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之旅》:攝影家克拉克記錄演化視覺盛宴|羅伯特·克拉克|演化...

2021-01-21 騰訊網

著名攝影家羅伯特 •克拉克新書《演化之旅》近日出版發行,作者甄選19家權威機構的標本,囊括大英博物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邱園、皇家植物園等全球知名博物館和動植物園罕見藏品。

全書六個章節,200餘幅高清攝影,從億萬年前的遠古生命遺蹟到人類世間的滅絕物種化石,從多彩繽紛的鳥類世界到紛繁複雜的哺乳動物,通過與高清照片的科普文字,展現肉眼難以看清的諸多細節,感受充滿未知和挑戰的演化進程。

羅伯特 •克拉克以攝影充分展現各類生物的細節和強烈的藝術之美,同時有多位生物領域科學家、研究人員、博物館工作人員共同協助,力求知識翔實與精確。

內容簡介

從億萬年前的化石記錄,到窗前翩飛的絢麗蝴蝶,演化的證據無處不在。《演化之旅》從鳥類、冷血動物、植物、昆蟲、哺乳動物及人類起源等多種角度,帶領我們探尋演化這一藝術與科學的完美融合。

屢獲殊榮的攝影師羅伯特·克拉克通過200張清晰而珍貴的圖像,向我們近距離地展示了演化的過程,讓我們體會地球上生命的多姿,領略自然界生物的多樣,讓我們重新意識到推動地球上生命驚人多樣性的科學過程。

媒體推薦

你從未見過的視覺科學讀物!攝影師羅伯特·克拉克用圖片展示生物演化令人驚嘆之處。

——《美國國家地理》

《演化之旅》是一本精雕細琢的完美作品。之所以說「精雕細琢」,是因為它以細膩的細節展開,清晰地描繪了作者對演化這一主題的熱愛。這是一場自然世界和它背後的生物進程的盛宴。《演化之旅》使自然赤裸地展現……讓你感覺好像在一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幕後參觀,而許多標本仿佛還在呼吸。

——《BBC野生動物》

在視覺實踐中展示達爾文的理論。

——《每日電訊報》

一本探索推動地球多樣性進程的精美書籍,一部引人入勝的進化史視覺記錄。

——ScienceFocus

克拉克拍攝的生動、令人驚嘆的照片捕捉到了地球生命的一些驚人變異和進化……生物演化的進程可能需要幾千年的時間,但在這本書裡我們可以領略精彩一瞥。

——Smithsonian

有關演化奇蹟的攝影集,有關植物和動物以非凡方式演化生存的精彩絕倫的案例。

——《華盛頓郵報》

作者簡介

羅伯特·克拉克(Robert Clark)

著名攝影師。與多個世界頂尖的雜誌及出版社合作,著有多部作品。與美國《國家地理》合作二十餘年,為其拍攝了四十多個攝影作品。他的封面文章《達爾文錯了嗎?》(Was Darwin Wrong?)幫助《國家地理》獲得2005年國家雜誌獎。

大衛·奎曼(David Quammen)

1948年生於美國俄亥俄州,著名科學、自然旅行作家。著有15本書,並為《戶外》(Outside)雜誌的《自然行為》專欄供稿15年。作品常見於美國《國家地理》《滾石》《紐約時報》等期刊雜誌。

約瑟夫·華萊士(Joseph Wallace)

著有多部自然歷史博物學相關著作。

內容簡介

從億萬年前的化石記錄,到窗前翩飛的絢麗蝴蝶,演化的證據無處不在。《演化之旅》從鳥類、冷血動物、植物、昆蟲、哺乳動物及人類起源等多種角度,帶領我們探尋演化這一藝術與科學的完美融合。屢獲殊榮的攝影師羅伯特·克拉克通過200張清晰而珍貴的圖像,向我們近距離地展示了演化的過程,讓我們體會地球上生命的多姿,領略自然界生物的多樣。

前言

《這些看待生命的視角》

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曾經在他寫過的作品中的一句話裡使用了一個視覺的隱喻,這可不是一個巧合。這句話出現在他於1859年發表的第一版《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中,之後也成了他被引用最多的、最著名的一句話:

生命蘊含著各種力量,而它最初僅有一種或幾種形式;當這顆星球按照固有的引力定律運行的時候,生命從一個簡單的起點開始,演化出無窮無盡的、最美麗又最偉大的形式,並且還在繼續演化著。這種看待生命的視角蘊含著大美。

達爾文所說的「視角」當然不是視覺上的「觀察角度」,而是一個科學理論、一個概念的構想:通過自然選擇的演化。但是這個理論很大程度上是在視覺證據的基礎上樹立起來的。達爾文是一位眼光銳利且極為細心的觀察者(這是他最大的優勢之一,對於他的工作方式而言至關重要),而這一理論的共同發現者阿爾弗雷德·拉塞爾·華萊士(Alfred Russel Wallace)也是如此。關於華萊士,您將在本書後面的由約瑟夫·華萊士(並非前文所述華萊士的親戚)撰寫的章節中讀到他的故事。這兩個人,達爾文和華萊士,都是睜大了眼睛環遊世界的博物學家。他們的大腦渴望尋找能夠把事實、獨特性和演化模式聯繫在一起的邏輯,但是他們獲得的信息卻主要是視覺方面的。而演化生物學領域最近幾十年的發展卻正好相反,主要受益於不能直接看到的抽象證據。尤其是在一項名為「分子系統發生學」的偉大事業中,數據主要來自記錄在DNA(脫氧核糖核酸)中的編碼序列,這些序列現在可以被尖端機器讀出,並在計算機的幫助下進行比較分析。但是這門科學在源起之時,卻依賴於肉眼的仔細觀察,以及由這些觀察產生的推論。觀察,是思考生物演化的兩位先賢,以及很多他們的追隨者——從恩斯特·海克爾(Ernst Haeckel)到恩斯特·邁爾(Ernst Mayr)再到愛德華·O.威爾遜(Edward O. Wilson)——所最初使用的工具。因此,擁有卓越技術和堅定頭腦的視覺藝術家羅伯特·克拉克把他的很大一部分職業生涯投入到對演化的視覺記錄中,是十分合適的。

事實上,他的工作不僅合適,而且極具價值。藝術作品的生動形象是語言文字無法匹敵的。而且藝術作品令人愉快,因為它提醒著我們,正如達爾文所說的:「演化出無窮無盡的、最美麗又最偉大的形式,並且還在繼續演化著。」這種美麗通常是偶然產生的,僅次於演化機制或適應性功能的出現(除了在性選擇中,雌性會要求雄性擁有華麗的外表來獲得交配機會),但這些美麗的偶然性也部分解釋了,為什麼相對於一個死氣沉沉的或是因生物滅絕而貧瘠的星球,我們會更喜歡一個充滿演化多樣性的世界。礦石也可以很美麗,但是它們與豔麗的鳳蝶、精美的蘭花或是優雅的銅頭蝮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羅伯特·克拉克很久之前就對此熟稔於心。我第一次接觸他的作品是在2004年,美國《國家地理》邀請我們合作完成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故意用了很有煽動性的標題「達爾文錯了嗎?」。答案:沒有。達爾文對演化的認識並沒有錯,並且羅伯特的照片有力地支持了這一點。正如我在那篇文章裡所寫到的,達爾文在《物種起源》裡展示的演化證據可以包括以下4個範疇:生物地理學、形態學、古生物學、胚胎學。生物地理學研究的是生物在地球上的什麼地方生存,為什麼棲息在那裡而不是別的地方。形態學是對生物身體形狀的研究和比較。古生物學是通過化石記錄追蹤形態隨時間的變化。胚胎學探究的是生命體出生或孵化前的形態發育。值得注意的是,這4類證據中的每一類,無論是達爾文發現的證據還是之後100年間獲得的主要證據形式,本質上都是視覺證據。

4年之後,羅伯特·克拉克和我再一次因為美國《國家地理》聚在一起,這一次是為了一個關於阿爾弗雷德·拉塞爾·華萊士的故事。當我和專家討論、研究華萊士的筆記,與華萊士的孫子共進晚餐的時候,羅伯特為華萊士的甲蟲和蝴蝶標本拍了照片,這些標本都被精心保存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倉庫裡。華萊士,一個有著強烈好奇心卻沒有錢的年輕人,曾經靠著專業收集標本謀生。他曾分別花費4年和8年時間在亞馬孫和馬來群島專注收集好看的生物,比如天堂鳥、華美的蝴蝶和蛾子、色彩斑斕的甲蟲等,因為這些最好賣錢。在這些千變萬化的美麗生物之間,華萊士發現了一些細微的區別和規律,這引導他去理解演化。而羅伯特·克拉克則通過自己的鏡頭,用異彩紛呈的照片,讓我們可以稍加領略華萊士曾經目睹過的美麗。

讓我稍微偏一下題,回到這篇前言的核心內容。有一個了不起的人名叫海爾特·J.弗爾邁伊(Geerat J. Vermeij),他是出生於荷蘭的古生物學家和演化生物學家,他作為一個例外證明了這個規律1。弗爾邁伊博士是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一位特聘教授,他自3歲起就失明了,從此他的人生完全沒有視覺的輸入。他主要研究海洋軟體動物的演化歷史。他用敏感的手指探索現存的及石化的貝殼的形狀,感受脊、褶皺和曲度的細微差別,以觸覺數據代替視覺數據。弗爾邁伊發表過廣受讚譽的論文和書籍,提出過影響深遠的概念,獲得過許多獎項,還寫過一部名為《無與倫比的手》(Privileged Hands)的自傳。他不需要視覺來理解演化是如何發生的。

但是,除他之外的大多數人還是需要視覺證據,達爾文和華萊士也需要。演化勾勒出生命歷史的形狀,我們可以用眼睛看到,用意識「看」到,它的細枝末節都在這本栩栩如生的書裡,供人觀瞻。

大衛·奎曼

出版後記

人們往往驚訝於自然界中形態各異的物種,就像書中所展示的:有著超長口器的非洲長喙天蛾,沒有眼睛的墨西哥盲洞魚,長著兩種不同顏色翅膀(兼具雌性及雄性特徵)的蝴蝶,可以下蛋的哺乳類動物針鼴……多種多樣的物種不免讓人駐足,也讓我們思考,它們經過了怎樣的演化,才變為今天我們見到的這個樣子的?

近日,亞馬孫雨林正在遭遇熊熊大火。這場大火必將對水資源和氣候產生嚴重的影響,也加速了瀕危物種的消亡速度。我們感嘆自然造物的神奇,也為物種的滅絕和瀕危感到惋惜。《演化之旅》提到的分布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莫哈韋沙漠的部分地區的約書亞樹,曾經有一個為它們散播種子的物種叫作沙斯塔地懶,但這些地懶於1.3萬年前滅絕了。

加之氣候變化等因素的影響,約書亞樹這個物種或將於這個世紀結束之前滅絕,而書裡的照片,很可能就是我們見到它的最後機會。

演化正在發生,或許你還沒有感覺,希望《演化之旅》可以給你提供視覺上的演化證據,讓我們共同思考人類與自然的未來。

相關焦點

  • 《演化之旅》:攝影家克拉克記錄演化視覺盛宴
    著名攝影家羅伯特 克拉克新書《演化之旅》近日出版發行,作者甄選《演化之旅》從鳥類、冷血動物、植物、昆蟲、哺乳動物及人類起源等多種角度,帶領我們探尋演化這一藝術與科學的完美融合。 屢獲殊榮的攝影師羅伯特·克拉克通過200張清晰而珍貴的圖像,向我們近距離地展示了演化的過程,讓我們體會地球上生命的多姿,領略自然界生物的多樣,讓我們重新意識到推動地球上生命驚人多樣性的科學過程。
  • 假日閱讀|這本攝影集邀你走進生物演化之旅
    從億萬年前的化石記錄,到窗前翩飛的絢麗蝴蝶,演化的證據無處不在。《演化之旅》從鳥類、冷血動物、植物、昆蟲、哺乳動物及人類起源等多種角度,帶領我們探尋演化這一藝術與科學的完美融合。日前,該書中文版由後浪推出。
  • 劉慈欣稱克拉克讓自己產生寫科幻念頭 至今不過時
    再讀克拉克  「太空漫遊」衍生出 推崇派與批判派  記者 李福瑩  近日,與艾薩克·阿西莫夫、羅伯特·海因萊因並稱「世界科幻三巨頭」的英國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的經典之作,「太空漫遊」四部曲在國內首次出版精裝套裝版。
  • 科幻史話11 一代大師:阿瑟.克拉克
    阿瑟.査爾斯.克拉克是最著名的英國科幻小說家。1917年12月16日生於美國。克拉克與海因萊因、阿西莫夫並稱為「世界科幻三巨頭」。1953年,克拉克出版了中長篇作品《童年的終結》。1973年的長篇科幻《與拉瑪相會》是克拉克十分重要的一部作品,它描寫了一艘外星探測器「拉瑪」突然來到太陽系,人類對其進行探測,發現其中沒有任何智慧生物,但種種跡象又暗示了智慧生物的存在。最後,在人類對「拉瑪」依然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拉瑪」飛向了麥哲倫星雲。克拉克最感興趣的話題是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
  • 克拉克三定律
    來源 | 大腦早操(gh_d00b1f7aa854)文 | 老喻在加克拉克基本定律(英語:Clarke's three laws)是英國著名科幻作家亞瑟·查
  • 科幻三巨頭 之 阿瑟·克拉克(Arthur C.Clarke)
    阿瑟·克拉克(Arthur C.Clarke,1917-)是英國著名科幻作家,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科學家,以及國際通訊衛星的奠基人。  克拉克1917年生於英格蘭西部的一個小城鎮,1941年進入部隊服役,從事與雷達有關的技術工作。
  • 阿瑟.克拉克,神一般的太空預言家
    阿瑟.克拉克(1917-2008),英文名Arthur C Clarke’s:我們來看看在他的創造性的作品中,目前已經實現的十二大預言:1、1945年6月(注意這個時間),也就是二戰即將結束時,阿瑟.克拉克就以論文的形式提出通過地球同步衛星實現全球通信的設想,並詳細闡述了衛星通信的可行性。說明別人打仗就是打仗,克拉克則在戰爭中思考,而且思考的是未來。
  • 劉慈欣獲「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 稱想像力是人類勝過AI的唯一...
    美國東部時間11月18日晚,由亞瑟·克拉克基金會(Arthur C. Clarke Foundation)主辦的2018年度克拉克獎頒獎儀式及晚宴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西德尼·哈曼劇院(Sidney Harman Hall)舉行。
  • 「菲」一般旅行 克拉克誤闖美式小鎮
    菲律賓是很熟悉了,馬尼拉、宿霧等可謂揚名海內外,但克拉克卻很陌生。這裡曾經是美軍在亞洲最大的空軍軍事基地,克拉克小鎮上充滿了濃鬱的美式風情,保留了很多美式風格的房舍與庭院,常讓外鄉人以為誤闖國度。距克拉克僅一小時車程的蘇碧灣則是菲律賓衝浪好去處,不可錯過。
  • 運動科學 | 馬拉松賽中會出現一種「克拉克現象」,如何避免
    克拉克現象(亦稱克拉克魔咒),是以一位長跑運動員命名的一種現象,是指優秀運動員在重大比賽中不能正常表現出所具有競技能力,比賽失常的現象。‍因此,克拉克被人們稱為「偉大的失敗者」,研究者也借用「克拉克現象」來研究最優秀選手的大賽失利問題。
  • 《2001太空漫遊》原作者 科幻大師克拉克去世
    美聯社消息,最偉大的科幻小說家之一的英國人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被發現死於在斯裡蘭卡的家中,享年90歲。阿瑟-克拉克自上世紀60年帶以來,就飽受脊髓灰質炎等併發症的困擾,有時候還必須用輪椅才能行動。他的私人秘書Rohan De Silva稱,阿瑟-克拉克是因為呼吸問題而去世的。
  • 誰為「一戰」買單——評克里斯多福•克拉克《夢遊者》
    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世紀之交叩響了「死神」的問候。處在一個同樣紛繁複雜、隨時可能「失控的世界」,作為後代的我們,最想知道無外乎「一戰」爆發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這場愈演愈烈的世紀之戰?究竟我們該如何避免如此可怕的「血腥夢魘」?在浩如雲海的「一戰」研究書籍中,沃爾夫歷史大獎得主克里斯多福•克拉克的傾力之作《夢遊者》可謂權威之作。
  • 《2001:太空漫遊》原作者去世:阿瑟·克拉克的一生
    《2001太空漫遊》電影海報亞瑟·克拉克    外電消息,3月19亞瑟·克拉克自上世紀60年帶以來,就飽受脊髓灰質炎等併發症的困擾,有時候還必須用輪椅才能行動。他的私人秘書Rohan De Silva稱,亞瑟·克拉克是因為呼吸問題而去世的。   阿瑟·克拉克不僅是傑出的科幻小說家,他還是一位著名的科學家,以及國際通訊衛星的奠基人。
  • 在艾米莉亞·克拉克之前,《權遊》考慮的是這位女演員,扮演龍母
    對於許多《權利的遊戲》的粉絲來說,艾米莉亞·克拉克在這部劇中,飾演的「龍母」丹妮莉絲深入人心。不過在艾米莉亞·克拉克之前,《權遊》其實籤約的是塔姆金·莫昌特這位英國女演員扮演龍母。英國女演員艾米莉亞·克拉克在《權力的遊戲》的八季中,都扮演了丹妮莉絲·坦格利安這個角色,但她不是第一個出演這個角色的人。在艾米莉亞·克拉克之前,HBO選擇扮演喬治·馬丁小說中丹妮莉絲·坦格利安的是另一位女演員塔姆金·莫昌特。
  • 《自然》最新論文: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軟殼蛋演化確鑿證據
    中新社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兩項古生物學研究論文稱,科學家們通過對包括鳥類、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的羊膜動物的蛋的演化進行闡述,已研究發現關於軟殼蛋演化的確鑿證據。這種差異展現出不同的演化軌跡,鈣化蛋更能抵禦環境壓力,它們的演化在羊膜動物的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因為它們有助於繁殖成功,進而推動該支系的擴散和分化。不過,軟殼蛋鮮有化石記錄,因此難以研究從軟殼蛋到硬殼蛋的過渡。當中一項研究論文通訊作者、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馬克·諾瑞爾(Mark Norell)等通過研究原角龍和鼠龍的含胚胎化石蛋,發現它們都是軟殼。
  • 植物園女孩艾米莉亞·克拉克 | 賞色
    "龍媽「艾米莉亞·克拉克登上了美版《時尚芭莎》年底雙月刊的封面。看慣了龍媽毫無顧忌的露齒大笑和她會跳舞的眉毛,再看這組硬照完全被驚豔:咱們龍媽完全是如假包換的美少女一枚啊!《權力的遊戲》中以「黃暴」著稱,克拉克飾演的「龍媽」也有不少裸露的戲份。甚至有人評價「《權遊》一回歸,色情網站的瀏覽量都下降了。」但是心直口快的龍媽卻直說這些評論讓她覺得很無聊:「講述人類繁衍這事的作品多了去了。人們會為了快樂而做愛(People f**k for pleasure),這是生活的一部分好嗎。」
  • 鯨奇的演化之旅之後半篇
    沒有了恐龍的威懾,哺乳動物開始進行各式各樣的探索,並有機會演化出多種的形態。滄龍類動物中最出名的種類一海王龍Tylosaurus化石如果說鯊魚的演化歷史是一幅古老而經典的畫卷,那鯨類的演化則是一首獨特、夢幻、充滿想像力而又十分成功的樂曲。五千多萬年前,一隻河邊小獸巴基鯨Pakicetus嘗試「下水」,由此開始了一場壯觀的演化之旅。
  • 繼「雨果獎」後,劉慈欣又獲「克拉克獎」:全程英文演講談科幻使命
    克拉克獎似乎名氣不大。但對於劉慈欣來說,可能這個獎比雨果獎、星雲獎,都重得多。早在《三體》獲雨果獎時,劉慈欣就曾說,「我的一切作品都是對阿瑟·克拉克最拙劣的模仿」。而如今他所獲得的克拉克獎正是由阿瑟·克拉克基金會創立的,這對於他來說更是意義非凡。獲得這個來自對自己的寫作可謂啟蒙者的獎,自然讓劉慈欣難掩激動。劉慈欣發表獲獎感言。
  • 劉慈欣在華盛頓領取2018年克拉克獎
    美國當地時間2018年11月8日晚8點15分,由亞瑟克拉克基金會主辦的克拉克獎頒獎禮及晚宴在美國華盛頓D.C.西德尼哈曼劇院舉辦。當晚,劉慈欣被授予2018年度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表彰其在科幻小說創作領域做出的貢獻。2015年8月,劉慈欣憑藉《三體》曾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作家首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