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無劇透影評 先讀小說還是先看電影好?

2020-12-05 邱嵩松

《流浪地球》原著作者為劉慈欣,科幻文出產較高的國產作家。全文共計約2.3萬字,預計閱讀時間約2小時,快速閱讀者預計30分鐘左右(達到這個速度的一般都是像我這樣博覽群(小說)書的,囧)。

邱嵩松點評:先看電影或是先看小說皆可,沒什麼劇透,可以放心先看。看過影片的更可以看了。

如果你先看電影,再看小說。會覺得小說怎麼寫那麼短,意猶未盡,這種文應該二次擴寫成長篇,幾十萬字才對。

如果你先看小說,再看電影,一樣會有新鮮感。因為電影閹割、改編了一些內容。原著中最震撼的部分應該是反叛(電影沒播相關內容,是因為你懂的原因,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一次飽和式救援,主角的救援小隊的軍人的配置那麼高了,因為打劫的部分被和諧掉了,但瑕不掩瑜。),電影中換成了逃離木星和一些催淚的感情類內容。和美國電影不同,美國是個人英雄主義文化。我們是集體主義,不倡導單個人力挽狂瀾,一個人幹掉一個師同時又毫髮無損。我們更倡導團隊力量,向心力,合作共贏。此片也給很多外國人帶來了震驚和讚美。

最無法直視的是那首「海草舞」歌,「人海啊,茫茫啊隨波逐流浮浮沉沉。」第一次你在影片中聽到會笑場,第二次你看到,你會哭場,這裡看到了什麼,為什麼會哭,大家在影片中去找。

最震撼的是中國的特效也能做的這麼宏大,也能給我好萊塢式硬科幻的感覺。雖然豆瓣評分從8.2跌到了7.9,但不可否認,此片的成功必然促使中國工業科幻影片的井噴式發展,這個才是大國該有的氣象,一個大國的領袖風範,大國風範就是要體現在方方面面才是真正的偉大復興。

大型運輸、挖掘機械,行星發動機和國際空間站的設計都複雜及用心,才看到1/3的時候,就想著,這如果是10集那樣的美劇該多好。估計在國內難以實現了,因為電視劇很難像電影那樣賺錢。我們能期待到的應該也只有電影的續集和前傳了。

至於小說和電影情節是否在科學領域有可操作性,答案是沒有。可漫威(像超人、閃電俠)之類的科幻影片也沒有啊。如果非要在這方面較真,又何必去看科幻片呢?

關於吳京,有很多觀眾並不喜歡他,我也沒有像喜歡曾經成龍那樣喜歡他,但他拍的不差,不是麼。沒他中途投資,鬼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引領起中國的科幻風潮?此劇讓眾多影視人、投資人相信,中國,不是沒條件、沒錢去拍。而是,中國有這個大的市場,可以開始大製作了!把錢浪費在什麼無級、滿城盡帶黃金甲上面有什麼意義?如果噴的話,古代真有那麼有錢講究,也不會改朝換代了。古裝片一部接著一部,宮鬥、修仙,是時候換點新口味的有誠意的東西給觀眾們了。

至於吳孟達,我很喜歡的演員,他的生活情感問題不作評價,去飯店吃到好吃的,需要關心廚子是不是坐過牢麼?很欣喜他又能回到熒幕上,沒周星馳,他一樣可以。

周星馳的新片表現不佳,要去抄冷飯拍功夫2了,其實我感覺應該到了他功成身退的時候了,要麼就得更用心地打磨作品,而不是靠特效、靠情懷。百姓們口味越來越刁,越來越現實,你看老羅的錘子都快掛了。

至於小鮮肉們,到處都是,沒什麼亮點,俊男美女們只能讓我劉強東式臉盲。

那個俄羅斯大叔,性格我還是很喜歡的。有句話叫死了的毛.子才是好毛.子,然劇中真的死了,不死體現不了太空的恐怖,和地球的珍貴,死自己人不合適。

最終如果評分的話,我給8分,剩下的2分給續集。

新年檔已過,現在票價也便宜了,歡迎去電影院刷哦。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撞向豆瓣,影評機制的鍋?
    具體情況如何,看來得從這位用戶入手。 一 打分有自由,也要有態度 先看這位用戶於今日(2月12日)凌晨發布的一則說明,他指出了一個非常清晰的事實,就是網傳的豆瓣大批用戶改低評分的情況是根本不存在的,這一點與豆瓣電影的聲明一致。
  • 《流浪地球》黑馬逆襲 朋友圈掀起「影評大賽」
    朋友圈掀起「影評大賽」  《流浪地球》黑馬逆襲但沈騰才是最大贏家  今年春節電影市場火爆十足,「曬票根」「曬影評」刷爆朋友圈,市場再度創出票房奇蹟。大年初一,8部賀歲片同時上映,合計共創造了14.55億元的票房,刷新全球單一市場單日票房最高紀錄。
  • 看過電影《流浪地球》,為什麼還要推薦你讀劉慈欣的原著小說?
    無論是《流浪地球》還是《瘋狂的外星人》,電影給觀眾帶來的衝擊力和震撼感拉近了科幻作品和普通觀眾間的距離,而兩部電影的原著小說則承載了更多的空間供讀者思考和遐想。根據書旗小說數據顯示,在電影《流浪地球》和《瘋狂的外星人》上映後,閱讀原著小說的用戶分別上漲450%和750%。不少書旗用戶在《流浪地球》的原著中評論說,「十年後再次看這篇小說,是因為它被搬上了銀幕,重新閱讀的時候,十年前的字句在腦海裡重新綻放,那些年少時對著小說想像出的畫面,如同地球發動機的藍色光柱,亦如地平線上升起的太陽,照亮了我記憶深處的種種思緒,重新拾起,如沐春風。」
  • 《今日影評》周黎明評《流浪地球》:「硬科幻」包裹柔情感
    《今日影評》周黎明評《流浪地球》:「硬科幻」包裹柔軟情感中新網2月1日電 2019年被稱作「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因為中國影壇將有三部大製作國產科幻片問世,分別是《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與《拓星者》。而《流浪地球》作為春節檔「硬科幻」力作,無疑備受矚目。
  • 「流量地球」是個什麼電影?
    我今天去看了《流浪地球》。   實話講,在我打定決心去買這張電影票的時候,我對這部電影是非常看好的。所以我先不講電影怎麼樣,先來講講什麼是科幻。
  • 《流浪地球》原著小說講了什麼?小說和電影有哪些差異?
    早在2009年,就有人購買了《三體》的改編權,試圖將其拍成電影,但《三體》的改編之路一直曲折,至今也沒有進一步的消息。《三體》的拍攝難度主要在於科幻元素「太硬」,小說中充斥著眾多晦澀難懂的科學名詞和物理學概念,對於許多缺少相應知識基礎的讀者來說,即便是讀小說都有很大難度。更何況,《三體》篇幅之長,格局之宏大,世界之複雜,都是一部兩個小時的電影無法說清的。
  • 《流浪地球》——中國首部現象級硬科幻電影誕生!
    2019 年春節,中國誕生了首部現象級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電影票房已達 5.53 億,即將破 6 億。 與其同期上映的電影有寧浩執導的《瘋狂的外星人》、韓寒執導的《飛馳人生》,還有周星馳執導的經典 IP 續作《新喜劇之王》。在這樣一個激烈的競爭之下,《流浪地球》在 2 月5 日當天斬獲了 1.9 億票房的好成績。
  • 《流浪地球》:只能算作中國科幻電影裡程碑的電影
    筆者曾經在另一個影評裡寫過,當我們的電影還在探討鍾馗降妖伏魔的時候,西方的片子已經在探討機器人的權利意識問題。當歐美孩子從小看的都是科技有關題材電影,受到薰陶,從而鍾情於科技的探討學習。這也難怪,歐美的科技力量到現在依然是世界尖端。而我們的孩子從小還是那些武俠片,愛情片,妖魔鬼怪片,歷史片,諸如《濟公降魔》、《八戒降魔》、《愛情公寓》等。
  • 《流浪地球》:電影裡沒說明的,小說中都給了回答
    我們知道電影是改編自劉慈欣的小說《流浪地球》,在最近非常有爭議評分爭論裡,也有一小部分看過原著的網友對電影抱有異議就是因為電影並沒有完全遵照小說的情節在走,基本算是藉助其背景獨立原創出的一個故事。那麼在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下,《流浪地球》講了什麼?
  • 流浪地球小說作者是誰?電影《流浪地球》的口碑怎麼樣?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也是引發了很大的熱議,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大家更關注的是如何面對災難,長遠的和突發的,這構成了一系列矛盾衝突,推動故事的發展。而到了後半段,真正面對希望還是毀滅,盡力而為還是適時放棄, 這時,影片的主題才慢慢清晰。
  • 流浪地球小說的結局是什麼 電影流浪地球結局彩蛋是什麼意思
    流浪地球真的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了,製作精良,畫面感很強,完全讓人融入到地球末日那種絕望卻又被人們對地球和家鄉的熱愛帶來的希望中,對於被稱為是中國近代科幻片的代表作當之無愧,當然這是一部小說改編的電影,看完後小編對劉慈欣的崇拜更加提升了,而很多人想知道小說的結局是什麼呢?讓小編來告訴你們吧。
  • 《流浪地球》不是民族主義的勝利,而是好電影的勝利!
    在上映之前,其實對這部電影的期待值最低,當時決定要看《飛馳人生》、《新喜劇之王》,以及寧浩的《瘋狂的外星人》,但是至於要不要看《流浪地球》,一直猶豫不決。   網絡上的影評人們也很不看好《流浪地球》。印象中,有一個「權威「的影評帳號還預言,從放出的幾組預告片看,《流浪地球》大概率是部爛片!
  • 《流浪地球》熱映引爭議?原來是這幫人在搞鬼!
    《流浪地球》原著小說中有這樣一段情節:人類在經歷漫長的遷移後,卻發現「氦閃」遲遲未能爆發。不少人認為自己被聯合政府欺騙了,大規模叛變隨即發生。聯合政府反覆說服群眾無果,而後鎮壓叛變不力。最後關頭,剩餘的五千餘名聯合政府官員選擇投降,拒絕與叛軍同歸於盡。為懲罰「騙子」,叛軍沒收了他們的太空衣電池,並將其流放於地表。
  • 從小說《流浪地球》看人性:你是屬於哪一種?
    本文為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CC談天說地2019年大年初一上映的《流浪地球》,目前依然保持著相當高的票房熱度,跟同時期上映的電影相比,票房遙遙領先。相信看過的朋友們跟小編一樣,都震撼於電影中宏大的科幻場景,但本文談的不是這個,而是在世紀末日即將來臨時,不同的人是如何面對恐懼和死亡威脅的?為什麼本文沒有從《流浪地球》電影角度,而是從《流浪地球》小說的角度談人性呢?原因是《流浪地球》小說的人物設定更貼近地球流浪的大背景,符合實際。
  • 《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科幻小說不再流浪?
    《流浪地球》劇照。圖/《流浪地球電影製作手記》《流浪地球》之後科幻不再「流浪」本刊記者/毛翊君本文首發於總第891期《中國新聞周刊》在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裡,親戚朋友忽然意識到飛氘似乎從事了一個能發財的行業。
  • 流浪地球:你的IMDB評分怎麼回事?
    對於《流浪地球》市面上吹爆的幾點,我想做出一點質疑。必須聲明,我也不是什麼科幻電影迷,不是科幻小說迷,不是劉慈欣迷。所以對於劉慈欣的原著設定什麼,他的人倫觀念,一概不管,這些都不在攻擊範圍內。也不必說什麼沒看過原著,就無法理解《流浪地球》,如果一個電影需要靠原著找補腦洞,本身就是失敗的。
  • 帶00後看流浪地球,他對「中國梗」無動於衷
    所以,和大多數網民不一樣,我並沒有參與春節期間最激烈的網絡爭論,相反,我先圍觀了網際網路上關於《流浪地球》的爭吵,看到民族主義和反民族主義的大戰,看到各路自媒體蹭「親人兩行淚」的熱點,然後才帶著兒子去看了電影。
  • 《流浪地球》電影小說雙豐收 同名圖書銷量漲近20倍
    但是隨著人們觀影后的反應,證實了好口碑才是硬宣傳,《流浪地球》在宣傳與排片都不及《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新喜劇之王》這三部電影的情況下,在初二後開始了明顯的反超,開始了逆襲之路,成為了2019年第一部爆款電影,更是被譽為國產科幻電影的裡程碑,國內票房也超越了《紅海行動》突破40億,站穩了國內票房亞軍。
  • 為什麼說《流浪地球》的小說比電影要更合理和精彩?
    先說一下,《流浪地球》小說和電影的共同點,是人類的逃亡分為五個重要步驟人們把這五步分別稱為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I(加速)、流浪時代II(減速)、新太陽時代。
  • 影評丨《流浪地球》會不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2019-02-07 13:2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評論員 石天星大年初一,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上映。觀眾們一再確認,這是一部真正的中國硬核科幻片,甚至預測它在中國科幻電影史上將佔據裡程碑意義——"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什麼是硬核科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