鎖定效應便是其中之一。現有的探測數據顯示,比鄰星b有一面永遠正對它的恆星比鄰星,另一面則永遠背對比鄰星,就像月球總是以同一面朝向地球一樣。

        「雖處宜居帶,但比鄰星b或許並不宜居。」在苟利軍看來,人類尋找外星生命「知音」的渴望或許是與生俱來的,最新觀測卻表明,比鄰星b乃至比鄰星周圍空間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很低。研究人員發現,2017年3月比鄰星的一次耀斑爆發,比最強烈的太陽耀斑還要強10倍,比鄰星b受到的輻射比地球遭受的高出約4000倍,對生命極為不利。因此研究人員認為,比鄰星b可能曾多次遭受強烈耀斑襲擊,即使表面曾有過液態水和大氣,也早就被摧毀殆盡,環境不適合生命存在。(記者 於紫月)

相關焦點

  • 地球去流浪 比鄰星是個好歸宿嗎
    原標題:地球去流浪,比鄰星是個好歸宿嗎 你可曾想過,如果沒有了太陽,地球的歸宿將是哪裡? 科幻作家劉慈欣或許想過這個問題,他在科幻小說《流浪地球》中寫到,當太陽生命走到盡頭,人類唯一的生路是向外太空恆星際移民——將整個地球「甩出」太陽系,向著半人馬座比鄰星進發。
  • 《流浪地球》中,去比鄰星是最好選擇嗎?這2個問題都被忽視了
    因此在《流浪地球》中,就推出了流浪地球計劃,利用能量把地球送去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系統中,於是比鄰星成為第一選擇,不過比鄰星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去到比鄰星的地球可以很好地融入比鄰星系統中嗎?其實比鄰星存在著兩大問題。對於外太空,現階段的人類是無法掌控的,畢竟航天技術限制了人類的太空夢。
  • 《流浪地球》:比鄰星並非地球歸宿,這顆恆星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今年春節檔熱映的國產科幻大作《流浪地球》可以說是賺足了眼球,除了電影導演、製片、演員、後期等等一眾人的傾力付出,《流浪地球》能夠取得如此好的成績,也和劉工本身優秀的原著小說是分不開的。劉慈欣可以說是中國科幻作家的標杆,連美國的前總統歐巴馬都是《三體》的粉絲,水平可見一斑。
  • 《流浪地球》:地球去的比鄰星有三個太陽,會不會遇到三體問題?
    《流浪地球》:地球去的比鄰星有三個太陽,會不會遇到三體問題?文/猿飛日月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想必大家都已經看了,關於這部電影,很多人都看得熱血沸騰,這部電影更是被稱之為中國科幻電影的裡程碑之作,其實流浪地球和三體一樣都是我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不過這確實是兩個世界的故事,二者之間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交集。
  • 流浪地球中的比鄰星在哪?
    比方說,《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耗時2500年在太空中孤獨的流浪,最終目的地是比鄰星,而比鄰星所在的半人馬座,便是《三體》小說中三體人所在的「三體星系」,那麼,「三體星系」真的能夠我們的新家園嗎?先讓我們看一下半人馬座的情況:半人馬座由3顆恆星組成,分別為α星、β星和比鄰星,其中α星和β星之間的距離非常接近,人們又稱它們為「南門雙星」,一般在南方春天的夜晚,會看到α星和β星,在夜空中閃閃發光。而另一顆比鄰星,則是《流浪地球》中人類的新家園,距離地球的距離為4.2光年,也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一顆恆星。
  • 《流浪地球》最硬科普(一)太陽會爆炸嗎?為什麼要飛往比鄰星?
    電影情節取自劉慈欣的小說《流浪地球》:在遙遠的未來,太陽面臨死亡,地球不再安全,於是人類決定帶著地球前往新的家園——比鄰星。這部電影中有許多硬科幻情節,比如:在未來,太陽真的會爆炸嗎?人類為何要飛向比鄰星?
  • 《流浪地球》裡,人類為何要前往比鄰星,不怕與三體人發生衝突嗎
    引言:說起《三體》,不少人想到了比鄰星,因為比鄰星周圍似乎隱藏著神秘的三體家園。談到《流浪地球》,許多人也會不由自主想到比鄰星,因為那是人類計劃前往的地方。但是,比鄰星真的適合人類嗎?《流浪地球》是今年熱映的科幻大片,大批觀眾被其新穎的情節以及華麗的製作深深吸引,其票房超過了46億。看過這一影片的朋友應有印象,該影片主要講述的是人類啟動地球以離開太陽系的故事,而人類之所以想帶地球逃離太陽系,主要是因為太陽的氦閃現象,此現象會危及地球生物的生存與發展。
  • 如果流浪地球到達比鄰星,能否看到三個「太陽」升起?
    在《流浪地球》中,地球按計劃將會泊入比鄰星的宜居帶中,成為繞行比鄰星的行星。而比鄰星所在的南門二(半人馬座α星)恆星系統是一個三合星系統,比鄰星還有兩顆伴星,分別是南門二A和南門二B。那麼,在那時的地球上,人們每天能否看到三顆「太陽」升起來呢?
  • 《流浪地球》裡的比鄰星屬於哪一等級的天體系統,你知道嗎?
    地球要逃往bilinxingxi今年年初火遍全中國的著名影片《流浪地球》已經播放近一年,成了婦孺皆知的作品。可是對於剛上高中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在必修一的第一節課《宇宙中的地球》中就涉及到這個知識。這是學天體系統時用到的知識。
  • 硬核科幻《流浪地球》:停止自轉的地球真能去流浪嗎?
    從地球原有軌道到遙遠的比鄰星,按照小說而言,這是一場長達2500年、需要100代人才能完成的恢弘計劃,它分為了五個階段:(1)剎車階段:憑藉赤道上的「行星發動機」的巨大推力,使地球停止自轉;(2)逃逸階段:全功率開動行星發動機,使地球加速駛出太陽系;(3)先流浪階段:利用太陽和木星完成最後的加速,駛向人類選定的新家園「半人馬座比鄰星
  • 夢見帶著地球去流浪,把人類的家園建在比鄰星系的宜居帶
    在行星文明的巔峰時代,人類通過建造一萬臺行星發動機,大膽地實施了一個巨大的逃亡計劃,就是利用可控核聚變技術燃燒石頭獲得能量,先用巨大的能量迫使地球在自轉中慢慢停下來,再駕駛地球流浪遠方,帶著地球去尋找新家園;為躲避地球停止自轉過程中帶來的巨大海嘯衝擊,人類事先創造了一萬個地下城市來維持正常生活;當地球停止自轉時候,人類通過增強行星發動機的輸出功率,迫使地球朝著木星方向緩慢移動
  • 《流浪地球》中地球真的「流浪」得起來嗎?
    剎車時代: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使發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運行的反方向;逃逸時代: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流浪加速時代: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流浪減速時代: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調轉發動機方向,開始減速;新太陽時代: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恆星的衛星。
  • 假設太陽真的發生氦閃,不適合生存了,比鄰星真的是好選擇嗎?
    文/濤聲依舊假設太陽真的發生氦閃,不適合生存了,比鄰星真的是好選擇嗎?相信大家都已經看過春節時期最火熱的電影《流浪地球》了,作為一部科幻電影,它很好的迎合了中國人的口味,而這部電影也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思考,思考人類的生存問題,如果未來太陽發生氦閃,太陽系不適合人類生存了,比鄰星真的可以作為選擇嗎?
  • 《流浪地球》裡的科學故事
    不過人類學家曾經估算過,因為周圍環境的各種變化,人類在地球上還可以存在的時間大約是200萬年。而物理學家霍金曾經更為悲觀,因為人類使用能源的沒有效率,預言幾百年後就需要考慮離開地球。  在某個時間,地球在被淹沒之前就已經移到太陽系的宜居區之外,不再適合生命存在,反而在那個時候,火星將完全進入宜居區。  比鄰星是可能的歸宿嗎?
  • 如果將盾牌座UY放到比鄰星的位置,人類在地球上能看見它嗎?
    如果大家看過流浪地球,那麼一定知道人類流浪的最終目的地——比鄰星,它位於半人馬座中,也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一個恆星,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只有4.22光年,早在1915年的時候,天文學家就發現了比鄰星的身影。而近年來,伴隨著比鄰星周圍行星被發現,天文學家認為比鄰星所在的星系中,很有可能是存在生命的。而盾牌座UY,如果大家平時對天文方面的信息比較感興趣,也一定對它有所了解,它是目前人類在宇宙中所發現的,最大的一顆恆星,可以裝下4.5 × 10^9個太陽, 2 × 10^16個地球。
  • 《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去流浪,那麼月球去哪了?
    很多人看完電影《流浪地球》,心中會有一個小疑惑——人類帶著地球去流浪,那麼月球呢?月球去哪了?在電影中確實沒有提及月球的去向,但是在小說原著中,月球的命運被安排得明明白白——被人類扔了。實際上,電影《流浪地球》是基於原著中流浪地球計劃大背景的深度改編,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故事。而這個故事也只是流浪地球計劃過程中的一段小插曲。
  • 流浪地球的目的地,竟然是三體人的家?
    好啊!》中的地球的目的地,是它,《阿凡達》中的潘多拉星球,也在這裡,甚至連《銀河系漫遊指南》中的外星人都對地球人說:「你們連半人馬座α都沒有去過?,到三體星去...麼?比鄰星b是人類發現的一顆處於比鄰星宜居帶內的星球,它幾乎是「貼著」比鄰星飛行,兩者之間的距離只有水星距離太陽距離的八分之一。
  • 「超級地球」被發現,可能成為下個地球,網友:「流浪地球」啟動
    「超級地球」被發現,可能成為下個地球,網友:「流浪地球」啟動,其實在目前人類探索到一直可能能夠適合人類生存的地球就差不多有20顆了,而這個最有可能的就是名為「比鄰星b」的超級地球,質量是地球的1.3倍,在大小上相似。
  • [太空探索]電影《流浪地球》中的10個科學問題
    在《流浪地球》裡面,由於飛船的容量非常有限,而且飛行旅途非常漫長,要在飛船上建設一個生態系統,規模很有限。所以,電影中認為最好的辦法是帶著地球去流浪。然而,地球在流浪的過程中將逐漸遠離太陽,地球表面的溫度將降至-200℃以下,生態系統遭到徹底破壞,絕大部分物種將遭遇大滅絕,基本上不可能恢復。所以即便帶著地球到了比鄰星,實際上也只是帶了一個石球而已,意義非常有限。
  • 這麼近又那麼遠的比鄰星
    哈勃望遠鏡看到的比鄰星有一顆星星,明明離我們很近,卻在夜空中難尋它的身影。在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中,它屬於一個三體家園,也是流浪地球的終點站。它與太陽比鄰而居,距離太陽只有4.2光年。或許你聽說過它美麗的名字——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