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雲集了科幻片與災難片的元素,在春節檔電影裡一枝獨秀,顯然,它的宏大而壯闊的場景,帶給觀眾不一樣的視覺放飛體驗,是它能夠在電影片場勝出其它幾部影片的關鍵原因。
在三D觀影條件下,《流浪地球》的視覺效果,並不是非常突出,整個電影的三D感覺總體質量平平。尤其是電影鏡頭切換過頻過密,鏡頭敘事顛三倒四,人物站位相當的混亂,導致人物面容難以看清楚,敘事流暢度看的真叫人著急,但這並不影響整個電影裡的震撼性的鏡頭帶給視覺性的強烈衝擊力。
如果要給電影裡的震撼性鏡頭列出一個排行榜,主要參考量是它的難度係數、新鮮係數與真實係數,那麼電影裡的巨大的地球發動機無疑排名第一。
影片開始部分,當不羈少年劉啟與他的看不出來像兄妹情深的妹妹朵朵走出地下城,來到地面上的時候,電影追隨著人物的視線,展現了地球被遷移出正常軌道之後凋敗殘破的景象。
連初中生的朵朵,也沒有見過氣壯山河的地球發動機,可見,我們觀眾是多麼的幸運,比電影裡的地球中的大多數芸芸眾生更能見識到匪夷所思的地球發動機的宏偉場景。
電影也在朵朵的驚訝之後,把鏡頭從地面拉升,用一種標準的好萊塢電影裡司空見慣的快速上切鏡頭,來展現了從地面的一片雪野、到各個山體上的挖掘機的鏟石作業、最後再沿著發動機的巨大的壁壘,而凸現出烈火熊熊的地球推進式發動機的火紅的噴火場面。
這堪稱是電影裡的最震撼人的鏡頭。
而在小說裡,同樣被予以突出描寫的地球發動機,也先聲奪人地給人一種強烈的震撼。
不過,電影裡,把地球發動機改了一下,改成了「地球推進式發動機」,而還有一個更為巨大的建在赤道上的「轉向發動機」,才是真正的巨無霸。
電影這樣設置,顯然是為了結尾部分點燃木星段落,還需要這個能夠引燃木星的「轉向發動機」出場而特意作了改動的。
但小說裡對地球發動機的描寫足以讓人目瞪口呆,驚心動魄。而與電影不同的是,小說裡在描寫地球發動機的時候,是通過主人公的親身經歷去感受的,而不是電影裡一個「上帝視角」(又叫蒼蠅視角)在那裡捷速上拉。、
其實,小說裡描寫的那種仰視地球發動機而襯託出的人類的渺小,更具有一種視覺上的壓抑感與震撼力。
而電影顯然沒有給予人物以一種仰視的視角,去觀看地球發動機的龐然大物的巨大壓力感。
而這正反映出電影裡對人物動機的設置一直處於不明朗的狀況。
從電影裡的設定來看,劉啟如此之年齡,並沒有機會來到地面之上,所以朵朵說他是一個騙子。那麼,劉啟來到地面上的目的是什麼 ?
電影裡說他是迴避父親的回來,但他開著一個車子,開到濟寧地界,然後準備讓妹妹從補給站回去,那麼,他躲父親就是開著車子到處流浪?
躲避父親,使他遇上了一支救援隊,參與了杭州救援,失敗之後,又遇上了另一支救援隊,前去印度尼西亞參加巨無霸「轉向發動機」的救援。從電影的邏輯來看,劉啟是茫無目的的四處漫遊,但卻處處撞到電影裡的關鍵核心行動,成為拯救地球的核心人物,為什麼命運如寄予他這個厚望?其實這背後的因素,就是我們中國人都濫熟的道理,這就叫「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這樣,劉啟就像一個天賦神與的命定拯救地球的上帝之子,他之所以擔當了這一重要的使命,僅僅是因為他是天上的太空人劉培強的兒子,有了這樣的血統,那麼,劉啟註定要出行,要走出地面,要碰到需要他助一臂之力的救援隊。
所以,《流浪地球》的故事邏輯存在著一種非常明顯的尷尬,劉啟從一開始的時候,根本沒有一種拯救地球的動機與責任擔當,但是一步步地,有一種神啟般的力量,推進著他,走到了拯救地球的前沿,而這種力量,根本不是由故事自然而然地發展而來的,恰恰是編導強行塞給人物的。
試想一下,如果劉啟帶著妹妹不是來到濟寧這個電影導演的故鄉,那麼,會不會在接下來的過程中,碰到王磊的救援隊,那麼會不會在開往杭州的過程並且救援失敗之後,再碰到李一一的救援隊?
從電影的設置來看,如果沒有劉啟靈機一動,用一個中學生就能想像出來的氫氣與氧氣混合能夠產生爆炸波的偉大設想,那麼,地球撞擊木星是必然的結局了。
幸好,劉啟比以色列的科學家還要聰明,還要執著,還有堅守著付諸行動,於是,他的一次偶然出來的流浪,拯救了流浪的地球。
用偶然的一次巧合,來集中了所有的最需要的資源,最後奠定了必然的結果,這是故事編寫的最大的忌諱,而《流浪地球》恰恰頂著這個忌諱,把一次偶然的遭遇,寫成了一次必然的頌歌,可以看出《流浪地球》在編寫劇本時的底氣不足,技巧不多。
《流浪地球》作為一部中國本土製造的科幻片,有其篳路藍縷的貢獻,但是我們還要看到,電影在鏡頭運用、人文內涵上與好萊塢的科幻片還是有著很大的差距,尤其是精神內涵上,我們不得不說,《流浪地球》這種僅僅是憑藉著一個聳人聽聞的搬遷地球的創意而敷衍成篇的故事中,更多的是一種諸類俗套故事的集大成,並沒有對人性的深刻部分作出藝術化探討,這一點,我們與《星際穿越》中通過一個連環套的架構來探討了父女情感的深層肌理,明顯處於一種浮皮潦草的狀態,隱含著的是中國電影向來疏缺的對人性刻畫的頑症痼疾。這一點,才是決定一部影片真正藝術質量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