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與《基地》,劉慈欣與阿西莫夫,誰才是科幻文學的圭臬?

2020-12-05 詩韻簡閱

《三體》與《基地》,劉慈欣與阿西莫夫,誰才是科幻文學的圭臬?

阿西莫夫

《三體》的大名在中國可以說是無人不知者無人不曉,憑藉這本書一舉斬獲科幻文學界最高獎項「星雲獎」的劉慈欣也在中國爆紅,即使是從來沒有看過劉慈欣著作的國人,提到《三體》的大名也是如雷貫耳。劉慈欣在科幻文學界擁有的毋庸置疑的地位,但是在另一個科幻作家面前,劉慈欣的名分依然要向後排,他就是世界科幻文學宗師——艾薩克阿西莫夫。

劉慈欣

阿西莫夫的赫赫威名在上世紀就已經是全世界科幻迷眼中的「神」,這個智商130的頂級天才,沒有用神賦予他的智慧從事科學研究,而是進行科幻文學創作,他筆下的《基地》系列在科幻文學界更是大名鼎鼎,阿西莫夫驚人的遠見和洞察能力讓他筆下的科幻世界與現實高度重合,和他齊名的英國科幻文學家「克拉克」正是因為書中關於地球衛星的描寫和科技發展幾乎一致,因此人們將地球外太空懸浮衛星軌道命名為「克拉克」。

阿西莫夫

時至今日,阿西莫夫為我們「預言」的未來還在路上,而他自己的傳奇卻已經成為歷史,這不得不說是科幻世界最大的遺憾,提起阿西莫夫的名字,很多人聞所未聞,說道阿西莫夫的偉大著作,很多人更是表示從來沒有讀過,一個用生命書寫科幻的偉人,一個載入史冊的未來「預言家」,他為我們描述的科幻還沒有成為現實,自己卻被遺忘。

阿西莫夫

《基地》系列可以說是阿西莫夫《銀河帝國》中最重要的一個構成,現代星空科幻題材的影視劇、文學、遊戲等等幾乎都是受到阿西莫夫作品的影響,就拿《我,機器人》、《星球大戰》兩部電影來說,電影中幾乎每一個畫面都有阿西莫夫的影子,科幻電影本來就難以改編成為影視劇,但世人不忍阿西莫夫光輝的作品只停留在文字中,於是硬要花費巨額經費將它改編成為電影。

基地概念圖

小編第一次讀《基地》系列的作品時,就被阿西莫夫宏大而縝密的構思吸引,他對人物和故事情節的描寫非常出眾,雖然是科幻文學,但其中社會學的知識也非常多,因此很多人將阿西莫夫的文學作品劃歸為「軟科幻」,所謂軟科幻也就是沒有把科技放在最重要的敘述中,對於部分人而言,書中「炫彩奪目」的高科技武器才應該是科幻文學應有的樣子。

基地概念圖

小編恰恰認為,「軟科幻」才正是科幻文學的精華所在,既不誇大其詞,又的確是以人類科幻為主題,貼近現實,沒有當下科幻那麼「玄幻」的情節,科幻文學的本意就是要在人類當下已經考察核准的科學理論為前提中進行文學的藝術加工,並不是完全脫離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現實。

基地概念圖

很多人正是因為把科幻文學的原本定義弄混,才導致網上出現了很多批評阿西莫夫甚至詆毀阿西莫夫的聲音,這種觀點非常無知也非常搞笑,一個被全世界科幻文學家們認同的偉大作家,「門薩協會」的副會長,居然被無知的網絡噴子肆意謾罵,這不得不說是莫大的悲哀和遺憾。

基地系列

毫無疑問,相比起《三體》,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更能代表科幻文學的圭臬。沒有前人的栽樹,哪有後人乘涼,當我們沉浸在科幻文學絢爛的宇宙中時,千萬不要忘記這個偉大領域的開創者們,正是他們的奮鬥和拼搏,才有我們如今馳騁的一片妖嬈「江山」。

相關焦點

  • 劉慈欣的《三體》,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誰對科學更警惕?
    劉慈欣的《三體》,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誰對科學更警惕?阿西莫夫科幻文學如果沒有科學作為元素構成,那麼只能歸類為玄幻作品,好的科幻作品既是對未來現實的大膽展望,也是對當下科技發展潮流的預測。但是偉大的科學家曾經說過,科技是一把雙刃武器,能救贖我們的文明也能毀滅我們的文明,對這個悖論最大的憂慮其實往往還不是科學家,而是那些永遠走在科學前面的科幻小說作家。
  • 劉慈欣的《三體》,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兩者誰才是預言帝?
    劉慈欣的《三體》,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兩者誰才是預言帝?阿西莫夫相信每一個熱愛科幻文學的小夥伴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現實是過去的科幻,科幻是未來的現實」。一本優秀的科幻作品想要區分它和玄幻文學的區別,在於兩點,第一是文章中的科技元素有多少。第二是文章描述的故事會有很大的概率發生。科幻文學的價值是根植於技術與現實而對未來的大膽預測,這正是科幻文學區別於玄幻文學的關鍵所在,那麼作為科幻文學中鼎鼎大名的兩個代表作,《三體》與《銀河帝國》誰才是預言帝呢?
  • 《三體》VS《銀河帝國》:誰才是科幻之王?
    2019年是國產科幻電影井噴的一年,很多人都將今年稱為「中國科幻元年」。劉慈欣幾部作品的影視化更是讓大家回憶起當年他獲雨果獎、單槍匹馬將中國科幻拉到世界高度的高光時刻。
  • 科幻文學迎來黃金時代?
    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   科幻,在2019年開年迎來好時光。截至2月13日,《流浪地球》票房已超28億元,成為現象級科幻電影。受《流浪地球》帶動,劉慈欣科幻小說在暢銷榜上高歌猛進,阿西莫夫《銀河帝國:基地》銷量突破百萬冊。科幻文學迎來黃金時代,但就在大眾高調熱議的同時,科幻圈內保持了冷靜姿態。
  • 《流浪地球》帶動圖書熱,科幻文學是否真的迎來黃金時代?
    科幻,在2019年開年迎來好時光。截至2月13日,《流浪地球》票房已超25億元,成為現象級科幻電影。受《流浪地球》帶動,劉慈欣科幻小說在暢銷榜上高歌猛進,阿西莫夫《銀河帝國:基地》銷量突破百萬冊。科幻文學迎來黃金時代,但就在大眾高調熱議的同時,科幻圈內保持了冷靜姿態。
  • 劉慈欣《三體》的智子,阿西莫夫《銀河帝國》的桑尼,誰更強大?
    劉慈欣《三體》的智子,阿西莫夫《銀河帝國》的桑尼,誰更強大?智子阿西莫夫筆下的機器人是完完全全的仿人機械,擁有人類合成材料最高硬度的身軀,可以完全適應太空環境的構造,以及不亞於人類智能的AI晶片,雖然在形象上,人類的機器人和三體的智子幾乎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物種,但是毫無疑問,它們都是兩個文明對物種模仿極致的技術手段。
  • 從《海底兩萬裡》到《三體》:科幻文學為何如此打動人心?
    在《最後的問題》中進行計算的,是在20世紀中期才開始出現的電子計算機,而阿西莫夫發揮想像力,讓電子計算機由當時笨重且只能進行簡單計算的雛形變為可以與人類進行交流的全球化電腦,可見作者對於人類科技演化的準確預測——在幾十年之後,進入21世紀,人類逐漸開始實現網際網路存儲和「雲計算」等技術手段,加之人工智慧領域的快速進步,才使目前的計算能力開始逐漸接近阿西莫夫的幻想(當然還有很大的距離)。
  • 劉慈欣:美國是世界科幻中心 中國科幻市場還沒啟動
    科幻電影前三名:《太空漫遊2001》《星際穿越》《地心引力》  北青報:您的5部作品都要被改編成電影,特別是《三體》,還沒開拍爭議就很大。但您好像一點也不擔心,還打趣說,「拍比不拍好,誰知道明天地球還有沒有呢。」電影您參與編劇了嗎?  劉慈欣:我的職務是電影監製,就是說編劇完成以後,他讓你提建議。
  • 劉慈欣稱克拉克讓自己產生寫科幻念頭 至今不過時
    科幻文學,在國外經歷了達到高峰、又進入衰退的過程,而在國內,科幻文學似乎才剛剛起步。不過,科幻文學創作領域,「反思」綱領似乎已經超越「樂觀」綱領成為主流,因此在今天,再讀「樂觀」的克拉克,便分化出推崇與批判兩種不同意味。
  • 比《三體》更牛的科幻小說,好萊塢終於要對這個超級IP下手了
    是的,美國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著名的科幻小說《基地》將要被拍成美劇了。你還記得在科幻作家劉慈欣《三體》說要拍成影視劇的時候國內的哀嚎嗎?《三體》這科幻小說,基本算得上是國人的驕傲。如果說劉慈欣是「當代中國科幻小說第一人」的話,那麼阿西莫夫,則是美國科幻界的「太史公」。細數他的成就,確實是比劉慈欣高太多。
  • 羅雅琳:新穎的劉慈欣文學:科幻與第三世界經驗
    復旦大學嚴鋒教授關於中國科幻已被劉慈欣「單槍匹馬提高到世界高度」[1] 的斷言、王德威教授2011年的北京大學演講將劉慈欣與魯迅並列、2015年北京師範大學吳巖教授開始招收科幻文學專業博士、以及2015年7月劉慈欣《三體》英文版獲科幻文學世界兩大最高獎項之一的「雨果獎」之後大量劉慈欣研究論文的發表,都是這一熱潮的證明。然而,文學研究者往往感到,讀時並不晦澀的劉慈欣小說闡釋起來卻有些困難。
  • 科幻文學:基於現實的未來視野
    作家阿西莫夫創作的基地系列和機器人系列作品,更是科幻作家無法繞開的高峰,他提出的創作原則依然是科幻作家在創作中遵循的圭臬,思維還在他提出的框架中打轉。作家阿瑟·查爾斯·克拉克在1968年出版的小說《2001太空漫遊》中講述了機器人對人類的背叛。  只要人類的想像力達到極限,科幻作家就會尋找突破點。科技能給人類帶來什麼?
  • 劉慈欣談科幻小說:末日題材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雨果獎」在美國頒出,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作品《三體》獲獎,創造了中國科幻文學的一個記錄。近日,劉慈欣做客中新網訪談節目,暢談了《三體》的創作過程,並分享了他對科幻小說的理解。  寫好科幻小說的關鍵是有科幻思維方式  劉慈欣在訪談中表示,之所以走上科幻寫作的道路,因為自己本身就是一個科幻閱讀愛好者。在他看來,科幻小說是一個類型很豐富的文學題材,很難一概而論。
  • 劉慈欣:建築科幻文學王國
    在2015年憑藉《三體》獲得有世界科幻「諾貝爾獎」之稱的雨果獎後,劉慈欣這個名字再度成為媒體「熱詞」。這位筆下充滿原子、分子、粒子以及未來世界的作家在現實生活中究竟是什麼樣?他是如何走上科幻之路、攀上文學高峰的呢?
  • 除了《三體》,你還讀過什麼科幻小說,這些科幻經典不要錯過
    ,喜歡科幻的朋友不要錯過,算是圓了小時候的「科幻夢」吧。01三體《三體》的大名已經享譽海內外,作為中國科幻基石圖書,《三體》是第73屆世界科幻雨果獎獲獎作品,銀河獎特別獎,並且入選教育部《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作者是劉慈欣,生於六十年代。
  • 科幻文學應不止《三體》一種類型
    今年是科幻小說《三體》第一部成書出版10周年。從《三體》橫掃「雨果獎」「星雲獎」,再到幾年間電影版《三體》的起起伏伏……有人說,《三體》成書至今,劉慈欣幾乎承包了中國原創科幻90%的話題,其中讀者最大的期待似乎就是何時能出現第二個劉慈欣或再誕生一部 《三體》?
  • 《三體》到底是什麼? 美國人都在看什麼樣的科幻小說?
    新聞:第73屆雨果獎在華盛頓州斯波坎會議中心正式揭曉,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憑藉科幻小說《三體》獲最佳長篇故事獎,並成為獲得該獎項的首位亞洲人。
  • 劉慈欣《三體》獲雨果獎 中國科幻小說邁進一步
    劉慈欣在電話中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三體》獲獎我很高興!但是我內心是平靜的,要懷著平常心看待這次獲獎的事情。」  記者了解到,劉慈欣本人並未前往美國參加本屆世界科幻大會,作為譯者的劉宇昆代表劉慈欣上臺領獎。劉宇昆現場朗讀了劉慈欣的致辭:「我很高興你們喜歡它。我讀過許多雨果獎得主的作品,有些有中文版,有的則不得不去閱讀原著。雨果獎是科幻界的一座燈塔,但我從沒想到自己會得到這個獎。」
  • 培養科學大腦 讀玄幻小說不如讀科幻小說
    「華語科幻第一人」劉慈欣,認為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系列是「一部恢弘壯闊的未來史,銀河系的史詩,一部奠定現代科幻基石的經典。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可以說是基地系列的通俗版本。」《銀河帝國》系列小說共15部,由「基地」、「機器人」、「帝國」三大系列,共同構建一個宏大的銀河帝國世界。三大系列各自獨立,又相互關聯,錯綜複雜,講述了人類未來兩萬年的「歷史」。
  • 蘋果又投資改編一部科幻小說,這次是阿西莫夫的《基地》
    《基地》電視劇又有新消息,這次的買家是蘋果。根據 Deadline 報導,蘋果已經開始籌劃一部以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為藍本的原創電視劇。《基地》是美國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創作的經典科幻小說。1942 年,他在《驚奇雜誌》編輯約翰·坎貝爾的啟發下,模仿《羅馬帝國衰亡史》創作 8 篇連載科幻小說。1950 年連載結束,前四篇短篇小說被收錄在單行本中,剩餘四篇中篇小說則集結成《基地與帝國》《第二基地》兩部作品,三本書統稱「基地三部曲」,由此成為最重要的現代科幻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