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三定律

2021-02-13 愛上幻想的科學

      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個體,或者目睹人類個體將遭受危險而袖手不管。

      第二定律:機器人必須服從人給予它的命令,當該命令與第一定律衝突時例外。

      第三定律:機器人在不違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況下要儘可能保護自己的生存。

      以上就是阿西莫夫提出的機器人三定律,而他創作出的許多機器人的故事也圍繞著這些定律展開。

      我們先看第一條定律,這個很容易理解,就是為了防止機器人太厲害了從而把人類給幹掉。有兩個很有趣的故事,其中一個是當一個小女孩快要被一輛大卡車撞到的時候,旁邊的人類都來不及去搶救,這時候,一個機器人在第一個定律的影響下,秒救小女孩;另一個故事是,一個機器人能猜透人類的心情,為了不在感情上傷害人類,他用謊言去欺騙人類,比如騙一個女子說她喜歡的男子也是喜歡她,騙一個員工說他老闆辭職後會讓他當老闆,不過,最後謊言被戳穿後機器人短路了。

      第二定律也很好理解,他就是為了防止人類利用機器人去殺人,但卻又想讓機器人服從所有命令。

      第三定律是為了讓機器人自己的壽命儘量長些,畢竟,維修估計不便宜。這裡也有一個有趣的故事,說是有一個機器人被命令去一個危險的地方採礦,結果它卻一直在礦的周邊轉圈。因為它要服從第二定律聽命令,但因為對它本身也有危險,所以第三定律會阻止它前往礦區,所以就只能在周邊轉圈了。最後破局的是第一定律,主人告訴它,不採到礦人要死。

      雖然這是科幻小說中定義的,但感覺還是很有現實意義,畢竟,現在的科學進步那麼快,智慧機器人離我們已經越來越近,不知道開發他們的工程師們有沒有加上這三條定律?

相關焦點

  • 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定義人機關係
    1992年4月6日,「基地」系列、《我,機器人》的作者艾薩克阿西莫夫在美國紐約逝世。20年後再回望阿西莫夫,依然覺得其高不可及。假如沒有阿西莫夫,就沒有機器人三定律假如沒有阿西莫夫,就沒有機械倫理學。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眾所周知,它通過三定律的形式,從倫理上規定了對人類的保護。如果沒有阿西莫夫,就沒有機械倫理學的定義和發展,人們也不會意識到機器會反過來傷害人類。
  • 為什麼有了機器人三定律,AI依舊有可能毀滅人類?
    那為啥會有這個擔心呢,不可能是突發奇想妄加評論吧,何況我們還有著名的機器人三定律。AI毀滅人類我們就先從機器人三定律聊起,這個定律最早是由著名的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提出的,作為科幻界的頂級大佬,劉慈欣都是自愧弗如
  • 阿西莫夫機器人三定律已過時?「新三定律」解決了這樣一個重大難題
    將目標交給自由發展的「自主」機器人將變得越來越危險,因為隨著它們變得更加智能,機器人將「無情地」追求獎勵的最大化,並試圖阻止我們關閉它們。這三個原則與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42年的「機器人三定律」相呼應,但都成熟許多。羅素的版本是: 機器的唯一目標是最大限度地實現人類的偏好。 機器最初不確定這些是什麼。 關於人類偏好的信息的最終來源是人類的行為。
  • 機器人三大定律
    「機器人三定律」在他於1942年發表的作品《Runaround》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並且成為他的很多小說,包含基地系列小說中機器人的行為準則和故事發展的線索。機器人被設計為遵守這些準則,違反準則會導致機器人受到不可恢復的心理損壞。但是在某些場合,這樣的損壞是不可避免的。
  • 牛頓力學三定律
    前言 牛頓三定律,這屬於老朋友中的老朋友,從初中開始就與我們「形影不離」,儘管我們好像有時並不太喜歡它。牛頓,一輩子都很努力,他不太喜歡發表論文,主要的科學成就幾乎都是以著作的形式呈現,歸結起來有以下4個方面:(1) 函數的無窮級數表示與二項式定理;(2) 開創了微積分(儘管與萊布尼茲爭了一輩子);(3) 牛頓三定律與萬有壓力定律;(4) 在光學上的研究。
  • 阿西莫夫機器人三定律或已過時?伯克利教授定義AI發展「新三原則」
    過去,人們假設機器人對目標具有完備的知識。而實際上,AI對目標往往僅具有不完善的知識或只擁有部分知識。因此,由於對整個人工智慧定義的目標偏差,人們往往不知道我們對AI的指令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這種未知,使很多人對人工智慧產生了各種負面或悲觀的預測。因此,Russell教授認為,當前AI發展最關鍵的問題,是需要調整AI研究的重點方向,以便將來我們不會面臨這種風險。
  • 克拉克三定律
    另外一位科幻作家,《銀河系漫遊指南》的作者道格拉斯·亞當斯,在《懷疑的鮭魚》中也提出過一個科技三定律:定律一:當你出生時曾經有的任何科技是平凡的,都是天下本來秩序的一部分;定律二:當你15到35歲之間誕生的任何科技都是新穎的,是令人振奮能改變天下的革命性產物,你能夠在其中尋找到本身的事業;定律三:當你
  • 天津雲哲智能學校機器人圖像識別身份證比對系統性能可靠-精準對應
    天津雲哲智能學校機器人圖像識別身份證比對系統性能可靠-精準對應雲棽哲智能科技公司是以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為核心,致力於商務/政務機器人應用,人工智慧應用,機構專業性機器人定製、智慧城市建設的企業。雲棽哲-商務/政務機器人領域的領先企業。
  • 《上帝有時擲骰子:信息量子熱力學三定律的發現》
    至此,偉大的熱力學三定律全部誕生!那麼,熱力學三定律具體內容是什麼呢?下面我們再具體重新表述一下。經典熱力學第一定律,又叫能量轉化和守恆定律。能量既不能憑空產生,又不能憑空消失,能量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在能量轉化或者轉移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經典熱力學第二定律,又叫熵增定律。
  • 從機器人的故事看未來
    科幻世界雜誌社編輯部今年是「機器人」的英文「Robot」發明一百周年。一百年前的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爾·凱佩克在科幻劇本《羅素姆萬能機器人》中,將捷克語「Robota」(意為奴隸)派生為「Robot」,該劇預告了機器人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悲劇性影響,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被視作「機器人」一詞的起源。機器人等於奴隸嗎?
  • 剛普拉深埋東京灣 機器人奮戰無人區
    如今面臨興邦級災難,不僅撈不出什麼東西還要向各處求援,曾經以機器人技術自豪,但在最前線,在連50死士也無法靠近的地方,卻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國外機器人。 這些機器人大多數來自美國公司,iRobot公司就是其中之一。iRobot專門向美國國防部提供各類特種機器人用於戰爭和日常使用,這家公司有一個聲名在外的創始人——機器人三定律締造者阿西莫夫。
  • 從牛頓三定律中發現了成功定律,網友:腦洞真大
    導語:從牛頓三定律中發現了成功定律,網友:腦洞真大。作為一名博士生我每天需要學習許多知識,生活中也經常突發奇想。在行走在圖書館的路上的時候,突然靈光一現我發現了牛頓三定律裡的成功定律。從牛頓三定律中發現了成功定律,其實成功定律與科學規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作者筆名:希望多。歡迎大家進行評論,你的評論會鼓勵我進行創作的。
  • 福島搶險:剛普拉深埋東京灣 機器人奮戰無人區
    如今面臨興邦級災難,不僅撈不出什麼東西還要向各處求援,曾經以機器人技術自豪,但在最前線,在連50死士也無法靠近的地方,卻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國外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大多數來自美國公司,iRobot公司就是其中之一。iRobot專門向美國國防部提供各類特種機器人用於戰爭和日常使用,這家公司有一個聲名在外的創始人——機器人三定律締造者阿西莫夫。
  • 新京報:影史中的機器人從哪來?
    近來幾部熱門電影都出現了機器人/人工智慧的形象:《超能陸戰隊》中的私人健康助理大白(圖1)、《超能查派》中被黑幫「撫養大」的查派(圖2),《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中的大反派奧創(包括其無數機器人分身,圖3),還有一部小成本科幻片《機械姬》中讓人分不清到底是人還是機器人的伊娃(圖4)。
  • 由「機器人」到「人機器」人工智慧發展史
    220世紀50年代中期:人工智慧學誕生■人工智慧學科誕生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    ◆1942年美國科幻巨匠阿西莫夫提出「機器人三定律」    要說人工智慧機器人,那不提阿西莫夫,他提出「機器人三定律」,後來成為學術界默認的研發原則。
  • 「名家專欄」人工智慧與人形機器人
    雖然在維基百科關於robotics這一詞條中的確有人工智慧的敘述,但是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的真正連結是21世紀後的事;應用狹義人工智慧的技術於機器人,更是最近幾年的事。像是商業應用最成熟的生產製造機器人與執行危險任務的機器人-如拆彈機器人,過去人工智慧的成份相當稀薄。
  • 電影道具機器人Robby拍出537.5萬美元天價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1956年的科幻電影《禁忌星球》(The Forbidden Planet)中的機器人Robby近日被成功拍出
  • 8'差異引起的革新  ——克卜勒與克卜勒三定律
    由於他總結的關於行星運動的三定律,才突破了行星軌道是圓形的思想約束,才有天體力學和動力學的飛躍。在哥白尼和伽利略之後,日心說雖然逐漸為人們接受。不過不論是地心說還是日心說,都認為行星都是沿著圓形軌道運行,或是沿著若干圓形軌道(本輪、均輪)作複合運動的。由於觀察的精密,這種基於行星做圓運動的理論結果與觀察數據之間的誤差越來越大,於是這種複合的圓便愈多。
  • 智能鑄造機器人應用_鑄造管理軟體 - CSDN
    2.1 機器人三定律Robots)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機器人三定律」(Three Laws ofRobotics)。雖然,「機器人三定律」只是一個文學概念,並不是一個嚴密科學的定律,內部各法則之間也有對抗性,現實中在人工智慧安全研究和機器人倫理學領域的很多專家並不認可它,沒有人將它作為指導方案。甚至,即便在阿西莫夫自己的科幻小說裡它也會出問題。
  • 大腦網絡的朋友圈三定律
    我們用最快速最精準的的觀測手段,發現這個腦網絡的朋友圈遵循簡單的三定律。圖1人腦網絡圖譜110年:從細胞形態到連接模式今年是德國解剖學家Korbinian Brodmann繪製人腦分區圖110周年(Brodmann 1909)。他大筆一揮,根據大腦皮層神經細胞形狀的異同,將大腦皮層劃分成52個腦區,從此這「3張A4紙」有了坐標,並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