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育部委託,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組織研製並發布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指導目錄》分為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其中小學110種、初中100種、高中90種。其中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入選高中階段文學書目,同時進入書單的科幻作品還有小學階段張之路《非法智慧》和初中階段推薦的凡爾納《海底兩萬裡》。
其實,科幻題材進入教材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翻看七年級的教材,閱讀科普科學家《鄧稼先》,楊利偉的《太空一日》,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帶上她的眼睛》,自主閱讀推薦阿西莫夫的《基地》。六年級的教材,要求展開想像,寫科幻故事,閱讀阿西莫夫的《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習作《插上科學的翅膀飛》等等。


就連高考也經常出現「科幻的身影」。2017年高考語文北京卷作文「暢想2049年的中古」;2018年,高考全國III卷,一道語文閱讀理解題的材料節選自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微紀元》;同年全國I卷高考作文題——寫給未來2035年的自己;2019年語文全國I卷,閱讀理解考查魯迅前期的作品《故事新編》等。

讀到這裡,大家都知道科幻不光進教材了,還進入了最關鍵的高考,想像力正成為教育的熱點,既然教育部都提倡廣大青少年廣泛閱讀科幻作品,還有一部值得推薦的作品那就不得不說了,他就是由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人類想像力研究中心主任吳巖牽頭編制的《科學幻想——青少年想像力與科學創新培養教程》。

激發孩子永恆追問的好奇心一方面可以利用科幻的文學形式,幫助孩子建立起不斷探索和學習的強烈動機;另一方面利用科幻 「想像和創造」的天然屬性,強化孩子更多神經通路。 為長久的學習能力「保鮮」,為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不同特質的文學作品,帶給孩子心理的影響以及思維的培養都是不一樣的。科幻作品中豐富的科學想像以及強大的邏輯性對青少年的眼界和思維寬度與深度乃至對世界的理解與認識都會大大拓寬。由此,科幻在當今青少年基礎教育中受到前所未有的肯定和重視,國家對於想像力和科學素養的重視與培養,可以貫穿兒童學習整個學習生涯。根據十九大精神,留住孩子的想像力,就留住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青少年創新、創造力的培養,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途徑。
培養青少年的想像力、好奇心和創造力是當今形勢下教育的核心和關鍵,讀是積累,寫是創作,創作科幻也成為當代青少年感受科學與科幻的樂趣的途徑。為了給更多的學生提供展現自己科學素養、想像力、創造力與寫作能力的平臺,第七屆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正火熱進行中,今年初賽參賽人數再創新高,參與面覆蓋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大賽自創辦以來,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旨在為科普科幻領域工作者和熱愛科普科幻的同學提供一個專業性的學習交流平臺,也為全國中學生提供同臺競技、交流、學習的機會。大賽獲獎作品更是有機會參與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的科普科幻優秀作品集《等你,在未來》中,有機會刊登到國家級刊物《科普時報》、《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科學故事會》雜誌上。
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的青少年們,大賽等你來戰!
大賽官網:www.kepukehuan.com
電子郵箱:kepukehuan@unisedu.com
聯繫電話:010-62781166、010-52962777
官方微信公眾號(ID:kepukeh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