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把語文的核心能力與素養概括為三種能力:共情力、相象力和思想力。文章《共情力,閱讀理解的「金鑰匙」,家長的作用比老師重要》一文中,已闡述過共情力的作用與培養訓練方法。現在,我們重點說說想像力問題。
想像力對於語文的重要性,可以算是一種共識,可也僅僅停留在「共識」的層面,很少見到老師和家長對孩子進行系統的想像力訓練。
不少人對想像力還有誤解,認為會「瞎編」就是有想像力,還有人認為,讓孩子畫個畫,聽聽音樂,就是培養想像力了。
不可否認,畫畫和聽音樂都對孩子的想像力有促進作用,但這種間接性的促進,對語文能力的提升和學習結果的改善,還是「遠水不解近渴」,可見的影響和可衡量的指標都不明顯。
我想向家長和老師們介紹一套語文想像力的實戰訓練方法。所謂「實戰訓練」,就是在具體的語文學習和語文活動中設計想像力的訓練環節,在運用想像力的過程中,訓練想像力,提升想像力。
想像力,就是通過已有的形象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新形象的能力。它是人類從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橋梁,是人們獲取知識和提升能力的重要方式。
根據想像力的這一特點,和它在語文中的應用範圍,我設計了三種想像力使用和
訓練場景。
1 在朗誦中訓練想像力
朗誦不等於朗讀,朗讀只需要把原文用聲音表達出來,而朗誦除了要忠實地再現原文,還要能準確把握文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並用最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還需要融入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思想感情,是一種創造性的語文藝術活動,如果沒有較好的想像力,是達不到良好的朗誦效果的。
我在訓練孩子朗誦時,會引導孩子按下面的步驟完成:
調整情緒,保持安靜,在大腦中把文字描述的事物和場景,用畫面的方式再現出來,越細緻越好,越真切越好;
把自己放入這樣的一個畫面中,去感受自己心情和情緒的細微變化;
保持著這樣的心情感受和情緒,把文字朗讀出來。
例如: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課《草原》第一段中有這樣一句話:
那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當孩子按上述步驟完成之後,我再來朗誦時,語調明顯呈上揚態勢,語氣中也聽得出一種欣喜、高昂的情緒。
這就證明,孩子確實在自己的大腦中再現了遼闊草原的天空場景,也確實去用心體會了,假如自己在這個場景中,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孩子確實經歷了想像力的訓練和使用過程,當然也就能夠在不加提示的情況下,能較好的進行朗誦的創作活動,同時也說明這種方法對想像力的訓練和培養是有實際效果和意義的。
2 在閱讀理解中訓練想像力
想像力對閱讀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閱讀過程中,如果不能發揮充分的想像力,眼裡看到的只是一個個乾巴巴的文字,沒有思想,沒有感情,沒有靈性。當然更談不上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思想內涵。
例如,在魯迅小說《孔乙己》中,有兩次對孔乙己的動作描寫:
「便排出九文大錢」
「他從破衣袋裡摸出四文大錢」
孩子們都知道這兩次動作描寫,第一句寫出了孔乙己得意的心情,第二次則寫出了他潦倒的遭遇。
可惜的是,孩子們雖然在考試時,能完全答對兩道題,可要真正問他們,為什麼孔乙己會得意,為什麼摸出四文大錢就表示潦倒?孩子們多半回答不上來。因為他們所謂的閱讀理解,只不過是背誦老師講解的筆記而已。
如果孩子們在閱讀這篇小說時,能在大腦中構造出那個「衣衫破舊、臉色青白」的人物形象,能想像出孔乙已常遭人諷刺、調笑的場景,並把自己當成是孔乙己,去模擬可感受一樣這種心情,就能在更大程度上理解那個落魄知識分子的悲劇遭遇,也就能真正理解小說的思想內涵。這才算是真正讀懂了文章,提升了閱讀理解能力。
值得特別指出的是,在閱讀時運用和提升想像力,需要孩子們的閱讀「慢」下來,多留時間去想像,去體會。可總有些家長和老師,喜歡強制孩子們閱讀,布置許多閱讀任務,只強調孩子要讀哪些書,對於孩子怎麼讀的,讀到了什麼,關心並不多。諸不知, 一味強調孩子的閱讀數量,有可能讓孩子的核心語文能力慢慢鈍化,與當初本意背道而馳。
3 在寫作實踐中訓練想像力
寫作更需要想像力,充分運用想像力,也能讓寫出來的文章更為精彩。
例如,當孩子們在描寫景物時,大多數孩子都會描述太陽怎麼樣,花兒怎麼樣,稍好點孩子會在句子中加幾個帶情感或情緒的詞語,就會被認為很好了。
如果我們教孩子在充分發揮想像力的基礎上,再來寫,會怎麼樣呢?
當孩子要描寫花朵時,我會教孩子,在大腦中浮現這朵花的樣子,越清晰越好,越細緻越好,每一個花瓣、每一根花蕊、每一露水,都去想像,去勾勒,然後再用文字把腦海中花兒的樣子描繪出來,那一定是細緻生動,形象逼真且充滿情感的一朵花。
對於最常見的敘事性文章,或者說寫好一個故事,就更需要想像力了。
我們要引導孩子,先在大腦中用畫面構造人物形象,或故事場景色,同時充分運用想像力,去推動故事的情節發展,這樣的故事情節,一定會更符合真實的事理邏輯和情感邏輯,才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打動讀者的內心。
無論是寫景,還是寫好一個故事,我都建議孩子們在寫作文時,讓想像力先飛一會兒,當大腦中有了鮮明的形象,再動筆來寫,就相當於「胸有成竹」了, 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說的也有這方面的道理吧。
想像力作為一種核心的技能,貫穿語文學習的全部,需要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們認真對待和用心訓練,這不僅僅是為了孩子們考試的分數和成績,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充分感受語文的樂趣,體會語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