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文學應不止《三體》一種類型

2020-12-04 中國數字科技館

今年是科幻小說《三體》第一部成書出版10周年。從《三體》橫掃「雨果獎」「星雲獎」,再到幾年間電影版《三體》的起起伏伏……有人說,《三體》成書至今,劉慈欣幾乎承包了中國原創科幻90%的話題,其中讀者最大的期待似乎就是何時能出現第二個劉慈欣或再誕生一部 《三體》?「劉慈欣不可複製,也不必複製。」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說,中國當下的科幻文學,遠不止 《三體》一種類型,並且已經呈現出多元的創作面貌。

讀者和創作者都不應窄化對科幻的認識

從2006年在 《科幻世界》連載到2008年成書,《三體》引發了中國科幻文學熱:小說中的不少概念引起討論,「推薦幾個和《三體》類似的科幻小說」則成為網絡論壇上關於科幻閱讀最熱話題。

許多讀者在評價《三體》為什麼令人耳目一新時,都會提到硬核科幻和黑暗風格。劉慈欣在《三體》小說開篇就以外星文明鎖死地球科技的手法,將人類科技發展限定在一定範圍內,而小說中的「強互作用力」水滴、「維度打擊」使用的二向箔、以物理規律為武器產生「死域」等科學想像,也幾乎都是在現今科學認知範疇內做文章。這使《三體》成為「硬核」科幻作品的代表。另一方面,通過引入「黑暗森林」「猜疑鏈」等思維推導方式,展現出對宇宙終極命運的悲劇式猜想。某書評網站上,有讀者認為,三體人攻擊地球、太陽系的毀滅、神級文明重啟宇宙等,折射出的是比技術更冷酷的所謂宇宙價值邏輯。

不過,面對這股欲罷不能的劉慈欣科幻熱,科幻作家、科幻星雲獎得主王侃瑜認為:「我們應該把視野放寬,不要只盯著『大劉』,科幻不止《三體》這一種風格。」讀者和創作者都不應窄化對科幻的認識。

有學者提醒,其實劉慈欣的作品也並非只有《三體》一種風格。他筆下的 《鄉村教師》同樣以星際戰爭為背景,其中的「恆星空白帶」等科幻理念不輸《三體》中的「死域」。但是故事的切口很小,人物也很少,帶著更濃厚的人文色彩。小說裡,一位普通的鄉村教師為四個孩子付出生命以改變孩子們命運的舉動,被外星文明認為地球具有「足夠文明水平」的佐證,最終讓地球躲過一劫。有評論認為,這部小說是「劉醒龍《鳳凰琴》的太空版」,在宇宙尺度上完成了對堅守三尺講臺,鞠躬盡瘁的鄉村教師的禮讚。

原創科幻創作新人不斷湧現

《三體》出版的這 10年間,中國的原創科幻的多維視角正在展現。中國當下的原創科幻之所以能夠呈現多元的面貌,就在於不斷有原創科幻創作新人湧現。

除了劉慈欣,張冉、韓松等多位中國科幻作家的20餘部作品,近年來被翻譯成英文發表在美國知名科幻雜誌 《克拉克世界》上,並以《未來鏡像》為名集結出版。這些作品風格不一,類型各異,以中篇和短篇為主,主題涉及量子力學、人工智慧、人類進化等最新科技,其中鮮有對新技術的一味膜拜,而是通過對未來社會生活圖景的想像,探討涉及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的諸多話題。

北京師範大學科幻文學博士、科幻星雲獎專業評委姜振宇認為,一批從科幻迷成長起來的中國新銳科幻作家,正在成為科幻創作的新力量。其中既有江波這樣學微電子的「理工男」,也有寶樹等一批學習哲學、社會學等人文學科的科幻作者,他們為中國科幻創作帶來更多可能性。寶樹的《留下她的記憶》不僅想像出了可以探尋逝者心靈的「記憶黑匣子」,而且寫出了由記憶讀寫引發的道德追問。

相關焦點

  • 國產類型文學,為啥科幻不行玄幻行?
    近年來,以《誅仙》、《龍族》、《鬥破蒼穹》等小說為代表的玄幻文學異軍突起,成為國內類型文學中最強勁生力軍。玄幻的興起,反襯科幻題材的冷清。雖然科幻文學曾在80年代火熱一時,又有《三體》這樣蜚聲海外的佳作,但無論是數量還是熱度,都沒有玄幻那麼繁榮。
  • 《三體》與《基地》,劉慈欣與阿西莫夫,誰才是科幻文學的圭臬?
    《三體》與《基地》,劉慈欣與阿西莫夫,誰才是科幻文學的圭臬?」的劉慈欣也在中國爆紅,即使是從來沒有看過劉慈欣著作的國人,提到《三體》的大名也是如雷貫耳。劉慈欣在科幻文學界擁有的毋庸置疑的地位,但是在另一個科幻作家面前,劉慈欣的名分依然要向後排,他就是世界科幻文學宗師——艾薩克阿西莫夫。
  • 線上講座 | 《三體》——中國科幻文學的裡程碑之作
    2020年與365位名師相約每天30分鐘一講座把你的思維帶到未曾去過的地方劉慈欣的《三體《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裡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讀《三體》,我們從小宇宙走向大宇宙,我們驚嘆於作者的想像力,我們也思索人類的命運。黃平,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從事當代文學研究。
  • 從《海底兩萬裡》到《三體》:科幻文學為何如此打動人心?
    人類渴望與一種全新的、更高等的文明相遇,尼摩船長和他的「鸚鵡螺號」潛水艇正是人類這種渴望的化身。在這部工業革命後期的科幻作品中,作者所想像的與高級文明初次相遇的場景與後世的很多作品如出一轍,都具有關鍵的兩點:人類被俘虜,並且出現強光。書中描寫:「半個鐘頭過去了,情況沒有任何變化。
  • 科幻文學迎來黃金時代?
    「噹噹會通過個性化推薦的方式,向搜索劉慈欣的讀者推薦《鄉村教師》等更多優秀的科幻作品,推動科幻小說發展。」蕭恩銘表示。  此外,噹噹大數據顯示,除了劉慈欣《三體》、郝景芳《孤獨深處》等國內原創科幻小說之外,國外科幻作品中最暢銷的是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基地》,這本書被列入人教七年級下冊教材閱讀書目。
  • 技術驚悚派科幻作家的《三體》番外
    在首屆三體主題科幻徵文大賽上,能抱走一座獎盃就已經讓在座的三體迷們羨慕不已了,但是!有人居然抱走了兩座!在《科幻世界》、《科幻立方》、《科幻畫報》、蝌蚪五線譜等雜誌及網絡平臺上發表過作品,曾獲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晨星科幻文學獎、未來全連結超短篇科幻大賽、三體宇宙徵文大賽、中國工業文學大賽及光年獎等獎項,並出版有長篇科幻小說《人機戰爭》三部曲。
  • 《三體》背後中國科幻文學現狀幾何 業內直言仍存問題
    中新網北京9月24日電(上官雲) 近日,科幻作家劉慈欣獲得雨果獎的消息,讓國內媒體、讀者的目光一度聚焦在科幻文學上。然而,在火熱的《三體》帶來的關注之下,對於中國科幻文學的發展現狀,一些業內人士的態度卻並不太樂觀——當下本土科幻文學仍然存在著「年輕作家隊伍規模有限」、「科幻出版規模小」等問題。甚至劉慈欣本人也表示,獲獎對本土科幻文學的推動力量很有限。
  • 科幻文學如何傳遞中國聲音 想像力翅膀要依託現實
    《三體》在內的很多科幻文學作品,使用的依然是「冷戰」年代美國科幻文學的話語體系和理論資源。資料圖片   【現象級】   自去年劉慈欣的《三體》獲獎以來,科幻文學在輿論上大噪一時,這一素來相對邊緣化的文學類型,漸有愈加受到追捧的勢頭。有研究者認為,未來幾年將是中國科幻文學的爆發期。然而,相較於飛速發展的中國科技和日新月異的中國故事,中國科幻文學仍然有種「想像力跟不上現實變化」的滯後感,影響廣泛的優秀作品仍然較少。
  • 《三體》《流浪地球》帶火科幻文學 創作熱潮來了嗎?
    不少人關注科幻文學是從劉慈欣開始的,《三體》在國內外的成功被視為中國科幻崛起的標誌之一,劉慈欣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科幻第一人」。鮮為人知的是,科幻文學在中國已經走過了一百多年歷史。1902年,梁啓超在自己主辦的《新小說》雜誌上開設「哲理科學小說」專欄,科幻小說是晚清小說重要門類之一。百餘年文學史上,科幻作品代不乏人。
  • 《三體》|究竟是什麼讓卡梅隆搶著要拍《三體》這本國產科幻小說
    美國導演卡梅隆最想拍的中國科幻小說《三體》,直言:「這部中國小說在美國賣得太火了!」這部獲得「雨果獎」的巨作,居然是劉慈欣在上班時間摸魚寫的。除了這些之外,他還是一位科幻小說作家,擁有龐大的讀者粉絲群,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三體》三部曲等。被讀者尊稱為「大劉」的劉慈欣寫作風格也十分獨特,能夠在個體命運浮沉與宇宙興衰這樣宏大的時代背景之間遊刃有餘,節奏緊張,情節生動,常常讓讀者產生一種歷史感。
  • 羅雅琳:新穎的劉慈欣文學:科幻與第三世界經驗
    復旦大學嚴鋒教授關於中國科幻已被劉慈欣「單槍匹馬提高到世界高度」[1] 的斷言、王德威教授2011年的北京大學演講將劉慈欣與魯迅並列、2015年北京師範大學吳巖教授開始招收科幻文學專業博士、以及2015年7月劉慈欣《三體》英文版獲科幻文學世界兩大最高獎項之一的「雨果獎」之後大量劉慈欣研究論文的發表,都是這一熱潮的證明。然而,文學研究者往往感到,讀時並不晦澀的劉慈欣小說闡釋起來卻有些困難。
  • 劉慈欣的科幻巨著《三體》,你們都看懂了多少?
    劉慈欣,作為中國新生代科幻小說的領軍人物,曾經連續八年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隨著他的作品改編電影《流浪地球》成功拍攝上映,成為了中國科幻題材電影的制高點。而他的另一部作品《三體》三部曲更是中國近幾十年來最為暢銷的科幻小說,被稱為中國科幻文學的裡程碑之作。
  • 《流浪地球》熱映帶動科幻文學升溫
    此前,科幻作品在國內一直處於偏安一隅的處境:愛好者十分狂熱,不了解的人則不屑一顧。而在近幾年,隨著幾樁「大事件」的發生,原本小眾的科幻文學正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受到國內讀者與媒體的強力支持。 2015年,劉慈欣憑藉《三體》先後獲得堪稱是科幻藝術界諾貝爾獎的星雲獎和雨果獎,成為首個斬獲雙獎的亞洲作家。
  • 《三體》到底是什麼? 美國人都在看什麼樣的科幻小說?
    一夜之間,小編的微博和朋友圈都被《三體》獲獎的消息刷爆了。相信不少科幻迷們都已經為大劉激動不已,而也有很多科幻小白感到一頭霧水:「三體」是啥玩意兒?硬科幻又是啥?美國人也看《三體》麼?但是三體的缺點也同樣明顯。主要就是文學性。中國科幻和國外科幻的差別很明顯,國外科幻相對而言重文學輕故事,中國科幻則重故事而輕文學(或許是武俠小說遺留下來的特點)。
  • 科幻創新離不開文學哺育
    來源:人民日報科幻文學的深遠意義在於對人類未來的想像與闡釋。科幻小說《三體》在全球範圍內的巨大影響力,讓我們看到在美食、戲曲、熊貓等傳統方式之外,中華文化傳播的更多可能。科幻讓中國故事呈現更豐富多元的面貌,也讓世界上更多的年輕人了解當代中國,了解當代中國人對於科技與未來的想像。
  • 中國科幻文學:現實比科幻更「科幻」
    之後相當長的時間裡,人們在以五四為基準的文學書寫範疇內特別強調感時憂國,特別強調文學反映、改造甚至創造人生。「所謂的憂患意識常常是大家居之不疑的寫作情緒或知識投入焦點。」「我並沒有要否定憂患意識的重要性,我認為這是中國現當代文學非常重要的一種思維方式和寫作態度。
  • 《流浪地球》帶動圖書熱,科幻文學是否真的迎來黃金時代?
    根據重慶出版社提供的相關數字,去年一年,大劉的《三體》銷量高達297.56萬冊。近來大劉更是迎來了其作家生涯的收割期,據近七日來噹噹圖書榜單大數據顯示,《三體》和《流浪地球》分別位居噹噹小說榜第三、第四位,而在近七日來噹噹小說榜TOP15中,大劉作品佔據六席之多。
  • 2016年科幻文學:具有前瞻性地反映時代特徵
    讀者對科幻文學和藝術的持續熱情,是科幻文學與藝術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催化劑。大量來自教學一線的中小學教師坦承,他們之所以對科幻產生興趣,甚或以各種形式探索科幻教學課程,是受到學生上門「倒逼」的結果。許多學生讀者主動向老師提供書目,要求老師在閱讀後回答自己對作品提出的問題。在大中小學生中,以《三體》為代表的當代科幻作品,正在成為風行的讀物。教師也在積極應對正在準備面對學生的挑戰。
  • 《三體》紅到歐美 劉慈欣:科幻小說是可以共同交流的
    英文版出版後劉慈欣收到不少歐美當代科幻作家的反饋,「幾乎都是正面的評價」,這讓他很開心,「科幻小說表達的東西是全世界都可以共同交流的。」新聞事件《三體》登全美百佳圖書榜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系列第一部《三體問題》的英文版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熱議和好評。
  • 中國科幻巨作《三體》是怎麼封神的?
    《三體》是憑什麼可以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的科幻文學提升到世界水平?首先《三體》不是無根之木,《三體》中所有故事的內在邏輯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依託。在《三體2》中三體艦隊殺向太陽系,在巨大的外部威脅下,整個人類的變化以及面對威脅的反應,你都可以在近代中國史中找到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