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幻「雙雄」之一王晉康新書《宇宙晶卵》首發:我得過最高的獎...

2021-01-12 川觀新聞SCOL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郭靜雯)12月1日,中國科幻「雙雄」之一王晉康新書《宇宙晶卵》在天府書展上首發。這是王晉康「活著」3部曲系列作品的收官之作。

27年前,王晉康在成都本土著名科幻雜誌《科幻世界》上發表作品《亞當回歸》,一舉成名。此後,王晉康又陸續發表《生命之歌》、《天火》、《三色世界》、《義犬》、《豹》、《最後的愛情》、《解讀生命》、《生死平衡》等近百篇科幻作品。截至目前,王晉康共捧獲16座中國科幻「銀河獎」獎盃。在剛剛揭曉的第30屆中國科幻銀河獎中,王晉康又獲得「終身成就獎」,這是國內對科幻作家成就最高的褒獎。

《宇宙晶卵》是王晉康「活著」系列三部曲的第三部,前兩部是《逃出母宇宙》、《天父地母》,講述人類種族面對宇宙災難的抗爭故事。中國科幻四大天王之一何夕認為,「活著」三部曲是王晉康的集大成之作,傾盡了心血。他把人類種族作為一個整體放在宇宙,第一部寫地球,第二部寫太空,第三步寫宇宙的本源,這種跨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三部曲集中展現了作者的科幻理念,以及對世界、人、宇宙的思考,可以看出,王晉康繼成了中國文學的優良傳統——文以載道,他用科幻作品和故事激發讀者的思考,讓我們對世界、人和自然產生新的認識。

現場,王晉康也講述了自己的創作故事。27年前,兒子逼著他講故事,他非常偶然地進入科幻世界。27年來,雖然得過很多獎,但在他的心裡,分量最終的獎項始終是「讀者的讚許」,他說,「是讀者成就了我人生的意義。」

王晉康最喜歡聽到的一句話就是,「王老師,我是看著您的科幻小說長大的。」王晉康說,那些讀者中,有的成了科學家,有的成了作家、編劇,有的成了電影創作者。《流浪地球》的製片人龔格爾、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教授劉兵、科幻作家劉慈欣登都是王晉康的忠實讀者。

王晉康認為,科幻迷具有比別人更自由、奔放的想像,因此更容易獲得成功。「特別是在現在這個時代,科技深入地影響和改變著人和類世界甚至宇宙世界,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夠通過閱讀科幻小說激發對科學的興趣。「

相關焦點

  • 王晉康發布科幻封筆作《宇宙晶卵》,獲銀河獎終身成就獎
    撰文丨董牧孜11月22日晚,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頒出了本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的最高榮譽終身成就獎。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成為繼鄭文光之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作家。也是二十年來,唯一獲得此榮譽的作家。提到老一輩科幻人,王晉康的名字是繞不過的,他被譽為「科幻的大地」,劉慈欣評價王晉康是「中國科幻的開拓者」。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1993年,王晉康以作品《亞當回歸》出道,並憑此作拿到自己的第一座銀河獎,開啟了自己的科幻時代。近年來,劉慈欣的小說《三體》暢銷、改編電影《流浪地球》上映曾讓中國科幻小說成為現象級話題,造就了中國科幻蓬勃發展的印象。
  • 王晉康獲中國科幻銀河獎終身成就獎,封筆作《宇宙晶卵》發表
    11月22日-24日,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在成都舉行。本屆大會以「多元幻想,多彩未來」為主題,期間還揭曉了第30屆中國科幻銀河獎的獲獎名單。今年恰逢《科幻世界》雜誌創刊40年,所以特別設立了最高榮譽獎項——終身成就獎,72歲的「科幻大王」王晉康與《科幻世界》老社長楊瀟榮獲該獎項。
  • 來看科幻大咖們深層解讀:王晉康的封筆之作《宇宙晶卵》
    今天,在《宇宙晶卵》中的人類未來分論壇中,作家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科幻世界雜誌前社長、資深出版人姚海軍等向我們分享了《宇宙晶卵》作品中深層的含義。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 (圖據IC PHOTO)《宇宙晶卵》是作家王晉康的封筆之作,王晉康是中國科幻老當益壯的常青樹,中國科幻四大天王之一,銀河獎得主。中國作協及中國科普作協會員,中國科普作協副理事長。
  • 從《宇宙晶卵》看王晉康創作風格的演變
    三部重量級長篇小說前後相繼,首尾纏繞,彼此說明、驗證,互相補足或部分重合,展現了作者縱橫捭闔、書寫宇宙大歷史的勃勃雄心,這樣龐大的架構與體量在中國科幻文學史上尚不多見。 《宇宙晶卵》首發於《人民文學》2019年第7期 小說承繼並更為深遠地延續了前兩部的線索,一步步走向情節的巔峰。
  • 天府書展|四川出版精彩活動搶先看①你亮科幻「雙雄」 我找劉心武...
    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讀點國史:輝煌年代國史叢書」的主編劉國新或許能給你答案。11月30日,劉國新將於現身天府書展3號活動區,開展閱讀分享會。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讀點國史:輝煌年代國史叢書」共12本,選擇在新中國歷史上產生過重大轉折或引起過社會加速發展,具有裡程碑意義的12個年份為切入點,一年一本,以生動的文筆和翔實的資料記述了這一年份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描述其經濟政治發展狀況和社會風貌,論述其在新中國發展歷程中的重要地位。
  • 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出爐,最佳長篇小說是……
    以「銀河」為名,取「群星會聚」之意的科幻銀河獎,是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不僅為中國科幻創作者提供了展示實力的平臺,也逐漸演變成中國科幻IP的孵化器,為科幻作家搭建起出版之外的增值服務平臺,迄今已歷經30屆。本次頒獎典禮共頒出23個獎項,包括最佳微電影、最佳科幻渠道、最佳新人獎、最佳美術獎、最受歡迎外國作家等。
  • 京東文學盛典阿來直播 盛讚年輕一代科幻文學寫作
    這次京東文學盛典關於科幻文學的閱讀讓他很驚豔,沒想到冒出了這麼多有潛質且成熟的青年作家。「這和他們受到的科學訓練、思維訓練有非常大的關係」。當晚的直播嘉賓組成頗有科幻特色。其中有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作為茅盾文學獎得主,阿來和科幻淵源深厚,曾擔任過《科幻世界》雜誌主編;其他幾位嘉賓,董仁威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榮譽理事,韓松是科幻文學作家。
  • 中國科幻不止《流浪地球》打破次元壁這些科幻大牛你應該知道
    因此有人說,2019年不光是中國科幻電影大片元年,更是劉慈欣影視宇宙元年。 除了這兩部原著作品,劉慈欣還有什麼力作?中國科幻還有什麼作家、作品值得關注?「中國科幻四大天王」劉慈欣被稱為「中國科幻第一人」,其實,還有「中國科幻雙王」——劉慈欣、王晉康,以及「中國科幻三駕馬車」——劉、王、何夕,乃至「中國科幻四大天王」—— 劉、王、何、韓松。
  • 科幻作家韓鬆開玩笑:河南元素都被河南作家劉慈欣、王晉康寫完了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喜歡看科幻小說的讀者都知道中國科幻「四大天王」——劉慈欣、王晉康、何夕、韓松,而四個人中兩人都是河南人:劉慈欣祖籍信陽羅山縣、王晉康是南陽人。今天參加中國科幻電影創作高峰論壇的韓松也多次來過河南,9月26日上午,在接受大河網記者採訪時,韓松表示,河南的悠久歷史和中原文化能激發創作靈感,河南有很多科幻作品的素材。河南是片神奇的土地,歷史悠久,人物故事、民間故事如璀璨星河,同時也誕生了不少文學佳作,是否能用科幻的方式展現呢?
  • 騰訊看點視頻宣布聯合科幻世界雜誌社發起銀河獎科幻作品徵集大賽
    7月22日,騰訊看點視頻和科幻世界雜誌社在騰訊濱海大廈舉辦了籤約儀式,宣布啟動銀河獎-科幻微小說、微電影徵集大賽。騰訊信息流平臺產品部總經理楊達志、科幻世界雜誌社副總編輯拉茲、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著名科幻作家何夕等嘉賓共同出席了籤約儀式。
  • 《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科幻小說不再流浪?
    圖/《流浪地球電影製作手記》《流浪地球》之後科幻不再「流浪」本刊記者/毛翊君本文首發於總第891期《中國新聞周刊》在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裡,親戚朋友忽然意識到飛氘似乎從事了一個能發財的行業。寫過兩本歷史科幻的70後作家錢莉芳一直是無錫一所中學的歷史老師,即便第一部長篇小說《天意》在2004年出版的時候就獲得了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銷量破15萬冊,成為1984年之後的國內科幻小說最高銷售紀錄,也激勵了正在創作《三體》的劉慈欣。
  • 「科幻世界」拍科幻電影這件事好科幻
    時光網訊   創刊40周年,「科幻世界」首次主動「觸電」。6月22日,科幻電影《我們的科幻世界》於「上海電影節·科幻產業論壇」進行了網絡影視改編授權儀式,預計於2019年9月至10月開機,並將在頭部視頻網站獨播發行。
  • 《死在火星上》榮獲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我的小紅花在哪裡
    辛苦一年,成不成,得個獎,總是一件開心的事情。11月13日,2019年「玄幻王者」徵文大賽《一人之力》獲得一等獎,《垂釣之神》《劍聖就該出肉裝》獲得二等獎。其中,我非常喜歡《一人之力》。11月22日,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閱文集團旗下作家天瑞說符的《死在火星上》摘得「最佳網絡文學獎」,這也是閱文旗下作家第三次獲得這一獎項。銀河獎,是中國幻想小說界(主要對象為科幻小說)的最高榮譽獎項,也是中國大陸唯一的科幻小說獎。獲獎作品代表著中國大陸科幻創作的最高水平。
  • 我與《科幻世界》
    發表在《科幻世界》上的《亞當回歸》成為當年的壓軸之作。隨後一段時期,幾乎每期都有他的作品。王晉康後來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科幻作家之一。之後,《科幻世界》堅持校園科幻的評選,搞名著欣賞,刊登科幻美術和連環畫,吸引了大批中學生。編輯部還推出了《林聰講科幻》的連載,指導青少年如何寫科幻。金濤談到,九十年代中國科幻的復甦,與政治氣候的變化有很大關係。
  • 融創文化攜手科幻世界成立「融幻影業」,助力中國科幻產業發展
    10月24日,第31屆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於成都舉辦,活動期間融創文化集團與四川科幻世界雜誌社有限公司正式籤約,共同宣布成立合資公司融創科幻影業
  • 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和首屆原石獎揭曉
    楊晚晴獲得2016-2018年度新星獎金獎。以阿缺為代表的中國全新代科幻作家的閃亮登場,顯示了中國科幻後繼有人,蓬勃發展的態勢。科幻星雲獎聯合創始人董仁威和劉慈欣向《流浪地球》導演郭帆頒給發科幻星雲(特等功)勳章首屆原石獎由科幻劇本:王晉康原著、時光幻象改編的《豹人》,張笑帆著沉浸式飛行影院劇本《三體-地球往事》,程婧波著《八號旅館》,潘海天著《王二大爺的奇妙旅程》,韓松原著、袁不方編劇《2006火星照耀之福地危機》;科幻小說原作:韓松著《逃出憂山》,劉洋著《火星孤兒》,馬傳思著《螻蟻之城》,蕭星寒著
  • 直播預告丨明天9點30 看第31屆中國科幻銀河獎花落誰家
    「閱文杯」第31屆中國科幻銀河獎系列活動將於10月24日至10月26日在「中國科幻之都」——成都舉行。本次活動由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指導,四川科幻世界雜誌社有限公司主辦,並得到成都市科學技術協會、閱文集團、融創文化集團、四川廣播電視臺、國星宇航、四川黑龍灘長灘島國際旅遊度假中心的大力支持。頒獎活動將於10月24日9:30在成都市少城劇場舉行。四川觀察全程直播。
  • 深度| 流浪地球來自「科幻世界」中國科幻四天王都從這裡起步
    「中國的科幻元年應開啟於清末民初,以荒江釣叟的《月球殖民地》為標誌。」劉慈欣對紅星新聞說。「把2019年稱為中國科幻的元年,我認為過於樂觀。」在一些科幻迷的心目中,創刊於1979年的《科幻世界》雜誌才真正開啟了中國科幻的元年,這本雜誌為許多人打開了進入科幻世界的通道。姚海軍認為,「元年」的概念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中國科幻電影很早就有了,1920年代已經有了科幻片。到了80年代,出現過比較有影響的科幻片。」他說。在劉慈欣眼裡,中國科幻元年的開啟甚至更早。
  • 《三體》背後中國科幻文學現狀幾何 業內直言仍存問題
    一時間, 「中國科幻文學迎來了春天」、「中國科幻要走出世界了」之類的評論鋪滿屏幕。相對於這種歡欣鼓舞的態度,劉慈欣本人很低調。他說,這次獲獎,對改變國內科幻文學「邊緣化」的現狀,一時起不了多大作用。劉慈欣並沒有否認得「雨果獎」的益處。他認為,得獎最明顯的效應是會促進中國科幻文學向英語世界輸出,但對於國內本土科幻文學的推動,力量很有限。
  • 科幻成都①|《科幻世界》姚海軍:成都是「中國科幻的延安」
    在「清汙」高壓之下,科幻作家群體被打散,封筆、出走、轉行,登載科幻作品的報刊也陸續停辦。中國科幻再次沉寂下去。到1985年,全國僅剩成都和天津堅守陣地。為了在低潮期吸引有才華的年輕人繼續科幻創作,《科學文藝》與《智慧樹》聯合發起中國科幻銀河獎,日後發展為中國科幻創作界的最高獎項。但尚未等到首屆頒獎,《智慧樹》也宣告停刊,《科學文藝》不得不獨自扛起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