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劉慈欣的20篇短篇科幻小說:各篇主題鮮明,社會人文特點顯著

2021-01-09 小喵奇談

劉慈欣最廣為人知的小說是拍成電影的《流浪地球》,已經獲獎的《三體》,它們分別是中篇科幻小說、長篇科幻小說。

本文要進行論述則是劉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說,它不僅不同於長篇,與中篇科幻小說也有著本質的差別:

劉慈欣的中篇科幻小說,大都是從長篇縮減而來的,裡面有著較大的世界觀,主旨也並非單一。

劉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說,則往往有著非常明確的主題,並且一個科學主題,一個社會人文主題。

從科幻小說的三要素來看:

「邏輯自洽」是其基礎「科學元素」是其軟、硬程度的考量「人文思考」是其社會性的體驗劉慈欣的短篇小說主題鮮明,並且基本不會重複自己,沒有任何兩篇短篇小說是相似的。

劉慈欣在1999年到2010年的短篇科幻小說,主要是下面的20篇:

劉慈欣這些短篇小說,從4千多字到1萬6千字多字的都有,它們有著短篇小說主體鮮明的特點。注意劉慈欣也有兩篇不足2萬字的小說,卻被歸為中篇小說,這是因為它們的結構的確不同於這種短篇。

前三篇

劉慈欣最早的三篇發布的短篇小說,正是他小說中較為普通的,水平與後面的小說有一定差距。

《鯨歌》科技方面則是關於控制動物,在社交上的主題則是關於犯罪,主旨是:犯罪者又受到了自己思想的懲罰。

《微觀盡頭》篇幅最短,科學上只有一個從微觀到宏觀的腦洞,也讓人類社會感受如何做出關於神的事情。

《坍縮》在科學上表明了宇宙坍縮引發的時間倒流,並凸顯了人類社會在面臨時間倒流的心態。

在這三篇小說中,《鯨歌》優勢在情節,科學腦洞較小;《微觀盡頭》和《坍縮》則是科學腦洞很大,但情節單薄。

從寫作技巧上面,這三個短篇都屬於有反轉,但懸念不足,因此情節不算震撼。

劉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說《鯨歌》

散文化的《帶上你的眼睛》

《帶上你的眼睛》是劉慈欣短篇小說的亮點,在很多地方取得了突破,這也是一片入選中學課本的小說。這篇小說雖然本身是一個悲劇,但寫作在風格上是一個「唯美的故事」。在社會人文的主體上面,表達了一種人類在絕境當中生存的勇氣。

科幻大王中的兩篇

《信使》和《混沌蝴蝶》都是劉慈欣在2001年發表的,並且不是發表在科幻世界,而是科幻大王。從科幻的角度上,它們都是比較「軟」的,但在人文思考上面卻比較多。

《信使》的科學點是穿越時間、質能轉換,很奇幻也很軟,其中卻涉及了對未來科學和社會的走向思考。

《混沌蝴蝶》的科學點是蝴蝶效應,但闡述了對那場戰爭的感悟,體現了人在混沌中弄巧成拙的悲劇。

這兩篇小說雖然都很關注社會人文的思考,但是並沒有明確的主題,更像與讀者的探討和尋求共鳴。

劉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說《信使》

《微紀元》

《微紀元》是劉慈欣短篇科幻小說中的一個新高度,各方面比較全面。它的篇幅是1萬4千字,其各方面的容量都超出了短篇小說範疇,只是人物比較少。

《微紀元》科學核心就是人類改造,而世界觀背景則是太陽災難,在社會人文上,它的主題就是「人類社會如何生存?」,並且自問自答給出了一種方式——微型化。

《微紀元》有懸念、有多種科技、有對人類社會思考,並且有一個較為龐大的世界觀。本篇的世界觀既包括了地球面臨的絕境,也包括了宏人與微人複雜的關係。

《微紀元》通過倒序的方式,描述了微人類社會的全景:包括衣食住行、文化氛圍,甚至還有戰爭。這段結構非常完整,如果用順序,可能要用幾倍的篇幅。

劉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說《微紀元》

《纖維》、《命運》

《纖維》和《命運》是情節最吸引人的短篇科幻小說,而且二者屬於5千字左右的小短篇,結構都非常緊湊。

二者的科學腦洞都很大,一個是平行世界,一個是影響歷史。

《纖維》在社會人文中是一個關於「選擇」的題目,由於選擇產生了平行世界,兩個選擇的共存正是一個震撼。《命運》在社會人文中是對「人擇原理」的顛覆,人和恐龍地位做的反轉是一個高潮。

二者的故事性的設置也非常好,《纖維》有黃色地球面對平行世界的淡定,《命運》有耳熟能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亡的故事。

《西洋》

《西洋》更像一個歷史架空小說,也是劉慈欣短篇小說當中最為特殊的一篇。這篇小說的科學點很弱,但是對歷史的反思卻較深。

《西洋》所描述的情節與真正表達的觀點是相反的,情節本身就是卻是主旨要反諷的事情。當歷史被反轉之後,人類一些對於歷史一些看法也就實現了中西統一。

光明的五篇

《朝聞道》、《思想者》、《海水高山》、《圓圓的肥皂泡》、《歡樂頌》是劉慈欣在2002-2005年的短篇科幻小說。

它們共同特點是充滿著陽光和希望:其中的人物,大都滿懷著執著和樂觀;其中的科學,也都為人類帶來積極的影響。

它們在社會人文方面的主旨分別是:追求真理、思想共振、追求夢想、實現夢想、世界發展。

《朝聞道》從傳統人文角度是個悲觀,但用追求真理顛覆了人類的終極目標。

《思想者》是個一男一女的清新故事,他們二人有著數十年的思想共振,宇宙也是如是。

《海水高山》是一個帆船比賽的故事,體現平凡人在追求夢想方面義無反顧。

《圓圓的肥皂泡》是一個童話虛幻故事,體現用夢想驅動科學,最終實現夢想。

《歡樂頌》是一個關於世界的故事,通過對世界歷史的回顧,體現世界發展。

劉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說《朝聞道》
劉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說《》

黑暗的五篇

《月夜》、《2018》、《人生》、《太原之戀》、《時間移民》是劉慈欣在2008-2010年的短篇科幻小說。

它們共同特點是透著陰暗、失敗和嘲諷,其中的科學因素大都是消極的,或者弄巧成拙。在這種高於現實的科學中,社會人文的環境卻比現實更差。

《月夜》是一個關於人類在能源問題上全然失敗的故事,在科學上穿越時間、影響未來,但影響之後反而更差。

《2018》是一個通過犯罪延長壽命的故事,最終一對戀人分道揚鑣,先分手再犯罪,科技帶給人類的不是幸福,而是糾結、仇恨、自私甚至犯罪。

《人生》是一個嬰兒自殺的故事,此處做到的記憶移植,完全不適合自然的人類。

《太原之戀》是一個關於詛咒和仇恨的故事,在看似歡快的故事中,讓各個詛咒者自食其果。

《時間移民》的主線故事只是用最笨的冷凍人體的方式,讓人到未來,最終的結局也算不錯,但是整個故事的背景卻是人類世界在高度發展的科學中徹底覆滅,回到原始社會。

劉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說《2018》

綜上所述,在劉慈欣的20篇短篇科幻小說中:社會人文突出,各篇主體鮮明,雖然短篇沒有中長篇的宏大結構,但主題更加鮮明,也是非常值得一讀的。

相關焦點

  • 《命運》是劉慈欣很優秀的短篇科幻小說:篇幅雖短,兩個腦洞卻大
    《命運》是劉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說,全書只有不到6千字,但是包含了故事一波三折,而且腦洞非常大,可謂是短篇科幻小說中的精品。作為科幻小說,《命運》雖短,卻包含了兩大科技腦洞:一個是穿越時間、改變歷史,一個是恐龍與人類對世界的統治。《命運》一文懸念很多,建議閱讀全文之後,再看本文的評述。
  • 讓你震驚的那些短篇科幻小說
    《血裡的音樂》是典型的生物類科技強設定小說。在國內發表時正好是生物科技主題科幻小說在國內大受歡迎的時候。後來作者將小說擴寫成長篇。高薇佳,《風之子》。銀河獎二等獎。發表時反響強烈,我印象很深。以現在的目光看,雖然是科幻愛情小說,YY成分很重——連麥可-傑克遜和比爾-蓋茨都有!《風之子》重激情輕技巧,質量有些經不住時間考驗。
  • 「幻海航行」幾部優秀的中短篇科幻小說推薦
    首先,要公布近期更新的視頻小說內容:均為20萬字以上的長篇《遙遠的地球之歌》、《銀河帝國基地2:基地與帝國》、《銀河帝國基地3:基地與地球》等內容。長久以來,在製作視頻期間,航行團隊也閱讀了大量的科幻作品,其中長短篇均有,都是以硬科幻為主。
  • 劉慈欣談科幻小說:末日題材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劉慈欣談科幻小說:末日題材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2015-09-16 08:39:36近日,劉慈欣做客中新網訪談節目,暢談了《三體》的創作過程,並分享了他對科幻小說的理解。  寫好科幻小說的關鍵是有科幻思維方式  劉慈欣在訪談中表示,之所以走上科幻寫作的道路,因為自己本身就是一個科幻閱讀愛好者。在他看來,科幻小說是一個類型很豐富的文學題材,很難一概而論。
  • 劉慈欣:建築科幻文學王國
    2019年春節期間上映的一部名叫《流浪地球》的科幻電影火了,截至目前票房已突破46億元。這部電影是根據劉慈欣的同名短篇科幻小說改編而成的。有趣的是,與《流浪地球》同期上映的還有一部名叫《瘋狂的外星人》的科幻電影,也改編自劉慈欣的作品《鄉村教師》,口碑和票房也很不錯。
  • 《三體》紅到歐美 劉慈欣:科幻小說是可以共同交流的
    原標題:中國科幻小說紅到歐美導讀:劉慈欣被不少讀者和科幻作家親切地稱為「大劉」,當然更多的科幻迷們是帶著幾乎崇敬的心情將劉慈欣稱為「中國科幻教父」。英文版出版後劉慈欣收到不少歐美當代科幻作家的反饋,「幾乎都是正面的評價」,這讓他很開心,「科幻小說表達的東西是全世界都可以共同交流的。」新聞事件《三體》登全美百佳圖書榜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系列第一部《三體問題》的英文版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熱議和好評。
  • 美國最大科幻出版社:今年將出版劉慈欣科幻短篇小說集英文版
    紅星新聞記者日前獲悉:美國最大的科幻出版社Tor在其官網上正式宣布,將在今年出版中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的短篇小說英文版,取名為「To Hold Up the Sky」(暫譯名《擎天》)。新書封面紅星新聞記者在出版社官網上看到,該短篇集選取了10篇大劉的經典科幻短篇,分別為《坍縮》《全頻帶阻塞幹擾》《鄉村教師》《地火》《時間移民》《歡樂頌》《詩云》《鏡子》《夢之海》和《思想者》。這10篇小說的英文版譯者陣容強大,由四位譯者分別擔綱。
  • 中國科幻小說極簡史
    此外,科普作家顧均正於1939 年發表了具有偵探小說、諜案小說特色的短篇集《在北極底下》。顧均正科幻小說從晚清到民國的轉變,是它逐漸離開嚴肅小說進入流行小說和科普文化的一次變革。這種變革一直持續到新中國建國之後。
  • 科幻迷的福音到!中國首篇原創科幻小說、劉慈欣手稿 都藏在這家...
    科幻雜誌1904年被科幻迷們稱之為中國原創科幻小說的元年。這一年,荒江釣叟在《繡像小說》上發表了中國第一篇原創科幻小說《月球殖民地小說》,語言風格和故事情節都很適合消遣。科幻作家董仁威代表科普博物館接受捐贈科幻鋼鐵雕塑《紅蟻》《科幻世界》雜誌社副總編輯姚海軍捐贈刊載這篇科幻小說的雜誌,泛黃的線裝本看上去十分珍貴。
  • 劉慈欣再獲國際科幻大獎,卻對當今科幻小說很失望
    當晚,劉慈欣被授予2018年度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表彰其在科幻小說創作領域做出的貢獻。克拉克獎亞瑟·克拉克爵士是20世紀享譽世界的英國科幻小說家,其科幻作品多以科學為依據,代表作《2001:太空漫遊》於1968年被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拍攝成同名電影。
  • 薦書|好看的科幻小說集錦:用寫作的溫度來抵禦現實的嚴寒
    本期我們帶來科幻小說專題,包括獲得雨果小說獎的作家劉慈欣和郝景芳,以及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讀完他們的文字,我們會意識到科幻不光是豐沛的想像和科技感的冰冷,更多的是一種對於未來的思考和對人類處境的人文關懷。1.
  • 科幻文學應不止《三體》一種類型
    今年是科幻小說《三體》第一部成書出版10周年。從《三體》橫掃「雨果獎」「星雲獎」,再到幾年間電影版《三體》的起起伏伏……有人說,《三體》成書至今,劉慈欣幾乎承包了中國原創科幻90%的話題,其中讀者最大的期待似乎就是何時能出現第二個劉慈欣或再誕生一部 《三體》?
  • 劉慈欣科幻短篇《詩云》數學算法會終結人類的藝術?
    劉慈欣科幻短篇《詩云》數學算法會終結人類的藝術?
  • 劉慈欣《三體》獲雨果獎 中國科幻小說邁進一步
    本報北京8月23日電(記者陳馨瑤)北京時間23日下午1時許,在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會議中心揭曉的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授予了中國作家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也是中國科幻小說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 中國科幻不止《流浪地球》打破次元壁這些科幻大牛你應該知道
    票房冠亞軍《流浪地球》和《瘋狂的外星人》都改編自劉慈欣的作品。因此有人說,2019年不光是中國科幻電影大片元年,更是劉慈欣影視宇宙元年。 除了這兩部原著作品,劉慈欣還有什麼力作?中國科幻還有什麼作家、作品值得關注?
  • 只讀過《三體》還不足以談劉慈欣
    春節檔期,《流浪地球》和《瘋狂的外星人》兩部科幻題材電影火爆熒幕。巧的是,這兩部作品都聲稱改編自雨果獎獲獎者劉慈欣的短篇作品(雖然看過原作的讀者都表示差距非一般大,尤其是《瘋狂的外星人》完全沒有原作《鄉村教師》的影子)。隨著中國科幻電影的啟程,劉慈欣的名字也再次讓人們逸興遄飛。票房成績亦讓他接棒劉震雲、嚴歌苓,成為中國內地最成功的影視作品改編作家。
  • 劉慈欣短篇小說入圍「星雲獎」 科幻文學因何受關注?
    為什麼要寫這樣一篇小說?劉慈欣說,主要有感於航天事業發展的現狀: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航天技術沒有本質上的突破,這與IT技術的發展及其影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黃金原野》插圖——選取自《十二個明天》 插畫師:楊佳運「正如我們一直擔憂的那樣,IT技術似乎正在形成一個技術的安樂窩,將人類文明塑造成一個內向的文明,輸了開拓新世界的願望和激情,這篇小說只是對這種擔憂的一種粗淺的表達。」劉慈欣解釋道。
  • 傳統科幻小說難覓出路
    新華社赫爾辛基8月15日電(記者李驥志、張璇)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憑藉《三體》系列作品兩度入圍世界科幻小說最高榮譽雨果獎最終提名,一次獲得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然而,他卻認為自己的風格已經過時,世界科幻潮流正在呈現另一種面貌。
  • 八部關於冥王星的小說:葉永烈和劉慈欣都寫過
    科幻作家寶樹推薦了八部關於冥王星的小說,內容簡介為編者所加。1.喬·霍爾德曼《千年戰爭》曾獲雷射物理學學士和天文學學士學位的喬·霍爾德曼,作品不多,《千年戰爭》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一部隱喻越南戰爭的科幻小說。該書男主角的受訓地就是冥王星。
  • 比起《三體》,我更期待劉慈欣這部處女作
    如果改成黑幫大佬復活,將場景放置在幫派鬥爭之上,可能會是一部《黑鏡》式的喻反諷與荒誕為一體的科幻作品。劉慈欣為未來描繪的推背圖震到我了!最近震撼到我的唯一一部科幻小說是劉慈欣的處女作《中國2185》,考慮到上個世紀80年代的寫作時間,我不得不對大劉獻上膝蓋,這部小說呈現的傑出的想像力,驚人的歷史洞察力和科技預言,正如一幅對未來驚人預言的推背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