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定義人機關係

2020-12-04 微特數字科技

1992年4月6日,「基地」系列、《我,機器人》的作者艾薩克阿西莫夫在美國紐約逝世。20年後再回望阿西莫夫,依然覺得其高不可及。他有著一連串的榮耀頭銜,細細數下來五分鐘也列舉不完,「科幻三巨頭之一」是最常見的,「生物化學博士」相對平凡一些,「門薩高智商協會副會長」聽上去要崎嶇許多。今天讓我們的思維開拓一些,來設想一下如果沒有阿西莫夫,我們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假如沒有阿西莫夫,就沒有機器人三定律

假如沒有阿西莫夫,就沒有機械倫理學。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眾所周知,它通過三定律的形式,從倫理上規定了對人類的保護。如果沒有阿西莫夫,就沒有機械倫理學的定義和發展,人們也不會意識到機器會反過來傷害人類。

讓我們來臆想一下,2014年,谷歌實驗室推出了商業應用的機器人駕駛員,機器人從此走入民用。2016年,機器人產業一舉超越網際網路產業,成為市值最大的高科技產業,其中又以安卓機器人公司為最大,由於智慧機器人可以自由用於軍事,私人軍用企業逐漸成為智慧機器人的最大客戶,黑水公司與安卓機器人合併,成立了新黑水公司。2017年,世界經濟崩潰,國家體系正式宣告破滅,機器人正式接管世界,黑客帝國到來。

假如沒有阿西莫夫,就沒有小說和電影《我,機器人》

2004年,科幻《我,機器人》公映,列北美年度票房第12,全球票房總計3億4723萬4916美元,主演威爾史密斯的事業進入第二高峰。

如果沒有阿西莫夫,威爾史密斯2004年只有一部電影作品——為動畫片《鯊魚幫》配音,成績平平。他也沒有接拍到《全民情敵》,事業從此走入下坡路,成為N個過氣明星之一。2008年,威爾史密斯與周潤發聯合主演《黃石的孩子》,該片成為中國年度票房冠軍。威爾史密斯成為首位在中國紮根的好萊塢明星。

假如沒有阿西莫夫,就沒有「星際旅行」系列的巨大成功

1979年公映的首部電影《星際旅行》(即《星際迷航》),阿西莫夫也擔任了顧問工作(未署名)。當然,精良的攝製班底保證了影片的質量;不過阿西莫夫的顧問角色也並非可有可無,他從科學嚴謹性和大眾傳播的角度,給出了非常有參考價值的意見。

如果沒有阿西莫夫的推動,《星際旅行》也許就是一部普通的怪力亂神電視劇,播了三年就告別電視熒幕,更別提那幾部影響深遠的電影版了。太空歌劇也就沒有波及全世界成為主流文化。到了上世紀70年代,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創意,也一定會毫無懸念地被20世紀福克斯拒絕。

傳記作者米歇爾·懷特評價:「阿西莫夫生前為世人留下了雙份禮物:首先,他留下了一批精彩紛呈的小說和扣人心弦的故事,這將使世代的讀者大飽眼福;其次,他的非小說類作品令讀者心中充滿了敬畏,驚嘆宇宙的不可思議。縱觀阿西莫夫一生,他並未找到治癒癌症的新方,也不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更沒有車輪底下勇救兒童的壯舉,但他是一流的知識傳播者,一個帶領其他人進人宏偉壯觀。給人以啟迪的人類知識迷宮的人,為此人們將永遠銘記他。」大家關於阿西莫夫還有什麼想說的,可以關注並留言給科技貓。

相關焦點

  • 機器人三定律
    第二定律:機器人必須服從人給予它的命令,當該命令與第一定律衝突時例外。      第三定律:機器人在不違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況下要儘可能保護自己的生存。      以上就是阿西莫夫提出的機器人三定律,而他創作出的許多機器人的故事也圍繞著這些定律展開。
  • 為什麼有了機器人三定律,AI依舊有可能毀滅人類?
    比如真人版鋼鐵俠埃隆馬斯克就表示很擔心,AI最終一定會消滅人類。那為啥會有這個擔心呢,不可能是突發奇想妄加評論吧,何況我們還有著名的機器人三定律。AI毀滅人類我們就先從機器人三定律聊起,這個定律最早是由著名的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提出的,作為科幻界的頂級大佬,劉慈欣都是自愧弗如
  • 機器人三大定律
    機器人應服從人的一切命令,但命令與第一定律相牴觸時例外; 第三定律 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的存在,但不得與第一、第二定律相牴觸。目前很多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的技術專家也認同這個準則,隨著技術的發展,三定律可能成為未來機器人的安全準則。 「機器人三定律」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人類不受傷害,但阿西莫夫在小說中也探討了在不違反三定律的前提下傷害人類的可能性。在現實中「三定律」成為機械倫理學的基礎,目前的機械製造業都遵循這三條定律。
  • 愚蠢的人類,阿西莫夫AI三定律也救不了你們
    不過幸運的是,我們還有「阿西莫夫三定律」。只要把這些定律作為標準寫入人工智慧的核心代碼程序就可以了,AI是不可能建立文明統治人類的!那麼,問題來了,所謂的阿西莫夫三定律在未來的世界構想上真的是非常必要,且牢不可破的嗎?
  • 電影《我,機器人》深度解析,機器人和人類的關係,誰對誰錯?
    《我,機器人》深度解析,機器人和人類的關係,誰對誰錯?《我,機器人》是由亞歷克斯 普羅亞斯指導的現代科幻電影,與其說是一部科幻片,個人感覺更準確一點說法應該是現代科幻恐怖片。而且人們也很放心這些鋼鐵夥伴,相信它們受到阿西莫夫機器人三大法則的限制,是不傷害人類的。機器人三大法則是:1、機器人不能主動傷害人類,也不能在人類受到傷害的時候置之不理。2、機器人必須完全服從人類的命令,只有當發出的命令可能會違背第一條定律的時候除外。3、機器人必須要知道保護自己,前提是保護的過程中不能違背第一和第二定律。
  • 科幻大師阿西莫夫的「十大預言」丨壹起讀書
    圖片來自網絡壹讀微信號:yiduiread阿西莫夫被全世界讀者譽為「神一樣的人」,其經典巨著——《阿西莫夫:銀河帝國•基地》於4月6日登陸中國,該書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好看的系列小說」,以最有趣迷人的故事形式,講述了人類未來2萬年的歷史。
  • 阿西莫夫「腦洞裝下整個銀河系」
    [摘要]阿西莫夫早在1950年發表的作品《我,機器人》中,已經深入探討了「機器人學三定律」,他用「機器人學三定律」,在歷史上第一次為機器人規定出了生存的法則,後來成為當代機器人學的基本法則。阿西莫夫在半個世紀前寫下的科幻小說中,有不少堪稱精準的預言,現在看看頗為有趣——預言之一:「機器人學三定律」 阿西莫夫早在1950年發表的作品《我,機器人》中,已經深入探討了「機器人學三定律」,他用「機器人學三定律」,在歷史上第一次為機器人規定出了生存的法則,後來這些法則最終成為當代機器人學的基本法則。
  • 馬斯克重新定義人機關係,黑科技會毀滅人類嗎?
    圖為埃隆馬斯克近期,據媒體報導,科技界出現「大地震」,鋼鐵俠馬斯克又一新計劃公開,腦機科技即將成為現實,對此有網友提問,馬斯克重新定義人機關係後,黑科技會毀滅人類嗎?有專家認為,不排除這種可能,如果機器可以控制人類大腦,那比核飛彈威脅還大。
  • 阿西莫夫機器人三定律或已過時?伯克利教授定義AI發展「新三原則」
    針對這一點,Russell教授提出了三個新原則,重新將人工智慧定義為「可證明對人類有益的人工智慧」(ProvablyBeneficial AI)。第一原則:利他主義(Altruism)。這個原則意味著,機器的唯一目標是最大化地實現人類的目標與價值。這一點與1942年艾薩克·阿西莫夫所定義的機器人三定律背道而馳。
  • 從機器人的故事看未來
    科幻世界雜誌社編輯部今年是「機器人」的英文「Robot」發明一百周年。一百年前的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爾·凱佩克在科幻劇本《羅素姆萬能機器人》中,將捷克語「Robota」(意為奴隸)派生為「Robot」,該劇預告了機器人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悲劇性影響,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被視作「機器人」一詞的起源。機器人等於奴隸嗎?
  • 天津雲哲智能學校機器人圖像識別身份證比對系統性能可靠-精準對應
    天津雲哲智能學校機器人圖像識別身份證比對系統性能可靠-精準對應雲棽哲智能科技公司是以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為核心,致力於商務/政務機器人應用,人工智慧應用,機構專業性機器人定製、智慧城市建設的企業。雲棽哲-商務/政務機器人領域的領先企業。
  • 福利|100年來,我們仍活在他的預言之下 | 阿西莫夫誕辰
    如果沒有阿西莫夫,就沒有AI熱機器人學三定律:第一法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袖手旁觀坐視人類受到傷害; 第二法則: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第三法則: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 阿西莫夫機器人三定律已過時?「新三定律」解決了這樣一個重大難題
    羅素認為,對人類偏好的不確定性、並需要向人類尋求指導,這兩點將保證AI系統對人類的安全。 在他最近出版的《人類兼容》(Human Compatible)一書中,羅素以三個「有益機器的原則」的形式闡述了他的觀點。這三個原則與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42年的「機器人三定律」相呼應,但都成熟許多。
  • 智慧機器人會給人類帶來什麼_智慧機器人對人類的影響
    打開APP 智慧機器人會給人類帶來什麼_智慧機器人對人類的影響 發表於 2017-12-22 17:03:15 有人對類似於索菲亞的機器人有強烈興趣,還有很多人對機器人感到恐慌人工智慧機器人會不會是人類社會的終結者?智慧機器人對人類會有什麼影響?
  • 新京報:影史中的機器人從哪來?
    通過工業造神,人類終於可以控制夢想,成為神,甚至凌駕於神之上。 因此,幾乎所有的機器人電影都帶有點宗教的味道,借人與機器人的關係討論神與人的關係——《復仇者聯盟:奧創紀元》中的奧創就是鋼鐵俠為保護世界創造出來的機器人,但具有了自我意識的奧創卻想要模仿上帝,準備清除人類,重新開創一個新世界。
  • 未來世界,當機器人面對歹徒攻擊無辜人群時,機器人會怎麼做?
    科幻電影中,機器人經常扮演二種角色,第一種:機器人戰士或機器人殺手,該機器人的功能就是幫助它的設計者屠殺人類,這種機器人代表著邪惡。,幫助設計者維護社會秩序,消滅罪犯,這種機器人代表著正義。為了避免機器人成為人類屠殺人類的武器,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提出了機器人三大定律: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也不能看到人類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第二定律.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但不能違背第一定律。第三定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的安全,但不能違背第一第二定律。
  • 首個獲得公民身份的機器人曾說要毀滅人類!
    就人工智慧機器人而言這個話題,已經被人類討論了幾十年之久,它究竟可不可以與人類並存,到底是不是人。就在近期的沙烏地阿拉伯一次的首都利雅會議上給出了一個超越我們想像的答案。就在前不久之前的一次「未來投資倡議」的會議上提出來關於「女性機器人索菲亞」一事,而索菲亞女士已經持有沙特公民的身份,它也像人類一樣,是一名持有身份證的人類公民了,這就代表著索菲亞女士是世界史上第一個持有公民身份並被公開宣稱的合法機器人類。想必大家都明白,給一名機器人的授予公民身份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它也是我們人類的一份子。
  • 《西部世界》第三季開播,機器人會比人類更有人性嗎?
    機器人並不是人類的奴隸人類在與智慧機器人的競賽中,無論在身體機能還是在智力上看起來都毫無優勢。機器人不會生老病死,而人類的肉身卻終有一天會歸於塵土。具有七情六慾的機器人對人類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真的能像它所許諾的那樣給整個人類都帶來福祉嗎?《西部世界》的創作者並非狂熱的技術樂觀主義者,而是對科技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應有著清醒的認識。
  • 阿西莫夫:中譯本數量最多的外國作家?
    它以非常淺顯的語言頗有深度地講述有機化學的故事,秩序井然地介紹了五花八門的有機化合物(汽油、酒、醋、維生素、糖類、香料、肥皂、油漆、塑料……)與人類的關係。這本小冊子使我國的讀者開闊了眼界,感受到了自身的文化閉塞,了解到科普作品居然可以寫得如此精彩。   再次,它提供了一些經典的段落,至今仍被視為科普寫作的範本。
  •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
    小行星5020、《阿西莫夫科幻小說》雜誌和兩項阿西莫夫獎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提出的「機器人學三定律」被稱為「現代機器人學的基石」。阿西莫夫一生著述眾多。1979年2月,阿西莫夫出版了第200部作品。1985年突破300部。到了1987年8月,已上升到394部。在阿西莫夫逝世前不久,他曾自述出版過467部著作,但研究他的作品的專家稱,他至少出版過480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