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電視劇又有新消息,這次的買家是蘋果。
根據 Deadline 報導,蘋果已經開始籌劃一部以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為藍本的原創電視劇。
2017 年 6 月,Skydance Television 從阿西莫夫版權管理者處拿到改編權,開始推進項目。到現在為止, David S. Goyer 和 Josh Friedman 已確定加入製作,他們一個是《蝙蝠俠:黑暗騎士》的編劇,一個是《終結者外傳》的製片人。
為了與 Netflix、亞馬遜等流媒體視頻網站競爭,蘋果確定投資這一項目,繼而將其放在自家的平臺上播出。
自《基地》單行本小說問世起,已經有不計其數的電影人希望對其進行改編。2008 年,索尼取得《基地》電影改編權,2009 年,《2012》導演羅蘭·艾默裡奇宣布擔任製片人。2014 年,華納和 HBO 就開始籌劃《基地》美劇。但由於該書獨特的敘事風格和相對複雜的故事,這些項目一直沒能成形。
《基地》是美國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創作的經典科幻小說。1942 年,他在《驚奇雜誌》編輯約翰·坎貝爾的啟發下,模仿《羅馬帝國衰亡史》創作 8 篇連載科幻小說。1950 年連載結束,前四篇短篇小說被收錄在單行本中,剩餘四篇中篇小說則集結成《基地與帝國》《第二基地》兩部作品,三本書統稱「基地三部曲」,由此成為最重要的現代科幻作品之一。
在「基地系列」中,阿西莫夫設想了一門名叫「心理史學」的學科,這種計算系統依賴於超大人類數據集,可推算事件的未來走向。書中人物數學家謝頓以此對人類歷史作出悲觀判斷,為了在漫長的黑暗時期保存人類火種,他們建立了兩座基地。書中的故事,就在這兩座基地中展開。
通過「心理史學」,《基地》建立了一種略帶宿命論的歷史觀,但也為人類社會的成形和發展提供了新的觀察角度。可以說,在這一系列鴻篇巨著作中,阿西莫夫在假想的極端環境裡對人類文明進行了第二次推演,同時討論了「社會控制」「個人主義」等問題。
1982 年,阿西莫夫又創作了「基地系列」的第四和第五部作品,在他去世後,傑格瑞·班福德等幾位作家還為之續寫前傳。儘管反響一般,但足以證明「基地系列」在科幻迷中的巨大影響。
1998 年,時代華納的子公司新線影業就曾計劃將《基地三部曲》改編成電影,但經歷多次轉賣後,2014 年由 HBO 得到作品版權。
《高堡奇人》海報
2015 年,亞馬遜將菲利普·迪克的經典科幻小說《高堡奇人》改編成電視劇,該劇前後播出兩季,首季獲得好評不斷,為當時正在探索自製劇業務的亞馬遜開了個好頭。到 2017 年,Hulu 又改編了瑪格麗特·愛特伍德的反烏託邦科幻小說《使女的故事》,一舉獲得當年兩項金球獎提名。
顯然,這些經典科幻作品的成功改編讓蘋果看到了希望。今年 3 月,蘋果的流媒體視頻中心決定投資 10 億美元用於新節目的開發,目前他們已經預定了《太空堡壘卡拉狄加》作者 Ron Moore 的新作,和史匹柏重啟《驚人故事》——都是科幻題材內容。
不過,這些投入還不足以使蘋果趕上Netflix 和亞馬遜的步伐。何況蘋果的這些原創內容目前還只能通過 Apple Music 進行預訂播放。
而流媒體間的原創內容競爭還在升溫:AMC 已經預定了一系列基於 Joe Hill 的恐怖小說改編的內容;亞馬遜正在開發科幻作家伊恩·班克斯的一系列作品,科幻迷們喜愛的《環形世界》《潰雪》也在他們的計劃之內。對,別忘了還有《三體》。
題圖來自:HBOwa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