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史話11 一代大師:阿瑟.克拉克

2021-01-13 每日小說故事

阿瑟.査爾斯.克拉克是最著名的英國科幻小說家。1917年12月16日生於美國。克拉克與海因萊因、阿西莫夫並稱為「世界科幻三巨頭」。

1953年,克拉克出版了中長篇作品《童年的終結》。在這部作品中,作家討論了當宇宙中的生命想幹涉地球文明進程時發生的情況,人類的各種本性在外星生物面前暴露無疑。1956年《城市和星星》講述的是10億年後銀河系的故事,也沿襲了《童年的終結》的主題。

1973年的長篇科幻《與拉瑪相會》是克拉克十分重要的一部作品,它描寫了一艘外星探測器「拉瑪」突然來到太陽系,人類對其進行探測,發現其中沒有任何智慧生物,但種種跡象又暗示了智慧生物的存在。最後,在人類對「拉瑪」依然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拉瑪」飛向了麥哲倫星雲。克拉克最感興趣的話題是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在他看來,肯定存在著高於人類的生命形式,這種形式人類根本無法理解,於是,最好的文學表現手法就是神秘主義。這一點,在《與拉瑪相會》中得到了淋漓盡致同時又極有分寸地展現。

但真正使克拉克揚名世界的,是在1968年,他和斯坦利.庫布裡克合作拍攝了電影《2001太空漫遊》。該影片成為科幻電影的經典,創造了當時的票房紀錄,也為克拉克帶來了至高的聲譽。該片於1968年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在影片公映的同時,克拉克出版了同名小說,據說是因為在某些地方庫布裡克與克拉克意見不一,因此庫布裡克最終沒有署名。1982年和1987年,《2010年:太空之旅之二》和《2061年:太空之旅之三》分別問世,也都被拍成電影。1997年,克拉克出版了 「太空之旅」系列的終結篇一一《3001:最終的太空之旅》。

在數十年的科幻創作和科技研究中,克拉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把這些經驗總結為「克拉克基本定律」。這三條定律首先在《未來的輪廓》一書中提出。

定律一:一個德高望重的傑出科學家,如果他說某件事是可能的,那他可能是正確的;如果他說某件事是不可能的,那他也許是非常錯誤的。

定律二:要發現某件事情是否可能的界限,唯一的途徑是跨越這個界限,從不可能跑到可能中去。

定律三:任何非常先進的技術,初看都與魔法無異。

相關焦點

  • 科幻三巨頭 之 阿瑟·克拉克(Arthur C.Clarke)
    阿瑟·克拉克(Arthur C.Clarke,1917-)是英國著名科幻作家,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科學家,以及國際通訊衛星的奠基人。  克拉克1917年生於英格蘭西部的一個小城鎮,1941年進入部隊服役,從事與雷達有關的技術工作。
  • 《2001太空漫遊》原作者 科幻大師克拉克去世
    美聯社消息,最偉大的科幻小說家之一的英國人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被發現死於在斯裡蘭卡的家中,享年90歲。阿瑟-克拉克自上世紀60年帶以來,就飽受脊髓灰質炎等併發症的困擾,有時候還必須用輪椅才能行動。他的私人秘書Rohan De Silva稱,阿瑟-克拉克是因為呼吸問題而去世的。
  • 世界科幻三巨頭之一,阿瑟·克拉克的經典語錄
    《克拉克三定律》(新的科學真理並不是靠說服反對者、糾正他們的思維而獲得勝利的;而是因為反對者們最後都不在人世了,而新一代成長起來的人都熟悉新真理的結果。)三,今天,每一個活著的人的身後,都立著30個鬼魂—30:1,正是死去的人和活人的比例。開天闢地以來,在地球上活過的人大約總共一兆。
  • 阿瑟·克拉克誕辰103周年: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巨頭之一 兩次因神秘巨石上熱搜
    中國小康網訊 今天是英國科幻小說家、發明家阿瑟·克拉克爵士誕辰103周年。他與艾薩克·阿西莫夫、羅伯特·海因萊因並稱為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其科幻作品多以科學為依據,小說裡的許多預測都已成現實。尤其是他的衛星通訊的描寫,與實際發展驚人的一致,地球同步衛星軌道因此命名為「克拉克軌道」。最近,他卻因為神秘巨石兩次上了熱搜。
  • 阿瑟.克拉克,神一般的太空預言家
    阿瑟.克拉克(1917-2008),英文名Arthur C Clarke’s:我們來看看在他的創造性的作品中,目前已經實現的十二大預言:1、1945年6月(注意這個時間),也就是二戰即將結束時,阿瑟.克拉克就以論文的形式提出通過地球同步衛星實現全球通信的設想,並詳細闡述了衛星通信的可行性。說明別人打仗就是打仗,克拉克則在戰爭中思考,而且思考的是未來。
  • 繼「雨果獎」後,劉慈欣又獲「克拉克獎」:全程英文演講談科幻使命
    ——劉慈欣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科幻大神」劉慈欣又獲大獎了!美國當地時間2018日11月8日晚8點15分,劉慈欣被授予2018年度「克拉克想像力貢獻社會獎」(Clarke Award for Imagination in Service to Society),表彰其在科幻小說創作領域做出的貢獻。
  • 《2001:太空漫遊》原作者去世:阿瑟·克拉克的一生
    日凌晨,最偉大的科幻小說家之一的英國人亞瑟·克拉克(Arthur C.亞瑟·克拉克自上世紀60年帶以來,就飽受脊髓灰質炎等併發症的困擾,有時候還必須用輪椅才能行動。他的私人秘書Rohan De Silva稱,亞瑟·克拉克是因為呼吸問題而去世的。   阿瑟·克拉克不僅是傑出的科幻小說家,他還是一位著名的科學家,以及國際通訊衛星的奠基人。
  • 世界科幻大會不缺中國面孔 盤點全球知名科幻獎項
    近年來,中國科幻文學呈現崛起之勢,隨著其不斷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中國科幻文學的國際能見度、知名度也在提升。觀察今年以來中國科幻創作出版和產業發展的上行態勢,中國科幻確實進入了初步繁榮期。中國科幻閃耀世界文壇雨果獎是由世界科幻協會頒發的科幻文壇獎項,為紀念20世紀世界著名科幻作家雨果·根斯巴克而設立,從1953年開始頒發。
  • 劉慈欣稱克拉克讓自己產生寫科幻念頭 至今不過時
    再讀克拉克  「太空漫遊」衍生出 推崇派與批判派  記者 李福瑩  近日,與艾薩克·阿西莫夫、羅伯特·海因萊因並稱「世界科幻三巨頭」的英國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的經典之作,「太空漫遊」四部曲在國內首次出版精裝套裝版。
  • 世界公認的3大科幻小說家,他們的作品大家都看過嗎?
    科幻小說是一種起源於近代西方的文學體裁,在全球有著非常廣泛的讀者,歷史至今也誕生了不少優秀的科幻小說家,我國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劉慈欣。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世界公認的3大科幻小說家,他們的科幻小說大家都有看過吧?
  • 阿瑟·克拉克——秘密
    【新幻迷】喜歡嗎,右擊右上角,關注科幻世界官方微信,或加微信號:scifiworld;或查找公眾號,搜索科幻世界【老幻迷】喜歡嗎,
  • 那就看看科幻小說《太空漫遊》
    下周圖書  不能親自到太空遨遊  那就看看科幻小說《太空漫遊》  主播記者 黃 鶯    嫦娥奔月工程註定是2007年的大事件。最近,大家都在熱議嫦娥奔月工程怎樣在春晚中體現的問題。世紀文景公司趁機推出的一套《太空漫遊》四部曲也算應時。
  • 劉慈欣的偶像:科幻巨頭阿瑟·克拉克
    提起中國科幻,大家就會想到《三體》,想到劉慈欣。這個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的男人,是無數人內心頂禮膜拜的對象。但在劉慈欣心裡,他頂禮膜拜的,則是另一位科幻大神,那就是科幻界真正的傳奇人物,科幻三巨頭之一的阿瑟·克拉克(另兩位是阿西莫夫和海因萊因)。
  • 科幻迷們有福了!全新珍藏版《2001太空漫遊》上市
    劉慈欣等科幻作家成為「鐵粉」電影如此成功,自然要追溯到原著和作者,《2001:太空漫遊》是英國作家阿瑟·克拉克的經典作品。小說出版後,當年銷量就超過百萬冊。如今,「太空漫遊」四部曲全球總銷量已經超過2000萬冊。在上世紀80年代曾經在國內出版,科幻迷們的激情一下就被點燃了。
  • 世界科幻「三巨頭」,是怎樣煉成的?
    文/賀培峰從20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被稱為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三位偉大人物,美國的羅伯特·海因萊因、艾薩克·阿西莫夫和英國的阿瑟·克拉克,被稱為世界科幻「三巨頭」。自小對科幻的追求、紮實的科學基礎,以及親身的經歷,造就了他們,讓我們不妨看看這三位巨頭是如何煉成的?不僅僅是科幻家,也是科學家、未來學家!
  • 看完《星際穿越》,再來拜讀高階科幻小說 對宇宙的探索上 小說比...
    原標題:看完《星際穿越》,再來拜讀高階科幻小說 對宇宙的探索上 小說比電影先走了幾十年   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星際穿越》正在熱映,並且點燃了科幻作品的討論熱情,網上各種分析解密文章也層出不窮。
  • 機器人總動員+科幻吸血鬼|《科幻世界·譯文版》2018年11月
    她認為,能夠整天和科學家們工作在一起,對於一個科幻作家來說,簡直就是一份完美的職業。她的短篇小說曾獲得西奧多·斯特金紀念獎的提名,還曾獲得過《阿西莫夫》雜誌讀者選擇獎。短中篇《警視廳吸血犯罪搜查班》【日】林讓治科幻+探案+吸血鬼,日本知名科幻作家林讓治短中篇一則。「二十一世紀,東京人口1300萬人。
  • 想寫科幻小說,這些科幻經典一定要讀
    小時候總有很多問題想問,媽媽會讓我們去讀《十萬個為什麼》,再大一些,讀到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裡》、《八十天環遊世界》和《魯賓遜漂流記》,會被裡面敘述的豐富的幻想和神奇的世界深深吸引,科幻的種子就這樣在新一代少年心中扎了根。
  • 全球三大科幻小說鼻祖,你知道嗎?
    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爵士,(1917年12月16日-2008年3月19日),是英國作家、發明家,尤其以撰寫科幻小說聞名。他與艾薩克·阿西莫夫、羅伯特·海因萊茵並稱為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克拉克最知名的科幻小說作品是《2001太空漫遊》。
  • 科幻巨著改編成電影,原創、短篇更易成功?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董銘 環球時報記者 周洋】把一部體量巨大的科幻史詩濃縮在幾個小時的銀幕上,這樣的挑戰又有新的踐行者。美國《好萊塢報導者》17日稱,由經典科幻名著《沙丘》改編的電影版已正式開拍。新版《沙丘》(如圖)由接手科幻大片《銀翼殺手2049》《降臨》的著名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定檔2020年11月20日北美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