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克三定律

2021-01-19 北大縱橫


來源 | 大腦早操(gh_d00b1f7aa854)文 | 老喻在加克拉克基本定律(英語:Clarke's three laws)是英國著名科幻作家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積累有關科學文化方面的經驗提出的:定律一:如果一個年高德劭的傑出科學家說,某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他幾乎就是正確的;但如果他說,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那他很可能是錯誤的;定律二:要發現某件事情是否可能的界限,唯一的途徑是跨越這個界限,從可能跑到不可能中去;定律三:在任何一項足夠先進的技術和魔法之間,我們無法做出區分。新科學真理的勝利通常不是靠著讓反對者信服和領悟;而是反對者終於都死了,熟悉這真理的新一代成長了起來。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不僅是物理學界,就是整個科學和哲學界都認為,一切自然過程都是連續的。數學家、哲學家萊布尼茲(G. W. F. von Leibniz, 1646- 1716) 曾經說道:「自然界不會突變。如果要對此提出疑問,那麼世界將會出現許多間隙,這就迫使我們去乞求神靈來解釋自然現象了。間斷性同科學格格不入。」

以上信條使普朗克惶惑。他對兒子說,自己的發現「要麼是荒誕無稽的,要麼也許是牛頓以來物理學最偉大的。」

然而,普朗克自己也會成為「老科學家」。後來,他拒絕接受由玻爾、維爾納·海森堡和泡利在20世紀20年代末提出的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詮釋。同樣反對哥本哈根詮釋的還有薛丁格和馬克斯·馮·勞厄,愛因斯坦此時也成為了保守派。科學不能解決大自然的最終奧秘。那是因為,歸根到底,我們自己就是我們不斷試圖解決的奧秘的一部分。物理學世界的圖像離感知世界的距離正在日益增加,這無非是意味著我們逐漸接近真實世界。科學已經不再是大眾視野的中心地帶,代之以商業化的科技。
用「克拉克定律一」來討論比特幣和特斯拉,倒是很有趣的話題。
即使整個汽車行業的利潤都給特斯拉,似乎也難以支撐起這一市值。當然,故事的終點是自動駕駛,人工智慧,以及由此構建的叫車網絡。特斯拉的股價先不討論,但是對於做空者而言,也許應該再看一下克拉克定律二:要發現某件事情是否可能的界限,唯一的途徑是跨越這個界限,從可能跑到不可能中去。

不看好一家公司,和做空一家公司,真的是兩回事。

這裡面的數學解釋,有機會我試著畫一下,簡單用語言表述,就是: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裡,我們的某個認知,也許的確有較大概率優勢。
但是,對比起無知,我們的這點已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單一在這一點上的優勢,並不能保護我們的賭注。更何況,因為人類社會的「謬誤性」傳統,人們對想像力的渴望,資本市場對于堅硬的泡沫的依賴,下注與回報的不對稱性,時間的鬼魅作用,都令「做空」變得非常危險。不過,我對「獨眼俠」一直很欣賞,看他這次表現如何。另外一位科幻作家,《銀河系漫遊指南》的作者道格拉斯·亞當斯,在《懷疑的鮭魚》中也提出過一個科技三定律:定律一:當你出生時曾經有的任何科技是平凡的,都是天下本來秩序的一部分;定律二:當你15到35歲之間誕生的任何科技都是新穎的,是令人振奮能改變天下的革命性產物,你能夠在其中尋找到本身的事業;定律三:當你35歲以後誕生的任何科技,都是不遵守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的。這就更狠了,把對老科學家的嘲諷,直接擴大到35歲以上的「老人家」。
不過別緊張啊,連扎克伯格都36歲了,馬斯克馬上50啦。2005年,騰訊負責國際業務的人建議馬化騰投資當時剛剛出現的YouTube,但最終被馬化騰以「看不懂」拒絕。再後來,馬化騰看Snapchat的人,還是看不懂:「美國閱後即焚Snapchat非常火,我們自己用起來覺得沒什麼意思,但發現12-18歲的女生特別喜歡玩。」由此一來,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不可理喻」的共享單車吸引了那麼多大佬,燒了那麼多錢,大家越看不懂,越害怕錯過。
克拉克三定律和亞當斯三定律,核心都是說,一個人一直要像孩子那樣保持好奇心,像年輕人一樣相信不可能,一輩子都在不斷n次發育,終身成長。這方面李嘉誠真的很厲害,他對比特幣很好奇,但投資上又比較保守,只在2014年買了一個多億港幣的比特幣,重在參與。李嘉誠投了Facebook、Skype、Siri,還有今年大熱的ZOOM。他還在很早的時候投了搞出阿爾法狗的DeepMind。有一次,DeepMind公司的兩個創辦人來到香港為李嘉誠上了一堂關於人工智慧的課。老人家聽課很激動,89歲的他數度興奮地像小學生那樣站起來。最後,用克拉克在《2001太空漫遊》裡的一句話收尾:

相關焦點

  • 世界科幻三巨頭之一,阿瑟·克拉克的經典語錄
    《克拉克三定律》(新的科學真理並不是靠說服反對者、糾正他們的思維而獲得勝利的;而是因為反對者們最後都不在人世了,而新一代成長起來的人都熟悉新真理的結果。)三,今天,每一個活著的人的身後,都立著30個鬼魂—30:1,正是死去的人和活人的比例。開天闢地以來,在地球上活過的人大約總共一兆。
  • 牛頓力學三定律
    前言 牛頓三定律,這屬於老朋友中的老朋友,從初中開始就與我們「形影不離」,儘管我們好像有時並不太喜歡它。牛頓,一輩子都很努力,他不太喜歡發表論文,主要的科學成就幾乎都是以著作的形式呈現,歸結起來有以下4個方面:(1) 函數的無窮級數表示與二項式定理;(2) 開創了微積分(儘管與萊布尼茲爭了一輩子);(3) 牛頓三定律與萬有壓力定律;(4) 在光學上的研究。
  • 《上帝有時擲骰子:信息量子熱力學三定律的發現》
    至此,偉大的熱力學三定律全部誕生!那麼,熱力學三定律具體內容是什麼呢?下面我們再具體重新表述一下。經典熱力學第一定律,又叫能量轉化和守恆定律。能量既不能憑空產生,又不能憑空消失,能量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在能量轉化或者轉移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經典熱力學第二定律,又叫熵增定律。
  • 《演化之旅》:攝影家克拉克記錄演化視覺盛宴|羅伯特·克拉克|演化...
    著名攝影家羅伯特 •克拉克新書《演化之旅》近日出版發行,作者甄選19家權威機構的標本,囊括大英博物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邱園、皇家植物園等全球知名博物館和動植物園罕見藏品。羅伯特 •克拉克以攝影充分展現各類生物的細節和強烈的藝術之美,同時有多位生物領域科學家、研究人員、博物館工作人員共同協助,力求知識翔實與精確。內容簡介從億萬年前的化石記錄,到窗前翩飛的絢麗蝴蝶,演化的證據無處不在。
  • 機器人三定律
    以上就是阿西莫夫提出的機器人三定律,而他創作出的許多機器人的故事也圍繞著這些定律展開。      我們先看第一條定律,這個很容易理解,就是為了防止機器人太厲害了從而把人類給幹掉。
  • 科幻史話11 一代大師:阿瑟.克拉克
    阿瑟.査爾斯.克拉克是最著名的英國科幻小說家。1917年12月16日生於美國。克拉克與海因萊因、阿西莫夫並稱為「世界科幻三巨頭」。1953年,克拉克出版了中長篇作品《童年的終結》。1973年的長篇科幻《與拉瑪相會》是克拉克十分重要的一部作品,它描寫了一艘外星探測器「拉瑪」突然來到太陽系,人類對其進行探測,發現其中沒有任何智慧生物,但種種跡象又暗示了智慧生物的存在。最後,在人類對「拉瑪」依然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拉瑪」飛向了麥哲倫星雲。克拉克最感興趣的話題是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
  • 為什麼有了機器人三定律,AI依舊有可能毀滅人類?
    那為啥會有這個擔心呢,不可能是突發奇想妄加評論吧,何況我們還有著名的機器人三定律。AI毀滅人類我們就先從機器人三定律聊起,這個定律最早是由著名的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提出的,作為科幻界的頂級大佬,劉慈欣都是自愧弗如
  • 阿瑟.克拉克,神一般的太空預言家
    阿瑟.克拉克(1917-2008),英文名Arthur C Clarke’s:我們來看看在他的創造性的作品中,目前已經實現的十二大預言:1、1945年6月(注意這個時間),也就是二戰即將結束時,阿瑟.克拉克就以論文的形式提出通過地球同步衛星實現全球通信的設想,並詳細闡述了衛星通信的可行性。說明別人打仗就是打仗,克拉克則在戰爭中思考,而且思考的是未來。
  • 科幻三巨頭 之 阿瑟·克拉克(Arthur C.Clarke)
    阿瑟·克拉克(Arthur C.Clarke,1917-)是英國著名科幻作家,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科學家,以及國際通訊衛星的奠基人。  克拉克1917年生於英格蘭西部的一個小城鎮,1941年進入部隊服役,從事與雷達有關的技術工作。
  • 「菲」一般旅行 克拉克誤闖美式小鎮
    菲律賓是很熟悉了,馬尼拉、宿霧等可謂揚名海內外,但克拉克卻很陌生。這裡曾經是美軍在亞洲最大的空軍軍事基地,克拉克小鎮上充滿了濃鬱的美式風情,保留了很多美式風格的房舍與庭院,常讓外鄉人以為誤闖國度。距克拉克僅一小時車程的蘇碧灣則是菲律賓衝浪好去處,不可錯過。
  • 《2001太空漫遊》原作者 科幻大師克拉克去世
    美聯社消息,最偉大的科幻小說家之一的英國人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被發現死於在斯裡蘭卡的家中,享年90歲。阿瑟-克拉克自上世紀60年帶以來,就飽受脊髓灰質炎等併發症的困擾,有時候還必須用輪椅才能行動。他的私人秘書Rohan De Silva稱,阿瑟-克拉克是因為呼吸問題而去世的。
  • 從牛頓三定律中發現了成功定律,網友:腦洞真大
    導語:從牛頓三定律中發現了成功定律,網友:腦洞真大。作為一名博士生我每天需要學習許多知識,生活中也經常突發奇想。在行走在圖書館的路上的時候,突然靈光一現我發現了牛頓三定律裡的成功定律。從牛頓三定律中發現了成功定律,其實成功定律與科學規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作者筆名:希望多。歡迎大家進行評論,你的評論會鼓勵我進行創作的。
  • 《2001:太空漫遊》原作者去世:阿瑟·克拉克的一生
    《2001太空漫遊》電影海報亞瑟·克拉克    外電消息,3月19亞瑟·克拉克自上世紀60年帶以來,就飽受脊髓灰質炎等併發症的困擾,有時候還必須用輪椅才能行動。他的私人秘書Rohan De Silva稱,亞瑟·克拉克是因為呼吸問題而去世的。   阿瑟·克拉克不僅是傑出的科幻小說家,他還是一位著名的科學家,以及國際通訊衛星的奠基人。
  • 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定義人機關係
    假如沒有阿西莫夫,就沒有機器人三定律假如沒有阿西莫夫,就沒有機械倫理學。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眾所周知,它通過三定律的形式,從倫理上規定了對人類的保護。如果沒有阿西莫夫,就沒有機械倫理學的定義和發展,人們也不會意識到機器會反過來傷害人類。
  • 植物園女孩艾米莉亞·克拉克 | 賞色
    "龍媽「艾米莉亞·克拉克登上了美版《時尚芭莎》年底雙月刊的封面。看慣了龍媽毫無顧忌的露齒大笑和她會跳舞的眉毛,再看這組硬照完全被驚豔:咱們龍媽完全是如假包換的美少女一枚啊!《權力的遊戲》中以「黃暴」著稱,克拉克飾演的「龍媽」也有不少裸露的戲份。甚至有人評價「《權遊》一回歸,色情網站的瀏覽量都下降了。」但是心直口快的龍媽卻直說這些評論讓她覺得很無聊:「講述人類繁衍這事的作品多了去了。人們會為了快樂而做愛(People f**k for pleasure),這是生活的一部分好嗎。」
  • 劉慈欣稱克拉克讓自己產生寫科幻念頭 至今不過時
    所以,當克拉克的現代科幻作品到來的時候,似乎給中國科幻迷打開了一扇窗,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感覺。  劉慈欣說,克拉克的小說很符合大眾心目中科幻的形式,科學幻想在他的小說中並不僅僅是一張皮,而是核心。就這一點而言,「世界科幻三巨頭」——克拉克、阿西莫夫、海因萊因都是很純的科幻。具體到克拉克,他的作品則呈現出廣闊的視野、絢麗的想像力,還有深遠的哲學思想。
  • 誰為「一戰」買單——評克里斯多福•克拉克《夢遊者》
    在浩如雲海的「一戰」研究書籍中,沃爾夫歷史大獎得主克里斯多福•克拉克的傾力之作《夢遊者》可謂權威之作。它細緻而全面的描述「一戰」前的歐洲狀況,從戰前分裂的歐洲到導火索塞拉耶佛事件以及邁入戰爭前的最後日子,重新解讀「一戰」爆發的緣由。該書作者克拉克認為「一戰」不是誰的陰謀,而是一場悲劇,一場眾人合力「夢遊」的悲劇。
  • 在艾米莉亞·克拉克之前,《權遊》考慮的是這位女演員,扮演龍母
    對於許多《權利的遊戲》的粉絲來說,艾米莉亞·克拉克在這部劇中,飾演的「龍母」丹妮莉絲深入人心。不過在艾米莉亞·克拉克之前,《權遊》其實籤約的是塔姆金·莫昌特這位英國女演員扮演龍母。英國女演員艾米莉亞·克拉克在《權力的遊戲》的八季中,都扮演了丹妮莉絲·坦格利安這個角色,但她不是第一個出演這個角色的人。在艾米莉亞·克拉克之前,HBO選擇扮演喬治·馬丁小說中丹妮莉絲·坦格利安的是另一位女演員塔姆金·莫昌特。
  • 《演化之旅》:攝影家克拉克記錄演化視覺盛宴
    羅伯特 克拉克以攝影充分展現各類生物的細節和強烈的藝術之美,同時有多位生物領域科學家、研究人員、博物館工作人員共同協助,力求知識翔實與精確。攝影師羅伯特·克拉克用圖片展示生物演化令人驚嘆之處。 ——《美國國家地理》 《演化之旅》是一本精雕細琢的完美作品。之所以說「精雕細琢」,是因為它以細膩的細節展開,清晰地描繪了作者對演化這一主題的熱愛。這是一場自然世界和它背後的生物進程的盛宴。
  • 運動科學 | 馬拉松賽中會出現一種「克拉克現象」,如何避免
    克拉克現象(亦稱克拉克魔咒),是以一位長跑運動員命名的一種現象,是指優秀運動員在重大比賽中不能正常表現出所具有競技能力,比賽失常的現象。‍因此,克拉克被人們稱為「偉大的失敗者」,研究者也借用「克拉克現象」來研究最優秀選手的大賽失利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