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流浪地球》,展現出了一個關乎人類存亡的宏大場景,在描述這一場景時,各種人物、事件的細節層出不窮。正是這些細節和其背後的隱喻,才讓這部電影在緊張刺激之餘,又顯得內涵又有深度。有些時候,人們並不能完全注意到這些細節,所以,我就專門挑選出一些比較重要的細節,來淺析一下這部電影的部分內核。
注意:本文包含劇透,未看電影者請謹慎閱讀。
1. 人類在應對滅頂之災時,奉行實用主義至上政策。
人類集中所有資源建造行星發動機時,居民的生活品質被極大降低。一開場韓朵朵在學校學習的時候,學習場景看似很普通,但其實細心的觀眾可以發現,教室左上角的電視上寫著「黃金年代體驗課堂」。這也就是說,只有逢年過節,比如春節這一天,學校才會打開模擬屏,然後讓他們體驗地面的生活,這種上課應該就如同當今的春遊活動。而平時,學生們恐怕只有枯燥乏味的技術課程,而春節這天還要上課,也就說明假期極有可能被取消了。
劇情兩次提到蚯蚓幹,第一次是韓朵朵外出看到榴槤味的蚯蚓幹,第二次是韓子昂去派出所撈人帶的是「陳年蚯蚓幹」。而開場提到了居委會發餃子,是說在春節這一天,政府才會統一發放一次餃子。這些就說明在那時,食物是統一配給和統一標準的,所有額外的食物都是稀缺資源,所有的非必要資源都被限制。
2. 即使在那種情況下,依然有叛軍存在。
細心的觀眾會發現,CN171-11救援隊的士兵,是全副武裝的,他們除了出場時開著帶有火力的步兵戰車外,還配有一個攜帶巨大重機槍的重機槍手,如果是單純的運輸任務,顯然是不用帶這麼影響速度的累贅重武器的。
實際上,在一開場的新聞中,有一個新聞鏡頭寫著「地下城開啟投票,部分國家激烈反對」,這就暗示了衝突和反對勢力的存在。
而被地下城投票落選的那批人,也肯定不會坐以待斃,他們極有可能和反對投票的部分勢力抱團取暖來一同反對聯合政府。
李一一在被發現的時候,是有過激烈的反抗的,直到劉啟他們表明身份,李一一才放下心來。而李一一這種表現的原因就是害怕被叛軍俘虜。
在電影的最後,劉啟在地下城步行的時候,就遇到了反對派遊行,喊著「還我陽光」的口號。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即使人類在災難面前空前團結了,也不會真正達到完全團結,無論如何,反對派是永遠存在的。
3. 聯合政府為了人類文明延續,主動選擇犧牲了自己。
劉培強在誤以為人工智慧MOSS叛逃後,用盡全力回到主控室,MOSS無奈只好告知「火種計劃」。而劉培強在看到聯合政府文件並沒有發出指責,而是沉默了。為什麼呢?
因為聯合政府全部位於地面!啟動火種計劃,就等於把自己的生還希望也放棄了。
而點燃木星計劃為什麼概率為0卻成功了呢?因為在聯合政府的眼中,從來沒有犧牲領航員號空間站這個「火種」的選項,所以MOSS在排除領航員號後,算出由於距離太遠,點燃木星是不可能的。在劉培強提出犧牲空間站後,聯合政府雖然一開始發出反對,但是卻很快被就被說服了,這自然也是有求生欲的原因,畢竟能活下去,誰會輕易放棄希望呢?
而MOSS被燒毀前最後一句話就是: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這其實是在說,身處地球上的聯合政府為了活命,也從理智狀態變成了無法保持理智。
4. 全球的救援隊們,真正詮釋了何為「人類命運共同體」。
劉啟等一行人,從一開始救援杭州,到後來馳援蘇拉威西。他們雖然經歷了千辛萬苦,但是任務卻全部都失敗了。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他們都是普通人,沒有人是「英雄」。在面臨世界級別的滅頂之災的時候,個體的力量無疑是渺小無比的。所以,電影中提到,所有救援行動,都是「飽和式救援」。什麼是「飽和式救援」呢?例如因為環境惡劣,單個救援隊的成功率是1%,那麼政府就派出100支救援隊,那麼這個成功率就可以接近100%了,這就是飽和式救援。所以,劉啟一行,作為無數救援隊之一,任務失敗才是正常的狀態,只有那1%甚至更少的幸運兒才會真正順利完成任務,這種時候,來自世界各國,說著不同語言的救援隊們就真正成為了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也許只有在這種極端的情況之下,我們才能發現,我們常常看到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絕對不是一句空話,眼前沒有看到,並不代表它不存在,假如哪天世界也惡化到一定地步,「人類命運共同體」,也許就會成為我們所有人唯一的指引。
5. 韓朵朵隱喻了盲目而沒有遠見的普通人。
韓朵朵,我認為是電影裡最重要的支線。
一開始,韓朵朵在教室裡,對於老師所說的「希望」嗤之以鼻,認為那不過是空洞乏味的政治口號罷了,她的心思一直放在前往地面,好吃的東西等無關緊要的事情上。但是,在最後經歷了蘇拉威西救援,在經歷了一系列的生死存亡的威脅後,她終於徹底明白了希望的意義,明白了那些「空洞的政治口號」背後的真正含義,最終她學會了用「希望」來喚回絕望的其他救援隊。韓朵朵這一角色,就好像是每一個普通人的影子:無知,沒有遠見,看不到真正重要的事情,而是只關心眼前無關緊要小事的得失;懦弱,遇到真正的困難時,沒有勇氣和能力去負責和擔當。
正因如此,由精英組成的政府,自然有責任引導普通大眾走向正途和防止誤入歧途。在電影中,也正是得益於聯合政府在學生心中種下了「希望」的種子,所以最後韓朵朵心中的希望才開花結果,成功喚起了其他救援隊伍的希望,從而獲得增援。
▲普通中學生韓朵朵
作為一個科幻影迷,我個人對《流浪地球》是推崇備至。我認為,這部影片是一部劃時代的作品。在《流浪地球》之前,我們被迫看了太多的美國式英雄主義。放眼望去,那些所謂的美國「經典科幻」,無非就是英雄主義和太空肥皂劇,除了《太空漫遊2001》讓我久久難以忘懷,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真正稱得上深度的科幻片。
即使是豆瓣評分最高的硬科幻《星際穿越》,也同樣充斥英雄主義,即使故事優秀,特效精良,卻還是難免讓人如鯁在喉。
而《流浪地球》是一部真正的歌頌「普通人」的電影。主角的救援隊不過是數以萬計的其中一個,而且任務無一成功。所有任務,都是由億萬普通人共同完成的。這種全球動員,全人類大團結,沒有主角的情景。在科幻影視上,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的(原因你懂)。所以,雖然《流浪地球》有很多小瑕疵,但在我心中,它已經成為了科幻電影的TO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