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只能算作中國科幻電影裡程碑的電影

2021-01-11 邑人電影院

本文作者:十月

昨晚去看了這部被許多中國明星以及美國某明星推薦的,號稱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巨作電影《流浪地球》,據媒體報導,這部電影春節5日內斬獲15億元票房。再加上劇本是改編自於2015年獲得法國雨果文學獎劉慈欣的著作。這足以讓人摩拳擦掌,迫不及待的去看看。去之前,已經有人說別去看了,前面部分已經讓人瞌睡了。我還是抱著欣賞的態度去看,可看到最後我卻不由自主的想說幾句。

首先來說簡單劇情,讓大家有個初步印象。開始的時候,中國航天員中校劉培強帶兒子拿著望遠鏡看木星,然後給兒子說出遠門,其實是去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讓父親韓子昂帶孩子進入地下城生活,不用抽籤就可以去。國際空間站當然又各個國家組建,主要目的是配合執行流浪地球計劃,作為地球通訊聯絡的收發點,以及保護觀測點。17年後劉培強兒子劉啟長大,想要去500多米的地面上看看去,有一天就搶奪了黑社會老大仿真地面工作服,砸爛學校全息投影,帶妹妹韓朵朵去地面,此時地面已經是零下70多度。開爺爺韓子昂的給地球推進器加石料的車,然後因駕駛不當,被扣押。結果木星引力增大,地球要撞向木星,地球那些大型推進器都停止工作,地球人要把火石重新加到全球各個重要板塊最大推進器,重新啟動,逃離木星引力。話說韓子昂知道孫子被關押就去救孫子,給監獄長行賄被抓,最後因為木星引力增大監獄崩塌,開車逃出去,然後被救援隊徵收車輛,押運火石去杭州推進器,路途遇到事故沒去成,還犧牲了幾名隊員,劉啟和妹妹因為爺爺去世和隊員發生衝突,被丟下。當救援隊長得知杭州地下城早已毀壞,救援隊目標喪失,救援隊隊長王磊開始自我懷疑,被趕來的劉啟和另外一個前往赤道的科技工作者李一一一起勸著去赤道送火石,最終大家得知有了火石也沒用,只剩下7天時間,因為這已經被大數據推演過註定要失敗。隨著劉啟的靈光一閃,大家想出H和O混合後可以爆炸,產生衝擊波可以推動地球逃逸。當然這其中還有吳京和空間站智囊管家莫斯的對話,劉中校懷疑莫斯叛變,最後發現是聯合國的授權,改成「火種計劃」。一度劉中校放棄了地球。可是他兒子劉啟和大家還是堅信「希望」這個比鑽石還貴重的東西。隨著一連串的主意他們動情的號召全世界救援隊,經歷生死考驗和各種有驚無險的場面,讓地球推進器火焰迸射了6000公裡,可惜就差了那麼一點,最終又是吳京出場,以悲情的方式,放棄火種計劃,拯救現有的地球人民,帶著空間站終於引爆木星,拯救了地球。接下來,開始了一百代人的流浪計劃。這就是故事大概,這個和原著相去甚遠,下文再探討。

筆者認為必須肯定《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它和《紅海行動》、《戰狼2》都屬於好萊塢式的電影,電影製作與拍攝水平上了一個大臺階,總算與國際大片接軌了。雖然裡面摻雜了中國式的民族情結,國家主義,但好像還是難逃好萊塢窠臼。但總算不再是些情愛主題,妖魔鬼怪主題的片子了。筆者曾經在另一個影評裡寫過,當我們的電影還在探討鍾馗降妖伏魔的時候,西方的片子已經在探討機器人的權利意識問題。當歐美孩子從小看的都是科技有關題材電影,受到薰陶,從而鍾情於科技的探討學習。這也難怪,歐美的科技力量到現在依然是世界尖端。而我們的孩子從小還是那些武俠片,愛情片,妖魔鬼怪片,歷史片,諸如《濟公降魔》、《八戒降魔》、《愛情公寓》等。我們似乎更擅長人情世故點,更重視社會關係往來秘籍,亦或者更注重機謀權術的學習,以至於我們的夢想情懷就是讀書做官,進入體制才是人上人。我們的傳統主義似乎更濃烈些,科學創新性似乎還是弱點。當郭大導演說出,希望《流浪地球》能為中國孩子童年埋下科幻的種子,我還是挺感動的。我們真的太缺這樣題材了。

其次是當西方科幻題材不管是《星球大戰》、《星際迷航》、《火星救援》、《終結者》都是向外尋求發展,或者以太空背景為主,而誰又曾大膽想過把地球帶走。這和西方的大航海時代一樣,喜歡冒險,向外殖民,那就向外太空重新尋找家園。而中國喜歡精耕細作,安土重遷,要帶乾脆連地球也帶走。這一點不一樣,想像奇特大膽,反應了中西方文化屬性的不同,確實值得稱讚。

最後還是要表揚,中國的電影特效水平提高了,氣勢磅礴,場面恢弘,確實讓人震撼和耳目一新。《流浪地球》不一定是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但絕對是開拓者,裡程碑式的著作。

除此之外,還是要說說,為啥我認為它還是好萊塢式電影。雖然很多人說這是中國風的科幻電影,祖孫三代的航天事業,集體主義,鄉土情結。那麼我只能說這只是把符合中國特色的某些特色鑲嵌穿插起來。但其實故事的敘述和劇情跌宕,環境設置還是美式的。當劉啟出現在地下城,除了逗耍的獅子。一下子讓我想到了星球大戰的那些酒吧街道,就差塗鴉了。除了一個背媳婦擰著耳朵回家的男人有點中國特色外,旁邊還是穿著比基尼的兔女郎在撩潑這五大三粗的漢子,這個漢子就差是黑皮膚紋身男了。劉啟拿著不知道什麼的東西去黑市交換黑老大做的假冒工作服,像極了星球大戰裡去找那個摟著美女的醜陋的怪物黑老大,甚至連坐姿都一樣,不過他旁邊是兩個小弟,這也是美國片裡經典黑市交易場景,同樣的那個黑老大只是中國的,若換成黑小弟和白皮膚紋身男,還有什麼不一樣。

除了加入了中國式緊張的父子關係外,劉啟也不過是一個玩世不恭,小混混式的人物,從去看看地面到被抓,再到去送火石拯救人類,哪一個不是西方電影橋段。這個救援隊也像《敢死隊》、《速度激情》、《英雄聯盟》《X戰警》那樣的團隊精神展現,合作-衝突-真相-再合作,只是少了「wei are a team 」的口號,還不是每個人自願選擇去還是不去。甚至聯合國也是尊重個體式的幫不幫自己選擇。甚至於犧牲自己成就大業,哪一個不是英雄主義精神。所以筆者認為他還是一個好萊塢式的電影。真看不出中國風在哪裡。也許在於「子子孫孫無窮匱也」和「一二,嗨呀」的精神裡。

如果給這部影片打分我只給6分,為什麼?2分給電影特效,2分給故事情節設置,2分給電影本身。對比西式科幻電影,我們仍然要認清自己,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在西方科幻電影裡立體式交互界面,全息投影已經是非常科技感,《流浪地球》全程只看到led所謂界面展示當全息投影。當西方空間站飛船駕駛室已經科技代入感強的你真的以為我們已經到了未來,你在這個影片裡看到的確實一堆數據處理器和一個廣場舞音響樣子的智能機器「莫斯」。更別說休眠倉的設計製作,我還以為是汽修廠的汽車改裝的。西方式的太空人宿舍已經是五星級酒店式樣的,甚至有遊泳池。我們的還想大學宿舍的床位。最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地下城韓朵朵上課,居然是90年代的藍白校服,坐在中國的現在教室裡,翻看著課本讀著《匆匆》。原來是以為劉慈欣個人的思想局限性,因為他這個小說寫在2000年,不可能想到科技進步樣子,我還理解,到看完原著。發現是郭大導演逗耍我們,這都進入地球逃逸時代,地球都裝了推進器,上課還是21世紀初的教室,21世紀初都不是已經電子化教學了麼。也許看到這裡有人說筆者崇洋媚外,過分推崇西方。其實不是,我們都希望我們真正的強大起來,而不是憑著民族情結說喊著說我們已經很牛逼了。

科學與電影

毫無疑問我們避免電影成為科教片那樣枯燥乏味,但是不論是《火星救援》、《星球大戰》、《火星救援》總是讓人能相信這是符合科學性的,他們似乎在普及傳到科學知識,比如關係時間曲線,蟲洞理論,黑洞,光速飛行,為啥我們的電影總是反科學,總是在沿襲神話傳說的感性力量。在《流浪地球》那麼多推進器,他們噴出的熱量難道不會產生高溫?海洋去了哪裡?蘇溪比亞的赤道推進器巨大,噴射的火焰達6000公裡,高溫不會對地表產生影響?怎麼還 是下雪?僅憑一個簡單的化學常識氫氣和氧氣混合物就爆炸,難道不用知道比例?外在條件?還是孫悟空說「定」就定住了。更別說影片中關於晨昏線,日出日落的交替異常現象的說明了。讓電影尊重原著本身,或者更接近原著想法,而不是無根據的天馬行空。這才有點科幻片樣子。

星際迷航

電影與小說原著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和小說原著其實相去甚遠。小說分為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新太陽時代。小說交代了背景說科學家預測太陽400年內要「氦閃」爆炸然後變成紅巨星,將來會吞噬地球。所以聯合國拯救地球制定了「流浪地球」計劃。這期間還有「飛船派」和「地球派」的爭辯,飛船派就是認為要建立飛船逃亡,在飛船內設置地球生態系統,作者也借著主角在小說裡做了實驗在密閉的玻璃球內小蝦以海藻為食物,從水中攝取氧氣,然後排出含有機物質的糞便和二氧化碳廢氣,細菌將這些東西分解成無機物質和二氧化碳,然後海藻利用這些東西分解成無機物質與人造太陽光進行光合作用,製造營養物質,進行生長和繁殖,同時放出氧氣供給小蝦呼吸。這樣的生態系統相互依賴,相互作用,進行嚴格計算達到新陳代謝平衡,但是十幾天後宣告失敗。這樣其實在說飛船派的理論實現不了,不會有好結果,只有地球才是最好系統。所以才有了「流浪地球」。電影裡卻是沒有了兩派,沒有了剎車時代,很突兀的就進入了逃逸時代,好像剎車時代交給了超人完成。電影中的故事情節只有推進地球逃離太陽系是和小說一樣的,其它都是郭導演自己設計的。小說裡地球是藉助木星引力逃出太陽系,在電影裡被改成引爆木星。最重要的高潮是小說裡居民聽說太陽「氦閃」聯合國編制「流浪地球計劃」是要建立專制獨裁政府,民間科學家發射探測器發現太陽沒有跡象氦閃,組建反叛軍抵抗聯合國,最後反叛軍勝利,處死5000聯合國政府成員,就在他們死了那一刻,太陽氦閃,大家才恍然大悟。電影裡沒有這個情節,小說裡故事情節沒有一個得到還原。電影也不一定還原小說,但小說更讓人覺得符合邏輯,而且更接近科學,電影只是借了個概念而已。我想郭大導演是不是根據每個時代設定獨立拍一個系列片,可能更好一點。要真正走出中國風的科幻電影,不是在於集體主義的宣揚和民族自豪感,而是展現出中國的科技水平和實力,製作出更好的影片,不要總是緬懷於5000年的歷史神話故事中,而是也擁抱下現代科技文明,這樣中國才是真正的大國風範。

新世紀中國的經濟實力和軍事科技力量的增強,西方出現了中國威脅論,中國也主動去承擔國際事務,文化理念的輸出,引領全球發展,中國科幻片也應該當仁不讓。這部影片確實是中國科幻電影的裡程碑,展現了大國力量,電影特效還真的不錯。但是不知道導演是想票房更好故意把重要點放在上海杭州,山東這樣地點,還是格局不夠大,整個拯救地球都在中國完成。而且這部電影也是難得商業片。春節主題貫穿始終,舞獅子和中校勸聯合國,以及上映時間,都把握好了時機。還有符合主旋律的設定,爺爺進監獄撈人結果卻似乎被定為行賄也關進去了。從商業來講這部電影無疑是成功的,畢竟票房在那裡。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電影的第一座裡程碑
    《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電影的第一座裡程碑前一段時間,萬眾期待的《流浪地球》上映了,在上映之前的那一段時間可真是吊足了觀眾的胃口,光是提前放出的宣傳片就已經收穫了不少影迷,也確實如此,上映以後光是票房就賣了四十六億,再加上大名鼎鼎的劉慈欣的指導,票房保障吳京的參演,劇本題材的新穎,
  • 國家電影局點讚《流浪地球》:系科幻電影裡程碑
    陸亮對《流浪地球》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並代表國家電影局向影片的主創團隊和出品方表示祝賀,他稱讚《流浪地球》的出現具有「科幻電影裡程碑」的意義。他在發言中表示,「每攻克一個電影類型,中國電影產業和中國電影藝術就會更多一份信心。《流浪地球》帶領我們攻克了科幻電影。
  • 《流浪地球》票房破31億 電影局:科幻電影裡程碑
    (原標題:《流浪地球》票房突破31億,國家電影局:系科幻電影裡程碑)
  •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電影不再「流浪」
    2019年春節檔第三日,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便逆勢而上,截至2月9日發稿前,累計票房已達14億元,排片佔比和上座率在各大數據平臺均排列第一。票房證明觀眾的選擇核心依然是電影品質,因為《流浪地球》的電影觀感超出了大家的心理預期,情節、畫面、音效都足以用震撼來形容。
  • 《流浪地球》:中國電影「科幻元年」是如何開啟的?
    電影改編自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個太陽即將毀滅之時,人類同心協力拯救地球的故事:地球即將「墜入」木星,宇宙危機四伏,流浪地球時代中的人們只能挺身而出共同戰鬥,既為了拯救地球,也為了人類尋找新的家園。
  • 影評丨《流浪地球》會不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2019-02-07 13:2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評論員 石天星大年初一,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上映。觀眾們一再確認,這是一部真正的中國硬核科幻片,甚至預測它在中國科幻電影史上將佔據裡程碑意義——"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什麼是硬核科幻片?
  • 《流浪地球》改變中國科幻,卻被另一部電影改回去了?
    票房口碑的雙豐收,使這部電影成為見證了中國科幻新篇章的裡程碑。《流浪地球》的成功中我們能夠看到,視覺特效是表象,達到標準水平基本就夠用。獨有的中國風內核,才是引發觀眾共鳴的重要原因。但改成電影可是另一回事。可能鹿晗扮演的男主角恰好比較還原「青春劇」的調性,但這與科幻受眾的口味背道而馳。因為大家就想要《流浪地球》那樣的,氣氛嚴肅一點,設定考究一點。
  • 媒體:《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主創合影 片方供圖   《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 社論  《流浪地球》的精神內核頗為符合近年來科幻電影的發展趨勢,即不再著迷於地球毀滅,而更多探討人性與情感的複雜。  2月7日,春節檔票房大戰的第三天,作品中口碑最好的《流浪地球》直接實現票房逆襲,登頂春節檔單日票房榜首。
  • 《流浪地球》登頂北美票房中國紀錄,中國科幻電影實現軟輸出了?
    自2月5日於春節檔上映以來,《流浪地球》以開創中國科幻元年之勢一路高歌猛進。17日晚間,《流浪地球》官方微博宣布,截至北京時間2月16日19點,影片在北美上映11天已攬獲382萬美元票房,刷新近五年來中國電影在北美票房的最高紀錄。
  • 《流浪地球》上天 中國科幻電影突破卡門線
    原標題:《流浪地球》上天 中國科幻電影突破卡門線 長光衛星搭載《流浪地球》發射成功不僅是國產電影首次上太空,同時還代表著電影《流浪地球》突破了地與空的界限,電影《流浪地球》將會和中國航天人一起,在新的領域不斷探索勇敢前進。
  • 《流浪地球》沒法複製,但科幻電影的未來是星辰大海
    在《流浪地球》之後,《拓星者》《上海堡壘》《明日戰記》等多部科幻電影都在進展當中。相對於之前科幻電影導演們對於市場反應的不確定,《流浪地球》的成功已經為後來者們探索了前路。一夜之間,影視行業「冒出」了許多要製作科幻大片或者科幻劇集的聲音。但沙龍的嘉賓們幾乎一致認為,《流浪地球》幾乎無法複製。知名影評人張小北表示,做這樣的一部電影是對中國電影工業的全面考驗和一次很難複製的冒險。「客觀來說,很難複製《流浪地球》。但如果能從情感,到奇觀再到社會心理價值這幾個層面上創作電影,還是會有更好的作品出現。」
  • 《流浪地球》後,中國科幻電影再出發,首次正面對抗外星文明
    雖然在情感詮釋上兩者有相似之處,但題材上新片《上海堡壘》卻不同於《流浪地球》。在《流浪地球》裡,因為不可抗力的影響,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不得不被迫逃亡。而《上海堡壘》中,在地球上的人類遭到了來自外星人的攻擊,不得已只能和外星人展開交戰,可以說影片的題材是獨特的科幻戰爭類型。
  • 百億影帝再次出手,《流浪地球》拯救中國科幻電影未來
    在不久前剛落幕的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暨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上,影片《流浪地球》作為一匹黑馬,榮獲「最佳影片獎」,此次金雞最佳影片落戶《流浪地球》是中國影人對於該片極大的肯定。作為中國科幻電影的先河之作,《流浪地球》為中國科幻電影以後的發展開闢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 《流浪地球》——中國首部現象級硬科幻電影誕生!
    2019 年春節,中國誕生了首部現象級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電影票房已達 5.53 億,即將破 6 億。 與其同期上映的電影有寧浩執導的《瘋狂的外星人》、韓寒執導的《飛馳人生》,還有周星馳執導的經典 IP 續作《新喜劇之王》。在這樣一個激烈的競爭之下,《流浪地球》在 2 月5 日當天斬獲了 1.9 億票房的好成績。
  • 他叫做「中國科幻電影之光」,《流浪地球》,有家族跑路
    可以說,粉絲和科幻小說都很滿意,我認為這部電影更適合小夥伴們和想像力,我相信有些人應該知道我說的是哪部電影,是的,是《流浪地球》,如果我們把這張膠捲和好萊塢膠捲作比較,肯定有差距,從肉眼可以看出,但每部電影之間都有一個間隙,相信一定有機會及時趕上你!在我看之前,我的朋友圈已經清楚地分析了這齣戲,像「中國科幻電影之光」這樣的詞是最謙虛的表達方式。
  • 《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元年,祝地球好運,祝中國科幻好運
    「《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的裡程碑,從此中國科幻崛起,中國科幻元年啟程...」 等等的華麗詞彙,在此大聰就不多複述了。毫無疑問,今年開年春節檔熱度持續升溫的《流浪地球》,包裹著國人太多的期望。但無論如何解構,大聰依然認為《流浪地球》是今年,乃至中國電影發展以來,國產電影工業水準的又一個新臺階,即使這部電影能看出偶爾的彎路和試錯,但我依然希望影片大賣,這樣可以讓中國科幻有一個良性循環的開始。
  • 《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上海堡壘》,中國科幻電影得與失
    西夏:從《流浪地球》上映大火以後,有一個現象,因為我供職的成都八光分是一家以傳播科幻文化為主的公司,我們代理國內很多優秀科幻作家和作品,在《流浪地球》火了以後,很多電影公司找我們,問有沒有更多的《流浪地球》那樣的科幻作品,要買改編權。像芒果娛樂什麼的,很多公司問我們要,指定要「宇航題材、青春、愛情、正能量」那種。
  • 國產科幻電影的巔峰?還是國產電影的起步?深度解析《流浪地球》
    因此我們要深入解讀,這部開創了中國科幻電影的作品,深度挖掘其中的美學文化與科幻的碰撞。《流浪地球》中滲透著東方文化的韻味。從地下城的不止過春節的場景,舞獅餃子等一系列的市井氣氛都是對作品中國文化的體現,也深刻地體現了中國人的家園情懷。以及在太陽即將毀滅時,人類必須離開已經不能適合生存的地球時,能想著帶地球流浪尋找新的生存地方,或許只有中國人民了。
  • 《流浪地球》在美上映贏好評 感受中國科幻電影魅力
    原標題:《流浪地球》在美國上映贏好評  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春節期間上映引發國內外關注,成為旅美華人華僑熱議的話題。不少人見面打招呼第一句話就是「最近看《流浪地球》了嗎?」
  • 《流浪地球》國產科幻電影走向新紀元
    這幾天終於去看了網絡輿論兩極分化的科幻巨作《流浪地球》,在二刷之後暫且中立的對這部電影發表一些感受電影講述了在2075年,太陽發生了不可控制的反應,地球面臨被摧毀的局面。為了人類生存,集結全球各國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尋找新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