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愛因斯坦他的另一句名言是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還要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往往只是用到數學或實驗上的一個技巧,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
未來AI技術的發展會取代很多重複性的工作,創新和感性可以讓我們持續保持優勢,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想像力。
1、日常觀察中,發揮想像力,不斷思考
要寫出好的文章也是如此,《成為作家》一書中提到寫作的妙處在於學會重新看世界,提出疑問。
讓自己重返五歲孩童的狀態,充滿興趣地打量這個世界。在日常經過的街道上,像個陌生人一樣睜大眼睛,車輛是什麼顏色?站在你旁邊的人穿什麼衣服?從她的面龐、神情和衣著上,你對她了解多少?發揮你的想像力,她的家是什麼樣子?
有一次坐公交車,已經非常擠了,司機還在說大家再往後走走,一個男孩子抱怨了一句 「這麼擠還怎麼走啊,能不能別耽誤時間了,抓緊開車吧,傻帽」!被司機聽到了,氣憤地回應「嘴巴乾淨些,你這樣到社會上找不到什麼好工作」。「再找不到好的也比你這開公交車的強」!最後旁邊人勸了下小夥子閉嘴才了結。
我不禁深入思考了一下,從小夥子的表現來看,首先他是缺乏基本的禮貌和教養的,性格偏激,稍有不如意的事情會口出惡言;其次從價值觀上他看不起公交車司機這個職業,那同樣的可能看不起外賣員、快遞員、理髮師等服務行業。
然而社會現狀是服務行業新藍領職業數量劇增,難保他到時候不會從事其中一種,期望與現實不對等,那麼陷入痛苦的概率可能會比較大。
不得不承認,我們的教育讓孩子們過多地將眼光聚焦在了現實中,體面的工作、豐厚的收入不經意間成為了主要考慮因素。
自從開始寫文章以來,我開始有意識地記錄身邊的故事,給我最多靈感的是孩子。他時不時冒出的一些話或者行為,會讓我覺得可以換種眼光看事物。比如要給畫畫書解鎖後才能塗顏色;用積木做了個帶著小魚尾巴似的船,起名叫潛水尾巴艇;將彩泥做成冰激凌的形狀,讓它在畫的大海中旅行……
如果可能的話,有意識地保護一下孩子的想像力吧。他們作為祖國的未來,承擔著創新發展的責任,不要扼殺孩子的興趣,那可能是他的天賦所在,帶動國家發展的力量所在。
2、逆向思維,不從常規出發
《哈利波特》中JK羅琳用想像力塑造了一個魔法世界,以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為主要舞臺,描寫的是哈利波特在魔法學校六年的學習生活和冒險故事。後有同名電影問世,打造了一種想像力經濟。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其中比較著名的三體,基於人類發展趨勢將科學技術融入其中,把最空靈最瘋狂的想像寫得像新聞報導一般真實,又帶有人文反思,屬於高水平的想像力。
我們現在用的許多司空見慣的物品,最初的概念都源於科幻小說或電影。
比如60年代《星際迷航》中柯克船長用過手機,後來摩託羅拉董事長得到靈感發明了第一臺手機;64年克拉克發表科幻小說《接弗蘭肯斯坦請撥F》,9歲的蒂姆讀了這個故事,受啟發後來創建了全球資訊網……
看完《返老還童》電影,驚嘆於它的想像力。人們都是慢慢老去,主角班傑明卻正好相反,他出生時容貌像個小老頭,隨著年齡越大容貌越年輕,最後變成一個嬰兒,在懷抱中死去。這是對人會變老這種既定事實的顛覆想像。
《黃蜂女2》中打造了量子領域,在那個世界中水熊蟲微生物是主宰,比人類的體型和力量大得多;還有將整棟大樓瞬間變成一個行李箱大小,用拉杆拉走;蟻人和黃蜂女也可以瞬間變大變小,神出鬼沒的打鬥讓人讚嘆。這是一種顛覆改變常規物體大小的想像。
試著從逆向思維出發,可能會獲得非同一般的想像力。
想像力以及好奇心是人類最為重要的秉性。人類的文明結晶,無論是科技還是人文,莫不得益於想像力的灌溉。失去了想像,失去了對未知事物探究的衝動,人類文明終將停止進化。
我們需要更重視、理解想像力的價值,特別是想像力在教育體系中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