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24日,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在東郊記憶·成都國際時尚產業園舉行。本屆科幻大會以「多元幻想,多彩未來」為主題,將舉行40餘場分享和討論活動。今天,在《宇宙晶卵》中的人類未來分論壇中,作家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科幻世界雜誌前社長、資深出版人姚海軍等向我們分享了《宇宙晶卵》作品中深層的含義。
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 (圖據IC PHOTO)
《宇宙晶卵》是作家王晉康的封筆之作,王晉康是中國科幻老當益壯的常青樹,中國科幻四大天王之一,銀河獎得主。中國作協及中國科普作協會員,中國科普作協副理事長。談到這次的作品《宇宙晶卵》王晉康表示,「宇宙晶卵,講述的是一個胎兒一樣,既有意識,又沒有意識,是現代科學體系不能承受的一種物質,它不是奇幻,也不是魔幻,可以理解科學的寓言,以寓言的形式來講述一個虔誠的信仰,是一個最大膽的展現。這個小說是倒敘的,我們認為宇宙也是一種生命,從這個角度來說,是以寓言來表達對生命的信仰。」
對於為什麼小說中提到了機器人得道的問題,王晉康說:「機器人是最先悟道的,這是比較次要的問題,在我的感覺中,所有智慧都是同等的地位,不管是人,不管是人工智慧都是同等的地位,這個機器人首先悟道,人也是同樣的悟道過程,實現了宇宙生物的進化,而這個概念是我是第一次提。」
科幻世界雜誌前總編輯譚楷對於《宇宙晶卵》與作家王晉康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從他的短篇、長篇來說,科幻是一個框架,科幻小說寫作,我也寫過一大堆,我覺得最難點,是你的科幻構思,怎麼成為小說發展的動力,把個性寫出來,那麼這個小說就成功了。人物最重要的就是個性,如何把個性和構思融入到一起,王晉康在這點上就寫得相當好。王晉康自己就好像一個銀河一樣,小宇宙不停的爆炸,不停的吸收,每一根白頭髮都是知識地體現,第一是打造人物,第二解決科學構思,第三不斷的吸收。」
《宇宙晶卵》(圖據姚海軍微博)
在這次的《宇宙晶卵》的人類未來討論會中,為觀眾們播放了CG短片《零動力》,放映後贏得了在場觀眾的掌聲。短片的導演鬱剛表示,「這個片子是把王晉康老師這麼多年寫的科幻故事揉到一起而已,我們中國科幻作家在這四十年來留下一座金礦,但是我們還沒有找到挖掘金礦的方法,如果我們找到了方法,就可以找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這些小短片很多梗我拿來用,是啟發我們大家一起開發中國科幻作者的作品,找到想要的東西。」
資深出版人,科幻世界雜誌社副總編輯姚海軍對於王晉康《宇宙晶卵》之前的兩部《逃出宇宙》和《天父地母》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姚海軍表示,「王晉康老師和科幻世界是互相成就的。王晉康老師是一個三部曲,這三部曲的名字是火熱三部曲,講整個人類在宇宙當中克服種種生存的困境,如何升華生命的價值,這樣一個作品,是氣勢恢弘的,有很多超級技術,把宇宙變為我們可以掌控的宇宙,就是超越了時間,超光速的飛船,讓宇宙變成能夠在有限生命當中完成探索的,整個三部曲的故事對我來說,作為這套書的編輯是非常榮幸的,第一時間分享這個好故事,我很有閱讀的快感,每次特別急切把這些好故事給讀者分享,第三部用活著的主題概括它,不那麼恰當,或者活著是無奈,是面臨災難,我們活下去就不錯了,但實際上三部曲的深層含義是尋找,尋找生命終結的意義。」
紅星新聞記者 陳謀 田宇
編輯 萬維綱