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00後看流浪地球,他對「中國梗」無動於衷

2021-01-11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風聞社區原創 文/馬前卒】

春節放假,回到一個六線小城休息,身為網絡媒體人的我成了網際網路輿論的旁觀者。所以,和大多數網民不一樣,我並沒有參與春節期間最激烈的網絡爭論,相反,我先圍觀了網際網路上關於《流浪地球》的爭吵,看到民族主義和反民族主義的大戰,看到各路自媒體蹭「親人兩行淚」的熱點,然後才帶著兒子去看了電影。

看完電影,我發現這電影和民族主義、國家主義關係不大;但作為一個快40歲的男人,我非常理解網民為什麼為此爭吵——對於中國成年網民來說,一部反映未來的電影裡有多少中國風的細節,有多少中國的戲份真的太重要了。

我這一代人的觀影記憶,大多始於90年代看好萊塢大片的光碟,《真實的謊言》、《獨立日》、《007黃金眼》、《彗星撞地球》……這些電影的題材、風格差別很大,但共同點是和中國人沒啥關係,即便是全球合作(《獨立日》)或是全球對抗(007系列),中國人的戲份也略等於零,非常配不上擁有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世界大國身份。在大多數情況下,日本會替代中國成為東亞的代表。就算是需要反派了,給主角找麻煩的亞洲對手也更可能是越南人。而且越是高科技背景的科幻、諜戰片,中國人的戲份越少。

這種局面倒也不難理解,對於90年代的美國觀眾來說,中國是一個封閉的農業國家,既不像日本那樣經濟發達,出口各種商品;也不像越南那樣曾左右美國輿論,就連牽制蘇聯的任務也結束了,當然很容易被忽略掉。所以,編劇寧可到蘇聯的殘骸上尋找情節和敵人,寧可把還沒炸世貿中心的阿拉伯恐怖分子設定為頭號反派,也不會想到給中國分點戲份。至於在高科技場景中拉上中國——誰見過中國有高科技產品?《獨立日》中第一波上天打外星人的飛機全都是三代戰鬥機,中國會造嗎?既然造不了,就不要抱怨俄羅斯還在當第一配角了。

在這種電影潛臺詞下,我這一代觀眾對電影大片中的中國元素格外重視,重視到了敏感的程度。只要有中國角色或者中國情節出現,觀眾就會出現騷動,如果中國角色給主角提供了一定的幫助甚至是製造麻煩,集體看碟的學生會一直討論到宿舍熄燈。《007明日帝國》一開場是中國戰鬥機在12海裡內攔截英國潛艇,然後雙雙被恐怖分子打爆,這個今天看來多少有點「辱華」的情節,當時卻會引起集體歡呼,因為我們終於也在高科技戰爭中露了一小臉。

餓了半輩子的人,猛然拿到一個大肘子,是不會在乎是蒸還是煮的,更沒空評價廚師的配料和水平。在盜版好萊塢電影中成長的中國人,或者說作為2019年觀眾主體的70後、80後、90後,猛然看到中國人在一部高科技大片中成為主角,看到滿眼的高科技產品上寫著中文,看到我們這個時代的日常符號成為科幻時代的標配,和以往那些美國的懷舊符號同等待遇,其實劇情已經不重要了,只記得琢磨一個問題——這裡到處都是中國元素,是太多了,還是太少了?

所以,看完片上網,有人會說這是一部源於中國文化的電影,大片就該這麼拍,寧可矯枉過正;反方則把《戰狼》的情節一起綁上批判,說科幻電影渲染民族主義,純屬惡性煽情。雙方的話越說越激烈,都因為過頭話露了怯,都不想認輸,在春節假期製造了一場劉慈欣肯定沒想到的大爭論。

2「正常觀眾」

我是看過大半場爭論才買票去影院的,觀影的時候依然被滿眼的中國元素狠狠衝擊了一下。但有網上爭論的「預防針」在前,我還有餘暇關注一下身邊別人的感受。其中最讓我覺得反差巨大的,就是兒子的淡然——他對太空城、巨大的行星很感興趣,但當中國元素頻繁閃現的時候,他一點也不覺得受衝擊,甚至可以說無動於衷。如果他現在上網和各方交流,恐怕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和這些老傢伙看了同一部電影。

之所以觀影感受完全不同,是因為他出生在2007年,對中國落後的時代毫無記憶。他出生前4年,中國成了世界上僅有的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他上小學的前一年,中國太空人在太空為全國直播授課。生在這樣一個社會,看到未來的空間站上滿是中國人,看到中國人自己維護星際發動機,難道不該覺得順理成章嗎?至於說超級卡車上有中文提示,從他記事起,中國汽車產量就是全球第一,學校的安全教育課內容在卡車上重複一遍,又有什麼好奇怪的?家裡的親戚在過年時會打麻將,到了未來的地下城難道不能打麻將?我們這些80後覺得中國符號和未來高科技社會結合有點新奇,對他來說確是天經地義,以至於可以無視。

有了這份淡然,我兒子不僅不太在意哪些場景有中國元素,甚至也不會在意哪些場景有外國人,是多了還是少了——畢竟世界上還有其他國家,他們也有發達的現代社會,全球的事情全球來辦,今天這個國家出個風頭,明天另一個國家露臉,在他看來和學校的運動會成績波動也沒什麼區別。與其把注意力放在找「中國特色」上,不如安心看電影。我想,這應該算是最「正常」的觀影心態了吧。

當然,培養「正常」心態的潛在成本並不低。我兒子生活在蘇州工業園區,身邊有中國最發達的工廠和基礎設施,感性上認同中國的第一大國地位,所以才有這份平常心來看電影。但中國還有很多孩子拿不到電影票,更得不到這份觀影心態。就在看電影之前幾天,我開車帶他回老家過年,汽車一進燕山,這個十幾歲的孩子就對著山區鄉鎮感慨「好窮,好落後啊」——雖然在我看來這裡的景象已經大有改觀。可見中國的地域、階級差別即便在十幾歲的孩子面前也藏不住。

對於很多落後地區的孩子來說,都市的繁華和現代社會的高科技就已經是科幻景象了,電影裡反映的一切是「科幻的科幻」,和魔法沒什麼區別。6年前,我曾經對韓松失敗的科幻科普有一番評論,今天看來依然適用:

希望所有的中國孩子都能以「正常」的心態看中國電影。

3中國特色?

看了網上的影評,還有很多人竭力要從情節中尋找額外的「中國情懷」。電影尊重原著,讓全人類帶著地球逃亡,被一些評論說成中國特有的科幻風格——別人遇到災難都是造飛船逃亡,中國人戰天鬥地,堅持帶著地球走,這是家國情懷啊!

我猜這麼說的人肯定沒讀過劉慈欣的其他作品,畢竟帶著整個星球逃亡,在劉慈欣大小几十部作品中也是異類,總不能說劉慈欣的其他作品就不是「中國情懷」。但也不能說他們的說法完全荒誕,電影投資方優先改編這一部小說也是有道理的——這個故事的確適合打動人。

20世紀爆發了兩場世界大戰,和之前的戰爭不同,20世紀出現了飛機,前方的部隊和後方的城市都會遭到無差別的轟炸。但畢竟城市多,炸彈少,將軍們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問題——先炸什麼?

由此引出了一大批殘酷而嚴肅的科研項目,研究轟炸不同目標的效果,這裡不細說。但有一個結論值得注意——對國民心理打擊最嚴重的事件不是親人死亡,不是工廠被毀掉了導致失業,不是物資供應困難,而是自家的住房被炸毀,連同整個街區夷為平地。這是摧垮國民心態的最好辦法。

對於剛剛脫離原始部落幾千年的人類來說,在潛意識中,家對應的是石器時代的洞穴,又是整個部落的象徵,一旦毀滅意味著個人生活意義喪失,所以最容易引發精神崩潰。反過來說,如果能帶著熟悉的居住環境搬遷,再大的災難也容易挺過去。二戰的空軍司令因此決定轟炸住宅區,即便人口被預先疏散也要炸。21世紀的影視公司選擇一個「帶地球一起走」的小說改編電影,利用的也是人類這份共性。

還有人說,中國人是農業民族,所以必須帶著土地走,所以才有「流浪地球」。可是,往前數幾百年,地球上有幾個人不是農業民族?強調農業民族的身份,無非是中國工業化慢了一步,70後、80後在童年還記得農業社會的樣子,所以才企圖從中發掘一點文化遺產。00後一代沒必要為上一代人的情懷負責。

最後,回到開頭的「電影中國化」的話題,作為一個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80後中國人,我倒是發現了一處向現代中國致敬的場景:

如果說流浪地球是中國特色的電影,它的特色也來自現代中國。

以上內容為用戶在觀察者網風聞社區上傳並發布,僅代表發帖用戶觀點。

相關焦點

  • 加加林時代不許帶酒?流浪地球這個梗藏這些故事
    原標題:《流浪地球》中的這個「梗」背後藏著哪些故事?[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春節檔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中的諸多細節讓觀眾津津樂道,其中那句「你知道為什麼加加林時代不許帶酒上太空」更引起很多人的好奇。太空中的禁酒令真的存在嗎?可影片中俄羅斯航天員藏酒的熟門熟路又是怎麼回事呢?歷史上,太空與美酒之間一直保持著斬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 中國造:帶「流浪地球」回家!
    《流浪地球》——有人說它可以讓人原諒一切不完美,也有人說它是部沒有失望的中國科幻片。隨著影片的走紅,這句臺詞也跟著火了。而當劉慈欣看完影片,第一時間在微博中評論:「很難相信這是中國科幻大片的第一次嘗試,即使以美國科幻電影的標準,在各方面也都達到了一流水準。」說到美國科幻,不禁讓人大膽猜測,如果換作好萊塢導演拍同類型故事,人類或許會放棄地球移居到別的地方來躲避災難。
  • 《流浪地球》將上銀幕,大劉埋的這個「梗」會終結《三體》?
    《流浪地球》寫作於2000年,收入於2008年出版的同名小說集,講述了太陽將要「氦閃」,地球為了逃離太陽變化之後成為紅巨星的威脅,開啟「流浪地球計劃」,將地球整體作為飛船,飛出太陽系。曾有文藝批評認為「此作品極為感人」。甚至圈裡有人表示,「沒看過這篇小說就不算看過小說」。【流浪地球將遭遇三體?】
  • 流浪地球有彩蛋嗎?流浪地球結局什麼意思
    流浪地球彩蛋有嗎流浪地球是科幻片,很多觀眾雖然覺得特效做得好,但是對劇情是一臉懵逼,也許你們還沒發現其中的彩蛋吧,下面就來做個詳細解析。1.製作團隊《流浪地球》的製作團隊雖然不是很有名,但是作品證明了實力確實是頂尖的水平,之所以值得我們驕傲,歸根結底,它是一個中國故事,它由中國的團隊完成。落地生根,結出了自己的東西,在同級別的戰場上對抗,片中劉培強指給俄羅斯看的艙門上,有我們熟悉的一句英文。這是過去中國製造的承接,也是未來中國製造的宣告。
  • 流浪地球有沒有彩蛋呢? 流浪地球彩蛋介紹結局你看懂了嗎
    流浪地球有沒有彩蛋呢? 流浪地球彩蛋介紹結局你看懂了嗎時間:2019-02-13 14:06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流浪地球有沒有彩蛋呢? 流浪地球彩蛋介紹結局你看懂了嗎 流浪地球這部影片超出小編預期的好看,特效 ,場面宏大,故事充滿想像力。
  • 《流浪地球》觀後感——對中國電影的一點感慨
    這兩天看了《流浪地球》,感覺就一個字:值。前年看完《戰狼2》之後很久沒進影院了,這次是看在吳京和劉慈欣的份上捧場的。就是想看看國產科幻片的特效能做到什麼程度。片子的立意我也覺得不錯,不是美式的猛男單挑救地球的俗套子,而是一群人同心協力共渡難關,實際上還有影片裡沒有直接表現的更多的人,和好萊塢那閉著眼都能順杆溜下去的套路拉開了距離。說實話,我這段寫《阿波羅飛行簡史》就感到:複雜工程裡沒有什麼個人英雄,都是團隊合作才能解決問題。阿波羅計劃辦公室主任穆勒一聲令下搞並行工程,就憑他一人就能完成得了嗎?
  • 《流浪地球》中,父親對母親說自己愛上了別人,母親卻無動於衷
    《流浪地球》是劉慈欣寫的一部短篇科幻小說,雖然這部小說的篇幅很短,但卻是一部十分宏大的地球逃亡史詩,根據這部小說改編的同名科幻電影也在大年初一上映了,許多科幻迷也是十分興奮。流浪地球《流浪地球》中關於科學方面的討論已經夠多了,在我看來,這部描寫人類未來的史詩當中
  • 歐智亞:外國人是怎麼看流浪地球的!
    讓我來帶你了解了解!進入正題讓我們看一下外網都是怎麼說這部中國大熱科幻片的。法媒評論文章不多,但是意見一致marque 「l』aube d』une nouvelle ère pour le cinéma de science-fiction chinois」.標誌著中國科幻電影新紀元的來臨。
  • 《流浪地球》票房預測多少?《流浪地球》值得看嗎?劇情介紹
    《流浪地球》票房預測多少?《流浪地球》值得看嗎?劇情介紹  國產科幻電影在今年終於啟航。《流浪地球》這部讓原著作者劉慈欣看完落淚的科幻片,7日零時至晚八點單日票房已達3.08億元,毫無疑問拿下單日票房冠軍,「超速」完成票房逆襲。照此看來,該片拿下春節檔票房冠軍,亦只是時間問題。根據多家機構的預測,該片最終有望斬獲45億元以上票房。
  • 《流浪地球》中帶酒上太空是真的?「禮炮七號」的太空人都帶酒了
    《流浪地球》中帶酒上太空是真的?「禮炮七號」的太空人都帶酒了2018年春節熱鬧非凡,各家歡慶,許多好電影都趕上春節檔上映,前不久和大家見面的《流浪地球》可謂是成為2018年的春節檔最佳收穫者了,票房和人氣雙豐收,到現在老鐵們估計也能從各瀏覽器丶微博丶朋友圈中看到有關這部電影的梗或者小視頻等。小編今天要給大家帶來的也是一個不錯的梗,是電影中,俄羅斯太空人馬卡洛夫的說的一句話。
  • 《流浪地球》一個差評1000元?豆瓣回應來了!還有個重磅消息…
    流浪地球還埋了續集的梗,導演這樣說…昨天,有關《流浪地球》的另一則消息同樣引發關注:據報導,2月11日,《流浪地球》導演郭帆到杭州參加活動。他說片子的大部分特效是在國內做的,有些鏡頭甚至做得比國外好,讓他感到很驕傲。
  • 流浪地球:電影中五大細思極恐的科學細節,你觀影時發現了幾個
    流浪地球:電影中五大細思極恐的科學細節,你觀影時發現了幾個今天小編來跟大家聊一聊春節檔的黑馬電影《流浪地球》,雖然作為中國的首部科幻電影,它是有瑕疵的,但是這標誌的中國科幻電影的開始,今天小編給大家分析分析流浪地球的細思極恐的細節劇情。
  • 他叫做「中國科幻電影之光」,《流浪地球》,有家族跑路
    可以說,粉絲和科幻小說都很滿意,我認為這部電影更適合小夥伴們和想像力,我相信有些人應該知道我說的是哪部電影,是的,是《流浪地球》,如果我們把這張膠捲和好萊塢膠捲作比較,肯定有差距,從肉眼可以看出,但每部電影之間都有一個間隙,相信一定有機會及時趕上你!在我看之前,我的朋友圈已經清楚地分析了這齣戲,像「中國科幻電影之光」這樣的詞是最謙虛的表達方式。
  • 《流浪地球》帶酒上太空是真是假?其實加加林時代蘇聯人常這麼幹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流浪地球》春節檔上映到現在還熱度不減,很多分析文章點評文章將電影中的梗都已經拔了個遍。這裡就不再重複啦,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一個梗,是影片中俄羅斯太空人馬卡洛夫的一句話。老馬對吳京飾演的中國太空人說:「你知道加加林時代的俄國人怎麼把酒帶上太空的嗎?」並在吳京的太空背包裡面放了一瓶酒。當然,最後這瓶酒發揮了重要作用。那麼蘇聯人難道真的帶酒上太空了嗎?沒錯,大劉不虧是蘇聯粉,連這個老梗也知道。蘇聯時代的航天員不但帶酒上太空,還不止一個人帶過酒呢?
  • 帶地球去流浪!五千年過去了,中國人還是那個精氣神
    在讀者的提醒下,我跟蛋嫂帶著三個小蛋進入了電影院,鄭重地去看中國土產科幻片《流浪地球》,看完之後,怕理解不深,又刷了一遍,然後向大家交作業。為了不劇透,只說粗線條的故事背景和故事梗概,然後交代幾點細思極恐的細節,以及自己的觀後感。
  • 地球公然出軌,太陽氣到爆炸?| 一句話證明你看過《流浪地球》
    相信大家都去看過《流浪地球》了吧?
  • 《流浪地球》導演手繪「小哪吒」圖!郭帆:超越小破球,只差半步
    但是,有一直留意中國票房走向的你們一定知道,《流浪地球》雖然創造了中國科幻影史的紀錄,也拿下了讓人望塵莫及的票房收益,但很不幸,它的票房紀錄的保持時間,也或許能夠載入另一新的中國影史---史上最短年度冠軍。
  • 《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科幻小說不再流浪?
    《流浪地球》劇照。圖/《流浪地球電影製作手記》《流浪地球》之後科幻不再「流浪」本刊記者/毛翊君本文首發於總第891期《中國新聞周刊》在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裡,親戚朋友忽然意識到飛氘似乎從事了一個能發財的行業。
  • 《流浪地球》首映 吳京爆料導演"忽悠我帶資進組"
    大劉首先表示電影《流浪地球》十分有「個性」:「《流浪地球》第一次把中國人對故土和家的情感在太空尺度上展現出來,震撼心靈。希望這個春節有更多的人能夠感受到中國科幻的魅力,感受這部充滿厚重感、帶有中國式情感的中國科幻電影。」面對劉慈欣老師的高度評價,導演郭帆則直言「非常緊張」,並表示「我們就像面臨大考的學生,現在懷著緊張的心情要交卷了。」
  • 從《流浪地球》看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太空表達
    站在中國百年電影發展史看,《流浪地球》的出品填補了中國科幻電影的歷史空白,標誌著一個新的電影類型「科幻片」在中國誕生,從此中國文化不僅僅在武俠片、青春片、愛情片等電影類型中呈現,還將在科幻片中獨領風騷,《流浪地球》一步跨得更遠,直接把中國文化帶進了浩瀚無垠又深不可測的宇宙未來。從這個意義上說《流浪地球》成功開創了中國科幻片的新紀元,具有裡程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