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說《流浪地球》看人性:你是屬於哪一種?

2020-12-04 CC談天說地

本文為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CC談天說地

2019年大年初一上映的《流浪地球》,目前依然保持著相當高的票房熱度,跟同時期上映的電影相比,票房遙遙領先。相信看過的朋友們跟小編一樣,都震撼於電影中宏大的科幻場景,但本文談的不是這個,而是在世紀末日即將來臨時,不同的人是如何面對恐懼和死亡威脅的?

為什麼本文沒有從《流浪地球》電影角度,而是從《流浪地球》小說的角度談人性呢?原因是《流浪地球》小說的人物設定更貼近地球流浪的大背景,符合實際。

作為一部在春節檔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電影在角色的塑造上,更多地是考慮了大眾在面臨災難時對英雄、親情及人與人之間團結互助的期待。這部電影的編劇們在塑造劇本時,除了保留原著小說中地球受太陽氦閃威脅在宇宙中流浪的大框架外,人物和故事情節則是全部改寫。

而小說就不同了,曾獲得過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雨果獎」的原著作家——劉慈欣,對於人性當中不好的一面,一向是不吝於揭露的。對於劉慈欣來說,小說人物的塑造更多的是從實際出發,從人性的本質出發。人性當中不只有光輝的一面,同樣也有脆弱、膽怯、自私的一面,小說應該誠實地展現人性的各個方面。

在看劉慈欣筆下的人物是怎麼面對恐懼和死亡的威脅之前,我們先看一下這些人物所處的背景。

再過二十年,就到了天體物理學家預測太陽會爆發氦閃的時間,氦閃的爆發會吞沒太陽系所有適合居住的類地行星。人類唯一的生路是向外太空恆星移民。雖然早在上個世紀以前,人類聯合國政府已經制定出了詳細的人類逃亡計劃,逃亡方案也在有序的按步實施,但這並不能解除人們時時刻刻處在對太陽氦閃吞沒地球的恐懼感。

首先,天體物理學家的預測只是一個大概時間,誰也不清楚太陽氦閃具體會在哪一天爆發,有可能人們還沒有來得及將地球推離太陽系,氦閃就已經爆發了。當時的人們對太陽的恐懼,劉慈欣在《流浪地區》書中有一段很準確的描述:

在地球的變軌加速中,每當地球向遠日點升去時,人們的心也隨著地球與太陽距離的日益拉長而放鬆;而當它在新的一年向太陽跌去時,人們的心就一天一天緊縮起來。人類的精神像在蕩這一個宇宙鞦韆,更適當地說,在經歷著一場宇宙俄羅斯輪盤賭:升上遠日點和跌向太陽的過程是在轉動彈倉,掠過近日點則是扣動扳機!

其次,地球發送機產生的加速度及運行軌道的改變引起的自然災難空前巨大的:地球發動機加速產生的百米巨浪將城市吞沒;發動機帶來的全球高溫將極地冰川融化,更給大洪水推波助瀾;月球隕落、划過木星時產生的巨大引力潮汐;地核鐵鎳核心平衡被打破,造成巖漿逸出、火山橫行……在這些巨災面前,人類雖然有所準備,但是力量總是力有未逮。誰都無法預測死亡什麼時候,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到來。

在這個大背景下,地球上出現三種不同的人:

第一種:縱慾狂歡型。

這種類型的人,在災難面前已經被嚴酷的恐懼壓倒了,長期深深的恐懼轉成了放縱的狂歡。在地球第五次向近日點跌去時,有謠言稱太陽氦閃要提前來臨,運載人類的地球已經來不及加速逃離了。被恐懼壓倒的人們,選擇了在冰上不顧形象地喝酒買醉打滾、嘶吼著不成調的歌曲,等待末世的降臨……

第二種:自殺型。

在長久的堅持下,總也看不到希望,對未來徹底喪失了信心,長期的神經緊繃和恐懼轉成了深深的悲傷和絕望。在飛機越過早已無意義的國際日期變更線時,飛機上的乘客經歷了人類所見過的最黑的黑夜,機艙外沒有一絲光線,在黑暗中,你不知道人們在內心深處是在經歷著怎樣的天人交戰。其中一位乘客在長期的精神折磨下,人已經變得麻木呆滯,飛機旅程中漫長的黑暗終於壓垮了他內心的最後一根稻草,默默地對自己舉起了手槍……

第三種:堅持希望型。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小說主人公的爸爸了,他是一名空軍的近地軌道太空人。在地球第五次向近日點跌去時,地球上到處瀰漫著太陽氦的聚集在加速、運載人類的地球來不及加速逃離的謠言,主人公的爸爸說了一句話:

我們必須抱有希望,這並不是因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我們要做高貴的人。在前太陽時代,做一個高貴的人必須擁有金錢、權利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擁有希望,希望是這個時代的黃金和寶石,不管活多長,我們都要擁有它。

小編捫心自問了一下,假如自己處在那個環境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雖然我很希望自己是第三種人,但在那種長期希望和絕望交替的折磨下,也很難說清自己的意志力能堅持到哪種程度。到最後人類的較量,已經不是科技和自然的較量,而變成了人類精神與客觀世界的較量。

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雖然我們沒有身處在小說中那麼極端的環境下,但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同樣需要我們具有一定信念才能穿越風雨、抵達彼岸。人不可能無所畏懼,這也不是我們追求的狀態,學習如何控制恐懼,在恐懼中思考,掙脫它的束縛才是關鍵。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只拍了小說的一半內容,而原著卻不是你看的那樣!
    電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源自有個好原著,上世紀九十年代大劉的科幻小說就非常有影響,然而《流浪地球》電影對原小說的還原度不到三成,以大劉的寫作風格小說中肯定會有充滿爭議而黑暗的一面,當然兩個小時是不可能把劇情完全展現出來的,那麼我們來看看電影與原著的差別到底有多大。
  • 《流浪地球》電影拍出了希望,卻沒提小說對人性陰暗面的刻畫
    《流浪地球》電影雖然是根據劉慈欣小說改編,卻與原著故事相差甚遠,影片展現的是無限的希望,拍出了人性最美的一面,其實小說故事並沒有這麼美好,即便面臨滅頂之災,人類還是沒擺脫脆弱和陰暗面。《流浪地球》電影講述的是地球逃離太陽系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嚴重威脅地球的是木星,為了擺脫地球與木星相撞的悲劇,CN171-11小隊,劉培強,劉啟,李一等人,以及其他國家的人們全都做好了犧牲小我,拯救地球的準備。
  • 《流浪地球》原著小說講了什麼?小說和電影有哪些差異?
    《流浪地球》是劉慈欣1999年發表在《科幻世界》雜誌上的中篇科幻小說,整部作品只有2.3萬字,而且故事流暢,較為通俗,對於閱讀速度較快的讀者而言,讀完這篇小說的時間可能跟看完一部電影的時間差不多。但是如果你看過了電影,再去看原著小說,可以發現兩者之間非常明顯的差異。   原著小說講了個怎樣的故事呢?
  • 《流浪地球》:電影裡沒說明的,小說中都給了回答
    我們知道電影是改編自劉慈欣的小說《流浪地球》,在最近非常有爭議評分爭論裡,也有一小部分看過原著的網友對電影抱有異議就是因為電影並沒有完全遵照小說的情節在走,基本算是藉助其背景獨立原創出的一個故事。那麼在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下,《流浪地球》講了什麼?
  • 《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去流浪,那麼月球去哪了?
    很多人看完電影《流浪地球》,心中會有一個小疑惑——人類帶著地球去流浪,那麼月球呢?月球去哪了?在電影中確實沒有提及月球的去向,但是在小說原著中,月球的命運被安排得明明白白——被人類扔了。實際上,電影《流浪地球》是基於原著中流浪地球計劃大背景的深度改編,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故事。而這個故事也只是流浪地球計劃過程中的一段小插曲。
  • 《流浪地球》的改編:理性屬於科幻文學,感性屬於科幻電影?
    欣賞完《流浪地球》的觀眾,大多是激動的。「中國人也能把科幻電影拍好」,這是影迷的心聲,也是對《流浪地球》最有力的肯定。談到電影的成功,當然不可能繞開劉慈欣的原作。那麼,我們應該把功勞歸於出色的文本,還是導演的改編?科幻文學的影像化,到底有沒有訣竅?電影《流浪地球》,幾乎顛覆了小說的主題《流浪地球》的原作篇幅很短小,不過20來頁。
  • 好書推薦:《流浪地球》,地球啊,我的流浪地球
    2019年春節,電影《流浪地球》登陸全國院線,短短幾天就引爆了網絡,最終取得了46億的票房,引起人們巨大的反響。這部電影打開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讓中國科幻電影進入了一個新紀元。那麼,提到電影,就不得不提流浪地球的原著小說,這部劉慈欣於2000年寫的小說又會是怎樣一個故事呢?
  • 深觀察|從《流浪地球》看科幻電影的「硬核」在哪
    《流浪地球》劇照《流浪地球》上映後,好評和差評形成尖銳對立。無論是從科技角度,還是價值觀,抑或是專業編導,以及演員的表演和人設,都陷入了褒貶不一的評論混戰。本文無意介入這些爭議,僅談論科幻作品(小說、電影)的存在意義或者科幻作品刷存在感的理由。
  • 《流浪地球》裡不值得推敲的邏輯:劉啟偶然的流浪拯救了流浪地球
    在三D觀影條件下,《流浪地球》的視覺效果,並不是非常突出,整個電影的三D感覺總體質量平平。尤其是電影鏡頭切換過頻過密,鏡頭敘事顛三倒四,人物站位相當的混亂,導致人物面容難以看清楚,敘事流暢度看的真叫人著急,但這並不影響整個電影裡的震撼性的鏡頭帶給視覺性的強烈衝擊力。
  • 《流浪地球》裡的比鄰星屬於哪一等級的天體系統,你知道嗎?
    地球要逃往bilinxingxi今年年初火遍全中國的著名影片《流浪地球》已經播放近一年,成了婦孺皆知的作品。可是對於剛上高中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在必修一的第一節課《宇宙中的地球》中就涉及到這個知識。這是學天體系統時用到的知識。
  • 四部科幻小說,《黑暗幻滅》賽過《流浪地球》,老書蟲都拍案叫絕
    四部科幻小說,《黑暗幻滅》賽過《流浪地球》,老書蟲都拍案叫絕小說就是我們的另外一個世界~小說世界無奇不有,青春沒有幾次挑燈夜戰就不是青春,這就是青春的小說世界,好書難找但是愛上小說很簡單,小說總會給我們帶來許多有趣的事情。
  • 《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科幻小說不再流浪?
    《流浪地球》劇照。圖/《流浪地球電影製作手記》《流浪地球》之後科幻不再「流浪」本刊記者/毛翊君本文首發於總第891期《中國新聞周刊》在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裡,親戚朋友忽然意識到飛氘似乎從事了一個能發財的行業。
  • 我們帶著地球去流浪 | 我抒我讀第43期
    當時對於年紀輕輕的我來說,科幻小說確實可以開拓視野,然後把想像力發揮出來,我就這樣入坑科幻世界。說起劉慈欣,我反而入坑比較晚,大概是2009年。《流浪地球》是劉慈欣早期的作品,一出版就獲得國內科幻小說最高榮譽——銀河獎。19年前寫的作品,19年後《流浪地球》拍成了電影,作為「慈鐵」(劉慈欣鐵桿粉絲)真的很開心。
  • 小說《流浪地球》的一些遺憾
    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即將上映,大劉專門為此開通了微博來宣傳該電影。作為大劉粉絲,我是很期待這部電影的,期待這部電影成為目前中國最好的科幻電影,也期待電影能超過原著。因為就小說來看,個人感覺是有一些遺憾的。
  • 流浪地球小說結局是什麼?流浪地球劇情介紹講述了什麼樣的故事?
    在春節的將要上映的《流浪地球》也是在其中躍躍欲試的好片,是今年少數做大規模提前點映的「春節檔」影片,大家不由的想知道《流浪地球》的小說名叫什麼呢?作者是誰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流浪地球小說介紹 《流浪地球》的小說叫做《流浪地球》,於2008年出版,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則於2019年2月5日上映,這部小說是中國科幻小說歷史上裡程碑式的存在,劉慈欣也成為了中國科幻小說第一人,並不是因為他是第一個書寫科幻小說的作家,而是他寫的科幻小說構想和其中的龐大世界觀影響了一代人。
  • 《流浪地球》創作概念源自臺灣小說?劉慈欣:沒看過
    中國賀歲片《流浪地球》票房破紀錄,創作概念竟源自臺灣↓說實話,第一時間以為這是一篇「韓國風格」的稿子,講述劉慈欣的小說《流浪地球》是抄襲了臺灣作家的靈感。第二時間又看到文內「中國」「臺灣」的表述,感覺很不舒服。
  • 流浪地球小說的結局是什麼 電影流浪地球結局彩蛋是什麼意思
    流浪地球真的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了,製作精良,畫面感很強,完全讓人融入到地球末日那種絕望卻又被人們對地球和家鄉的熱愛帶來的希望中,對於被稱為是中國近代科幻片的代表作當之無愧,當然這是一部小說改編的電影,看完後小編對劉慈欣的崇拜更加提升了,而很多人想知道小說的結局是什麼呢?讓小編來告訴你們吧。
  • 流浪地球,大劉的宏偉宇宙觀,小說中才是未完的結局
    秒幀視頻小編帶你走進美妙的小說世界,一起感受文學的魅力。年初大劉的《流浪地球》被搬上熒幕,精彩的特效加上溫暖的劇情,宏偉的宇宙,給我們帶來一場科幻盛宴,那麼小編今天給大家聊一聊大劉的《流浪地球》,因為,電影當中的情節經過改動,而熟悉大劉的朋友都知道,大劉的小說當中,還有更加深遠 ,深刻的寫意《流浪地球》作者:劉慈欣作品介紹: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將踏上千萬年的流浪之旅,地球要逃離太陽系
  • 流浪地球中的叛軍
    如果你看過這部影片的話,在《流浪地球》的結尾有一群人喊還我陽光,很多人覺得莫名其妙不明所以。其實,只要讀過《流浪地球》原著的人,立刻就知道是其中一條重要的情節線,被刪得面目全非之後的一點遺存。小說《流浪地球》結尾部分,叛亂在各個大陸同時爆發了,叛亂者認為太陽的毀滅是被炮製出來的騙局。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相繼淪陷,聯合政府不得不收縮防線,死守地球發動機所在的東亞和中亞。就在叛軍奪取了地球發動機控制中心,並且處死了聯合政府的最高執政官以及五千多名地球發動機守護者時,驚心動魄的太陽氦閃爆發了。
  • 看過電影《流浪地球》,為什麼還要推薦你讀劉慈欣的原著小說?
    對於科幻作品的影視化,大劉曾在《曉說》節目上表示,「你要知道美國拍科幻片,拍了一個世紀才有像《2001太空漫遊》這樣的電影,兩隻手都能數得出來。」但在看過《流浪地球》的驚豔表現後,不少網友驕傲地回應大劉,「像《流浪地球》這樣水準的科幻電影,即便放在美國科幻電影史上,兩隻手也能數得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