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最廣為人知的小說是拍成電影的《流浪地球》,已經獲獎的《三體》,它們分別是中篇科幻小說、長篇科幻小說。
本文要進行論述則是劉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說,它不僅不同於長篇,與中篇科幻小說也有著本質的差別:
劉慈欣的中篇科幻小說,大都是從長篇縮減而來的,裡面有著較大的世界觀,主旨也並非單一。
劉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說,則往往有著非常明確的主題,並且一個科學主題,一個社會人文主題。
從科幻小說的三要素來看:
「邏輯自洽」是其基礎「科學元素」是其軟、硬程度的考量「人文思考」是其社會性的體驗劉慈欣的短篇小說主題鮮明,並且基本不會重複自己,沒有任何兩篇短篇小說是相似的。
劉慈欣在1999年到2010年的短篇科幻小說,主要是下面的20篇:
劉慈欣這些短篇小說,從4千多字到1萬6千字多字的都有,它們有著短篇小說主體鮮明的特點。注意劉慈欣也有兩篇不足2萬字的小說,卻被歸為中篇小說,這是因為它們的結構的確不同於這種短篇。
前三篇
劉慈欣最早的三篇發布的短篇小說,正是他小說中較為普通的,水平與後面的小說有一定差距。
《鯨歌》科技方面則是關於控制動物,在社交上的主題則是關於犯罪,主旨是:犯罪者又受到了自己思想的懲罰。
《微觀盡頭》篇幅最短,科學上只有一個從微觀到宏觀的腦洞,也讓人類社會感受如何做出關於神的事情。
《坍縮》在科學上表明了宇宙坍縮引發的時間倒流,並凸顯了人類社會在面臨時間倒流的心態。
在這三篇小說中,《鯨歌》優勢在情節,科學腦洞較小;《微觀盡頭》和《坍縮》則是科學腦洞很大,但情節單薄。
從寫作技巧上面,這三個短篇都屬於有反轉,但懸念不足,因此情節不算震撼。
散文化的《帶上你的眼睛》
《帶上你的眼睛》是劉慈欣短篇小說的亮點,在很多地方取得了突破,這也是一片入選中學課本的小說。這篇小說雖然本身是一個悲劇,但寫作在風格上是一個「唯美的故事」。在社會人文的主體上面,表達了一種人類在絕境當中生存的勇氣。
科幻大王中的兩篇
《信使》和《混沌蝴蝶》都是劉慈欣在2001年發表的,並且不是發表在科幻世界,而是科幻大王。從科幻的角度上,它們都是比較「軟」的,但在人文思考上面卻比較多。
《信使》的科學點是穿越時間、質能轉換,很奇幻也很軟,其中卻涉及了對未來科學和社會的走向思考。
《混沌蝴蝶》的科學點是蝴蝶效應,但闡述了對那場戰爭的感悟,體現了人在混沌中弄巧成拙的悲劇。
這兩篇小說雖然都很關注社會人文的思考,但是並沒有明確的主題,更像與讀者的探討和尋求共鳴。
《微紀元》
《微紀元》是劉慈欣短篇科幻小說中的一個新高度,各方面比較全面。它的篇幅是1萬4千字,其各方面的容量都超出了短篇小說範疇,只是人物比較少。
《微紀元》科學核心就是人類改造,而世界觀背景則是太陽災難,在社會人文上,它的主題就是「人類社會如何生存?」,並且自問自答給出了一種方式——微型化。
《微紀元》有懸念、有多種科技、有對人類社會思考,並且有一個較為龐大的世界觀。本篇的世界觀既包括了地球面臨的絕境,也包括了宏人與微人複雜的關係。
《微紀元》通過倒序的方式,描述了微人類社會的全景:包括衣食住行、文化氛圍,甚至還有戰爭。這段結構非常完整,如果用順序,可能要用幾倍的篇幅。
《纖維》、《命運》
《纖維》和《命運》是情節最吸引人的短篇科幻小說,而且二者屬於5千字左右的小短篇,結構都非常緊湊。
二者的科學腦洞都很大,一個是平行世界,一個是影響歷史。
《纖維》在社會人文中是一個關於「選擇」的題目,由於選擇產生了平行世界,兩個選擇的共存正是一個震撼。《命運》在社會人文中是對「人擇原理」的顛覆,人和恐龍地位做的反轉是一個高潮。
二者的故事性的設置也非常好,《纖維》有黃色地球面對平行世界的淡定,《命運》有耳熟能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亡的故事。
《西洋》
《西洋》更像一個歷史架空小說,也是劉慈欣短篇小說當中最為特殊的一篇。這篇小說的科學點很弱,但是對歷史的反思卻較深。
《西洋》所描述的情節與真正表達的觀點是相反的,情節本身就是卻是主旨要反諷的事情。當歷史被反轉之後,人類一些對於歷史一些看法也就實現了中西統一。
光明的五篇
《朝聞道》、《思想者》、《海水高山》、《圓圓的肥皂泡》、《歡樂頌》是劉慈欣在2002-2005年的短篇科幻小說。
它們共同特點是充滿著陽光和希望:其中的人物,大都滿懷著執著和樂觀;其中的科學,也都為人類帶來積極的影響。
它們在社會人文方面的主旨分別是:追求真理、思想共振、追求夢想、實現夢想、世界發展。
《朝聞道》從傳統人文角度是個悲觀,但用追求真理顛覆了人類的終極目標。
《思想者》是個一男一女的清新故事,他們二人有著數十年的思想共振,宇宙也是如是。
《海水高山》是一個帆船比賽的故事,體現平凡人在追求夢想方面義無反顧。
《圓圓的肥皂泡》是一個童話虛幻故事,體現用夢想驅動科學,最終實現夢想。
《歡樂頌》是一個關於世界的故事,通過對世界歷史的回顧,體現世界發展。
黑暗的五篇
《月夜》、《2018》、《人生》、《太原之戀》、《時間移民》是劉慈欣在2008-2010年的短篇科幻小說。
它們共同特點是透著陰暗、失敗和嘲諷,其中的科學因素大都是消極的,或者弄巧成拙。在這種高於現實的科學中,社會人文的環境卻比現實更差。
《月夜》是一個關於人類在能源問題上全然失敗的故事,在科學上穿越時間、影響未來,但影響之後反而更差。
《2018》是一個通過犯罪延長壽命的故事,最終一對戀人分道揚鑣,先分手再犯罪,科技帶給人類的不是幸福,而是糾結、仇恨、自私甚至犯罪。
《人生》是一個嬰兒自殺的故事,此處做到的記憶移植,完全不適合自然的人類。
《太原之戀》是一個關於詛咒和仇恨的故事,在看似歡快的故事中,讓各個詛咒者自食其果。
《時間移民》的主線故事只是用最笨的冷凍人體的方式,讓人到未來,最終的結局也算不錯,但是整個故事的背景卻是人類世界在高度發展的科學中徹底覆滅,回到原始社會。
綜上所述,在劉慈欣的20篇短篇科幻小說中:社會人文突出,各篇主體鮮明,雖然短篇沒有中長篇的宏大結構,但主題更加鮮明,也是非常值得一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