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想像力對語文很重要,可我們真正訓練過孩子嗎?

2021-01-15 閱讀寫作與口才

我曾把語文的核心能力與素養概括為三種能力:共情力、相象力和思想力。文章《共情力,閱讀理解的「金鑰匙」,家長的作用比老師重要》一文中,已闡述過共情力的作用與培養訓練方法。現在,我們重點說說想像力問題。

想像力對於語文的重要性,可以算是一種共識,可也僅僅停留在「共識」的層面,很少見到老師和家長對孩子進行系統的想像力訓練。

不少人對想像力還有誤解,認為會「瞎編」就是有想像力,還有人認為,讓孩子畫個畫,聽聽音樂,就是培養想像力了。

不可否認,畫畫和聽音樂都對孩子的想像力有促進作用,但這種間接性的促進,對語文能力的提升和學習結果的改善,還是「遠水不解近渴」,可見的影響和可衡量的指標都不明顯。

我想向家長和老師們介紹一套語文想像力的實戰訓練方法。所謂「實戰訓練」,就是在具體的語文學習和語文活動中設計想像力的訓練環節,在運用想像力的過程中,訓練想像力,提升想像力。

想像力,就是通過已有的形象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新形象的能力。它是人類從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橋梁,是人們獲取知識和提升能力的重要方式。

根據想像力的這一特點,和它在語文中的應用範圍,我設計了三種想像力使用和

訓練場景。

1 在朗誦中訓練想像力

朗誦不等於朗讀,朗讀只需要把原文用聲音表達出來,而朗誦除了要忠實地再現原文,還要能準確把握文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並用最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還需要融入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思想感情,是一種創造性的語文藝術活動,如果沒有較好的想像力,是達不到良好的朗誦效果的。

我在訓練孩子朗誦時,會引導孩子按下面的步驟完成:

調整情緒,保持安靜,在大腦中把文字描述的事物和場景,用畫面的方式再現出來,越細緻越好,越真切越好;

把自己放入這樣的一個畫面中,去感受自己心情和情緒的細微變化;

保持著這樣的心情感受和情緒,把文字朗讀出來。

例如: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課《草原》第一段中有這樣一句話:

那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當孩子按上述步驟完成之後,我再來朗誦時,語調明顯呈上揚態勢,語氣中也聽得出一種欣喜、高昂的情緒。

這就證明,孩子確實在自己的大腦中再現了遼闊草原的天空場景,也確實去用心體會了,假如自己在這個場景中,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孩子確實經歷了想像力的訓練和使用過程,當然也就能夠在不加提示的情況下,能較好的進行朗誦的創作活動,同時也說明這種方法對想像力的訓練和培養是有實際效果和意義的。

2 在閱讀理解中訓練想像力

想像力對閱讀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閱讀過程中,如果不能發揮充分的想像力,眼裡看到的只是一個個乾巴巴的文字,沒有思想,沒有感情,沒有靈性。當然更談不上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思想內涵。

例如,在魯迅小說《孔乙己》中,有兩次對孔乙己的動作描寫:

「便排出九文大錢」

「他從破衣袋裡摸出四文大錢」

孩子們都知道這兩次動作描寫,第一句寫出了孔乙己得意的心情,第二次則寫出了他潦倒的遭遇。

可惜的是,孩子們雖然在考試時,能完全答對兩道題,可要真正問他們,為什麼孔乙己會得意,為什麼摸出四文大錢就表示潦倒?孩子們多半回答不上來。因為他們所謂的閱讀理解,只不過是背誦老師講解的筆記而已。

如果孩子們在閱讀這篇小說時,能在大腦中構造出那個「衣衫破舊、臉色青白」的人物形象,能想像出孔乙已常遭人諷刺、調笑的場景,並把自己當成是孔乙己,去模擬可感受一樣這種心情,就能在更大程度上理解那個落魄知識分子的悲劇遭遇,也就能真正理解小說的思想內涵。這才算是真正讀懂了文章,提升了閱讀理解能力。

值得特別指出的是,在閱讀時運用和提升想像力,需要孩子們的閱讀「慢」下來,多留時間去想像,去體會。可總有些家長和老師,喜歡強制孩子們閱讀,布置許多閱讀任務,只強調孩子要讀哪些書,對於孩子怎麼讀的,讀到了什麼,關心並不多。諸不知, 一味強調孩子的閱讀數量,有可能讓孩子的核心語文能力慢慢鈍化,與當初本意背道而馳。

3 在寫作實踐中訓練想像力

寫作更需要想像力,充分運用想像力,也能讓寫出來的文章更為精彩。

例如,當孩子們在描寫景物時,大多數孩子都會描述太陽怎麼樣,花兒怎麼樣,稍好點孩子會在句子中加幾個帶情感或情緒的詞語,就會被認為很好了。

如果我們教孩子在充分發揮想像力的基礎上,再來寫,會怎麼樣呢?

當孩子要描寫花朵時,我會教孩子,在大腦中浮現這朵花的樣子,越清晰越好,越細緻越好,每一個花瓣、每一根花蕊、每一露水,都去想像,去勾勒,然後再用文字把腦海中花兒的樣子描繪出來,那一定是細緻生動,形象逼真且充滿情感的一朵花。

對於最常見的敘事性文章,或者說寫好一個故事,就更需要想像力了。

我們要引導孩子,先在大腦中用畫面構造人物形象,或故事場景色,同時充分運用想像力,去推動故事的情節發展,這樣的故事情節,一定會更符合真實的事理邏輯和情感邏輯,才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打動讀者的內心。

無論是寫景,還是寫好一個故事,我都建議孩子們在寫作文時,讓想像力先飛一會兒,當大腦中有了鮮明的形象,再動筆來寫,就相當於「胸有成竹」了, 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說的也有這方面的道理吧。

想像力作為一種核心的技能,貫穿語文學習的全部,需要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們認真對待和用心訓練,這不僅僅是為了孩子們考試的分數和成績,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充分感受語文的樂趣,體會語文的魅力。

相關焦點

  • 小學語文:一年級必備!看圖寫話訓練方法18篇,指導孩子寫作入門
    看圖寫話是小學語文低年級必學的重要基礎部分,是培養、提高兒童認知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更好途徑。學生學好看圖寫話是為日後寫作打下良好基礎的前提。因此,大熊今天就來說說看圖說話!大熊主要分四點來談,如何培養低年級小學生的看圖說話、寫作能力。
  • 鉅力教育:腦思維訓練與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激發
    在現實生活中,全球的教育仍然以左腦教育為主,右腦教育並未得到有效的推廣,但實際上,右腦所控制的想像力、創造力、超高速記憶能力和靈感等才是真正幫助孩子成為"小神童"的關鍵能力。韋鈺曾提出:"教育實質上就是在構建人的腦"。
  • 想像力讓孩子更具創造性,央視這檔節目幫我們留住孩子的想像力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它促進進步,是知識發展的源泉。」許多人類的創造都是從想像力開始的。在這個每年變化的社會中,具有創造力和想像力的人才也是未來的迫切需求。在幫助兒童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對想像力的培養也不能忽略。近年來,央視增加了許多高質量的青年節目,希望能幫助孩子們開闊眼界,加強素質教育。
  • 愛因斯坦: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別扼殺孩子的想像力
    孩子說我想要變成隱形人,我想要摘月亮等,不可能實現的是異想天開。真正的想像力是孩子能夠根據已有的事物,由點到面,由個體推出整體,由表面推出根本的一個過程。就像牛頓看到蘋果掉下來,他會想為什麼蘋果不是往天下掉,而是往地下呢?於是他發現了萬有引力。
  • 愛因斯坦:有想像力的孩子,未來走得更遠
    但是,即使我們覺得說得有道理,但是我們從來沒有真正重視過,又或者說,對於想像力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我們從來不知道。更何況,它還常常跟空想,或者天馬行空等白日夢掛上勾。答案必須從我們的大腦神經元原理說起。我們在這篇文章中,基本已經介紹過神經元的基本原理《學習效率高的人,都懂得運用大腦的記憶力原理,2個步驟教會你》。
  • 掌門少兒打造語文思維訓練學習閉環,全面提升孩子語文核心素養
    來源:金融界網站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包含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體現了仁義禮智信的古老生活哲學。同時,語文也是一門基礎的學科,如若說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那麼語文就是基礎之基礎,語文能力直接影響其他科目的學習。
  • 小學生這幾張試卷火了,網友笑出鵝叫聲:孩子的想像力已超越宇宙
    文|西紅柿媽媽現代教育進步,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覺小學生的題目越來越難?不得不說,家長們最害怕輔導孩子們的作業了!然而,大人也是從考生時期走過來的,每一個都曾在考試時有過一兩件趣事,倒過來看,心境也許會不一樣。
  • 訓練孩子作文,是每天寫一篇,還是一篇改三遍
    每天寫一篇幾百字的作文,按考試的要求,對孩子來說,也就是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不會讓孩子們感到增加了多少負擔,家長和老師可能都這麼想。可我們反過來想一想:每天寫一篇作文,老師能做到嗎?家長能做到嗎?我估計對大多數人來說,能堅持十天,就算不錯了。後面的日子,就只能抓狂。寫啥內容?拿什麼來持續輸出?
  • 小學一年級語文,口語交際與看圖寫話專項訓練,題難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除了學習漢語拼音,認識漢字,會寫漢字,還要進行口語交際與看圖寫話的訓練。這兩項訓練,十分重要。因為學習語文,主要就是培養兩種能力,一種是閱讀能力,一種是表達能力。閱讀能力,需要通過多讀,來進行積累,培養語感。而表達能力呢,主要就是說話和寫作。看上圖的一年級口語交際和看圖寫話訓練,其實就是從一年級起,培養孩子們兩種能力:一種是說話能力,一種是寫話能力。
  • 「科普破壞孩子想像力」是偽命題,大膽告訴孩子:月亮上沒嫦娥
    其中的邏輯思維其實也很簡單:如果孩子明確地知道,月球上只有環形山,沒有嫦娥和吳剛,孩子們一定會局限自己的思維,再也創造不出瑰麗的想像故事。可事實真的如此嗎?現在再回過頭看愛因斯坦說的這句話,"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不是說知識不重要,而是因為想像力是知識的進階內容。真正能直灌心靈的想像力,往往就是來自這些邏輯嚴密、思維科學的科學家們。
  • 科幻作品入編語文教材 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2017年高考語文北京卷作文「暢想2049年的中古」;2018年,高考全國III卷,一道語文閱讀理解題的材料節選自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微紀元》;同年全國I卷高考作文題——寫給未來2035年的自己;2019年語文全國I卷,閱讀理解考查魯迅前期的作品《故事新編》等。
  • 李永樂老師講物理: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請善待孩子的好奇心
    當我們回看歷史的時候,發現這5篇論文竟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引發了人類關於物理世界的基本概念,關於「時、空、能、光、物質」的三個大革命,為相對論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為量子理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從而徹底改變了物理學的面貌。
  • 英語啟蒙:北美兒童英語創意寫作訓練方法
    英語寫作一直是中國學生的薄弱環節,原因有多種多樣,除了缺少訓練之外,方法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因為批改麻煩費時,一般英語老師,尤其是語文老師,作文是能不布置就布置。與語文作文不同的是,英語作文不僅僅是錯別字連篇,關鍵是很多學生寫的句子,幾乎沒有一句是完整的,沒有一句是符合英語句法規則的,這就給老師的批閱帶來極大的困難。
  • 共情力,孩子閱讀理解的「金鑰匙」,家長的作用比老師更重要
    可除了要求孩子多讀之外,也沒有什麼更具體的建立和訓練方法。孩子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難道只能靠孩子自己「野蠻生長」嗎?孩子讀不懂文章的意思,體會不到文章的好壞,把握不準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孩子的生活經驗和閱歷有限,對作者設定的場景,賦予的情感,沒有感同身受,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不能與用者達到「共鳴」。
  • 如何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想像力是天生的嗎?
    我相信有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的想像力是天生的,想像力的強弱也是天生的,但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孩子的想像力受先天大腦等生理因素或遺傳因素的影響,但是更多的是後天環境和教育方法的影響。如果家長不了解這一階段的特點,從而沒有針對性地引導或無意間去限制孩子的話,就會限制到孩子的想像,而且孩子的想像力培養主要在6歲以前,後期再去提升就會很難。比如當孩子撕了一頁紙,把碎紙變成了「飛機」,而這時家長走過來責怪寶寶亂撕紙,埋怨孩子把紙扔的到處都是;或者當一個孩子在書本上塗畫,而家長總去限制孩子不能「亂塗亂畫」,這些行為都會限制孩子的創造。
  • 6種扼殺孩子想像力的行為,你做過幾種?
    「遊戲就是孩子的工作」相信這句話你一定聽過。在遊戲過程中,孩子能學到很多重要的能力。尤其是假扮遊戲(即過家家),它能促進孩子個性、 社會性、情緒及思維各方面的發展。在往期的推文中《想提升孩子的思維能力?千萬別忽視「假扮遊戲」!》我們介紹過如何引導有發展障礙的孩子學會「假扮」。
  • 造成孩子語文閱讀能力不好的原因分析?
    有的孩子把學習當成負擔,做什麼事情都不深入,流於表面。他們做事情,以做完為標準,而不是以做好為目標。3「閱讀的簡單方法推介」閱讀不僅有規律可循,而且有方法可用,而不是全部都憑感覺來完成。第一,把文章進行分類。拿到一篇文章,先要判斷文章的類型:是說明文?是不連續文本?還是什麼其他類型的文章?
  • 四年級小學生喜歡看童話,語文老師卻說,提高閱讀量要看這幾類書
    統編新語文教材的教學目標中,語文閱讀能力提高了一些,要求學生們保持閱讀的習慣。其實現在語文學習強調閱讀,也是希望以閱讀這個方式去培養小學生的文學素養和學習習慣。家長們都很關心閱讀相關的學習,也會找我溝通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不少中小學也開展了閱讀課、圖書角,在語文老師的帶領下,每周都會有閱讀故事、文學著作的課堂訓練。
  • 「八步走」培養孩子「看圖寫話」能力,先從語文句子訓練開始
    怎樣培養孩子的「看圖寫話」能力?句子是「看圖寫話」的基礎,先從訓練語文句子開始。訓練句子是開啟作文的起點。在句中訓練中,最主要的是學會動詞、形容詞和副詞的運用。許多孩子頭疼「看圖寫畫」,不知道如何從手,也不清楚如何組織語言。可以參考這「八個步驟」,培養孩子找到「看圖寫話」的「感覺」。「第一步」,這是最簡直的動詞運動,學會動詞與動詞後面的補語搭配。
  • 學會塗鴉式教育,讓孩子充滿想像力和創造力
    學會塗鴉式教育,讓孩子充滿想像力和創造力引言大家都知道孩子的想像力是無窮的,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反應這個孩子是否有前途。有些孩子知道孩子的想像力很重要所以十分重視,有重視的當然也有不重視的,有些父母就一點也不在乎這些,一些錯的引導反而將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扼殺在了搖籃裡,更別說發展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改如何保護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