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硬」科幻,《流浪地球》比《星際穿越》差多少?

2020-12-04 週遊世界電影

說到「硬」科幻電影,在2019年《流浪地球》上映後,中國影迷終於可以挺起腰杆了,而這部影片也憑藉46.68億元人民幣的票房,成為了國內電影史上的票房季軍。這部承載在中國幾代電影人的大片,是一部貨真價實的科幻電影。影片根據劉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說改編,由郭帆執導。影片總投資超過3億人民幣,影片最具開創性的成就,是它開啟了國產電影和好萊塢影片在題材上「硬」碰「硬」的時代。

在《流浪地球》之前,許多國產大片,在題材上和好萊塢電影採取迂迴戰術。為了凸顯國產文化特色,同時避開與好萊塢的直接競爭,國產大片普遍以傳統文化為特色,以武俠、功夫、奇情為賣點。諸如硬核科幻這些好萊塢擅長的領域,國產電影絕少嘗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電影技術上的不成熟,一方面是對這種題材類型影片的不擅長。

雖然《流浪地球》在國內電影史上取得了開拓性的成功,但是如果把《流浪地球》和頂級的「硬核」科幻放在一起時,究竟還有多少差距呢?這一點,我們可以拿《流浪地球》和近日重映的,好萊塢頂級科幻電影《星際穿越》做一下對比。《星際穿越》由好萊塢大師級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並且有諾貝物理學獎獲得者基普·索恩作為影片的科學顧問。有趣的是,基於諾蘭一貫的藝術堅持,影片並沒有採取當時在電影行業中已經成熟運用的3D技術。這部影片很可能成為最後一部使用70mm膠片拍攝的IMAX商業電影。

同樣是硬核科幻電影,在《星際穿越》上映5年後,《流浪地球》熱映,這部影片是去年國內院線市場的黑馬,在幾乎沒有大牌明星的加持下,在賀歲檔脫穎而出。雖然看似在賀歲檔觀看一部科幻電影有些不太應景,但是考慮到這部影片在中國電影史上的劃時代意義,它所取得的票房成績,就順理成章了。

在影片投資上,雖然《流浪地球》採取了3D技術,但是因為這部影片大量使用了電腦特效,所以《流浪地球》的投資,僅有《星際穿越》的七分之一左右。所以在影像上,雖然《流浪地球》的視覺效果也很震撼,但是總缺少《星際穿越》的影像質感,特別是在體現一些大型的太空飛行的場景時,《星際穿越》顯然兼具了影像的史詩般的震撼和足以應對歲月侵蝕的質感。

科幻電影的對比,一定要談到影片對於人類未來科技的憧憬。所謂的科幻電影,在一定程度上,是藝術作者,根據對現有科學技術的了解,通過藝術手段加以演算和包裝後,對未來科學發展的一個預測。從這個層面上而言,《流浪地球》中的科幻成分,顯然相對於《星際穿越》而言,要顯得有些小兒科。

在《流浪地球》中,更多的展現的是未來社會中,機械設備的升級,並通過對力學的認識,在能源系統上加以藝術方向的演化。在這點上,雖然從觀眾們現在的認識來看《流浪地球》看似表現得更接近於現實,但是在科學的進步上,則明顯缺少前瞻性和探索性。

正如《星際穿越》中的男主角所言,人類是探索者和開拓者,而不是守護者。在這點上《星際穿越》的前瞻性則更接近於當今科學研究的最前沿,影片中呈現了諸如「蟲洞」、「黑洞」等最前沿的科學發現。所以《星際穿越》的藝術創作,更貼近於科學本身,而《流浪地球》的科幻題材,則更多地被加以了藝術化的想像。

而且在影片的創作過程中,兩者的創作基礎,也說明了國內電影行業和好萊塢之間的差距。首先我們說《流浪地球》,這部影片的創作是基於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也就是說這部影片在上映之前,它已經有了一定的觀眾基礎,至少《流浪地球》在劉慈欣的小說迷和科幻迷中,還是有一定的知名度的。而這個已經有一定知名度的故事,在搬上大銀幕時,難免會受到一定的限制。諸如影片中所表現的科學現象,這些現象完全來自於小說中的解讀。

所以《流浪地球》這部影片的劇本,是以一部成功的科幻小說為基礎的,而《星際穿越》的創作呢?這部影片則是由諾蘭兄弟創作的劇本,並且在創作劇本的過程中,他們還請來了物理學家基普·索恩。所以在影片創作的全過程中,諾蘭一直在用自己心中的人類故事,和科學知識碰撞。並以此通過黑洞、五維空間、蟲洞等影像,向銀幕前的觀眾,展現出一個恢弘的人類在科技進程上的開拓史。

所以影片《流浪地球》更多的是在藝術故事中加入科幻,而《星際穿越》是將科幻和藝術創作雜糅在一起,讓兩個主要元素相得益彰,並和人類的發展史相呼應,這個目標,同樣也是諾蘭創作影片《星際穿越》時的藝術抱負。顯然諾蘭成功了,雖然《星際穿越》的票房並不高。

說到票房,我們會發現《星際穿越》的票房並不是很高,僅為7億美元左右,這個成績和《流浪地球》的全球票房不相上下。在這點上,《星際穿越》和同為科幻題材的《星球大戰》系列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全在這部影片的一個「硬」字上,影片因為太過於訴求真實的科學知識,使得影片雖然經過了許多細緻的藝術化加工,依然很難讓觀眾們可以很快的進入到這個晦澀的科學故事當中。

在這點上,《星際穿越》和《星球大戰》的訴求完全不同,《星球大戰》是純粹的娛樂電影,在影片中很少是對真正科學知識的解讀。在這點上《星際穿越》顯然要硬核的多,這部影片中的每一個場景,甚至是光束的方向,以及影像中被扭曲拉伸的影像,都是有其科學演算的。特別是影片中第一次呈現出的「黑洞」和幾年後人類拍攝到的第一張黑洞照片,出奇的相似。

在這點上《流浪地球》的表現則是介於《星際穿越》和《星球大戰》之間。如果非要找一個參照物,《流浪地球》的故事風格,更像是《後天》和《2012》這一類的世界末日題材的災難片,只是在影片中,加入了「地球流浪」的橋段,以及最後地球被拯救時的天體運動的知識。

所以在科學知識這塊,顯然《流浪地球》沒有《星際穿越》夠「硬」。但是也正因為如此,《流浪地球》的票房卻表現得異常火爆。雖然《流浪地球》和《星際穿越》的全球票房接近,但是《流浪地球》主要是國內市場,而《星際穿越》則面向全球市場。

如果單純地從國內的院線市場而言,《星際穿越》的票房僅有7.77億,而《流浪地球》的的票房則高達46.55億。究其原因,依然是《流浪地球》的故事更接地氣,更容易看懂。本土原著作者,本土創作團隊,本土的面孔,以及更加本土化的故事題材,讓銀幕前的觀眾很容易進入到故事當中。

相反《星際穿越》的影像雖然足夠震撼,科幻知識也絕對硬核,但是相對於普通觀眾而言,看懂才是關鍵。雖然諾蘭已經想盡辦法讓觀眾更容易看懂影片的內容,但是一些晦澀的科學知識,特別是影片臨近結尾時用影像營造的「五維空間」,簡直讓一些科幻迷都有些摸不著頭腦。

不過縱觀整部影片的故事部分,《星際穿越》和《流浪地球》卻出奇的相似,他們所描述的,都是人類對科學的探索,與蒼穹環宇之間的抗爭。但是影片的結尾處,顯然諾蘭執導的影片《星際穿越》的立意更加的意味深長,將科學的探索和人類情感以及蒼穹環宇融為一體,並演化成永恆雋永的影像。

所以無論在科技還是藝術上,《星際穿越》都有走得更遠,雖然《流浪地球》也是一部優秀的科幻電影,但是和《星際穿越》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相關焦點

  • 重溫《星際穿越》,嘮嘮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到底差在哪?
    這篇文章並不是想黑咱們中國的「科幻電影之光」,以第一部硬核科幻影片來說,《流浪地球》完全在合格線以上,也正因為如此,小酌才敢拿它與諾蘭的《星際穿越》作比較。讚揚《流浪地球》的話小酌就不多說了,畢竟網絡上誇這部影片的文章到處都是,今天小酌主要通過對比《星際穿越》,嘮嘮《流浪地球》存在的不足之處。
  • 同樣是拯救人類,《流浪地球》和《星際穿越》哪個更靠譜?
    今年的《流浪地球》開啟了我們國產科幻片的新篇章,長期以來不看好國產科幻片的國人終於拋棄了固有的偏見,誰能夠想到中國的科幻電影可以獲得如此大的成功。>一樣,關於這一點我們也在思考:《流浪地球》和《星際穿越》兩者之間哪一個拯救方式最靠譜?
  • 以《星際穿越》為標尺,深度評價《流浪地球》
    《星際穿越》的故事是根據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基普.索恩的理論來支撐,經過編劇團隊近一步細化而成,《流浪地球》的故事來自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小說,兩個故事各有特點,不分伯仲。《星際穿越》玩時空穿梭的技術理念,《流浪地球》講的是一種愚公移山的精神和情懷。
  • 從星際穿越到流浪地球,一部成功的科幻電影需要哪些元素?
    01 星際穿越——人類種族的"Plan B"電影《星際穿越》《星際穿越》是一部兼具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科幻電影,故事的背景是很多年後,地球上的植物都得了"黑死病",隨著自然環境的惡化,人類面臨著物種滅絕的威脅,這時候科學家開啟了人類種族的"Plan
  • 硬科幻片全球票房Top5,馬特達蒙兩度被營救,流浪地球超星際穿越
    國產首部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引爆了2019年春節檔,該片內地狂收46億,不僅輕鬆拿下春節檔冠軍,更打破了中國影史40億票房空白,高居影史第2名。《流浪地球》的票房成績相當驚人,甚至超越了前幾年全球大爆的《火星救援》和《星際穿越》。來看看全球票房最高的5部硬科幻電影都是哪些。
  • 面對地球末日,《星際穿越》與《流浪地球》做出不同選擇
    星際穿越和流浪地球還是有可比性的。首先,都是世界末日,應該說是地球末日的設定。但星際穿越裡的地球被放棄了,而流浪地球裡的地球被推著走了,是一次全人類帶著地球一起搬家的行動。其次,兩者都面臨著地球毀滅的危險,星際穿越的結局是地球毀滅了,倖存下來的一部分人開始漫長的無目的流浪,而流浪地球是地球在許多人的努力之下得救了。第三,都有一個太空人被選中作為人類的火種,但是星際穿越的男主一心想的都是救自己的女兒,甚至兒子他都不在乎,更不用說。流浪地球則是犧牲了自己,拯救了地球。
  • 流浪地球與星際穿越的比較
    文/湯芷荷 首部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 (2019年) 引起了中外影迷的熱烈討論。人們普遍認為, 這部電影的出現標誌著正宗中國科幻電影的誕生。作為一種全新的類型, 它表現出了與傳統好萊塢科幻電影不同的特點是什麼?我們可以從《流浪地球》和一部典型的好萊塢科幻電影《星際穿越》 (2014年) 的比較中得到答案。主要有三個區別, 包括工業設計、特徵和核心價值。
  • 《今日影評》周黎明評《流浪地球》:「硬科幻」包裹柔情感
    《今日影評》周黎明評《流浪地球》:「硬科幻」包裹柔軟情感中新網2月1日電 2019年被稱作「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因為中國影壇將有三部大製作國產科幻片問世,分別是《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與《拓星者》。而《流浪地球》作為春節檔「硬科幻」力作,無疑備受矚目。
  • 《流浪地球》火爆,這8部星際科幻電影同樣不可錯過
    這個春節除了吃喝玩樂,是不是也被《流浪地球》(The Wandering Earth)刷屏(flood the screen)了?作為中國首部科幻大片,《流浪地球》成為了2019春節檔的王炸,實現票房口碑雙豐收!那麼《流浪地球》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小天來給大家劇透一下(並沒有)。
  • 流浪地球vs星際穿越! 知乎大媽真是無所不知, 評論太真實?
    《流浪地球》上映後知乎上一群自稱是「科幻迷」的小夥伴們也開始了激烈探討。
  • 從《流浪地球》到《星際穿越》,這些反直覺物理概念你能理解嗎?
    可以預見,《流浪地球》將引發一波科幻熱,特別是這種硬核科幻還將引起廣大群眾對星空和宇宙的興趣。科幻這個詞我們拆開來看——科學和幻想,硬核科幻就是以科學為基礎的幻想,軟科幻則是幻想中的科學。毫無疑問,《流浪地球》是屬於硬核科幻的,裡面很多情節的設計也是基於科學基礎,比如說太陽氦閃、引力彈弓、重核聚變等等,類似的片子還有《星際穿越》、《火星救援》、《2001漫遊太空》等等,這些片子都有物理概念上的支撐,這些概念稍稍有些反直覺,來試試看你能不能理解。
  • 有人說《星際穿越》是硬科幻,《流浪地球》漏洞百出,你怎麼看?
    實話說,我不是槓精,雖然我承認《流浪地球》比起《星際穿越》是有一些不足,比如說特效、情節設置啥的,但是《流浪地球》也沒有某些人所說的那樣漏洞百出啊。如果說非要抱著找漏洞的心情去看《流浪地球》,那我就覺得太沒有必要了,因為畢竟《流浪地球》帶給我們更多的是一種視覺上的震撼以及關於未來中國科幻電影該走向何方的一種思考。說《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電影的標杆毫不為過,畢竟比起以往的一些電影,《流浪地球》的進步的確是很大的。
  • 電影推薦丨除了《流浪地球》,這8部星際科幻電影同樣不可錯過!
    這個春節除了吃喝玩樂,是不是也被《流浪地球》(The Wandering Earth)刷屏(flood the screen)了?作為中國首部科幻大片,《流浪地球》成為了2019春節檔的王炸,實現票房口碑雙豐收!那麼《流浪地球》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小天來給大家劇透一下(並沒有)。
  • 《流浪地球》——中國首部現象級硬科幻電影誕生!
    毫無疑問,區別於過往的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是一部基於「硬科技」的「硬科幻」電影,而且與美國科幻電影奉行的個人英雄主義不同,是一部極具中國風格的作品。 很多人會覺得影片中為地球裝上發動機的想法太過於科幻,離現實太遠。但羅伯特·戈達德在 1926 年發射人類歷史上第一枚液體火箭時,只飛了 56 米,而如今,人們對超遠程、大載荷火箭也見怪不怪了。
  • 《鄉村教師》如何改編成為一部《流浪地球》式的硬科幻電影?
    但是,《瘋狂的外星人》顯然不是硬科幻電影,儘管影片的背景音樂多處致敬了經典硬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   作為書迷+硬科幻影迷,非常期待有朝一日,《鄉村教師》可以被改編為硬科幻電影。事實上,在我來看,《鄉村教師》無論是在世界觀的設定上,還是劇情的延展性上,一點也不輸於《流浪地球》,實為拍攝硬科幻電影的佳作。
  • 有人認為《星際穿越》是硬科幻《流浪地球》漏洞百出,你怎麼看?
    適當的指出一些科幻片中的低級錯誤,比如《流浪地球》在空間站裡劉培強中校背後的道具位置不一,或者《星際迷航》中某個配角的衣服換來換去等,這幾乎是每一部電影中都會出現的小瑕疵,但如果將一部科幻片中的情節當成教科書一樣翻來覆去的分析,這就過分了!
  • 如果給《星際穿越》10分的話,《流浪地球》可以得幾分?
    如果《星際穿越》10分的話,《流浪地球》可以得幾分呢?首先這兩部片我都看過,《星際穿越》看了三次這樣子了,《流浪地球》暫時就看了一次。先說一下《星際穿越》這部片吧《星際穿越《流浪地球》是我國第一部硬核科幻災難電影,《流浪地球》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影片故事設定在2075年,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
  • 《流浪地球》:有多少人在看過流浪地球後又刷了一遍星際穿越
    當年出LaLaLand的時候,我的在豆瓣的惡評遭到不屑,哈哈,我的確慚愧,因為我發現我打分的時候考慮了我觀影前的期望值,期望值高但電影質量比較差的時候,一星兩星就沒跑了。那麼我為什麼給流浪地球打了四分呢?因為我的期望值,從一開始,就是0啊。2014年去電影院看星際穿越的情形,我還歷歷在目。
  • 全球科幻電影票房大比拼,《流浪地球》票房超越《星際穿越》
    《流浪地球》還在持續熱播當中,貓眼給出預測該片的內地最終票房將在47億元左右(約7億美元)收場。那麼這個成績放在全球科幻電影票房排行榜中,處於什麼位置呢?我們來了解一下各大名片兒的票房收入。註:全球票房收入以美元為單位。
  • 《流浪地球》的改編:理性屬於科幻文學,感性屬於科幻電影?
    欣賞完《流浪地球》的觀眾,大多是激動的。「中國人也能把科幻電影拍好」,這是影迷的心聲,也是對《流浪地球》最有力的肯定。談到電影的成功,當然不可能繞開劉慈欣的原作。那麼,我們應該把功勞歸於出色的文本,還是導演的改編?科幻文學的影像化,到底有沒有訣竅?電影《流浪地球》,幾乎顛覆了小說的主題《流浪地球》的原作篇幅很短小,不過20來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