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帶你讀科幻」系列叢書新書發布會 ——科學和科幻的激情碰撞

2020-11-28 騰訊大申網

8月15日上午,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科學家帶你讀科幻」系列叢書在上海書展舉辦新書發布會。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尹傳紅、浦東科幻協會會長顧備、著名科幻作家丁丁蟲等出席發布會。

「科學家帶你讀科幻」系列叢書以科普科幻的形式,將內容精彩、引人入勝的科幻小說以時間旅行、太空探索、生命科學等八個角度分類成冊,並邀請專業領域的科研工作者科普相關知識。通過有趣的科幻故事打開視野,同時通過科普解讀,講解劉慈欣等著名作家的科幻作品是藉助什麼科學知識起飛的。這套叢書既有對人類文化傳承的接收,同時也有助於小讀者打破常規,放飛想像,在現有的基礎上描繪更加美好的未來。

「通過這套書,我們實現了創新思維的多元碰撞,科學人文的跨界交流。」本套書系的主編尹傳紅說道。科幻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思想實驗,類似於未來科技場景的提前介入,比如「科學家帶你讀科幻」系列叢書中的空間探索卷《木星時代的黎明》中,想像未來我們到木星和太空中的其他地方去探索,還比如《時空捕手》中涉及到的時間旅行,通過乘坐時間機器回到過去或者跳躍到未來,雖然這些在當前的科技水平或者科學理論體系下還無法實現,但是通過科學幻想,讓我們得以體驗奇特美好的未來場景。同時,我們在書中對科學知識進行科普,把科普、科幻結合起來,將語文課程、科學課程以及其他相關課程融匯在一起。讓孩子在閱讀這套叢書的時候可以全腦思維、跨界思維,對小讀者進行通識教育。

「當下的課程改革,其實倡導的是單學科教育向多學科甚至跨學科轉變,」尹傳紅說,「因此,能夠讓小讀者通過一套書理解和學習創新思維、科學精神和思想方法,是我們編纂『科學家帶你讀科幻』系列叢書的初衷。」

浦東科幻協會會長顧備在發布會上講道,隨著教育的普及,科學意識將逐漸成為每個人基礎知識體系中的一部分。科幻帶給孩子的雖然不是知識本身,但卻煥發出了孩子探求知識的好奇心,讓孩子即使在長大以後,依然會遵循科學素養,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不斷去學習,去創新。此次上少社創新地將科普和科幻結合起來,正是在激發青少年讀者的好奇心同時,培養未成年人的科學精神,讓熱愛科學成為全社會的、尤其是在孩子中間的一種「新時尚」。

在發布會上,著名科幻作家丁丁蟲通過分享一系列精彩、有趣的案例和故事,向現場觀眾直觀地分析和講解具備獨立思考能力、擁有好奇心的重要性。丁丁蟲鼓勵孩子們,要勇於在這個擁有無限可能的世界中去不斷探索。

發布會的最後,三位專家老師總結自己多年的經驗,為讀者送出了三枚智慧錦囊以及美好祝願:

尹傳紅

想像力是沒有邊界的,如果一定要說有邊界的話,那麼一個人的想像力邊界的大小,決定了一個人事業格局的大小。

丁丁蟲

保持懷疑。

顧備

願孩子們都有一雙會飛翔的翅膀。

相關焦點

  • 天府書展|四川出版精彩活動搶先看①你亮科幻「雙雄」 我找劉心武...
    四川人民出版社:讀點國史,八場活動弘揚主旋律今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如何輕鬆讀懂國史?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讀點國史:輝煌年代國史叢書」的主編劉國新或許能給你答案。11月30日,劉國新將於現身天府書展3號活動區,開展閱讀分享會。
  • 劉慈欣公布新書:電影級配圖科幻巨作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三體》作者、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在微博公布了新書《劉慈欣少年科幻科學小說系列》。他在微博寫道,《劉慈欣少年科幻科學小說系列》由我與理論物理學家李淼、《流浪地球》導演郭帆、未來事務管理局等首次聯手為青少年呈現的科幻巨作。
  • 「走進日本」叢書在鍾書閣蘇州店舉行新書發布會
    在這40年間,中日交流的廣度和深度比40年前有了很大的發展和變化,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以及民間交流等領域都取得重要成果。「走進日本」叢書編委會與上海遠東出版社共同合作,推出了「走進日本」叢書,將日本社會、經濟、文化等多領域的優秀研究著作譯介入國內。12月1日,「走進日本」叢書編委會、上海遠東出版社、鍾書閣在鍾書閣蘇州店聯合主辦了此次新書發布會。
  • 《空間科學與技術研究叢書》英文版新書發布
    《空間科學與技術研究叢書》英文版新書發布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桂傑)10月26日,北京理工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舉行了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以下簡稱「Space期刊」) 期刊合作籤約儀式暨《空間科學與技術研究叢書》英文版新書發布會
  • 作家星河帶你入門科幻創作,細講科幻文本類型
    主要從事科幻小說和科普作品創作,著有科幻作品《網路遊戲聯軍》《殘缺的磁痕》等數十部,著有科幻電影評述「視覺的衝擊」叢書,主編《中國科幻新生代精品集》、「年度科幻小說」(灕江版)等作品集,已出版和發表作品數百萬字。曾獲「五個一工程」獎、宋慶齡獎、冰心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銀河獎等諸多獎勵。2007年被授予「在科普編創工作方面有突出貢獻的科普作家」稱號。
  • 新書速遞|實力科幻作家羅隆翔「閉關」數年推出《星艦聯盟》系列
    博峰文化與微像文化 萬榮出版社 比《流浪地球》更宏大 劍指浩瀚星空 《星艦》系列圖書帶你領略全新文明流浪史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重慶釣魚城科幻中心、北京天文館、北京UFO研究會、中國科幻銀河獎與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特別推薦】 「是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流浪地球》帶我走進科幻殿堂的,所以我的《星艦聯盟》系列在小說裡也致敬過好幾次《流浪地球》。」
  • 寫給孩子的科學啟蒙書 「與中國院士對話」叢書新書首發
    圖片說明:「與中國院士對話」叢書新書發布會現場  東方網記者葉頁8月21日報導:21日下午,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科普讀物「與中國院士對話」叢書(九卷本)新書發布會召開。現場還有小讀者和院士積極互動,共同探討科學的秘密。
  • 培養科學大腦 讀玄幻小說不如讀科幻小說
    ,但它不是完全蹈空,而是與科學有著或深或淺的連結,它表達了作者對人類未來的暢想和反思。或許,正是這種「戴著鐐銬跳舞」的暢想,讓科幻擁有獨特的魅力和氣質。  ●近兩三年,隨著劉慈欣《三體》系列的影響力逐漸擴大,科幻被大眾媒體及讀者提及的頻率明顯增加。  ●同時,國內出版社也開始大規模系統引進出版國外科幻大神經典作品,比如讀客圖書引進的與儒勒·凡爾納、H·G·威爾斯並稱「科幻三巨頭」的艾薩克·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全系列。
  • 想寫科幻小說,這些科幻經典一定要讀
    小時候總有很多問題想問,媽媽會讓我們去讀《十萬個為什麼》,再大一些,讀到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裡》、《八十天環遊世界》和《魯賓遜漂流記》,會被裡面敘述的豐富的幻想和神奇的世界深深吸引,科幻的種子就這樣在新一代少年心中扎了根。
  • 華語科幻星雲獎組委會發布2020中國科幻十大事件
    4月11日,《科幻世界》雜誌社聯繫到了美國、義大利、英國、日本、德國、加拿大、瑞士等國家的作者和編輯,為他們每人寄去防護口罩。上海浦東新區科幻協會連續舉辦「科幻作家眼中的瘟疫」和「新冠時代的科技發展」兩個系列訪談,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正如劉慈欣在《人民日報》上所說:  「我們一定能夠戰勝疫情,迎來美好的明天!」
  • 科普作家尹傳紅:科普最重要的是傳播科學思維方式
    尹傳紅(左)和著名科普作家卞毓麟(右)在新書發布會上尹傳紅是個會講故事的人,現任《科普時報》總編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副秘書長,著有《幻想:探索未知世界的奇妙旅程》《該死的粒子:理趣閱讀司南》等15部作品,曾獲評「2017年十大科學傳播人物」。此次作品是從尹傳紅多年來創作的100多個人物傳記中精選而出,並重新編排撰寫。
  • 四本諸天流新書,諸天流果然是科幻分類的大梁,欲讀科幻必見諸天
    今天給大家推薦四本諸天流新書。《諸天福運》,作者:我叫排雲掌,5級作者。分類:科幻-時空穿梭。別看都是諸天和武俠,分類卻是妥妥的科幻,不是玄幻,所以後期不會修仙到逆天的地步。只是,福運這個設定,與所謂的「歐氣」「氣運」,似乎差別也不是很大。《諸天信條》,作者:鹹魚不懼突刺,4級作者。分類:科幻-時空穿梭。
  • 郝蕾助陣懸疑科幻作家蔡必貴《超腦》系列圖書發布會
    《超腦》系列圖書作者蔡必貴與影視演員郝蕾  2017年3月25日,雁北堂和北京王府井書店聯合舉辦了《超腦》系列圖書發布會。新銳懸疑科幻作家「鬼叔」蔡必貴推出新書《超腦:浴室》和《超腦:海島》。影視演員郝蕾、雁北堂旗下作家蛇從革、霍巖亮相助陣。  《超腦》系列圖書包括《超腦:地庫》《超腦:浴室》《超腦:海島》等。《超腦:浴室》講述鬼叔在無聊的康復生活裡,遇見了能預知未來的男人,男子自稱是來自高維度的神秘生物;但鬼叔更關注的是這位「高維生物」所奴役的一名美貌少女。
  • 除了《三體》,你還讀過什麼科幻小說,這些科幻經典不要錯過
    目前為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被譽為中國科幻的領軍人物。劉慈欣成功地將極端的空靈和厚重的現實結合起來,同時注重表現科學的內涵和美感,努力創造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幻文學樣式。其作品因宏偉大氣、想像絢麗而獲得廣泛讚譽。
  • 六本超硬核星際文明科幻小說,熱血+硬科幻,星際爭霸,扭轉世界
    魔改全世界燃冷光155 萬字完結老作者新書,幕後黑手流,在完本了一本百萬字的書後,作者的筆力有了明顯的進步,這本書寫得比上一本有意思多了,主角三觀正,大隱隱於朝,暫時化身科學家,以科學為名,設定並且發掘或者扭轉世界大環境,從絕魔世界漸漸演變為類靈氣復甦,超凡強者出現
  • 科幻成都①|《科幻世界》姚海軍:成都是「中國科幻的延安」
    著名作家馬識途親自撰寫代發刊詞《祝科學與文藝的結合》,「科學與文藝的萬花園中正是百鳥爭鳴,眾芳爭豔的時刻……我們為什麼不用科學幻想小說、科學文藝去把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引導進理想和幻想的廣闊天地裡去呢?」那個時代中國科幻的代表人物,鄭文光、肖建亨、葉永烈、童恩正、劉興詩等均在創刊號發文。文體百花齊放,遍及科學諷刺小說、科學幻想小說、科學童話、科幻電影劇本、科學詩等。
  • 中國科幻「雙雄」之一王晉康新書《宇宙晶卵》首發:我得過最高的獎...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郭靜雯)12月1日,中國科幻「雙雄」之一王晉康新書《宇宙晶卵》在天府書展上首發。這是王晉康「活著」3部曲系列作品的收官之作。27年前,王晉康在成都本土著名科幻雜誌《科幻世界》上發表作品《亞當回歸》,一舉成名。
  • 2020中國科幻十大事件
    4月11日,《科幻世界》雜誌社聯繫到了美國、義大利、英國、日本、德國、加拿大、瑞士等國家的作者和編輯,為他們每人寄去防護口罩。上海浦東新區科幻協會連續舉辦「科幻作家眼中的瘟疫」和「新冠時代的科技發展」兩個系列訪談,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正如劉慈欣在《人民日報》上所說:  「我們一定能夠戰勝疫情,迎來美好的明天!」
  • 科幻作家陳楸帆:科學、技術與科幻三者關係是相互融合、促進的嗎?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科幻小說寫作一時興盛,科幻作者大多是職業科學家,他們的作品內容一般而言是創作者用幻想藝術的形式,基於科學現實對未來的大膽想像,表現科學技術遠景或社會發展對人類影響。
  • 書評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在孩子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
    如果你愛看科幻電影,那你一定會喜歡《科幻電影中的科學》。如果你家娃喜歡星辰大海,那你一定要給他買《科幻電影中的科學》。如果你也對浩瀚宇宙感興趣,那更不能錯過《科幻電影中的科學》。星際穿越》《火星救援》這3部經典科幻電影中孩子們最關心的30個問題,給大家科普宇宙空間站、時間膨脹、火星通信、太空對接等等科學知識,內容硬核、專業,值得一讀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