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又投資改編一部科幻小說,這次是阿西莫夫的《基地》

2020-12-04 好奇心日報

《基地》電視劇又有新消息,這次的買家是蘋果。

根據 Deadline 報導,蘋果已經開始籌劃一部以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為藍本的原創電視劇。

2017 年 6 月,Skydance Television 從阿西莫夫版權管理者處拿到改編權,開始推進項目。到現在為止, David S. Goyer 和 Josh Friedman 已確定加入製作,他們一個是《蝙蝠俠:黑暗騎士》的編劇,一個是《終結者外傳》的製片人。

為了與 Netflix、亞馬遜等流媒體視頻網站競爭,蘋果確定投資這一項目,繼而將其放在自家的平臺上播出。

自《基地》單行本小說問世起,已經有不計其數的電影人希望對其進行改編。2008 年,索尼取得《基地》電影改編權,2009 年,《2012》導演羅蘭·艾默裡奇宣布擔任製片人。2014 年,華納和 HBO 就開始籌劃《基地》美劇。但由於該書獨特的敘事風格和相對複雜的故事,這些項目一直沒能成形。

《基地》是美國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創作的經典科幻小說。1942 年,他在《驚奇雜誌》編輯約翰·坎貝爾的啟發下,模仿《羅馬帝國衰亡史》創作 8 篇連載科幻小說。1950 年連載結束,前四篇短篇小說被收錄在單行本中,剩餘四篇中篇小說則集結成《基地與帝國》《第二基地》兩部作品,三本書統稱「基地三部曲」,由此成為最重要的現代科幻作品之一。

在「基地系列」中,阿西莫夫設想了一門名叫「心理史學」的學科,這種計算系統依賴於超大人類數據集,可推算事件的未來走向。書中人物數學家謝頓以此對人類歷史作出悲觀判斷,為了在漫長的黑暗時期保存人類火種,他們建立了兩座基地。書中的故事,就在這兩座基地中展開。

通過「心理史學」,《基地》建立了一種略帶宿命論的歷史觀,但也為人類社會的成形和發展提供了新的觀察角度。可以說,在這一系列鴻篇巨著作中,阿西莫夫在假想的極端環境裡對人類文明進行了第二次推演,同時討論了「社會控制」「個人主義」等問題。

1982 年,阿西莫夫又創作了「基地系列」的第四和第五部作品,在他去世後,傑格瑞·班福德等幾位作家還為之續寫前傳。儘管反響一般,但足以證明「基地系列」在科幻迷中的巨大影響。

1998 年,時代華納的子公司新線影業就曾計劃將《基地三部曲》改編成電影,但經歷多次轉賣後,2014 年由 HBO 得到作品版權。

《高堡奇人》海報

2015 年,亞馬遜將菲利普·迪克的經典科幻小說《高堡奇人》改編成電視劇,該劇前後播出兩季,首季獲得好評不斷,為當時正在探索自製劇業務的亞馬遜開了個好頭。到 2017 年,Hulu 又改編了瑪格麗特·愛特伍德的反烏託邦科幻小說《使女的故事》,一舉獲得當年兩項金球獎提名。

顯然,這些經典科幻作品的成功改編讓蘋果看到了希望。今年 3 月,蘋果的流媒體視頻中心決定投資 10 億美元用於新節目的開發,目前他們已經預定了《太空堡壘卡拉狄加》作者 Ron Moore 的新作,和史匹柏重啟《驚人故事》——都是科幻題材內容。

不過,這些投入還不足以使蘋果趕上Netflix 和亞馬遜的步伐。何況蘋果的這些原創內容目前還只能通過 Apple Music 進行預訂播放。

而流媒體間的原創內容競爭還在升溫:AMC 已經預定了一系列基於 Joe Hill 的恐怖小說改編的內容;亞馬遜正在開發科幻作家伊恩·班克斯的一系列作品,科幻迷們喜愛的《環形世界》《潰雪》也在他們的計劃之內。對,別忘了還有《三體》。

題圖來自:HBOwatch

相關焦點

  • 科幻與現實的輝映,阿西莫夫《基地三部曲》:一部科幻神作
    1942年,年僅22歲的阿西莫夫,想要寫一篇以銀河帝國衰亡史為題材的短篇小說,他為此徵詢了美國科幻文學的先驅約翰·坎貝爾的意見。 坎貝爾當即否定了這個想法,認為短篇小說容納不了如此廣闊的內容,並建議阿西莫夫借鑑《羅馬帝國衰亡史》,寫一部銀河帝國興亡的歷史小說。
  • 科幻與現實的輝映,《基地三部曲》:阿西莫夫的一部科幻神作
    說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是科幻小說裡的神作,並不誇張。這部小說融歷史、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於一體,以超拔的想像和波瀾壯闊的情節描繪了一幅銀河帝國跨越千年的衰亡與復興畫卷,激發出人們對現實世界的思考及對未來世界的想像。
  • 小說《銀河帝國》將由蘋果公司投資拍攝
    近日,據外媒報導,蘋果公司確定投資由「科幻教父」艾薩克·阿西莫夫的經典小說《銀河帝國:基地》改編的美劇,該劇將由美國「天舞電視公司」(Skydance Television) 打造。蘋果將跳過先導集,直接預定全季。
  • 艾默裡奇將執導阿西莫夫科幻小說《基地》電影版
    搜狐娛樂訊 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近日終於在激烈的競爭中,搶得科幻大師伊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的科幻小說《基地》(Foundation)的拍攝權,該片將由曾執導過《獨立日》、《後天》和《哥斯拉》的德國籍大導羅蘭德-艾默裡奇執導。
  • 《三體》與《基地》,劉慈欣與阿西莫夫,誰才是科幻文學的圭臬?
    《三體》與《基地》,劉慈欣與阿西莫夫,誰才是科幻文學的圭臬?,而是進行科幻文學創作,他筆下的《基地》系列在科幻文學界更是大名鼎鼎,阿西莫夫驚人的遠見和洞察能力讓他筆下的科幻世界與現實高度重合,和他齊名的英國科幻文學家「克拉克」正是因為書中關於地球衛星的描寫和科技發展幾乎一致,因此人們將地球外太空懸浮衛星軌道命名為「克拉克」。
  • 經典科幻小說《基地》將拍成美劇
    據Deadline網站消息,天空舞已和阿西莫夫版權管理方談妥了改編權一事。目前要拍多少集、在哪個平臺播出、定哪些演員還是未知數。  把《基地》系列拍成電影的想法,在電影行業中一直就沒有停止過,但苦於原著小說中抽象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很難用電影手法準確而全面地表現,所以長久以來令許多編劇和導演感到有些望塵莫及。  1942年開始出版的小說《基地》三部曲系列,描述了統治銀河系達1.2萬之久的銀河帝國,已經逐漸走向衰亡。
  • 科幻200年|阿西莫夫科幻世界中的猶太思維
    實際上,在這頭100本書裡,雖然他潛心打造了一個「銀河帝國」,並出版了他賴以揚名立萬的「基地系列」,但他寫的已不全是小說了,而是頗有一些如《阿西莫夫事實之書》《阿西莫夫幽默寶典》之類非小說或難以歸類的作品,顯示了他的全面,更不用說他在寫作之餘痴迷化學實驗,這可絕不是一種典型的作家風格。
  • 歷史的災難與未來的可能:阿西莫夫科幻世界中的猶太思維
    實際上,在這頭100本書裡,雖然他潛心打造了一個「銀河帝國」,並出版了他賴以揚名立萬的「基地系列」,但他寫的已不全是小說了,而是頗有一些如《阿西莫夫事實之書》《阿西莫夫幽默寶典》之類非小說或難以歸類的作品,顯示了他的全面,更不用說他在寫作之餘痴迷化學實驗,這可絕不是一種典型的作家風格。
  • 比《三體》更牛的科幻小說,好萊塢終於要對這個超級IP下手了
    是的,美國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著名的科幻小說《基地》將要被拍成美劇了。你還記得在科幻作家劉慈欣《三體》說要拍成影視劇的時候國內的哀嚎嗎?《三體》這科幻小說,基本算得上是國人的驕傲。如果說劉慈欣是「當代中國科幻小說第一人」的話,那麼阿西莫夫,則是美國科幻界的「太史公」。細數他的成就,確實是比劉慈欣高太多。
  • 科幻巨著改編成電影,原創、短篇更易成功?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董銘 環球時報記者 周洋】把一部體量巨大的科幻史詩濃縮在幾個小時的銀幕上,這樣的挑戰又有新的踐行者。美國《好萊塢報導者》17日稱,由經典科幻名著《沙丘》改編的電影版已正式開拍。新版《沙丘》(如圖)由接手科幻大片《銀翼殺手2049》《降臨》的著名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定檔2020年11月20日北美上映。
  • 《銀河帝國》真的「坐上了火箭」馬斯克火箭升空帶動阿西莫夫科幻...
    值得一提的是,同時被馬斯克送上太空的還有一套微縮版本的阿西莫夫《基地》三部曲,消息爆出後,全球科幻迷沸騰了。  現代快報記者從出版方獲悉,「獵鷹重型」火箭發射成功後,包含《基地》三部曲在內的阿西莫夫《銀河帝國》系列小說銷量隨之暴漲。 「過去24小時,它的銷量暴漲到了5000套,讀客圖書正在緊急加印中。電子書銷量的增長也極為明顯。」
  • 誰在創造科幻小說的「大歷史」?大師!
    」,《沙丘》、《沙丘救世主》、《沙丘之子》;2006年7月,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推出了十卷本的《銀河英雄傳說》;再加上天地出版社於2005年出版的科幻小說大師阿西莫夫的巨著《基地·帝國·機器人》(共21冊),科幻小說史上的三種「鴻篇巨製」終於有了「正版」產品。
  • 阿西莫夫「腦洞裝下整個銀河系」
    根據阿西莫夫同名科幻小說改編的好萊塢大片《機械公敵》,即《我,機器人》。來自臺灣地區的理論物理博士葉李華,就被阿西莫夫筆下的科幻世界所吸引,走上了翻譯之路,成了阿西莫夫作品的中文版代言人。科幻在華人社會仍有兩重原罪Q:您被稱為「臺灣第一位科幻教授」,您覺得「科幻小說」和科普為什麼值得您不遺餘力地推廣?
  • 培養科學大腦 讀玄幻小說不如讀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雖然也天馬行空匪夷所思,但它不是完全蹈空,而是與科學有著或深或淺的連結,它表達了作者對人類未來的暢想和反思。  為科幻世界打造一個「帝國」  (阿西莫夫:《銀河帝國》)  如果你是星球大戰、阿凡達、異星戰場的粉絲,要選擇讀一本科幻小說,那麼,阿西莫夫的科幻系列《銀河帝國》是不二之選。
  • 學子講壇丨銀河之巔 ——讀阿西莫夫《基地》有感
    其實早在1951年,「科幻之父」阿西莫夫,便用他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編織出了一個驚豔世界的——銀河帝國。《基地》這本書,並不是在一味描繪令人眼花繚亂的科學元素,它實際探討的則是人性的真諦與社會的構成。在故事中的12020年,心理史學家哈裡.謝頓精確預言:儘管毫無預兆,但暗流湧動的銀河帝國即將滅亡。一時間,銀河震動,帝國飄搖,各方勢力立刻崛起,反叛軍隊也紛紛摘下假面具。
  • 科幻小說三巨頭之一,作品被譽為科幻聖經,他這十句格言引人深思
    提起科幻小說巨頭,艾薩克·阿西莫夫一定榜上有名,阿西莫夫是著名的美國科幻小說作家、科普作家、文學評論家,是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阿西莫夫與羅伯特·海因萊因、亞瑟·克拉克並稱為科幻小說三巨頭。
  • 世界終於追趕上了科幻小說,但科幻小說已不在那裡
    在其生動表現力面前,科幻小說為世人所熟知的預言能力則變得黯然失色。假如事實的確如此,科幻小說理應被視為科幻世界的文學。那個快樂無比的時代尚未來臨(這是我寫於1975年的話),但這偉大的一天必將到來。那個快樂時代也許已經到來,但人們發現,正如那些科技天堂一樣,這是一個長了蟲的蘋果。
  • 只為科幻夢!盤點5大最該被改編成遊戲的科幻小說
    《時間機器》-H.G.威爾斯改編遊戲類型:第一人稱射擊或許大家不太熟悉這位作者,不過他可是大名鼎鼎的「科幻三巨頭」之一(其他兩位是凡爾納,阿西莫夫),而且如果你關注《生活大爆炸》的話,一定還記得Sheldon搬到家裡的那臺時光機。
  • 阿西莫夫:中譯本數量最多的外國作家?
    其中非小說類作品共269種,包括科學總論24種、數學7種、天文學68種、地球科學11種、化學和生物化學16種、物理學22種、生物學17種、科學隨筆集40種、科幻隨筆集2種、歷史19種、有關《聖經》的7種、文學10種、幽默與諷刺9種、自傳3卷、其他14種;小說類作品共201種,含科學幻想小說38部、探案小說2部、短篇科幻和短篇故事集33種、短篇奇幻故事集1種、短篇探案故事集9種,此外還主編科幻故事集118
  • 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定義人機關係
    1992年4月6日,「基地」系列、《我,機器人》的作者艾薩克阿西莫夫在美國紐約逝世。20年後再回望阿西莫夫,依然覺得其高不可及。他有著一連串的榮耀頭銜,細細數下來五分鐘也列舉不完,「科幻三巨頭之一」是最常見的,「生物化學博士」相對平凡一些,「門薩高智商協會副會長」聽上去要崎嶇許多。今天讓我們的思維開拓一些,來設想一下如果沒有阿西莫夫,我們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假如沒有阿西莫夫,就沒有機器人三定律假如沒有阿西莫夫,就沒有機械倫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