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獲「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 稱想像力是人類勝過AI的唯一...

2020-12-04 界面新聞

美國東部時間11月18日晚,由亞瑟·克拉克基金會(Arthur C. Clarke Foundation)主辦的2018年度克拉克獎頒獎儀式及晚宴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西德尼·哈曼劇院(Sidney Harman Hall)舉行。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被授予想像力服務社會獎(Arthur C. Clarke Award for Imagination in Service to Society)。

劉慈欣曾憑藉科幻小說《三體》獲得了2015年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也是亞洲作家首次獲得該榮譽。同年,《紐約客》雜誌作者Joshua Rothman將劉慈欣譽為「中國的亞瑟·克拉克」。亞瑟·克拉克(1917-2008)是英國著名科幻作家、科普作家、發明家和電視主持人,與艾薩克·阿西莫夫和羅伯特·海因萊因並稱為「20世紀三大科幻作家」。他的作品曾多次獲得雨果獎、星雲獎,其中最著名的《2001:太空漫遊》曾於1968年被改編為電影,由美國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指導。

亞瑟·C·克拉克爵士

但這一次,劉慈欣獲得的並非是由英國科幻小說協會評選、用以表彰當年在英國首次出版的科幻小說佳作的「亞瑟·克拉克獎」,而是由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成立的「亞瑟·克拉克基金會」頒發的同名獎項,這一獎項每年頒發給三位獲獎者,他們分別被授予終身成就獎、想像力服務社會獎和創新獎。獲獎者的身份不僅限於科幻作家,但最近五年內,共有四位作家獲得了想像力服務社會獎,他們分別是《火星三部曲》的作者、美國科幻作家金·斯坦利·羅賓森(Kim Stanley Robinson),《使女的故事》的作者、加拿大著名小說家、詩人、文學評論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環形世界》的作者、美國科幻作家拉裡·尼文(Larry Niven)以及劉慈欣。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亞瑟·克拉克人類想像力中心(Center for Human Imagination, UCSD)主任謝爾頓·布朗(Sheldon Brown)在頒獎詞中稱,他第一次接觸劉慈欣的作品時,就感到它的作品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作為一名科幻小說家,劉慈欣對於社會的貢獻在於他通過作品啟發、培育了一種集體的想像力(collective imagination)。

《三體》英文版封面

劉慈欣在頒獎儀式上首次發表了英文演說。他指出,有歷史學家認為,人類之所以在地球上的其他物種中脫穎而出,建立文明,是因為他們擁有想像力,能在大腦中創造現實中不存在的東西。而當人工智慧變得比人類更聰明時,想像力或許是人類擁有的唯一優勢。而在晚宴前接受財新網採訪時,劉慈欣也談到,教育體制對想像力的培育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如果在中國實行美國的教育體制,將會有災難性的後果,會大大傷害社會公平,因為高考畢竟是底層向上流動的有效通道,「這個通道以後肯定也會被堵死,但不能是現在。」在劉慈欣看來,目前的制度在保證公平方面仍有一定的合理性,隨著社會和文化的進步,一定會有更有利於培育創造力的教育體制出現。

據財新網報導,劉慈欣此次訪美,還將前往洛杉磯、聖地牙哥、歐文等城市,並將於11月14日與美國科幻作家喬治·馬丁對談。劉慈欣的長篇小說《球狀閃電》英文版已於今年8月正式面市,劉慈欣此行也是為了宣傳這部小說。

……………………………………

相關焦點

  • 劉慈欣在華盛頓領取2018年克拉克獎
    美國當地時間2018年11月8日晚8點15分,由亞瑟克拉克基金會主辦的克拉克獎頒獎禮及晚宴在美國華盛頓D.C.西德尼哈曼劇院舉辦。當晚,劉慈欣被授予2018年度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表彰其在科幻小說創作領域做出的貢獻。2015年8月,劉慈欣憑藉《三體》曾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作家首次獲獎。
  • 繼「雨果獎」後,劉慈欣又獲「克拉克獎」:全程英文演講談科幻使命
    ——劉慈欣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科幻大神」劉慈欣又獲大獎了!美國當地時間2018日11月8日晚8點15分,劉慈欣被授予2018年度「克拉克想像力貢獻社會獎」(Clarke Award for Imagination in Service to Society),表彰其在科幻小說創作領域做出的貢獻。
  • 劉慈欣再獲國際科幻大獎,卻對當今科幻小說很失望
    美國當地時間2018年11月8日晚8點15分,由亞瑟克拉克基金會主辦的克拉克獎頒獎禮及晚宴在美國華盛頓D.C.西德尼哈曼劇院舉辦。當晚,劉慈欣被授予2018年度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表彰其在科幻小說創作領域做出的貢獻。
  • 西方科幻作家斷言中國人想像力不行,劉慈欣用《三體》狠狠打臉
    一直以來,在西方世界都有這樣一個普遍認知,那就是現代文明起源於西方,而東方的那些文明都是缺乏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甚至有西方科幻作家曾斷言稱:中國人想像力不行。 西方著名科幻作家克拉克為何他們敢如此有恃無恐地污衊中國人的想像力呢
  • 劉慈欣首次英文演講!精彩 看完想背誦全文(雙語)
    當地時間11月8日,中國著名科幻小說家、《三體》作者劉慈欣在美國華盛頓被授予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Clarke Award for Imagination in Service to Society),成為獲得該獎的第一位中國人!
  • 劉慈欣首次英文演講,文稿深情優美,看完想背誦全文
    當地時間11月8日,中國著名科幻小說家、《三體》作者劉慈欣在美國華盛頓被授予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Clarke Award for Imagination in Service to Society),成為獲得該獎的第一位中國人!
  • 劉慈欣稱克拉克讓自己產生寫科幻念頭 至今不過時
    劉慈欣說,克拉克的小說很符合大眾心目中科幻的形式,科學幻想在他的小說中並不僅僅是一張皮,而是核心。就這一點而言,「世界科幻三巨頭」——克拉克、阿西莫夫、海因萊因都是很純的科幻。具體到克拉克,他的作品則呈現出廣闊的視野、絢麗的想像力,還有深遠的哲學思想。  「他對東方哲學十分著迷,因此作品中也滲透了許多東方式的哲學思考。」
  • 劉慈欣:我所有作品都是對它的拙劣模仿
    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和自身的認知,它改變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它更是劉慈欣夢想的起點。無論什麼場合,劉慈欣都會變著法子表達對它的敬佩。這部偉大的作品,就是《2001:太空漫遊》。2015年,劉慈欣憑藉《三體》拿下科幻界的最高大獎——雨果獎,但他沒有去現場領獎。三年後,他拿下「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由《2001:太空漫遊》作者阿瑟·克拉克創立。這次大劉不僅親自前去領獎,還用一段長達15分鐘的演講表達了對克拉克的崇拜!
  • 《三體》劉慈欣首次英文演講,文稿優美深邃、富有哲理
    有趣 ● 有料 ● 有分量 ● 有價值今年11月初,在由亞瑟·克拉克基金會主辦的克拉克獎頒獎禮上
  • 不想被取代,擁有想像力,可從2個方面進行日常訓練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愛因斯坦他的另一句名言是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還要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往往只是用到數學或實驗上的一個技巧,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
  • 劉慈欣說:我所有作品 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的拙劣模仿
    1969年7月,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登上月球。代表人類首次登月的兩位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乃至整個美國航空航天局都是《2001:太空漫遊》一書的鐵桿書迷。儘管在此後近50年的時間裡,再也沒有人登上過月球。但曾經鼓舞人類探索宇宙的科幻經典《2001:太空漫遊》,至今仍在指引著人類探索太空。 人類的想像力到它為止?
  • 科幻作家與科學家的「交鋒」:中國人缺乏想像力嗎?
    陳楸帆多次獲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更是最早打入美國科幻雜誌的中國作家之一。而作為高能天體物理學最高獎 Rossi Prize 最年輕的獲得者,蘇萌當下正致力於 「上天挖礦」,他希望讓太空的廣闊資源為人類和地球所用。
  • 劉慈欣: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三體》那麼火
    《三體》能紅成這樣,對於劉慈欣(大劉)本人而言也是個謎:「坦率說,我們都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中國科幻大會的最後一天,被新京報記者在酒店早餐餐桌上「截獲」時,劉慈欣正飛快地扒拉著早餐。這位「中國科幻最大IP」本人,11月初剛因拿下克拉克基金會頒發的想像力貢獻社會獎而在朋友圈刷屏了一波。
  • 想像力導致的社會大面積分工
    長久以來,一直有個疑惑:人類是如何成為地球上的統治物種的?對比其他動物,人類擁有的語言、團隊協助等這些能力,其實在其他動物身上都能相似的能力。拿與人類基因最親近的黑猩猩為例,黑猩猩能溝通、能分工協助、能實用工具。但黑猩猩卻無法走到與人類相同的現代文明社會。人類,更準確的是智人這個物種,卻在短短20萬年實現了原始社會向現代社會的驚天改變。
  • 劉慈欣: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三體》那麼火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中國科幻大會的最後一天,被新京報記者在酒店早餐餐桌上「截獲」時,劉慈欣正飛快地扒拉著早餐。這位「中國科幻最大IP」本人,11月初剛因拿下克拉克基金會頒發的想像力貢獻社會獎而在朋友圈刷屏了一波。最近三天,大劉在科幻大會經歷了數場講座「走穴」和記者群訪的輪番轟炸。粉絲尖叫、簇擁、歡呼;攝影師環繞,快門不絕。
  • 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
    《三體》、《命運》、《鏡子》,繼而又會想到「雨果獎」,而中國第一位獲此獎項的作家——劉慈欣劉慈欣他被譽為「中國科幻第一人」你或許知道世界科幻三巨頭:英國的阿瑟·克拉克、美國的羅伯特·海因萊因和艾薩克·阿西莫夫。科幻作家們都是極具想像力的人物,在激發想像力或者激勵人類探索未知方面科幻的作用堪稱顯赫!正如「科技狂人」馬斯克所言,正是科幻小說激勵自己探索未知!6月23日是劉慈欣先生的生日。這一天,艾薩克·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說《基地》中文預告播出。
  • 《流浪地球》作者劉慈欣會讀什麼書?這份書單請收下
    1、《2001太空漫遊》  阿瑟·克拉克 著  劉慈欣:「這本書我覺得它把人和宇宙的關係,用一種很詩意的,而且是很宏大的詩意的方式表現出來,確實在科幻小說中很少能做到這一點。」……  2、《與拉瑪相會》  阿瑟·克拉克 著  劉慈欣:「很典型。把科幻小說創造想像世界的那種能力,把它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  內容介紹:22世紀某一天,一艘巨大的宇宙飛船自外太空悄然而至。
  • 劉慈欣:用思想擁抱宇宙
    此時此刻,筆者似乎明白了這片看似貧瘠的土地為何能夠「滋養」劉慈欣這樣一位贏得了世人矚目的科幻作家。  2015年在劉慈欣的人生當中,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一年,從8月獲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到9月獲銀河獎——科幻功勳獎,再到10月獲星雲獎——最高成就獎。劉慈欣一年三獎,橫掃大陸圈、華語界、世界級科幻文學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