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背後中國科幻文學現狀幾何 業內直言仍存問題

2020-11-24 參考消息

中新網北京9月24日電(上官雲) 近日,科幻作家劉慈欣獲得雨果獎的消息,讓國內媒體、讀者的目光一度聚焦在科幻文學上。然而,在火熱的《三體》帶來的關注之下,對於中國科幻文學的發展現狀,一些業內人士的態度卻並不太樂觀——當下本土科幻文學仍然存在著「年輕作家隊伍規模有限」、「科幻出版規模小」等問題。甚至劉慈欣本人也表示,獲獎對本土科幻文學的推動力量很有限。中國科幻文學的發展,究竟該何去何從?

劉慈欣獲獎助力中國科幻前行?回應:對本土科幻文學推動力量有限

很長時間內,科幻文學因其瑰麗奇偉的想像、豐富多變的故事情節等多種原因受到讀者歡迎。今年8月份,中國的科幻迷們得知了一個頗為令人振奮的消息:作家劉慈欣獲得第73屆雨果獎。一時間, 「中國科幻文學迎來了春天」、「中國科幻要走出世界了」之類的評論鋪滿屏幕。相對於這種歡欣鼓舞的態度,劉慈欣本人很低調。他說,這次獲獎,對改變國內科幻文學「邊緣化」的現狀,一時起不了多大作用。

劉慈欣並沒有否認得「雨果獎」的益處。他認為,得獎最明顯的效應是會促進中國科幻文學向英語世界輸出,但對於國內本土科幻文學的推動,力量很有限。

劉慈欣對記者分析,至少在一段時間內,這次獲獎能夠讓國內媒體的注意力,同時也可能讓出版部門的注意力集中到科幻文學,但中國科幻文學長期以來很薄弱,「還是要一步步積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外,劉慈欣還根據自身經歷提到一個問題:「我以前也寫長篇,但發現長篇小說市場發表比較困難,才轉向中短篇。對一般的科幻作者而言,真正的障礙不在於寫作本身,而在於出版」。

  業內人談中國科幻文學:年輕作家隊伍規模有限 科幻出版規模小

劉慈欣的話,在一定層面上反映出目前中國科幻文學的某些境遇。《科幻世界》主編姚海軍便曾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來形容中國科幻的現實圖景。在《2014中國最佳科幻作品》新書媒體見面會上,他解釋了這麼說的原因:「目前中國科幻新生力量和當下市場需求之間還有很大的不適應。很多優秀的寫作者,發展一段時間就離開了科幻」。

「一直以來,雖然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還是有些『青黃不接』。」姚海軍說,劉慈欣獲獎,為中國科幻打開了非常好的突破口,但後備力量的儲備不是那麼理想,「比如年輕作家隊伍規模有限,其中能創作長篇的人更是屈指可數,這就是中國科幻的現實。與美國相比,我們在產業化程度上也是存在差異的」。

科幻作家王晉康對姚海軍的話也持贊成態度。在他看來,近期雖然湧現出寶樹、張冉等一批優秀作家,但總體數量還是太少,「全國主流作家有幾萬人,科幻作家不到幾十人。而美國作家的規模很大,數量大概在上千人。」。

而從發表、出版平臺來說,中國科幻文學的境遇也似乎不是特別看好。近年來,一些科幻類雜誌紛紛停刊,包括《新科幻》在內。姚海軍透露,僅就《科幻世界》來講,前幾年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和問題,「整體下滑還是很大的」,「但去年基本上很穩定,這對我們來講是很大的信心」。

「國內科幻出版規模也很小,它的產出很難養活一大批的專業作家。」劉慈欣則頗為感慨的說道。

  發展前景展望:中國科幻文學最具有未來性 作家要沉下心創作

不可否認,科幻文學的繁榮需要諸多因素的推動。姚海軍便認為,這需要各方面的關注,比如媒體等等,「如果可以從政府層面推動,比如成立專門的組織、設立專門的獎,這些都有助於類型小說的發展」。

在提到中國科幻文學的發展時,有一部分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大熱的影視「IP」可以助一臂之力。但姚海軍還是希望,作家的心裡應該少一些IP,多一些故事,「作家就要寫出好的作品是第一位的,不要想得太多」。

「如果把自己定位在怎麼想著把小說的IP賣出去,可能適得其反,不一定有好的效果。即便是現在有一些好的苗子,但浮躁的氛圍還在瀰漫。怎麼改變這種局面、大家能夠沉下心來進行創作,這是科幻出版人和作者共同面臨的問題。」姚海軍稱。

對此,王晉康表示,科幻文學是最有未來性的,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凡是在現代社會的上升階段,有很多的知識分子和白領,這樣讀者的增加,會在某種程度上促進科幻文學的發展。

「不管什麼類型的文學,只要給中國科幻足夠的時間,產生出一批特別好的作品,一樣可以流傳下去。」科幻作家張冉頗有信心的表示。

相關焦點

  • 線上講座 | 《三體》——中國科幻文學的裡程碑之作
    2020年與365位名師相約每天30分鐘一講座把你的思維帶到未曾去過的地方劉慈欣的《三體《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裡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讀《三體》,我們從小宇宙走向大宇宙,我們驚嘆於作者的想像力,我們也思索人類的命運。黃平,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從事當代文學研究。
  • 從《海底兩萬裡》到《三體》:科幻文學為何如此打動人心?
    20世紀初,科學和新技術的爆發使科幻文學開始考慮「終極問題」,與凡爾納齊名的俄裔美國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創作的短篇科幻小說《最後的問題》,探討的正是宇宙的未來這樣一個宏大的,也只可能在20世紀出現的問題,在故事中人類對於這個問題的探究,則是通過利用一部強大的電腦「Multivac」進行計算。
  • 科幻文學如何傳遞中國聲音 想像力翅膀要依託現實
    《三體》在內的很多科幻文學作品,使用的依然是「冷戰」年代美國科幻文學的話語體系和理論資源。資料圖片   【現象級】   自去年劉慈欣的《三體》獲獎以來,科幻文學在輿論上大噪一時,這一素來相對邊緣化的文學類型,漸有愈加受到追捧的勢頭。有研究者認為,未來幾年將是中國科幻文學的爆發期。然而,相較於飛速發展的中國科技和日新月異的中國故事,中國科幻文學仍然有種「想像力跟不上現實變化」的滯後感,影響廣泛的優秀作品仍然較少。
  • 科幻文學應不止《三體》一種類型
    今年是科幻小說《三體》第一部成書出版10周年。從《三體》橫掃「雨果獎」「星雲獎」,再到幾年間電影版《三體》的起起伏伏……有人說,《三體》成書至今,劉慈欣幾乎承包了中國原創科幻90%的話題,其中讀者最大的期待似乎就是何時能出現第二個劉慈欣或再誕生一部 《三體》?
  • 科幻文學迎來黃金時代?
    2 《銀河帝國》銷量過百萬冊  就在劉慈欣圖書熱銷的時候,國外科幻文學也創造了奇蹟。記者昨天從讀客文化獲悉,《銀河帝國:基地》銷量正式突破百萬冊,成為中國在售首部突破百萬冊大關的外國科幻小說。讓出版方開心的是,目前多家印廠多臺機器日夜開工,依然跟不上銷售的速度。
  • 《三體》為什麼流浪:《三體》電影難產的背後
    劉慈欣曾認識到中國科幻文學的局限,說中國人缺乏宗教情懷,他巧妙地避開了這個難題,找到了自己的方式,但又被當成了金科玉律。 從《三體》出來那天起,中國科幻有了一座高山,讓人景仰,也被無限拔高,讓大多數科幻創作者的視野看不到山的另一邊。
  • 《三體》與《基地》,劉慈欣與阿西莫夫,誰才是科幻文學的圭臬?
    《三體》與《基地》,劉慈欣與阿西莫夫,誰才是科幻文學的圭臬?阿西莫夫《三體》的大名在中國可以說是無人不知者無人不曉,憑藉這本書一舉斬獲科幻文學界最高獎項「星雲獎」的劉慈欣也在中國爆紅,即使是從來沒有看過劉慈欣著作的國人,提到《三體》的大名也是如雷貫耳。
  • 中國科幻巨作《三體》是怎麼封神的?
    《三體》是憑什麼可以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的科幻文學提升到世界水平?首先《三體》不是無根之木,《三體》中所有故事的內在邏輯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依託。在《三體2》中三體艦隊殺向太陽系,在巨大的外部威脅下,整個人類的變化以及面對威脅的反應,你都可以在近代中國史中找到影子。
  • 《流浪地球》帶動圖書熱,科幻文學是否真的迎來黃金時代?
    《銀河帝國》銷量過百萬冊就在劉慈欣圖書熱銷的時候,國外科幻文學也創造了奇蹟。記者昨天(2月13日)從讀客文化獲悉,《銀河帝國:基地》銷量正式突破百萬冊,成為中國首部突破百萬大關的外國科幻小說。讓出版方開心的是,目前多家印廠多臺機器日夜開工,依然跟不上銷售的速度。
  • 中國科幻《三體》首曝先導海報
    時光網訊 6月7日,獲得「星雲獎」提名的《三體》作者劉慈欣,在美國芝加哥參加「星雲獎」頒獎典禮,《三體》英文版雖然沒能最終獲獎,卻已經創造了亞洲科幻文學同時入圍世界兩大幻想文學獎可以說片方此次有意藉助海報證明三體電影版不會拍成偶像電影,以硬科幻感大片風正面回應了粉絲們的擔憂。       此外,《三體》小說提名星雲獎,星雲獎堪稱世界科幻文學界的「奧斯卡」,是美國科幻和奇幻作家協會所設立的獎項。幾乎所有的科幻作者都以獲得星雲獎為榮,此前獲獎作品絕大部分被科幻基礎雄厚的美國包攬,亞洲作品鮮有出現。
  • 《三體》雄霸暢銷書榜 科幻文學靠一人獨撐?
    劉慈欣《三體》系列今年一直雄霸暢銷書榜,引發科幻界冷思考——  科幻文學市場能靠一人獨撐嗎?  本報記者 路豔霞  今年1月至5月,科幻作家劉慈欣《三體》系列一直雄踞暢銷書榜,將餘華、路遙、馬爾克斯、東野圭吾等暢銷書榜上的「常青樹」甩在了身後,創下了國內科幻文學史上的奇觀。
  • 羅雅琳:新穎的劉慈欣文學:科幻與第三世界經驗
    復旦大學嚴鋒教授關於中國科幻已被劉慈欣「單槍匹馬提高到世界高度」[1] 的斷言、王德威教授2011年的北京大學演講將劉慈欣與魯迅並列、2015年北京師範大學吳巖教授開始招收科幻文學專業博士、以及2015年7月劉慈欣《三體》英文版獲科幻文學世界兩大最高獎項之一的「雨果獎」之後大量劉慈欣研究論文的發表,都是這一熱潮的證明。然而,文學研究者往往感到,讀時並不晦澀的劉慈欣小說闡釋起來卻有些困難。
  • 《三體》《流浪地球》帶火科幻文學 創作熱潮來了嗎?
    不少人關注科幻文學是從劉慈欣開始的,《三體》在國內外的成功被視為中國科幻崛起的標誌之一,劉慈欣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科幻第一人」。鮮為人知的是,科幻文學在中國已經走過了一百多年歷史。1902年,梁啓超在自己主辦的《新小說》雜誌上開設「哲理科學小說」專欄,科幻小說是晚清小說重要門類之一。百餘年文學史上,科幻作品代不乏人。
  • 中國作家科幻作品《三體》國外火爆 外國人怎麼看?
    新華網北京8月13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這幾天,美國的科幻迷有點激動。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三體》三部曲第二部《黑暗森林》英文版11日出版。》第一部英文版《三體問題》去年出版,在美國亞馬遜網站上收穫四星半評價,口碑相當不錯。
  • 劉慈欣《三體》獲雨果獎 中國科幻小說邁進一步
    劉慈欣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這次雨果獎的提名中,有一位很令人尊敬的美國作家,他出於個人考慮放棄了這次雨果獎的提名。《三體》做替補、被提名。」劉慈欣認為,中國科幻文學不會因為《三體》的這次獲獎有什麼大的改變,以後的事情就是要創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記者了解到,劉慈欣提到的作家馬爾科·克勞斯因文學外原因主動撤回了自己的候選作品《分離線》。
  • 中國科幻文學正擺脫西方中心論 《AI迷航》重構人機共存新世界
    近幾年隨著國家政策資源的傾斜支持,科研突破性事件的層出不窮,國產科幻小說大量出品,局限在小眾圈子的科幻文學,開始有效地整合原創性的中國經驗、中國故事,中國科幻迎來新熱潮。《三體》在世界範圍內的火爆暢銷,《天命》從科幻角度重新審視中國歷史文化,人工智慧和基因技術題材支撐的《AI迷航》的暢銷走紅。
  • 《三體》|究竟是什麼讓卡梅隆搶著要拍《三體》這本國產科幻小說
    美國導演卡梅隆最想拍的中國科幻小說《三體》,直言:「這部中國小說在美國賣得太火了!」這部獲得「雨果獎」的巨作,居然是劉慈欣在上班時間摸魚寫的。除了這些之外,他還是一位科幻小說作家,擁有龐大的讀者粉絲群,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三體》三部曲等。被讀者尊稱為「大劉」的劉慈欣寫作風格也十分獨特,能夠在個體命運浮沉與宇宙興衰這樣宏大的時代背景之間遊刃有餘,節奏緊張,情節生動,常常讓讀者產生一種歷史感。
  • 三體:徵服世界的中國科幻神作
    《三體》2006年開始連載,2016年才真正在中國火起來!用了整整10年時間!《三體》是國產科幻標杆,作者劉慈欣一個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然後,《三體》第一部經過劉宇昆翻譯後,幾乎是眾望所歸的,斬獲了2015年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大獎!
  • 《三體》書評,一段橫跨四百年的科幻史詩故事
    《三體》書評,一段橫跨四百年的科幻史詩故事近年中國作家揚威海外,先有莫言於2012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然後又有劉慈欣憑《三體》摘下科幻小說最高榮譽的雨果大獎。《三體》的故事正是從一個發射信號開始,天真大意地暴露了地球的位置,招來四光年外三體文明入侵地球。《三體》的故事最初發生在文革時期,讀者也許看不慣那個年代文學的風格,請先不要對開首幾章的文筆風格存有偏見。那段情節主要交代主角的背景,以及那個改變人類命運的廣播。
  • 科幻巨作《三體》火了,作者劉慈欣被噴只是個電工,寫不出好作品
    作為一部非凡的作品,很多人從作者的突然走紅中知道,很多人對劉慈欣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和理解,甚至有很多人認為他其實是一個非常醜陋的人,這部受到高度讚揚的作品其實有許多問題。有人說科幻小說需要豐富的想像力和嚴謹宏觀的思想,但作為這部小說的作者,劉慈欣是一名電工,並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指導和培訓。他能寫出什麼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