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如何改編成為一部《流浪地球》式的硬科幻電影?

2020-12-07 騰訊網

  截止2月13日,《流浪地球》累積票房已經突破26億元,《瘋狂的外星人》以16億元的票房佔據第二位。兩個今年春節檔的頭部影片,按理來說由於類型的完全不同,無法進行直接比較,但由於共同的「劉慈欣+科幻」標籤,很難避免被影迷和業內人士進行討論。然而,很多劉慈欣書迷在看完《瘋狂的外星人》之後,就有了上當受騙的感覺。

  當然,電影不是拍給一小部分書迷看的,是給電影市場的所有觀眾看的。就本人看完後的感受而言,沈騰和黃渤兩個喜劇大咖的表演還是非常棒的,無論是故事、人物、情節還是臺詞都很老道,寧浩的荒誕功力發揮得很到位,笑料也並不庸俗。

  但是,《瘋狂的外星人》顯然不是硬科幻電影,儘管影片的背景音樂多處致敬了經典硬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

  作為書迷+硬科幻影迷,非常期待有朝一日,《鄉村教師》可以被改編為硬科幻電影。事實上,在我來看,《鄉村教師》無論是在世界觀的設定上,還是劇情的延展性上,一點也不輸於《流浪地球》,實為拍攝硬科幻電影的佳作。

  《流浪地球》大獲成功的啟示

  《流浪地球》的大獲成功,核心在於郭帆團隊對於劉慈欣原作的成功改編。他們並沒有照搬原作中政府軍和叛軍對立的故事,而是截取了地球在向木星流浪過程中的一小段,用木星危機構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觀。核心故事運用了好萊塢式的手法,在原著大災變的背景下,以一個家庭的視角,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故事。人物的設定,也脫離了原作,構建出了新的角色,製造了富有張力的戲劇衝突。作為科幻片最重要的特效製作,《流浪地球》電影完成的極為出色,行星發動機、冰凍的地球等場景,高保真還原了原著的描寫。

  另外,郭帆導演隨口吐出的各種數據,也體現了這部號稱開創中國科幻元年的作品走過的艱難歷程。

  為電影製作了100年的編年史;

  畫出了3000張概念設計圖,8000張分鏡頭,2000多個特效鏡頭;

  製作了10000多個道具,搭建了10萬平方米的實景;

  完成了100萬字的劇本,經歷了100多次的改動。

  為了讓電影中的科幻設定更為硬核,劇組特意請教了4位中科院科學家、一些物理學家以及大學教授,探討天體物理、力學甚至洛希極限這樣的天文學專業知識。

  略為可惜的是,對《流浪地球》批評最集中的,也恰恰在科學設定上。例如,木星危機在科學上不成立;零下80多度的低溫下,重卡十幾小時無法跑完4000多公裡。當然,文學創作本就是想像力主導的工作,不能當科教片看,具有無法較真的特權,這些缺陷實屬瑕不掩瑜。

  拍攝硬科幻電影有多難?

  在談論中國科幻電影的任何問題時,都不能繞過一部電影,那就是處於不斷跳票之中的《三體》。劉慈欣1999年初次發表科幻作品,就在當年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此後至2006年,連續八年都是銀河獎得主。在科幻圈,劉慈欣早已經是神一樣的人物。但是在圈子之外,劉慈欣一直籍籍無名。

  商業嗅覺敏銳的導演張番番就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以很低的價格拿到了三體的版權,後來三體電影的版權又轉到了遊族影業手中。

  2015年,劉慈欣的《三體》系列第一部獲得世界科幻最高獎雨果獎,普通公眾這才驚覺中國原來有這麼高水平的科幻作品存在,此後拍三體電影的故事幾乎是科幻迷人盡皆知。「求放過」「求不上映」「早就知道了」等等粉絲言論不斷閃現。

  《流浪地球》電影出來後,一張遊族影業前CEO、《三體》電影總製片人孔二狗的微信朋友圈截圖也在微信群刷屏。

  據說,郭帆團隊曾向三體電影團隊取經,對方將拍攝三體電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給了郭帆團隊。

  取經的故事不僅展現了拍攝科幻電影之難,也體現了中國電影界在製作科幻電影上的某種「同仇敵愾」。更具體的例證是,國內有6個導演在《流浪地球》中客串,他們是《瘋狂的外星人》導演寧浩、《戰狼》導演吳京、《繡春刀》導演路陽、《拓星者》導演張小北、《無名之輩》導演饒曉志、《我叫黃國盛》導演張子賢。

  《鄉村教師》該如何改編為一部硬科幻電影?

  寧浩說自己看過劉慈欣的所有作品,應該是一個妥妥的大劉粉。不知道寧導在拿到《鄉村教師》後為何沒有按照科幻的路子往下走,而是把中國原創硬科幻電影第一人的稱號讓給了80後導演郭帆。

  大劉的小說向來是以硬核聞名,其中龐大的設定、恢弘的世界觀以及大量晦澀難懂的理論設定,增加了改編劇本的難度,拍成電影被大眾接受更是難上加難!

  以《鄉村教師》為例,世界觀展現的是宇宙中的文明交流,全文雖然僅僅兩萬餘字,但時間跨度以數萬年計,空間距離以數萬光年計,各種星際通信技術、星際戰爭武器、星際戰爭戰略、星際文明進化等各種科學與科幻設定,非常燒腦。

  從改編難度上來講,《鄉村教師》講述的是一個知識改變命運的哲學命題,故事情節相對簡單,人物角色並不多,戲劇衝突並不那麼強烈。

  但是,大劉在宏大敘事的背後,隱藏了太多沒有寫出來的細節,這些細化節的展開,為小說的影視化提供了非常廣闊的開發空間。實際上,《鄉村教師》的描寫,還是提供了非常豐富的可視化場景,甚至對於外星生物的形象,都有比較具體的描述,這為《鄉村教師》的影視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鄉村教師》繪本呈現出來的外星生物及外星人形象

  正在製作中的《鄉村教師》繪本,以視覺化的形式,呈現了原作中的外星人形象,大劉特意發微博表達了對於繪本的肯定:「這是我的科幻小說作品改編的第一個繪本,畫面精緻,意境唯美,把現實的大地和幻想的太空都充滿詩意地表現出來,強烈推薦」。

  有網友評論說,繪本出來了,影視化就不遠了。

  硬核版《鄉村教師》科幻電影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有幾點:

  1、如何建立一個具有大劉特點的普適性世界觀?

  2、哲學命題如何轉化成為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3、人物如何更加豐富,形成足夠強烈的戲劇衝突?

  4、如何準確地技術性展現小說所描繪的各種靜態和動態場景?

  《鄉村教師》的原作關於鄉村教育和外星文明的描述,基本上是割裂的,兩大文明的交匯,也只是單方面的高等文明對地球文明的俯視,兩種文明沒有發生相互交流。對於地球文明而言,外星文明的存在本身,就意味著存在災變的可能,這個內核與流浪地球其實是一致的。

  在《鄉村教師》影視化過程中,可以充分展開的部分,無疑是外星文明。他們長什麼樣?他們的衣食住行?他們如何交流(智能場)?他們擁有什麼樣的道德與價值觀?通過原作給出的線索,我們可以完成整個故事世界觀的設定。

  在故事的處理上,也完全可以創造新的人物。例如,劉寶柱、郭翠花、趙拉寶、李權貴等當年的小學生都長大了,他們各自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家庭,他們有的上了大學,有的進城打工,有的成了老闆……在碳基聯邦,除了最高執政官、參議員、統帥,還有各種等級的軍官及戰士,他們或許也有家庭,也有生存競爭,也有愛恨情仇……

  至於科幻場景,僅原作現有的描述,已經具備影視化的基礎。恢弘的星際戰艦陣列、綠洋星之戰、第二旋臂戰役、反物質雲之戰等等,如果均以科幻特效的手法表現出來,足夠支撐一部硬核科幻大片了。

  《鄉村教師》繪本中的星際戰爭

  或許,我們這個硬科幻劇本的開始部分是這樣的:

  一個男人(劉寶柱,35 歲,穿夾克衫,戴著眼鏡。)操作天文望遠鏡,一個小女孩(劉洋,5歲,劉寶柱之女。)正在父親的引導下觀看。

  劉寶柱:快快快……看,是木星……太陽系最大的行星……

  木星逐漸清晰,呈現出正在旋轉的大紅斑。

  劉洋:爸爸,木星上有隻眼睛。

  劉寶柱:那不是眼睛,是木星表面的一個大風暴。

  突然,劉寶柱盯著木星一動不動,他在木星附近發現了一個飛船時空躍遷的航跡,那是一道纖細的刷子(參照《三體》,三體艦隊進入光速會在附近太空留下可在遠處觀察到的航跡)。

  ……

  沒錯,這個開頭很《流浪地球》,但也非常適合《鄉村教師》。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的改編:理性屬於科幻文學,感性屬於科幻電影?
    欣賞完《流浪地球》的觀眾,大多是激動的。「中國人也能把科幻電影拍好」,這是影迷的心聲,也是對《流浪地球》最有力的肯定。談到電影的成功,當然不可能繞開劉慈欣的原作。那麼,我們應該把功勞歸於出色的文本,還是導演的改編?科幻文學的影像化,到底有沒有訣竅?電影《流浪地球》,幾乎顛覆了小說的主題《流浪地球》的原作篇幅很短小,不過20來頁。
  • 《流浪地球》票房破40億後,劉慈欣的多部小說也將改編成電影
    僅2019年春節檔,就有兩部改編自劉慈欣小說作品的大片上映,一部是寧浩執導、黃渤沈騰主演的《瘋狂的外星人》,該片改編自劉慈欣的《鄉村教師》。寧浩早早的買了《鄉村教師》等作品的電影改編版權,但真正等到拍攝是在2017年,電影宣布開機的那一刻就定檔於2019年,可謂相當的有底氣。但不少觀眾看完《瘋狂的外星人》之後發現,整部電影和劉慈欣的《鄉村教師》已經沒有多大的關係了。
  • 《流浪地球》:中國電影「科幻元年」是如何開啟的?
    電影改編自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個太陽即將毀滅之時,人類同心協力拯救地球的故事:地球即將「墜入」木星,宇宙危機四伏,流浪地球時代中的人們只能挺身而出共同戰鬥,既為了拯救地球,也為了人類尋找新的家園。
  • 流浪地球出漫畫了!劉慈欣科幻小說改編漫畫,三體動畫還有多遠?
    《流浪地球》電影相信大家都看過,但是漫畫版的《流浪地球》已經來了,科幻巨匠劉慈欣的四部作品已經改編成了漫畫,你有沒有看呢?《流浪地球》電影在佔據了2019年那個春節檔,大家都在討論著《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也帶火了網上的一批又一批段子,特別是那句臺詞「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都已經快成了交通標語了。這部電影是改編於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流浪地球》,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位科幻巨匠。
  • 同樣是「硬」科幻,《流浪地球》比《星際穿越》差多少?
    說到「硬」科幻電影,在2019年《流浪地球》上映後,中國影迷終於可以挺起腰杆了,而這部影片也憑藉46.68億元人民幣的票房,成為了國內電影史上的票房季軍。這部承載在中國幾代電影人的大片,是一部貨真價實的科幻電影。影片根據劉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說改編,由郭帆執導。
  • 春節檔收官 《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喜提票房榜前兩位
    今年春節檔唯一的亮點是,科幻迷們期待多年的「中國硬科幻電影」終於迎來了開山之作。  郭帆導演的《流浪地球》口碑票房雙豐收,以超20億拿下春節檔票房冠軍。  而帶有科幻色彩的寧浩導演的喜劇《瘋狂的外星人》,以超14億拿下亞軍。  兩片都是根據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小說改編,所以也有人說,今年春節檔最牛的是大劉。
  • 看過電影《流浪地球》,為什麼還要推薦你讀劉慈欣的原著小說?
    春節假期結束,也宣告了今年的電影春節檔正式落下帷幕。根據劉慈欣兩部小說改編的科幻題材電影《流浪地球》和《瘋狂的外星人》成為了這個春節檔熱度最高的作品。前者目前斬獲了超20億的票房,並被譽為中國硬科幻電影的開山之作,口碑從朋友圈一路炸裂到外媒。
  •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電影不再「流浪」
    2019年春節檔第三日,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便逆勢而上,截至2月9日發稿前,累計票房已達14億元,排片佔比和上座率在各大數據平臺均排列第一。票房證明觀眾的選擇核心依然是電影品質,因為《流浪地球》的電影觀感超出了大家的心理預期,情節、畫面、音效都足以用震撼來形容。
  • 《今日影評》周黎明評《流浪地球》:「硬科幻」包裹柔情感
    《今日影評》周黎明評《流浪地球》:「硬科幻」包裹柔軟情感中新網2月1日電 2019年被稱作「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因為中國影壇將有三部大製作國產科幻片問世,分別是《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與《拓星者》。而《流浪地球》作為春節檔「硬科幻」力作,無疑備受矚目。
  • 《流浪地球》為什麼引發「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大討論
    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由來2014年年底的中國科幻圈十分熱鬧:據媒體披露,中影集團當時公布的24個電影項目中,三部製作成本最高的影片分別為《超新星紀元》、《流浪地球》、《微紀元》,都是科幻題材作品;遊族影業正式宣布《三體》的導演、演員陣容和拍攝計劃;導演寧浩宣布拍攝新作《鄉村教師》。
  • 國家電影局點讚《流浪地球》:系科幻電影裡程碑
    從前好像只有好萊塢可以拍科幻片,現在中國人也可以拍了,它為中國科幻電影打下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流浪地球》不是中國科幻電影的終點,而是一個新的開端。」喇培康回顧了中影股份與《流浪地球》的結緣,「中影股份是一家全類型、全產業鏈的電影企業,早在2012年我們就買下了劉慈欣《流浪地球》等三本小說改編權。
  • 《流浪地球》——中國首部現象級硬科幻電影誕生!
    2019 年春節,中國誕生了首部現象級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電影票房已達 5.53 億,即將破 6 億。 與其同期上映的電影有寧浩執導的《瘋狂的外星人》、韓寒執導的《飛馳人生》,還有周星馳執導的經典 IP 續作《新喜劇之王》。在這樣一個激烈的競爭之下,《流浪地球》在 2 月5 日當天斬獲了 1.9 億票房的好成績。
  • 開票&在線購 | 學術放映《流浪地球》3D:中國科幻電影起航之作!
    新中國成立後,田漢同名話劇《十三陵水庫暢想曲》也被改編成電影,「可以隨時控制雨量」,成為當時片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科幻想像,也成為新中國第一部科幻片。  因此,眾多觀眾看完《流浪地球》後、發出了「2019年應該被稱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感慨,這其中的激動是可以理解的——一部西方的科幻電影再好,你也會覺得這是外國人的故事和文化,離我們很遠,即便其中有中國因素,那也不過是好萊塢科幻大片為了中國市場而恩賜式地安排兩個華人面孔。
  • 《流浪地球》沒法複製,但科幻電影的未來是星辰大海
    在《流浪地球》之後,《拓星者》《上海堡壘》《明日戰記》等多部科幻電影都在進展當中。相對於之前科幻電影導演們對於市場反應的不確定,《流浪地球》的成功已經為後來者們探索了前路。一夜之間,影視行業「冒出」了許多要製作科幻大片或者科幻劇集的聲音。但沙龍的嘉賓們幾乎一致認為,《流浪地球》幾乎無法複製。知名影評人張小北表示,做這樣的一部電影是對中國電影工業的全面考驗和一次很難複製的冒險。「客觀來說,很難複製《流浪地球》。但如果能從情感,到奇觀再到社會心理價值這幾個層面上創作電影,還是會有更好的作品出現。」
  • 《流浪地球》票房破31億 電影局:科幻電影裡程碑
    從前好像只有好萊塢可以拍科幻片,現在中國人也可以拍了,它為中國科幻電影打下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流浪地球》不是中國科幻電影的終點,而是一個新的開端。」喇培康回顧了中影股份與《流浪地球》的結緣,「中影股份是一家全類型、全產業鏈的電影企業,早在2012年我們就買下了劉慈欣《流浪地球》等三本小說改編權。
  • 流浪地球小說作者是誰?電影《流浪地球》的口碑怎麼樣?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也是引發了很大的熱議,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大家更關注的是如何面對災難,長遠的和突發的,這構成了一系列矛盾衝突,推動故事的發展。而到了後半段,真正面對希望還是毀滅,盡力而為還是適時放棄, 這時,影片的主題才慢慢清晰。
  • 劉慈欣深度參與《球狀閃電》,科幻電影「戰國時代」降臨?
    實際上,現在確實是科幻電影改編的最好時機,劉慈欣本人獲了雨果獎,《三體》大賣200萬冊,成為國內科幻圈的一座豐碑;中國的特效技術也在逐漸提高,不少還給好萊塢在代工;中國電影市場異軍突起,20億30億票房的作品逐漸出現;好萊塢科幻電影票房大賺,與之相比的,中國卻沒有一部成功的科幻電影……不知道編劇張小北和摩天輪會如何打造《球狀閃電》呢?
  • 國產科幻大爆發?10部外星題材電影等著上映,改編劉慈欣就有四部
    電影上映後,口碑完敗,但怪獸的特效和某些科幻設定卻受到影迷的肯定。於是,陸川決定拍這部《749局》,他說:「 中國應該有自己的超級英雄電影。我至少在那個單位待了兩年,看到了一批人在研究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這些事情其實應該成為我們電影的題材,而不光是看美國的神盾局,FBI,007,其實我們都有,在現實中都能找到原形。」
  • 《流浪地球》定檔重映,為了自身利益,憑什麼綁架觀眾為買單!
    周一早上剛到公司,就聽到《流浪地球》重新定檔上映的議論,有點懵圈!這部2019年大年初一上映過的科幻電影為什麼要重新院線上映?難道各大視頻網站的該影片資源還沒被影迷科幻迷看夠?難道中國的科幻電影的優秀創作才人都江郎才盡了,拿一部舊片來回不停翻炒?可能還真的是,靠一部作品混吃混喝一輩子!
  • 《流浪地球》——人人書推薦系列
    大家都在討論這部根據劉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說改編的科幻電影:著名導演卡梅隆來中國原本是要推銷自己的新作,最終還是沒忍住,先為《Wandering Earth》打了一波廣告。歐洲觀眾對《流浪地球》也大都持正面評價,至少在好萊塢的科幻電影裡,永遠是山姆家的這個俠那個俠拯救了全人類,而中國的科幻電影卻是號召全人類團結起來自救,格局更為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