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機器人的故事看未來

2021-01-13 瀟湘晨報

科幻世界雜誌社編輯部

今年是「機器人」的英文「Robot」發明一百周年。一百年前的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爾·凱佩克在科幻劇本《羅素姆萬能機器人》中,將捷克語「Robota」(意為奴隸)派生為「Robot」,該劇預告了機器人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悲劇性影響,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被視作「機器人」一詞的起源。

機器人等於奴隸嗎?

機器人等於奴隸嗎?這似乎是科幻小說的永恆主題。從阿西莫夫《我,機器人》到劉宇昆的《天堂戰爭》,以及科幻世界雜誌近幾年出版的《副本》《陶偶》《量子竊賊》《時砂之王》《廢園天使》等科幻作品,都對這個主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上世紀40年代,阿西莫夫在其短篇作品《轉圈圈》中提出了著名的機器人三定律,為後世的機器人思想帶來了深遠的影響,被稱作「現代機器人學的基石」。他的三定律規定如下: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個體,或者目睹人類個體將遭受危險而袖手不管。第二定律:機器人必須服從人給予它的命令,當該命令與第一定律衝突時例外。第三定律:機器人在不違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況下要儘可能保護自己的生存。通過以上定律,阿西莫夫得出了自己的結論:是的,機器人是人類的奴隸。

在阿西莫夫的時代,這是最符合世人理念的答案。於是,相當長的時間裡,阿西莫夫的三條定律都被當作機器人相關的準則。但隨著時代變化,人們開始研究其中存在的漏洞,乃至於如果有機器人因某些原因不再遵守這三定律,那麼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它們會反過來試圖毀滅人類嗎?電影《終結者》或許就是這類思想給出的可能答案之一。

機器人會無限接近於人嗎?

近年來,人工智慧題材的科幻作品已經開拓出與以往不同的走向。它們不再是冷冰冰的會思考的機器,而是具備人性的人類翻版。電影《機器人總動員》《我,機器人》都是以此為中心,創作出的有溫度的作品。

美國作家伊恩·特裡吉利斯的《鍊金術戰爭》系列亦是如此。這部作品深入探討了一個主題:人工智慧發展到極限,一定會無限接近於人。到最後,我們一定會把它們做成我們自己的樣子。它們,也一定會變成我們的樣子。

一個機器人,在一個複雜的架空世界中努力尋找和平與愛,它不願永遠臣服於人類,僅僅作為一個工具。它在自由意志的引導下奮力反抗,一臺冰冷的機器似乎在萬千冷漠世界中尋找僅有的一點人性光輝。就如特裡吉利斯自己所說:它們或許就是人類的一面鏡子。

《鍊金術戰爭》設定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代。「海上馬車夫」荷蘭是那個世界的霸主——這是歷史事實。作家加入了自己的創造:荷蘭人戰無不勝的關鍵,在於他們擁有機械人。由此,作家一舉將真實歷史變化為另類歷史,綻放出想像的奇異光華。(機械人,而非機器人。作者以此強調它們不同於讀者習見習聞的機器人。它也是該系列第一部的書名。)

這是充滿科學思維和冒險精神的黃金年代。但書中的人們被自己的成就衝昏了頭。在他們眼中,機械人就是鋼鐵澆鑄出來的奴隸,與機器無異。他們造出了能與自己平起平坐的智慧個體,卻對此視而不見。這群人註定成為最大的輸家。作品的第二部名為《崛起》,講的正是機械人對人類的傲慢和逃避做出反抗,逼迫人類正視他們的造物。

但人類也並非全然視而不見。少數人意識到了一點:機械人並非全然恭順,馴服的表面行為之下,潛藏著一顆「反心」。

荷蘭以機械人為利器,被它威脅的敵國幾乎沒有逃脫覆亡命運的可能。它們唯一的生存希望,就是機械人發展出自主意識,不再充當荷蘭人的工具。經過一次又一次挫敗,在絕境中反覆實驗後,敵國解開了機械人智慧來源的秘密,荷蘭帝國也因此走上了滅亡之路。

不管你有多強大,一旦自滿,固步自封,就會被積極思考、保持敏銳的對手打敗。在作品中,被打敗的是荷蘭帝國。放在我們每個人身上,當然是同樣的道理。

人類會被機器人打敗嗎?

這個道理,也適用於我們個體的集合:人類。如果人類滿足於現狀,止步不前,總有一天,會被對手擊敗。這個對手,可能是大自然,可能是外星人,也可能是機器人。

圍棋比賽中大敗人類棋手的AlphaGo,大家管它叫阿法狗,把它當成寵物似的小玩意兒。但說不定哪一天,它給咱們來一句「阿法不是狗!機器人不為奴!」——冷汗啊。《鍊金術戰爭》現實版。這可能嗎?機器人會發展出自由意志嗎?在今天,以及可見的未來,這只是科幻作家的想像。但想像常會變成現實。比如現代科幻的奠基者之一,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其想像簡直是未來科技的預告:《海底兩萬裡》中的潛水艇、《徵服者羅比爾》的海陸空三用船、《從地球到月球》的登月飛船,等等。

與凡爾納不同,生於現代的伊恩·特裡吉利斯將他的故事設定在過去。但書中戰爭型機械人、僕從型機械人、擰頸衛士等令人生畏的角色,離我們的現實只差一步。

可怕,太可怕了。所以,咱們不要開發機器人了,不要任何科技玩意兒。唉,這樣理解是不對的。我們在上文說道,不能自滿自大,固步自封。怎麼,讀了文章,來了個大步後退。不要科技,大家退回原始社會,不,乾脆退回樹上!一是不可能。二是沒志氣。

人類如何與高智能AI和平共處?

人類從茹毛飲血發展到今天,靠的就是上進、求索。掐掉這股勁頭無異於自我閹割。人工智慧既是科技前沿,又是對人類自身的深層次探索。既然無法回頭,那就努力向前吧。我們的社會早晚會迎來革命性改變,擁抱變化,是未來唯一的出路。人類應該有這個志氣。

其實,革命性的進步已經悄然發生。現在的機器人無論從設計、功能,乃至其治理方面都得到了極大提高。新冠肺炎疫情發爆發以來,新加坡的大狗機器人「BIGDOG」在各大媒體亮相。雖然它們並不會傷害人類,但不戴口罩上街的人撞上它們,也會嚇得拔腿就跑,並記住出門戴口罩防身。

這樣的成果,得益於人工智慧高速發展。在我國,發展人工智慧已上升到國家戰略,青少年人工智慧教育也成為了教育領域的新興優勢學科。今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多所高校新增了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相關專業。新一代進入科學領域的年輕人,會將AI智能水平推向新的高度。同時,他們也將直面無數科幻小說家不斷探討的問題:人類該如何與高智能AI和平共處?

作為科幻科普工作者,我們希望藉由科幻小說這樣一個載體,讓更多青少年喜歡科幻,熱愛科學,在我國未來的科技發展中盡一分力,發光發熱,以科學之實創未來之輝煌。

【來源:成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LOL蒸汽機器人背景故事 LOL機器人背景故事
    導 讀 LOL蒸汽機器人布裡茨背景故事:每一位英雄都有他的強大之處,也有他背後的故事,沒有故事的人怎麼能成為「英雄」呢?
  • 從電影看未來 機器人真的會毀滅人類?
    我們印象最深的肯定都是施瓦星格所飾演的終結者,在人類與天網戰爭中所產生的各種故事。那麼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吐槽下,我們現實中科技可以達到的機器人與終結者系列中的機器人的差距。T-3000測試讓人類成為百堅不摧的機器人,但也有許多實驗者因此死亡,只有約翰康納倖存下來,還成為主角群最可怕的敵人。在T5中介紹了是天網在裡斯傳送的一瞬將,將康納變成了T-3000型號稱未來人類的進化方向的機器人,幾乎無敵的存在,可以自動分解成顆粒並且組合在一起。
  • 未來人類科技發達,製造除了有人類情感的機器人小孩,看哭很多人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人工智慧,這是一部人類機器獲得人類情感的故事,雖然是虛構的故事,但是也表達了人們對未來的幻想,故事發生在未來世界,科技不斷的在發展,但是因為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很多沿海城市被淹沒,導致人類社會資源匱乏,為了減少人口以持續經濟發展,法律規定每家每戶生孩子都要經過嚴格的法律程序
  • 「機器人學奠基人」最喜歡的機器人故事是哪篇?
    科幻作品中最主要有兩大系列:「基地」系列和「機器人」系列。在《阿西莫夫:機器人短篇全集》裡,收錄了關於機器人的三十一篇故事。阿西莫夫創立了「機器人學三大法則」和「機器人學」,為機器人建立了一套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又根據這套法則構思出一系列推理性和邏輯性極強的精彩故事。《阿西莫夫:機器人短篇全集》裡的壓軸之作,叫《雙百人》。
  • 機器人愛上人類《未來機器城》受到好萊塢尊重,國漫的一個巔峰
    有沒有想過我們的未來將是怎麼樣的,隨著現代的發展,很有可能未來是一個充滿機器人的社會。 曾經有一期《奇葩說》就是在講機器人的論題,說如果有一天機器人愛上人類,你會同意麼。會產生這種感情麼,會得到祝福麼。《未來機器城》就是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 「獵鷹」未來世界變身機器人,「末日激戰」一觸即發
    在漫威宇宙第一階段的最後,「獵鷹」接過了「美國隊長」的重任,在行動尚未開始前,安東尼·麥凱線穿越到了未來世界,在新片《末日激戰》(又名《導線之外》)中化身機器人軍官,阻止一個威力強的裝置毀滅世界。Netflix科幻片《末日激戰》由米凱爾·哈弗斯特羅姆導演,安東尼·麥凱、戴姆森·伊德瑞斯、恩佐·科倫蒂、艾米麗·比查姆等主演,講述了一段講述未來世界機器人戰士和生化人戰士的故事,1月15日上線。
  • 動畫《未來機器城》定檔 "機器人7723"被贊"中國版大白"
    原標題:「機器人7723」被贊 「中國版大白」   今年暑假,動畫電影在數量上不及往年,近日動畫電影《未來機器城》宣布定檔8月17日,為廝殺激烈的暑期檔匯入一股清新暖流。
  • 看準巡檢機器人的百億空白市場,京華未來要在機房裡「搞事情」
    但除了變電站、高壓線路等國家電網應用場景,巡檢機器人是否還有其他想像應用空間呢?北京京華未來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答案是肯定的。   京華未來成立於2016年3月,是一家工業服務機器人研發、生產初創公司。雖然公司現在的團隊規模僅有10人左右,但是其核心成員在國家電網、鐵總、中石油等國家政府企業有數年或數十年的工作和項目經驗。
  • 邱文炫 「拼裝」 與機器人的故事
    「2020年參加機器人比賽的次數減少了,今年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參加比賽和學習更高級的機器人技術。」邁入2021年,當問及有何計劃時,榮獲2020年「廣東省優秀少先隊員」稱號的邱文炫同學這樣說道。邱文炫是華南師範大學附屬惠陽學校初二(1)班的班長,鑽研機器人拼裝與編程是他在學習以外最大的興趣和愛好。他與機器人的故事,要從小學四年級說起。當時,邱文炫初次接觸機器人拼裝與編程,「輸入編程指令後,看到機器人小車動了起來,非常有成就感。」邱文炫說,第一次的成功,令他對機器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工博會上看國產機器人
    在2018年的工博會上,機器人無疑是一大亮點,很多的機器人企業來參見了展覽,國產機器人品牌越來越多。2017年工博會上,了解到一家比較新的機器人企業,達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機器人展出了協作機器人。而2018年,主要關注達野的機器人的使用情況。
  • 鐵臂阿童木,小機器人給你帶來的故事,你知道嗎?
    各位朋友們,你們好啊,不知不覺已經來到了中午,時間就是這麼奇妙,當它消逝的時候,你不會有任何感覺,那寫這篇文章的時間已經告訴你了,只是不知道你看的時候又是哪一天的哪個時間段呢?這句話說的好像很神秘的樣子,但是當你細細想來,真的會給你一種非常神奇的感覺。
  • 三部片子告訴你機器人動畫並不只是給小孩看的
    一提到「日本機器人動畫」,就總受到別人輕蔑的嘲笑:「你看動畫無所謂,可怎麼看這麼幼稚的定西」,仿佛機器人動畫就是給小學生看來增加想像力的東西似的。可你知道嗎,機器人動畫並沒有那麼簡單,它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你的生活,這可是小孩子所理解不了的。本文例舉三部動畫跟大家闡述下日本機器人動畫的另一面,或許你應該再看一遍了。
  • 淺談公共服務機器人未來行業的發展趨勢
    公共服務機器人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由於受到國內政策及經濟的影響,使得工業機器人相關產業迎來了一波熱浪。服務機器人在我國市場領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近年來隨著各個場所都能見到服務機器人的身影,特別是在一些商場、銀行、政務大廳等管理領域應用較為廣泛。下面國辰機器人就跟大家一起來聊一聊公共服務機器人在未來行業中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1、什麼是公共服務機器人?
  • 機器人博士的「她故事」
    工作中的李偉 (受訪者供圖)機器人餐廳疫情發生後,「500強」佛企碧桂園捐出煲仔飯機器人馳援戰「疫」一線成為佳話。值得關注的是,在碧桂園餐飲機器人研發團隊中,就有一位「鋼鐵女俠」,在柔與剛的狀態之間切換自如。
  • 未來機器人數量或超手機 人均配三五個服務機器人
    任玉桐機器人被譽為「製造業皇冠頂上的明珠」,未來的應用場景十分廣泛。廣東機器人產業雖然發展稍晚,但後來居上,呈現出非常不錯的行業發展態勢。 近日,在「新基建·新機遇·新活力·新一代信息技術助力數字經濟發展高峰論壇」上,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專訪了廣東省機器人協會執行會長任玉桐。
  • 人類未來:性愛機器人是美女還是野獸
    美國紐約女記者埃米莉·維特(Emily Witt)在其《未來性愛》(Sex Future)一書中對有關問題進行了探索。"但是《未來性愛》作者維特則認為,人們根本不需要性愛機器人。維特說,我們都需要一個真正的男人(或是女人)。
  • 人類未來:性愛機器人是美女還是野獸
    那些栩栩如生,能說會動的性愛娃娃/性愛機器人(sexbots, or sex robots)已經成為一些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網絡約會、性愛娃娃、虛擬實境、高潮冥想、三人同行?只要你能想得到,一切皆有可能。人們不禁要問,未來的性與愛將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前景,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 未來已來,你的崗位會被「機器人」取代嗎?
    故整體來看,人工智慧在北美洲、亞洲、歐洲發展更為迅猛,未來該地區也將是人工智慧的主導地區。全球正在興起智能化科技革命,這是人類歷史上自蒸汽機、電氣化、信息化之後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它推動人類社會從資訊時代邁向智能時代。人工智慧是開啟未來智能世界的密鑰,是未來科技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 英雄聯盟之機器人誕生的故事
    爸爸你快過來看,它能睜開眼睛了!!」小女孩兒激動地在房間裡跳了起來,小辮子在空中歡快的飛舞著。那是他第一次見到人類,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人類的喜悅,這令他很震驚,雖然他並不知道這份震驚到底從何而來,因為沒有東西能給他做對比,他對自己之前的生活一概不知,自己到底從何而來,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麼。
  • 看見未來,走向未來 青島「二次創業」加碼機器人產業
    參會的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CMIF)、國際機器人聯合會 (IFR),美國、日本、韓國、德國、俄羅斯等地的機器人龍頭行業協會,以及相關企業、投資人,深耕機器人行業多年,自然明白青島的優勢。一系列產業、投資互動也以大會為平臺開始了對接。  「青島願意在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中與大家共同探索實踐,讓我們一起在青島看見未來,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